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父母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帶孩子去超市,孩子非要買家裡已經有的玩具,不買就撒潑打滾。
面對這種情況,父母往往要承受眾人矚目的尷尬,孩子犯熊帶來的怒火攻心,或者孩子淚流滿面的心疼心軟。
很多父母要麼受不住孩子的死纏爛打,乾脆滿足他的要求,要麼直接收拾孩子一頓,拎著哭唧唧的孩子回家。
生活中,孩子各種無理的要求讓父母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一味滿足孩子,會慣壞孩子,拒絕孩子,又看不得孩子傷心難過。
今天就來了解一下,父母該如何對孩子說不。
01
愛不是縱容,
父母要學會對孩子說「不」
李玫瑾教授說:
6歲之前,必須學會跟孩子說不,如果過了6歲,基本就晚了。
為什麼一定要對孩子說不?教授舉了這樣兩個對比的例子:
男孩三四歲跟你鬧,這孩子鬧吧,他能怎麼跟你鬧?大不了在地下打滾。
但是等他十四歲了,這個孩子還會跟你鬧,他會怎麼跟你鬧?
第一,他離家出走;第二,他跳樓自殺,還有服毒自殺。
天下的父母都愛孩子,但是愛也是要有底線的,父母以為事事順著孩子就是愛,以為只要孩子高興就是愛,從來不考慮這種愛是飲鴆止渴。
盧梭曾在《愛彌爾》中一針見血地指出:
你了解什麼辦法可以讓你的孩子痛苦嗎?那就是,讓他想要什麼就有什麼。
遲早有一天,你不得不拒絕他,這種意料不到的拒絕,對他的傷害,遠遠大過他不曾得到過滿足的傷害。
欲望是無止境的,當父母總是一味的滿足孩子的要求,從來不捨得拒絕孩子,孩子的欲望就會越來越膨脹。
當有一天你無法滿足孩子的欲望,不得不拒絕他時,他不但不會體諒你,反而會怨恨你,逼迫你。
孩子還小,分不清需要和欲望的區別,父母在滿足他需要的同時,要學會拒絕他的欲望。
要讓孩子懂得,父母愛你,但不是你的超市和提款機。
02
容易妥協的父母,
養不出有規矩的孩子
有父母說:我不是不會拒絕孩子,只是每次拒絕後,看著孩子哭鬧的樣子總是會不忍心,最終還是會滿足孩子的要求。
這樣的拒絕,其實對孩子來說是無效的,不僅會助長孩子的小聰明,還會讓父母逐漸喪失在孩子那裡的權威。
在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中,馬雅舒就是一個容易妥協的媽媽。
感冒尚未痊癒的女兒想吃冰淇淋,馬雅舒剛開始不同意,後來在女兒的耍賴下,妥協了。
在菜市場,孩子們剛吃完蛋糕,又要吃麵包,馬雅舒也是拒絕,結果在孩子們的撒嬌下,又妥協了。
連馬雅舒自己都說:「我應該是一個很好妥協的媽媽。」
所以,即便馬雅舒總是把「不行」、「不可以」掛在嘴邊,嚴令禁止孩子做這做那,但是孩子卻對她的話置若罔聞,完全不放在心上。
毫無底線的退讓,沒有原則的讓步,久而久之,她的「不可以」「不行」,在孩子面前,毫無殺傷力。
教育專家說,一旦告訴孩子「不行」時,一定要堅持。
因為孩子是最看人眼色得寸進尺的,只要你有一次因為孩子的哭鬧妥協,哭鬧就會成為孩子的武器。
之後當你對孩子說「不」的時候,他就會祭出自己的武器,讓你再次妥協。
父母妥協的次數多了,會讓孩子形成錯誤判斷:只要堅持哭下去,總能得到我想要的。
一旦孩子形成了這種思維方式,父母想給他們立規矩,幾乎是不可能的。
03
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有哪些方式?
看過一則新聞:
一位爺爺帶著孫女上街買東西,買好東西後準備離開,而孫女因為自己想要的東西爺爺沒給買,就不肯回去。
沒想到,這位爺爺既不安撫孩子也不滿足孩子,而是直接打了孫女一巴掌,導致孫女當場鼻子受傷流血。
這樣的拒絕方式顯然是不對的,孩子以後是不敢再提出無理要求了,甚至正當要求也不敢再提了,並且因為得不到滿足,還可能形成內在匱乏型的人格。
拒絕孩子也是有技巧的,用這些方式,既能拒絕孩子,又不會讓孩子受到傷害:
1.用「可以」代替「不行」
當父母總是對孩子說「不行」的時候,其實對孩子來說是很不近人情的,甚至說多了孩子會產生不被愛的錯覺。
父母換一種方式,把「不行」換成「可以」。
例如當孩子想繼續看電視時,如果父母說「可以,但是得明天再看,因為我們現在要睡覺了,電視要休息,我們也要休息了。」
這樣孩子也會更樂於接受。
2.讓孩子有選擇的權力
馬伊琍的女兒曾萌生了打耳洞的想法,她沒有粗暴的拒絕,徵得爸爸的同意後,便開始尋覓安全可靠的穿耳處。
此時馬伊琍突然想起自己高二時穿完耳洞一直發炎,於是她打電話給醫生諮詢,醫生說可能會遺傳,建議不打。
馬伊琍便把醫生的話告訴女兒,讓女兒考慮清楚再做決定,女兒思考一會後告訴她說:
「那還是等我長大後再說吧」。
孩子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般執拗,把利害講清楚,讓孩子自己選擇,孩子才會知道如何做出取捨。
3.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對於年紀過小的孩子來說,他是聽不懂大道理的,父母越說他越煩躁,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
這個時候,父母不妨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例如當孩子想拆家時,父母和孩子一起玩玩具或者遊戲,當孩子玩開心了,自然不會想著搞破壞。
4.態度溫和且堅定
拒絕孩子的時候,態度要溫和,溫和的態度會讓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
同時要堅定,讓孩子明白父母不會因為自己哭鬧耍賴而妥協。
你可以讓孩子待在一個安靜的角落,讓他任意發洩,平靜地陪著他,給孩子擦擦汗,但絕對不能妥協。
在《媽媽是超人》節目中,胡可和小魚兒逛超市,小魚兒想吃口香糖,被胡可制止了,結果小魚兒奔潰大哭。
但是胡可卻十分淡定地站在一旁,靜靜等著他哭,小魚兒發現哭無濟於事的時候,便慢慢止住了,最後乖乖付完錢才吃。
教育的本質,是形成規則意識,父母要正確地引導,讓孩子逐漸形成規則意識,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所以,面對孩子的一些不合理要求,要狠得下心拒絕,不然等到孩子長大後,你再想改正孩子的惡習,只能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