浙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作業本第一單元《水》P9——P16答案參考
水
作業本P9——水能溶解多少物質
活動記錄
比較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能完全溶解的畫「√」不能完全溶解的畫「×」)。
第1份第2份第3份第4份第5份第6份第7份第8份
食鹽√√√√√√√√
小蘇打√√××××××
我的發現:食鹽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高於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課堂練習
1.下列物質不能溶解在水中的是(B)。
A.味精
B.食用油
C.紅糖
2.做「比較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實驗時,下列做法錯誤的是(B)。
A.一小份食鹽和一小份小蘇打質量相同
B.一杯水多,一杯水少
C.兩杯都進行攪拌
3.做「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鹽」的實驗時,下列做法正確的是(B)。
A.為了節約時間,加入第一份食鹽後,不等它完全溶解就加第二份
B.攪拌時,不碰到杯子的內壁
C.實驗過程中,杯子裡的水灑掉了一些,繼續做實驗
4.在「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小蘇打」的實驗中,要往水中加入小蘇打,下列做法正確的是(C)
A.一次性將20克小蘇打全部加入
B.用小勺隨意舀取小蘇打加入
C.將小蘇打平均分成幾份,一份一份地加入
5.在50升水中加入20克食鹽,充分攪拌後,發現杯底還有鬱分食鹽顆粒沒有溶解,這是因為(C)。
A.食鹽顆粒太大
B.攪拌得還不夠
C.食鹽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6.食數的溶解能力與小蘇打相同嗎?(B)。
A.相同
B.食鹽的溶解能力更強
C.小蘇打的溶解能力更強
科學閱讀
溶解度
物質的溶解能力有大有小。物質的溶解能力大小,科學上用「溶解度」來表示。例如:20℃時,100毫升水最多能溶解36克食鹽,我們就說食鹽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6克。
根據物質在20℃時的溶解度,可以把它們分為以下等級:
溶解度小於0.01克0.01~1克1~10克大於或等於10克
溶解性 難溶微溶可溶易溶
食鹽的溶解性是(A)。
A.易溶
B.可溶
C.微溶
D.難溶
實踐拓展
我們身邊有很多物質都能在水中溶解,比如白糖、味精等,它們的溶解能力比食鹽強還是比食鹽弱呢?請你利用今天學到的實驗方法,動手做一做實驗吧!
作業本P11——加快溶解
活動記錄。
1.探究溫度與溶解快慢的關係。
溶解快慢
1號杯2號杯相同條件食鹽質量,水的質量,同時將食鹽倒人水中
不同條件1號杯熱水溶解快2號杯冷水溶解慢
2.探究攪拌與溶解快慢的關係。
3號杯4號杯相同條件:食鹽質量,水的質量和溫度,同時將食鹽倒人水中
不同條件3號杯攪拌溶解快4號杯不攪拌溶解慢
課堂練習*
1.探究溫度與溶解快慢的關係時,下列做法哪些是正確的?請在括號裡畫「√」。
(1)兩份食鹽的質量相同。V
(2)兩杯水的體積相等。V
(3)一杯水溫度高,一杯水溫度低。(V)
(4)在一杯水中攪拌,另一杯水不攪拌。(X)
2.要使糖塊溶解得快,方法(C)最好。
A.10℃,不攪拌
B.30℃,攪拌
C.50℃,攪拌
3.小剛聽說溶解的速度還與物質的顆粒大小有關,他準備進行實驗
(1)除了這杯冷水,他還需要哪些材料?請你繼續在圖中圈一圈
冷水√ 熱水× 攪拌棒√ 碎冰糖(5克)√
冷水√攪拌棒√ 冰糖塊(5克)√
(2)通過實驗,可以發現:其他條件相同時,物質顆粒(小)(填「大」或「小」),溶解得快。
實踐拓展.
哪塊糖溶解得快
實驗材料:三塊同樣的硬糖、三根細繩、三個同樣的杯子(裡面裝同樣的水)、單面膠或雙面膠。
實驗過程:將三塊糖分別系上細繩,同時放進三杯水中,拉動細繩,使一塊糖在水面、一塊糖在水中間、一塊糖在水底,再用單面膠或雙面膠把細繩的另一頭粘在杯子上,觀察哪塊糖溶解得最快。
快和小夥伴們一起試一試吧!
作業本P13——混合與分離
活動記錄.
分離食鹽和沙的混合物。
實驗步驟實驗方法利用物質什麼特點實驗器材(編號)
分離食鹽和沙溶解—過濾 能不能溶解於水①②④
分離食鹽和水蒸發—結晶食鹽不會隨水一起蒸發②③⑤⑥
實驗器材:
①燒杯②攪拌棒③蒸發皿④濾紙⑤三腳架⑤酒精燈
課堂練習@
1.我們把食鹽和沙的混合物放入水中並攪拌,利用水來分離食鹽和沙,這是利用它們(A)。
A.在水中的溶解情況不同
B.顏色不同
C.顆粒大小不同
2.利用濾紙過濾含有沙的食鹽水時,最終留在濾紙上的是(B)。
A.食鹽
B.沙
C.沒有東西留下
3.蒸發食鹽水時,我們是這樣操作的:
(1)準備器材。(請在括號裡填寫它們的名稱)
蒸發皿
三腳架
酒精燈
(2)在加熱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水慢慢變少了,是因為這些(C)
A.被蒸發皿吸收了
B.滲到蒸發皿外面了
C.變成水蒸氣了
(3)當發現(A),就應該熄滅火焰。
A.有較多白色顆粒出現
B.食鹽水沸騰了
C.食鹽水燒乾了
科學閱讀.
用海水曬鹽
我國古代沿海居民主要利用「鹽田法」從海水中提取食鹽,這一古老的方法沿用至今。
鹽田一般分成兩部分:蒸發池和結晶池。先將海水引入蒸發池,經日曬蒸發水分到一定程度時,再導入結晶池,繼續日曬,水越來越少,就會逐漸出現白色顆粒——粗鹽,剩餘的液體稱為母液。人們可以從母液中提取很多化工原料,它也是很有價值的哦!
「鹽田法」製鹽的主要過程是:海水一(D)-(B)-(A)和(C)。(填字母)
A.粗鹽
B.結晶池
C.母液
D.蒸發池
作業本P15——它們發生了什麼變化
活動記錄:
1.記錄橡皮泥、紙、水的變化,並進行判斷。
我做了什麼/它的變化/還是原來的物質嗎
橡皮泥捏、揉、刮(捏成小動物)……/形狀變化,大小變化/是
紙折、撕、剪……/形狀變化,大小變化/是
水加熱、冷凍、太陽曬……/形態變化(水的三態變化)/是
2把氣球套在空瓶上,將空瓶分別浸入熱水和冷水中,用簡圖記錄觀察到的現象。(氣球的形狀)
圖略:熱水中的氣球鼓起來,再放入冷水中癟進去。(如果直接放冷水中變化不大)。
課堂練習$
1.水受熱蒸發、受冷凝固,紙被折、剪,橡皮泥被製作成作品,這三種物質所發生的變化,共同點是(B)
A.都不是原來的物質了
B.還是原來的物質
C.變得更好看了
2.水變成水蒸氣成變成冰,形態發生了變化,但還是水。下列變化與水的變化不一樣的是(B)。
A、竹子製作成竹筷
B.火柴燃燒後變成灰
C.木頭做成桌子
3、大部分物質都具有熱脹冷縮的現象。下列現象屬於物質熱脹冷縮的是(A)。
A.溫度計內的液柱在不同溫度的水中會上升或下降
B.水結冰後,體積增大了
C.往氣球裡吹氣,氣球的體積增大了
實踐拓展。
物質的變化與人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繫。有些變化中只是形狀、大小、狀態等發生了改變,並沒有出現新的物質。但有些變化就不同了,比如:農田裡的秸稈燃燒時,會產生大量的煙塵;人們利用水果和蔬菜殘渣製作酵素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原來沒有的物質;人們在麵團中加入酵母,它可以使麵粉裡的糖類分解,釋放出二氧化碳,這樣麵團內部就會出現許多孔洞,蒸熟的饅頭或烤好的麵包會因此而變得膨大、鬆軟;我們吃的食物在口腔、胃和腸內被分解消化,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在人體消化液的作用下,會變成人體能夠吸收利用的一些新物質。
其實,物質的變化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請你選擇一種物質,仔細觀察,把它的變化用圖畫或文字的方式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