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回顧
昨天的內容我們主要分享了候選人信息管理的5個工具:簡歷、申請表、主要技能表、自我評價表、職位意向表,這五個表格可以從多個方面來管理候選人,綜合統計之後便於我們全方位的了解候選人。
之前的文章《獵頭行業50條經典語錄彙編》中有這樣一句話:「 獵頭只為從來不愁找工作的人找工作,給最有價值的人才提供實現更大價值的機會,給不缺機會的人提供更好的機會 」
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來,獵頭的「目標」是那些不愁找工作的人,而獵頭要挖這些人可能就需要使用一些「策略」 才可以了。
如果一個人就是不想跳槽,我們有什麼辦法能夠使他有跳槽的想法呢?其實辦法一定有,就看你想不想。
所以,我們今天的內容就是要聊一聊,如果候選人沒有跳槽的意向,我們該如何說服TA。
說服的三種角度:情、理、利
古人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引之以利。在說服人選的過程中,主要從情、理、利三個角度出發。
01、動之以情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成功的說服工作固然要以理服人。
但人是複雜的、充滿感情的動物,中國人對感情的需要更是強烈。
通過動之以情的方式來溝通雙方心靈,不僅能激起對方愉悅心情,更能引起感情的共鳴,最終增強說服的效果。
要真正做到動之以情,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1、在語言上精心推敲
要表現出親切、友好的態度;儘量使用柔和、歡快的詞語。
2、從被說服者的角度考慮,仔細分析其內心的需要
包括他的喜好、希望、恐懼等種種心理,做到有的放矢,對症下藥。
3、儘可能引用權威的第三方正面證詞
這是利用從眾心理和對權威的崇拜心理,增強說服的客觀性和真實性。實際上,這是將被說服者對第三者建立起來的信任感轉移到說服內容上的一個技巧。
02、曉之以理
具體地講,就是將說服者表達的觀念,用豐富的事例和嚴密的科學邏輯推理,深入淺出地、系統地向被說服者闡明,最終使其產生認同感,達到說服的效果和目的。
1、不可以簡單地用單純邏輯推理來進行說服工作
如果單純地用抽象的道理來說明,就會大大增加對方理解的難度,而一個恰到好處的簡單例子可以大大降低這種難度。
2、要注意誘發、引導被說服者自身的積極思考
說服實際上是雙向的溝通交流,因此說服應該利用一切時機,鼓勵被說服者進行思考,讓其提出自己的疑問乃至截然不同的看法。
這樣說服者才有可能抓住要點,逐一解決被說服者心中的困惑,最終使其接受說服者的觀點。
03、引之以利
人是理性的,趨利弊害是人類的本性。
因此,在說服的過程中再動感情,說服者道理講得再動聽,再完善,如果對於被說服者沒有一定的利益所在,說服也是徒勞無功的。
所以「利」的引導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們必須注意兩點。
1、不要將前景描述得有百利而無一害
這是看問題非常片面、簡單化的一個典型,凡事有利則必然有弊,這是正常人都知道的道理。過猶不及,將前景描繪得光明一片,只會讓人產生不真實、不可信的感覺。
2、將說服者自身打扮成完全的利他主義者
這也是一個極端的做法,也容易導致說服者的不信任感。
正確的做法是非常坦誠地告訴對方自己會從中獲得多大的收益,強調通過雙方的合作,可以達到互利互惠的雙贏結果。
說服的三個方面:正面、側面、反面
一、正面出擊,曉之以理
1、請其幫助尋找他人,宣傳優勢;
2、請他考慮發展機會,自我分析;
3、軟磨硬泡不斷交流,以誠待人。
二、側面出擊、精誠所至
1、由其朋友、同學、同事對其進行遊說,勸說。
2、說其家屬,恩惠並行,由其枕邊風吹起,慢慢加溫。
3、留其至交,啟用知己。留友自為留心,以示精誠。
所有這些,均使其感到「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三、反面出擊、尋求道路
1、拉攏下屬,去其羽翼。然後再由下屬進行勸說。
2、業餘合作,租賃人才。通過業餘磨合,互相了解,加深友誼。
3、兼併企業,全部收購。(歐美的個別企業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人才,甚至將整個企業都買下來。)
對於頻頻跳槽者,一定分析何種原因。查看其以往任職的企業,觀其言談。
對於素質較低者,所述離職原因全部是企業和老闆的錯誤。走5家,說5家錯;走10家,說10家錯。反正自己全是對的。這類人自然是眾多企業淘汰的對象。
而對於高素質者,也自然會反映出企業缺少人才施展之環境,或老闆不會用人的性格特點。
但他重在分析雙方不能合作的客觀條件,所述言辭無論對企業,還是對個人均無影響——老闆是好人、企業是好企業,就是思路難以融合,觀念想法不同,加上資金、條件等因素,只能暫時分手,日後也許還會有繼續合作的可能。
這樣分析之後,再驗其確有能力,又與客戶老闆志同道合,挖這樣的人該多麼輕鬆。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遊說人才的內容,在實際工作中,需要顧問靈活運用,而不要照搬硬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