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傍晚時分,一陣暴雨過後,在素有二程理學聖地之稱的河南省洛陽市嵩縣田湖鎮程村道興小學上空,出現一到美麗彩虹,整個校園以及古樸端莊的仿古建築,被映襯成了金色的殿堂,真是千年不遇的奇幻,人們讚嘆不已。
河南省程村道興小學簡介
「程門立雪」千古頌,「二程聖賢」美名揚。
在風光旖旎的陸渾湖畔、伊河之濱,文明遐邇的「兩程故裡」顯得莊嚴而靜謐。在故裡西面,一片平坦開闊之地上,一座現代化的學校——程村道興小學,更顯得明淨靚麗、端莊秀美、古樸典雅、氣勢恢宏。她與二程故裡相互輝映,構成了一副和諧柔美的田園畫卷。
程村道興小學,原名程村小學,成立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原址於兩程故裡(嵩縣田湖鎮程村)村中心。
在烽火連年的戰爭年代,她歷經磨難,艱難生存。但她依然沿襲著中華優秀文化的傳統脈絡,承載著兩程聖賢的教育思想,傳頌著明皋書院的精神氣質,謳歌著程門立雪的教育名片,為社會培養了大批有識之士。
新中國成立後,程村小學穩定發展,她不僅普及小學教育,也擔負著培養新型農民的「掃盲」、「脫盲」任務。
在「文革」期間,她受到了「破四舊」等運動的極大衝擊,大量寶貴的「二程文化」載體毀於一旦。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伴隨著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的東風,「兩程文化」也得到重生,承載傳承「二程文化」使命的程村小學也又煥發出了勃勃生機。她也大力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把「二程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特色。
尤其是近年來,在國家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背景下,嵩縣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開拓創新,以「兩程故裡」為依託,把文化旅遊納入嵩縣旅遊開發總體戰略布局。「兩程故裡」大開發就此拉開了更大的序幕。
作為承襲和宣揚二程文化的重要基地和重要載體——程村道興小學的大規模改造,當之無愧也在這一總體戰略布局之中。
通過嵩縣縣委、縣政府的牽線搭橋,程氏後裔、實業家、國際主義愛心人士道興先生,慷慨解囊捐資五百萬圓,擇「二程故裡」村西——原嵩縣第四高中舊址,規劃佔地面積一萬四千平方米的標準化學校——即現址。於二0一二年六月破土動工,建教學樓和綜合樓兩棟,建築面積達2856平方米,內設教室八個,功能室六個,校區餐廳六間,宿舍十四間,門樓一座,圍牆四百八十米,於二0一四年八月竣工投入使用。學校名稱也改為現在的「程村道路興小學」,以感恩道興先生捐資助學的愛心,同時也是為學生樹立感恩教育的楷模。
程村道路興小學的服務範圍也由原來的程村一個村,擴大到屏鳳、陸渾、小安頭等周邊多個村莊,上萬口村民。
程村道路興小學現有教學班7個,教師16名,學生460名,圖書閱覽室、計算機室、科學實驗室各一個;4500平方米操場一個,操場內規劃有200米跑道,籃球場、足球場、羽毛球場、排球場,擺放桌球臺8張,操場邊又有爬梯,單、雙杆,肋木等體育活動器材;有美術器材和音樂器材。各項教育教學設施一應俱全。學校還成立了繪畫、電子琴,軍鼓、閱讀書社等社團,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
程村道路興小學以二程教育思想為主導,狠抓學生德育教育,成立德育銀行,創辦誠信商店。培養學生「日行一善」、「一善一寫」、「一寫一說」的良好行為習慣;開展國學操、道德講堂等德育活動,又誠邀程氏後裔書法家程寅先生從焦作趕來教學生練毛筆書法,要求學生每天至少寫一篇毛筆字,希望學生能養成心靜如水的好心態。
美麗厚重的程村道興小學,歷經滄桑歲月的磨難和洗禮,變得更加堅強而自信。
遠看,她那仿宋的建築,閃閃發光的紅色琉金瓦,古樸典雅,雄偉壯觀,美麗動人;
近聽,她那厚重的文化底蘊,書聲朗朗,歡聲笑語,動人心扉。
如今,她淋浴著黨的「十九大」的春風,在新的時代起點上,她不忘初心,堅定文化自信,她將沿襲著中華優秀文化的傳統脈絡,承載著兩程聖賢的教育思想,傳頌著明皋書院的精神氣質,謳歌著程門立雪的教育名片,以昂揚的姿態,開拓創新,闊步前行,續寫出一首首「二程教育」的壯麗詩篇!
(撰稿人:馬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