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丨方金爐
#藝術#
中國傳統美學自魏晉以來便偏重於通過繪畫反映現實,強調形神兼備,在「形」的基礎上求得神採與氣韻。文人畫家「寫心」、「寫意」、「造境」的觀點,其實質也是在於從形神兩個方面更好地狀寫物象。自蘇軾提出「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後,文人畫的重點開始從自然物象轉移到客觀自然融入畫家的主觀意象上。倪瓚的「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寫胸中逸氣」的觀點,無疑是對於蘇軾理論的推進,將蘇軾所開啟的強調審美主觀意緒的思想做了最徹底的詮釋。倪瓚的「逸氣說」不再強調客觀自然的「形」、不再強調「理」,所強調的是對自然感悟所產生的「逸氣」的抒發和表達。
(方金爐 有心待捉月中兔)
在當代文人畫家中,方金爐的繪畫追求師法自然,但不是對自然的簡單描摹,而是重在對自然的體驗和感悟,並從中得到主觀之意的靈感,獲得表現的意向。方金爐重寫意,在創作的時候融入了主體對自然的想像和理解,並傳達出自然景象的生動意境,他的創作源於自然,卻超脫於自然。正如弗洛伊德所說:「藝術創作中,人的潛意識或潛能會發揮很大的作用,而且不為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也不受種種法的約束。」
(方金爐 蕉蔭歇鳥圖)
方金爐沉湎於山水林泉之中,在自然界中感到某種境界與內心追求的恬淡適閒正相吻合,因此,眼前的彼山彼水,便成了可以拿來按自己理想願望再剪裁、再相合、再創造的媒介。方金爐山水畫中顯現的此山此水是一種並非現實卻可居可遊的理想境界,它或許沒有斑斕的色彩和寫實的造型,但從畫面中透出的情思卻能使觀者有所領悟。
(方金爐 高丘浚谷、激湍深潭)
方金爐在山川草木的感悟中融入了自身的人文修養、人生經歷,各種顯露的、隱含的、自覺的或不自覺的,都無形的蘊含在其創作的表現過程中。如他擅長畫芭蕉,在他作品中芭蕉並非是一個無關緊要的背景,而是表達其人生哲學的載體。在佛教中,芭蕉是脆弱、短暫、空幻的代名詞。《維摩詰經》云:「是身如芭蕉,中無有堅。」芭蕉意味著弱而不堅,短而不永,空而不實。春天來了,芭蕉迅速長大,從那幾乎絕滅的根中,竟然託起一個綠世界。但就是這樣一種勃勃的生命,一陣秋風起,瞬間就衰落得無影無蹤了。中國人說芭蕉,就等於說人的生命,看著芭蕉,如同看短暫而脆弱的人生。
(方金爐 蕉林納涼圖)
從方金爐作品中能明顯感受到中國古典哲學、美學中的「比德」思想。所謂「比德」是儒家認識自然的一種美學觀,在審視自然萬物時,所見不僅是其物質屬性,而將其物質屬性與人的倫理、道德、主觀意志相類比。方金爐的作品多以花鳥、山水作為表現對象,便於借物抒懷言志。花鳥和山水畫不僅是其寄情暢懷的載體,而且可將所畫之物與人的道德或品格相聯繫以借物銘志,作品便被賦予了更深的內涵。
(方金爐 芭蕉君子風)
方金爐簡介:
方金爐,男,1944年8月生,浙江省金華市人,中共黨員,1967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就職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委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即現總裝備部中國航天員科研培訓中心)。科學工作者、紅學家、國畫家。
作品入展96"友好城市國畫邀請展"(上海)、北京國際書畫藝術博覽會、中國名人名家書畫精品展、中國百名知名書畫家優秀作品展;韓國98 "國際美術大展"、全國群眾書畫大展;99"紀念孔子誕辰2550周年書畫大展"、國際華人藝術展等各類大展八十多次,獲得金銀銅優秀獎五十多項。有代表作入編《中國美術家選集》和《傳世名畫·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珍品選)等高品位典籍。作品被天下名人館、中國紅軍紀念館、中國名人藝術館、當代民間藝術家作品收藏館、新加坡新神州藝術院、泰國曼谷中國畫院、上海日中藝苑、浙江紹興魯迅紀念館、福建省莆田市東巖山文化公園、韓國碑林園等文博藝術單位收藏。出版有《方金爐畫集》。
長期從事載人太空飛行器生命保障系統工程研究,在載人密閉容器大氣成分檢測、微重力條件下生命物質分離、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系統工程測量控制及供電技術和實驗研究等作出貢獻,榮獲原國防科工委級科技進步二等獎三項、三等獎一項,國家發明專利兩項,發表科研論文八篇。
從事《紅樓夢》研究多年,獨闢蹊徑,創立大觀園遺址的"圓明園說",1995年3月所著長篇紅學專題論文"《紅樓》園址在海澱"。暗將圓明作大觀在報上發表,文中列舉了在大量史實根據,論定《紅樓夢》中寫的大觀園,就是當年圓明園。文章一見報,就引起了強烈的社反響。一致認為《紅樓夢》大觀園原址的"圓明園說"要比"恭王府說"及大觀園在天津等處的說,前進了一大步,更有說服力。會後,《北京晚報》、《文匯報》等二十多家新聞單位作了動態報導,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北京電視臺在新聞欄目中作了報導,並且引發了國內學術界"紅學熱吵圓明園"的學術討論熱潮。
1999年6月由文津出版了《圓明園與〈紅樓夢〉大觀園》一書。
擅長中國寫意花鳥畫,1987年以來創作了大量牡丹藤本梅竹荷桃實楷楷杷和鶴鷺雞鴨等題材的作品。功力深厚、畫風俊秀。畫跡遍及內地23個省區,流入日韓臺港新馬泰菲美加德澳等海內外各地。作品入選國際國內各大展七十多次,獲得金銀銅優佳作精品獎五十多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