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前,家長要學會說「不」,孩子聽話又乖巧

2021-01-08 瑞文網

每個父母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帶孩子去超市,孩子非要買家裡已經有的玩具,不買就撒潑打滾。

面對這種情況,父母往往要承受眾人矚目的尷尬,孩子犯熊帶來的怒火攻心,或者孩子淚流滿面的心疼心軟。

很多父母要麼受不住孩子的死纏爛打,乾脆滿足他的要求,要麼直接收拾孩子一頓,拎著哭唧唧的孩子回家。

生活中,孩子各種無理的要求讓父母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一味滿足孩子,會慣壞孩子,拒絕孩子,又看不得孩子傷心難過。

今天就來了解一下,父母該如何對孩子說不。

01

愛不是縱容,

父母要學會對孩子說「不」

李玫瑾教授說:

6歲之前,必須學會跟孩子說不,如果過了6歲,基本就晚了。

為什麼一定要對孩子說不?教授舉了這樣兩個對比的例子:

男孩三四歲跟你鬧,這孩子鬧吧,他能怎麼跟你鬧?大不了在地下打滾。

但是等他十四歲了,這個孩子還會跟你鬧,他會怎麼跟你鬧?

第一,他離家出走;第二,他跳樓自殺,還有服毒自殺。

天下的父母都愛孩子,但是愛也是要有底線的,父母以為事事順著孩子就是愛,以為只要孩子高興就是愛,從來不考慮這種愛是飲鴆止渴。

盧梭曾在《愛彌爾》中一針見血地指出:

你了解什麼辦法可以讓你的孩子痛苦嗎?那就是,讓他想要什麼就有什麼。

遲早有一天,你不得不拒絕他,這種意料不到的拒絕,對他的傷害,遠遠大過他不曾得到過滿足的傷害。

欲望是無止境的,當父母總是一味的滿足孩子的要求,從來不捨得拒絕孩子,孩子的欲望就會越來越膨脹。

當有一天你無法滿足孩子的欲望,不得不拒絕他時,他不但不會體諒你,反而會怨恨你,逼迫你。

孩子還小,分不清需要和欲望的區別,父母在滿足他需要的同時,要學會拒絕他的欲望。

要讓孩子懂得,父母愛你,但不是你的超市和提款機。

02

容易妥協的父母,

養不出有規矩的孩子

有父母說:我不是不會拒絕孩子,只是每次拒絕後,看著孩子哭鬧的樣子總是會不忍心,最終還是會滿足孩子的要求。

這樣的拒絕,其實對孩子來說是無效的,不僅會助長孩子的小聰明,還會讓父母逐漸喪失在孩子那裡的權威。

在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中,馬雅舒就是一個容易妥協的媽媽。

感冒尚未痊癒的女兒想吃冰淇淋,馬雅舒剛開始不同意,後來在女兒的耍賴下,妥協了。

在菜市場,孩子們剛吃完蛋糕,又要吃麵包,馬雅舒也是拒絕,結果在孩子們的撒嬌下,又妥協了。

連馬雅舒自己都說:「我應該是一個很好妥協的媽媽。」

所以,即便馬雅舒總是把「不行」、「不可以」掛在嘴邊,嚴令禁止孩子做這做那,但是孩子卻對她的話置若罔聞,完全不放在心上。

毫無底線的退讓,沒有原則的讓步,久而久之,她的「不可以」「不行」,在孩子面前,毫無殺傷力。

教育專家說,一旦告訴孩子「不行」時,一定要堅持。

因為孩子是最看人眼色得寸進尺的,只要你有一次因為孩子的哭鬧妥協,哭鬧就會成為孩子的武器。

之後當你對孩子說「不」的時候,他就會祭出自己的武器,讓你再次妥協。

父母妥協的次數多了,會讓孩子形成錯誤判斷:只要堅持哭下去,總能得到我想要的。

一旦孩子形成了這種思維方式,父母想給他們立規矩,幾乎是不可能的。

03

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有哪些方式?

看過一則新聞:

一位爺爺帶著孫女上街買東西,買好東西後準備離開,而孫女因為自己想要的東西爺爺沒給買,就不肯回去。

沒想到,這位爺爺既不安撫孩子也不滿足孩子,而是直接打了孫女一巴掌,導致孫女當場鼻子受傷流血。

這樣的拒絕方式顯然是不對的,孩子以後是不敢再提出無理要求了,甚至正當要求也不敢再提了,並且因為得不到滿足,還可能形成內在匱乏型的人格。

拒絕孩子也是有技巧的,用這些方式,既能拒絕孩子,又不會讓孩子受到傷害:

1.用「可以」代替「不行」

當父母總是對孩子說「不行」的時候,其實對孩子來說是很不近人情的,甚至說多了孩子會產生不被愛的錯覺。

父母換一種方式,把「不行」換成「可以」。

例如當孩子想繼續看電視時,如果父母說「可以,但是得明天再看,因為我們現在要睡覺了,電視要休息,我們也要休息了。」

這樣孩子也會更樂於接受。

2.讓孩子有選擇的權力

馬伊琍的女兒曾萌生了打耳洞的想法,她沒有粗暴的拒絕,徵得爸爸的同意後,便開始尋覓安全可靠的穿耳處。

此時馬伊琍突然想起自己高二時穿完耳洞一直發炎,於是她打電話給醫生諮詢,醫生說可能會遺傳,建議不打。

馬伊琍便把醫生的話告訴女兒,讓女兒考慮清楚再做決定,女兒思考一會後告訴她說:

「那還是等我長大後再說吧」。

孩子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般執拗,把利害講清楚,讓孩子自己選擇,孩子才會知道如何做出取捨。

3.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對於年紀過小的孩子來說,他是聽不懂大道理的,父母越說他越煩躁,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

這個時候,父母不妨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例如當孩子想拆家時,父母和孩子一起玩玩具或者遊戲,當孩子玩開心了,自然不會想著搞破壞。

4.態度溫和且堅定

拒絕孩子的時候,態度要溫和,溫和的態度會讓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

同時要堅定,讓孩子明白父母不會因為自己哭鬧耍賴而妥協。

你可以讓孩子待在一個安靜的角落,讓他任意發洩,平靜地陪著他,給孩子擦擦汗,但絕對不能妥協。

在《媽媽是超人》節目中,胡可和小魚兒逛超市,小魚兒想吃口香糖,被胡可制止了,結果小魚兒奔潰大哭。

但是胡可卻十分淡定地站在一旁,靜靜等著他哭,小魚兒發現哭無濟於事的時候,便慢慢止住了,最後乖乖付完錢才吃。

教育的本質,是形成規則意識,父母要正確地引導,讓孩子逐漸形成規則意識,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所以,面對孩子的一些不合理要求,要狠得下心拒絕,不然等到孩子長大後,你再想改正孩子的惡習,只能悔之晚矣。

相關焦點

  • 溫順、乖巧聽話的孩子好嗎
    童童是個非常乖的5歲多男孩。一直以來, 父母親都覺得,這孩子子特別好帶,很聽話,很省心。童童對許多事情也沒有過多要求,經常一個人玩,並且可以玩很長的時間;家長感覺也落清靜,便不去多管孩子了。平時就覺得孩子很「乖」「聽話」,挺老實說在幼兒園裡童童也是「很乖的」,不太喜歡和小朋友玩,也不惹事情,只是到了孩子大班快結束,就要上小學的時候,孩子就是不願意去讀書了!
  • 孩子聽話懂事?很多父母錯了!要鼓勵孩子勇敢說「不」!
    ,今年6歲,特別聽話懂事。一個好朋友曾經跟我吐槽:「所有人都要我懂事聽話,從小父母就教我獨立勇敢,最後我活成了一位所向無敵的女金剛。但是現在他們反而說我太強勢了,你說我怎麼辦?」 「聽話、懂事」估計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聽得最多的兩個字。
  • 家長雖希望孩子乖巧聽話,但也要允許孩子擁有「犯錯誤權」
    五六歲的孩子非常不聽話,把家長說的當成耳旁風,打他一頓又怕給他留下陰影,不打他仍不聽話,家長應該怎麼辦?家長普遍希望孩子乖巧聽話,但是我們為什麼一定要求孩子聽我們的話呢?,不是別人代替他成長孩子要依靠自己的實踐來獲取經驗,用自己的行動去探索他想要了解的一切,他們必須自己成長。
  • 「乖巧聽話」的孩子真的不用操心嗎?
    這樣的孩子的確讓家長省心,但是,這樣的「乖巧聽話」真的是我們想要孩子成為的樣子麼?很多人羨慕地說,「馬伊琍教育的孩子真好,既聽話懂事又聰明優秀」,而馬伊琍也一直在自我反思:「自己對女兒愛馬是否管教太嚴格,使得女兒過分「懂事」,雖然成為了人人稱讚的乖孩子,卻連自己的心裡話都不敢表達」。
  • 孩子在家乖巧聽話,出門卻很淘氣,家長要引導,幫孩子養成好習慣
    在公眾場合經常看到一些孩子非常的沒有規矩,最終還可能引起公憤,但其實有些孩子在家裡是一個聽話乖巧的小寶貝,一到了公眾場合就變成了小搗蛋,甚至很多時候,孩子的種種行為讓人不堪入目,父母也會連帶受人的數落。
  • 6歲前的孩子,家長要學會對他說「不」
    我相信絕大多數爸爸、媽媽都是理解和認可我的心得、體會的:​做一個有耐心和平和、不容易動怒的家長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喜可賀的是:​這樣的品性是我們後天教育和不斷修煉後絕對可以獲得的技能。孩子尤其滿了3歲後,他們的小性格也在慢慢地形成,這之後的時間,他們的小毛病、壞脾氣、倔強的性格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或多或少地伴隨著他們的成長。
  • 孩子越來越不聽話,家長的態度很重要,我們要學會尊重孩子
    現在的孩子普遍會出現不聽話的現象,經常做出一些錯誤的事情,多數家長在面臨孩子犯錯的行為時,總是忍不住對孩子進行吼罵,雖然心裡明白這種教育方式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但就是控制不住的自己的脾氣,找不到更好的解決方式。但長期以這種方式去教育孩子,很可能會讓孩子的行為變得愈發嚴重,從而做出一些極端的事情。
  • 《隱秘的角落》孩子聽話好不好?聽話的孩子有三個特點要小心
    但是僅僅在看了前四集的內容之下,就覺得朱朝陽這樣的孩子過於乖巧了,而他的乖巧下面藏了太多的情緒和秘密,過於的乖巧是他人生悲劇的開始。在孩子身上,聽話、乖巧都不是褒義詞,相反一個過於乖巧的孩子身上如果有三個特點,家長就要小心,這樣的孩子越聽話越可怕
  • 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家長怎麼辦? 專家來支招
    所以今天小編就向大家推薦這篇文章,具體來說一說不同的情況家長該怎麼辦?另外:最近微信平臺開通了點歌環節,把您想說的話、想點的歌留言給小編,就會在微信平臺上傳遞你的祝福哦!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家長怎麼辦? 專家支招 你是否經常被孩子折騰得頭暈腦漲?你的孩子是否常常和你作對?你面對自己的孩子是否總是束手無策?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家長學會這三招,幫你搞定任性的孩子
    文/小熊育兒日記家有「熊孩子」,讓許多家長心力憔悴,不知道應該怎樣搞定任性的孩子。打他一頓吧,害怕給孩子留下陰影,聽之任之,又怕孩子影響發展。其實對於任性的孩子,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也是能夠輕鬆搞定的。李女士是一名5歲男孩的寶媽,兒子小的時候乖巧聽話,對母親非常依賴。
  • 不聽話的孩子難教育?家長用錯了方法,做好這四點讓孩子乖巧聽話
    面對不聽話的孩子,家長越來越難以教育了,不管家長怎麼說都沒用,孩子就只一味地做自己的事,將家長的話當成耳旁風。琪琪就是這樣的小孩,在學校上網課期間,總是拿著手機不放,就算下課了做完了作業,也是一直拿著手機在玩,從來不聽家長的話,只顧自己玩。
  • 兩三歲的孩子不聽話還在打罵,學會這幾招,讓孩子乖乖聽話
    很多家長知道,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會變得特別的叛逆,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孩子兩歲左右,孩子就已經出現了第一個叛逆期?這個時期的孩子也會變得喜怒無常,而且孩子太小了,打不得罵不得的,很多家長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 孩子不聽愛聽話?家長的命令式口吻,無法讓孩子變得乖巧懂事
    聽到母親用命令式的語言,小木很不開心,嘟著嘴故意不理會母親的話。小木的母親看到他故意和自己做對,心裡更是不爽,過去就揪著孩子的衣服,準備要動手了,小木哇的一下就哭了起來。小木的母親心軟了,就說:「你幹嘛不聽話呢?聽話的話媽媽不就不會生氣了嘛。」
  • 孩子聽話但做事沒主見?這問題不容忽視,6步讓孩子學會自己做主
    如果問到家長對孩子的期待,相信很多家長都表示希望孩子能夠乖巧一點,聽話一點。 確實在大部分家長的心目中,乖巧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不管自己說什麼,孩子都會照做,完全不用自己操心,這樣的孩子誰不喜歡呢?
  • 「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家長用威脅控制孩子,贏了娃輸了自己
    文|秘籍君孩子小的時候,總有那麼一段時期,父母是跟他們講不通道理的。所以,有人說孩子3歲前,父母不要跟他們做朋友,而是要對他們下命令。但是,下命令真的管用嗎?但是,這種成效也是三分鐘熱度,過不了多久,孩子該犯錯犯錯,該不聽話照樣不聽話。對此,很多家長都很發愁,到底該怎麼管教孩子,才能讓他們聽話呢?
  • 1歲時乖巧聽話,2歲時叛逆難搞,到底是哪出問題了?
    孩子第一個叛逆期發生在兩歲時,被稱為「The terrible two(可怕的兩歲)」寶寶一歲時乖巧聽話,是因為很多事情他自己做不了與此同時,我們大人覺得兩歲寶寶不再像襁褓中的嬰兒那般乖巧聽話,主要是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意願,不再事事聽從父母了。
  • 你越管孩子越不聽話!育兒專家:家長學會4招,孩子乖乖聽話
    但當孩子長大到4、5歲時,畫風突然改變,與原來的思想完全不同:孩子變得越來越調皮,搗蛋,還學會了回嘴,脾氣像一頭「倔強的小驢」。然而,父母越管教,孩子就越不聽話!這讓不少家長感到頭疼。那麼,今天小編就給父母點建議,學會這4招,孩子乖乖學好。
  • 孩子不聽話,可能是進入了「叛逆期」,家長如何幫孩子平穩度過
    殊不知孩子已經悄然進入了一個讓父母很頭疼的時期。這時原本乖巧聽話的孩子好像變了個人似的,什麼事都喜歡和大人對著幹,問他什麼話,扭頭就來個「不」,還懂得頂嘴了。有時他還會掄起小拳頭,兇巴巴地要打人,而且特別易怒,動輒大哭大鬧。是的,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已經來臨了。幾乎所有孩子都會經歷這樣一個難以管教的階段,心理學上稱之為「寶寶叛逆期」或孩子的「第一反抗期」。
  • 孩子不聽話,光打是沒用的,學會這些方法更有效
    那孩子不聽話怎麼引導?什麼情況可以適當地打孩子?  舉個例子:  對於一些還不能自主交流的寶寶,家長要做的就是先抱走,蹲下溫柔堅定地對他說:寶寶,這個不能玩喲,很危險。    有家長問:那3歲以後的寶寶呢,犯錯可以打嗎?  2  3~6歲,有這3種情況可以打!  都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  3~6歲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期,這時候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 「危險的14歲」:孩子小學聽話乖巧成績好,上了初中可能就變樣
    "我家那孩子啊,小學的時候可聽話了,成績又好,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到了初中就學壞,上課不專心成績蹭蹭往下掉"。小區裡的媽媽們都在討論孩子上了初中就變壞的問題,許多人應該都深有同感。 在生活中,確實有很多孩子小學時期很乖巧,能認真學習成績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