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對一個人來說非常重要,心理健康與否也有著一定的標準,而且對於不同的人群,心理健康的標準還有所變化。
總的來說,心理學家將心理健康的標準描述為以下幾點:
①有適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對自我的成就有價值感。②適度地自我批評,不過分誇耀自己也不過分苛責自己。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適度的主動性,不為環境所左右。④理智,現實,客觀,與現實有良好的接觸,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擊,無過度的幻想。⑤適度地接受個人的需要,並具有滿足此種需要的能力。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動機和目的,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客觀的估計。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個人的價值觀能適應社會的標準,對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⑧有切合實際的生活目標。⑨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能適應環境的需要改變自己。⑩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有愛人的能力和被愛的能力。在不違背社會標準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個性,既不過分阿諛,也不過分尋求社會讚許,有個人獨立的意見,有判斷是非的標準。
對於青少年來說,身體處於發育期,同時心理也在逐漸成熟,所以智力發育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準,同時,青少年得自控力也應逐漸增強。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標準如下:
①智力正常。②有情緒的穩定性與協調性。③有較好的社會適應性。④有和諧的人際關係。⑤反應能力適度與行為協調。⑥心理年齡符合實際年齡。⑦有心理自控能力。⑧有健全的個性特徵。⑨有自信心。⑩有心理耐受力。
對於中年人來說,各方面能力應該處於高峰期,中年人標準健康的標準如下:
①感覺、知覺良好。判定事物不發生錯覺。②記憶良好。能夠輕鬆地記住一讀而過的七位數字電話號碼。③邏輯思維健全。考慮問題和回答問題時,條理清楚明確。④想像力豐富。善於聯想和類比,但不是胡思亂想。⑤情感反應適度。碰到突發事件時處理恰當,情緒穩定。⑥意志堅強。辦事有始有終,不輕舉妄動,不壓抑傷悲,並能經得起悲痛和歡樂。⑦態度和藹,情緒樂觀,能自得其樂,能自我消除怒氣,注重自我修養。⑧人際關係良好。樂意助人,也受他人歡迎。⑨學習愛好和能力基本保持不衰。關心各方面的信息,善於學習新知識、新技能。⑩保持某種業餘愛好,保持有所追求、有所嚮往的生活方式。與大多數人的心理基本一致。遵守公德和倫理觀念。保持正常的行為。生活自理能力強,能有效地適應社會環境的變化。
良好的心理素質有益於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老年人怎樣的心理狀態才算是健康呢?有關學者制定了10條心理健康的標準:
①充分的安全感。②充分地了解自己。③生活目標切合實際。④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⑤保持個性的完整與和諧。⑥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⑦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⑧能適度地表達與控制自己的情緒。⑨有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與興趣愛好。⑩在不違背社會道德規範的情況下,個人的基本需要應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