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句話送給你
1.人生苦短,何必每天鬱鬱寡歡。
2.退一步海闊天空。
3.原諒別人,就是升華自己。
4.眼睛之所以長在前面,就是不讓你看過去。
5.敞開心扉,你會發現周圍都是朋友。
6.鬱悶是因為你太悶了,推開窗,深呼吸一口,就不悶了。
7.離開的人一定希望你好好活著。
8.你要相信,你所面對的痛苦,可能只是某些人的日常。
9.你不在陽光裡,如何讓愛看得到你?
近日
貴州省安順市一輛2路公交車
行駛至虹山水庫時,衝入水庫
造成重大人員傷亡
對心理不健康人員說「不」
曾有報導說,公交司機收入少、勞動強度大,風險高,心理壓力大,責任重,社會地位低,而且公交內部管理簡單粗暴,致使許多司機存在或多或少的身體和心理問題。根據資料顯示:超過50%駕駛員因勞累、壓力而產生心理問題,司機心理障礙的發生率達59.8%,公交車司機的心理障礙發生率甚至高達80%。
有沒有什麼標準可以評估?
「衡量心理健康的一個最常見標準就是看目前狀態跟平時的差異性,心理問題這種差異是否給自己的日常生活、工作或學習、人際交往、自我照料帶來了麻煩,從而產生或讓自己痛苦。」一個平時非常樂觀的人,突然變得悲觀消極,而且狀態這種消極會影響到工作和或人際交往,就是可能出現了心理問題。又如一個人目前不能勝任自己既往能勝任的社會角色和或家庭角色,也是處於不健康狀態。
心理健康問題產生的外在影響可表現為兩點:一是可正常完成工作或其他任務,但當事人在過程中非常煎熬;二是不能完成在完成工作或任務的過程中,或者完成的質或量跟平常相比已明顯出現明顯差差距,或者在工作中或人際交往中積累了產生負面情緒,這種情緒會在家裡和或其它陌生場所被某件小事觸發,讓自己產生覺得自己無能或認為、自己沒有爭取應得的權益的想法,逐漸陷入自我折磨或與他人的衝突中,食無味夜不寐,日久天長甚至影響到身體健康。
四方面去判別是否產生心理健康問題:
第一是情緒。看情緒是否處於正常狀態,是否有過於嚴重以及持續時間過長的負性情緒,如恐懼、擔心等;
第二是行為。看行為是否正常,睡眠、飲食、工作、娛樂等方面是否出現問題;
第三是思想認知。是否反覆出現負面想法,或者腦力遲鈍,無法有效思考,記憶力下降等;
第四是社會功能。判斷一個人心理是否健康,一定要看他的外在功能,如果無法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工作、學習、娛樂,說明這個人的心理狀態已經非常不健康了。
心理狀態不健康的一種表現是退縮狀態。當壓力較大時會退化退行,想獨處,不願意承受壓力。另一種表現是過度應激狀態,想調動能力去應付這種壓力,但結果無效,由於過度焦慮、過度思考,以至於效率處於耗竭狀態,甚至會出現一些如抽菸喝酒等不良的自我減壓行為。
我國居民心理健康狀況如何?
來源:全民健康方式行動、科技日報、央視新聞綜合整理
實習編輯:胡 微
責任編輯:餘 娟
監 制:王路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