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人心理健康與否?可用這個標準評估

2020-08-27 東鄉微視

9句話送給你

1.人生苦短,何必每天鬱鬱寡歡。

2.退一步海闊天空。

3.原諒別人,就是升華自己。

4.眼睛之所以長在前面,就是不讓你看過去。

5.敞開心扉,你會發現周圍都是朋友。

6.鬱悶是因為你太悶了,推開窗,深呼吸一口,就不悶了。

7.離開的人一定希望你好好活著。

8.你要相信,你所面對的痛苦,可能只是某些人的日常。

9.你不在陽光裡,如何讓愛看得到你?

近日

貴州省安順市一輛2路公交車

行駛至虹山水庫時,衝入水庫

造成重大人員傷亡

對心理不健康人員說「不」

曾有報導說,公交司機收入少、勞動強度大,風險高,心理壓力大,責任重,社會地位低,而且公交內部管理簡單粗暴,致使許多司機存在或多或少的身體和心理問題。根據資料顯示:超過50%駕駛員因勞累、壓力而產生心理問題,司機心理障礙的發生率達59.8%,公交車司機的心理障礙發生率甚至高達80%。

有沒有什麼標準可以評估?

「衡量心理健康的一個最常見標準就是看目前狀態跟平時的差異性,心理問題這種差異是否給自己的日常生活、工作或學習、人際交往、自我照料帶來了麻煩,從而產生或讓自己痛苦。」一個平時非常樂觀的人,突然變得悲觀消極,而且狀態這種消極會影響到工作和或人際交往,就是可能出現了心理問題。又如一個人目前不能勝任自己既往能勝任的社會角色和或家庭角色,也是處於不健康狀態。

心理健康問題產生的外在影響可表現為兩點:一是可正常完成工作或其他任務,但當事人在過程中非常煎熬;二是不能完成在完成工作或任務的過程中,或者完成的質或量跟平常相比已明顯出現明顯差差距,或者在工作中或人際交往中積累了產生負面情緒,這種情緒會在家裡和或其它陌生場所被某件小事觸發,讓自己產生覺得自己無能或認為、自己沒有爭取應得的權益的想法,逐漸陷入自我折磨或與他人的衝突中,食無味夜不寐,日久天長甚至影響到身體健康。

四方面去判別是否產生心理健康問題:

第一是情緒。看情緒是否處於正常狀態,是否有過於嚴重以及持續時間過長的負性情緒,如恐懼、擔心等;

第二是行為。看行為是否正常,睡眠、飲食、工作、娛樂等方面是否出現問題;

第三是思想認知。是否反覆出現負面想法,或者腦力遲鈍,無法有效思考,記憶力下降等;

第四是社會功能。判斷一個人心理是否健康,一定要看他的外在功能,如果無法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工作、學習、娛樂,說明這個人的心理狀態已經非常不健康了。

心理狀態不健康的一種表現是退縮狀態。當壓力較大時會退化退行,想獨處,不願意承受壓力。另一種表現是過度應激狀態,想調動能力去應付這種壓力,但結果無效,由於過度焦慮、過度思考,以至於效率處於耗竭狀態,甚至會出現一些如抽菸喝酒等不良的自我減壓行為。

我國居民心理健康狀況如何?

來源:全民健康方式行動、科技日報、央視新聞綜合整理

實習編輯:胡 微

責任編輯:餘 娟

監 制:王路琳

相關焦點

  • 健康生活:評估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評估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看看吧!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心理健康水平測量標準,這是一個正常現象,因為不同的作者有自己的學術背景。但是,只要我們能把握評估維度的要領,不同的觀點就可以共存。根據一般知識,任何一個元素作為另一個評價維度必須滿足一個充分必要條件,即所採用的因素與待評估的事物之間必須有密切的相關性(正相關和負相關)。例如,抵抗心理壓力的能力越強,產生精神障礙的可能性越小。這說明心理應激能力與心理健康水平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因此,抵禦心理壓力的能力是衡量心理健康水平的合理標準。
  • 10條心理健康自檢標準,看看你是不是真正「健康」?
    儘管近年來在全世界範圍內,隨著各種關於心理健康與否的研究不斷深入,但關於心理健康的界定,目前依舊存在不同的觀點。一般認為,心理健康是指能以積極有效的心理活動、平穩正常的心理狀態,來應對社會、自然和自我的變化。
  • 什麼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標準又是哪些呢?
    01、心理健康的描述性定義心理健康是指各類心理活動正常、關係協調、內容與現實一致和人格處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02、心理健康的標準1986年,郭念鋒先生在《臨床心理學概念》一書中,提出了評估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條標準,三十年過去了,重溫這十條標準,對於關心自己心理健康的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和現實意義。
  • 衡量心理健康的標準都有哪些
    衡量一個人的健康與否,不僅僅是身體的健康,心理健康,同樣也重要,甚至在某些時候,心理健康更為中藥,那您是否知道心理健康標準是什麼呢?您知道如何保持心理健呢?不知道沒關係的,今天就為您介紹一下有關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的相關知識,希望可以有所幫助。
  • 中國心理學會標準委 兒童心理障礙評估確診指導中心
    (原標題:中國心理學會標準委 兒童心理障礙評估確診指導中心)
  • 關注老年人心理健康:開展心理健康評估 增加心理諮詢服務
    老年人面對身體衰老和社會關係的變化,容易產生心理問題。2019年4月,國家衛健委印發《關於實施老年人心理關愛項目的通知》,項目選取了1600個城市社區和320個農村行政村作為試點,開展國家和省級的兩級培訓、老年人心理健康評估、必要的幹預和轉診推薦等,目的在於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 自測:你的心理健康標準!
    在醫學心理學上心理健康的內容是我們當中的重點,尤其是心理健康的標準,那山東衛生人才網的老師就針對心理鍵康的標準給大家總結一下。其實簡單點,判斷一個人的心理是否健康,是看他與大多數人、特別是與同齡人、同性別的人是否一致。
  • 北大第六醫院院長:新冠持續影響心理健康,建議對康復者心理評估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近日在首都科學講堂接受媒體採訪時稱,根據世衛組織的評估,新冠病毒的大流行可能會在1年或2年內得到緩解,但是,對人類心理健康的影響將持續10年-20年。對此,他建議社區醫院不僅要對康復者健康狀況進行複查,也要對其心理健康進行評估,降低疫情帶來的次生災害。
  • 北大第六醫院院長:新冠持續影響心理健康 建議對康復者心理評估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近日在首都科學講堂接受媒體採訪時稱,根據世衛組織的評估,新冠病毒的大流行可能會在1年或2年內得到緩解,但是,對人類心理健康的影響將持續10年-20年。對此,他建議社區醫院不僅要對康復者健康狀況進行複查,也要對其心理健康進行評估,降低疫情帶來的次生災害。
  • 心理健康的7條標準
    有學者提出了較為具體的心理健康標準,包括以下七個方面。 第一, 智力發展正常;第二,情感反應適度;第三,意志品質健全;第四,人格統一完整;第五,自我意識正確;第六,人際關係協調;第七,社會適應良好。前四個方面從心理學的體系出發,概括了心理方面考慮的心理健康標準;後三個方面側重了對己、對人、對社會的全面認知與相互適應,可看做從社會心理方面考慮的心理健康標準。1. 智力發展正常 智力是人的感知力、記憶力、思維能力及操作能力的綜合,屬於一般能力。一般來說,能力強的人工作效率主高,容易適應環境。
  • 10條心理健康自檢標準,測試一下自己是否真的「健康」?
    現在的生活處處都透著讓人窒息的壓力,小孩子有升學壓力,成人有成人的生活壓力。我們每天都生活在高壓的環境中,心理健康已經成為威脅我們生命和健康的一大殺手。心理健康才能擁有身體的健康,心理健康的標準到底有些哪些呢?中國心理衛生專家們通過反覆的調查與研究,確立了中國人心理健康6的條標準與評價要素:第一部分是:自我和諧(1)認識自我,接納自我。評價要素:自我認識、自我接納;(2)情緒穩定,有安全感。
  • 心理測評系統軟體:綜合心理健康評估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另一半是心理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給健康下的定義為:「健康是一種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而不是沒有疾病及虛弱現象。」從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中可以看出,健康包涵了三個基本要素:⑴軀體健康;⑵心理健康;⑶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 心理測評系統軟體:綜合心理健康評估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另一半是心理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給健康下的定義為:「健康是一種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而不是沒有疾病及虛弱現象。」
  • 不同年齡人群心理健康的標準也有所不同
    心理健康對一個人來說非常重要,心理健康與否也有著一定的標準,而且對於不同的人群,心理健康的標準還有所變化。總的來說,心理學家將心理健康的標準描述為以下幾點: ①有適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對自我的成就有價值感。②適度地自我批評,不過分誇耀自己也不過分苛責自己。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適度的主動性,不為環境所左右。④理智,現實,客觀,與現實有良好的接觸,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擊,無過度的幻想。
  • 心理評估 | 第五次直播複習指導
    了解完心理評估在心理諮詢中的作用後我們再看看心理評估的時間和內容吧。答案:C解析:這個在前面有提到過的,相信不難選擇出正確答案吧那心理評估的方法又有哪些呢?關於這部分的知識我們知道有這三種就可以了。要知道諮詢最重要是給來訪者提供釋放壓抑的空間。
  • 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心理健康的十條標準
    1986年,郭念鋒先生在《臨床心理學概念》一書中,提出了評估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條標準,三十年過去了,重溫這十條標準,對於關心自己心理健康的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和現實意義。人的心理活動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著自己內在的節律性,比如白天思維清晰,注意力高,適於工作;晚上能進入睡眠,以便養精蓄銳,第二天工作。如果一個人每到了晚上就睡不著覺,那表明他的心理活動的固有節律處在紊亂狀態。
  •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十條標準
    良好的心理素質有益於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老年人怎樣的心理狀態才算是健康呢?有關學者制定了10條心理健康的標準。 一、充分地了解自己。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包括三個方面,即與自然、社會和人的接觸。老年人退休在家,有著過多的空閒時間,常常產生抑鬱或焦慮情緒。如今的老年活動中心、老年文化活動站以及老年大學為老年人與外界環境接觸提供了條件。  五、保持個性的完整與和諧。個性中的能力、興趣、性格與氣質等各個心理特徵必須和諧而統一,生活中才能體驗出幸福感和滿足感。
  • 什麼是心理健康?點擊查看以下標準,對照看一看是否「健康」
    很多人對於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的重視程度全然不同的。殊不知,健康的定義其實並非如此。世界衛生組織將健康的定義為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言行舉止能被周圍人認可以及道德健康。那麼,什麼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心理健康的基本含義是指心理的各個方面及活動過程處於一種良好或正常的狀態。心理健康的理想狀態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認知正確、情感適當、意志合理、態度積極、行為恰當、適應良好的狀態。與心理健康相對應的是心理亞健康以及心理病態。
  • 認識心理健康,完善抑鬱症篩查和評估,搭建抑鬱症心理測評系統
    而在我眼裡,心理困擾也只是困難之一而已。在主流文化下,或許有些人和大多數人確實暫時不太一樣,但是,存在也是有意義的,這個時候,包容和給予愛比鑑定他是不是與別人不同更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可能遇到心理困擾,像身體會感冒,心理也會感冒。有的人遇到困擾可以自己化解,而有的人暫時不能,所以需要尋求別人的幫忙,心理諮詢工作的對象是正常人,維護的是正常人的心理健康。
  • 兒童心理評估師項目正式啟動
    目前社會和家長越來越重視兒童心理行為評估及幹預,大量研究結果表明,進行兒童心理評估幹預的效果顯著,有助於改善長、學校及醫護人員對兒童心理健康狀況的及時掌握,有效預防心理行為問題的發生,保證兒童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