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高中老師寄情於山水之間,雲溪之上,他的畫裡皆是桃源

2021-01-11 百家號

「 同 去 看 展 」

人在畫中遊,說的就是他的畫吧

山山水水,古人們一向都很鍾情。

到了現代,人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

要去自然、山水裡治癒心性的仿佛越來越少了。

湖南一位高中美術老師,卻幾十年如一日,

遊歷山水之間,雲溪之上,

他把自己在自然裡的體悟,用筆墨傳遞了出來。

山 水 悟 道

張興國中國畫作品展

展覽時間

2019年01月11日-01月14日

展覽地點

紙本藝術館 & 湖南國畫館

(湖南省展覽館2樓)

免費向市民開放

1

一位高中老師的山水之道

幾時歸去,做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張興國,1971年出生於常德,讀的是師範,繪畫只是業餘愛好,畢業後卻在農村中學教起了數學。或許是太愛畫畫的緣故,他開始轉做美術教師。

半路出家的他,幾十年時間研究山水,還北上求學,得到中央美院邱挺先生的指導。

在邱挺眼中,這位沉浸在自己山水之間的中學教員,是不斷向內修行的畫家。

「他不為時風所動,默默地與古人對話,與自然對話,借筆墨誠懇地表達,自在從容地創作。」

這些年,在教學之餘,張興國走遍名山大川。

「有求古之心,又有創新之舉,觀其畫頗得生化天機的無限與無窮時空的微茫感,他始終保持著在大自然面前的謙遜,有著壯闊宏偉的悲天憫人,浸潤著一種深沉的生命情懷。」

身處桃源這座小城,張興國老師追尋的是「幾時歸去,做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意境,與陶淵明抱孤念、愛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的隱逸精神契合。

小管家強烈推薦,大家去紙本藝術館的展廳現場,走進藝術家為我們營造的「世外桃源」,感受人在畫中遊的意境。真的是巨幅!

2

人在畫中遊

於自然山水中集美,於天地萬物中悟道

本次展覽,集結了張興國老師十多年的創作,共100多幅作品,分為五個篇章。

第一篇章

暢遊抒懷 遊焉息焉

張興國 《山水悟道》 設色紙本 240×200cm 2014年

《山水悟道》 局部

「我畫畫很痛苦,因為畫之前我從不打草稿,甚至什麼想法也沒有就下筆了。因此,我的每一幅畫都是不確定的,充滿了陌生的面相,無有雷同,沒有預期。唯有把生活變成畫時,我的理想、我的感情、我的喜怒哀樂全跑了出來,在靈魂的指揮下,幫助我完成了所謂的創作。桃源仙境一直是我喜歡的題材,身居桃源,現實中的桃花源早已爛熟於胸,在陶淵明隱逸情懷的感召下,我畫過無數版本的世外桃源。此幅《山外山》有感於敦煌壁畫之精髓,營造出了一種博大精深、宇宙洪荒的桃源仙境,一種引人入勝的靜謐的山林氣息。世人徜徉其間,將體悟到隱蔽在山間的真實虛幻,人人都會找到自己的理想,從而使境界得以升華。我的筆墨語言力求脫離物質層面的訴求,直奔我的山水精神性的追求,體現我的山水畫的精神超越性,為觀者提供一葉精神之舟,引渡到理想彼岸。」

張興國 《山外之山中》 設色紙本 220×200cm 2012年

《山外之山中》 局部

張興國 《臥遊圖》 設色紙本 240×200cm 2014年

《不下堂筵 坐窮泉壑》 局部一

《不下堂筵 坐窮泉壑》 局部二

張興國 《月籠蒼崖》 設色紙本 250×250cm 2012年

第二篇章

水墨交響 山不厭高

<<<左右滑動>>>

張興國 《西嶽華山》 水墨紙本 3100×360cm 2016年

這幅圖我解構傳統筆墨,借用西方建築的靈感,感悟山河歲月之悠悠。既表現了華山壁立千仞的萬千氣象,又使華山的險絕具有廟堂氣息。

《西嶽華山》局部

<<<左右滑動>>>

張興國 《武陵雄魂》 設色紙本

2500cm×250cm 2012-2014年

受李伯安《走出巴顏喀拉》和柯勒惠支的影響,我走出寫實張家界的模式,拋棄其秀美的表象,力求得到張家界的內在精神性圖式,企圖將其納入神秘、原始甚至是血與火的大湘西的範疇裡,表現那種靜謐、蠻荒的山林氣息和經蒼茫厚重過濾後的雄、奇、幽、野。本卷以排山倒海的氣勢,表現了張家界奇峰的倔強與抗爭。其筆墨也增加了另外一種品質——所畫山石樹木就像經煙燻火烤之後呈現的灰燼色相,寫意中不失精緻的描繪。展開部分以烏龍寨狹長的匪道為原點,記憶中,那是一條引起我強烈思想共鳴的不平常之路,那是一條漫長的鐵壁雄關之路,那是一條形似「八大山人」書寫的「哭之笑之」之路,也是一條求生之路,還是一條不歸路……曾經的山寨王、土匪婆子和眾弟兄,如今只剩一座風雨飄搖的廢(匪)都和山門。山,已凝固成一座座廢墟,路,已成灰。一片片殘骸似的城牆矗立,偶有星火,尚有餘溫。空谷迴響中,仿佛還能聽到那山歌妹子的一聲「咿呀餵——」

《武陵雄魂》 局部

張興國 《太華山》 水墨紙本 150×360cm 2017年

<<<左右滑動>>>

張興國 《張家界圖卷》 水墨紙本 1850cm×35cm 2012年

第三篇章

披圖幽對·悠然南山(寫生篇)

<<<左右滑動>>>

張興國 《止止庵》 設色紙本 240×3800cm 2016年

止止庵山門外有聯:

到此十六洞天方知天外有天當止則止;

仰其百千仙道始悟道非可道應行便行。

那天下雨,寫生前與尼姑、道長們有過交流,感嘆她們的命運多舛,那條九曲溪邊的林陰道,曲折幽晦,滿地落葉,更添了幾份惆悵,畫面以長卷的形式徐徐展開,風雨飄搖中,一條橫穿全幅的蜿蜒山道仿佛嘆惋出家人看破紅塵之路的不易。這是一段被截取了的漫漫人生之路,無始無終,來自來處來,雲煙幻滅處,似有一段波瀾壯闊的人生,去處已很堵,荒蕪處竟不知向何處去,來時並非本願,去之路似乎只有踏進那扇斬斷塵世的大門……

「咣當」一聲,門合上了,一堵頹廢的紅牆隔斷了兩個世界,牆內很靜,惟有晨鐘暮鼓,牆外溪水潺潺,小橋亭亭玉立。

我不禁尋思,裡面的世界美好嗎?

雨,沙沙在下,浸溼了畫紙,裡面可能有老天爺同情的淚,我那溫柔的筆墨,那門,那牆,那路,不知我是在描繪她還是她在描繪我。

含藏悠遠中,仿佛有個人影在山門口一晃,我想趕緊跑過去問她——是打算入世還是出世?

猛一抬頭,看到了四個字——當止則止。

《止止庵》局部

張興國 《止止庵雨意》 水墨紙本 38×75cm 2016年

張興國 《巨蟒煙雲》 水墨紙本 46×69cm 2017年

第四篇章

心遊太玄 畫築魂臺

張興國 《山雨欲來》 180×98cm 2007年

張興國 《天下第一橋》 180×98cm 2007年

∧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

張興國 《屋外溪山失主人》 98×180cm 2009年

《溪山晚鐘》 局部

第五篇章

以畫體道·故園驚夢

張興國 《東村隔煙寺 杳杳送鐘聲》 121×102cm 2008年

<<<左右滑動>>>

張興國 《蕭中禪寺》 140×70cm 2006年

3

藝 術 家 簡 介

張興國,1971年生於湖南桃源。1990年畢業於常德師範學校。2002-2004年進修於中央美術學院。作品先後五次入選全國性美術作品展,作品《山水悟道》獲第十二屆全國美展湖南省金獎、全國提名獎,併入選國際巡展,後被天津美術館收藏。

作品《山外山》獲湖南省現實題材創作工程優秀作品獎,並在全省各地州市巡迴展出。現為桃源一中美術教師。

文 、圖 | fener

部分資料來源湖南藝術觀察

相關焦點

  • 在重慶三峽博物館讀「溪山清賞」:桃源、幽居與漁隱
    4月25日起,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將展出「溪山清賞——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山水畫系列展之三 寄情山水」。2019年,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策劃以館藏中國山水畫為主題,推出山水畫系列展,分三期從實景山水、摹古山水和寄情山水的角度讓觀眾欣賞到中國傳統山水畫「可行、可望、可居、可遊」的獨特魅力。
  • 2019杭州市西湖區山水學前教育集團雲溪幼兒園教師招聘公告
    2019杭州市西湖區山水學前教育集團雲溪幼兒園教師招聘公告 http://zhejiang.hteacher.net 2019-01-29 08:58 浙江教師招聘 [您的教師考試網]
  • 「暢遊承德自由行」興隆山6月特惠:住興雲溪花谷度假村、仟禧龍...
    雲溪花谷度假村雲溪花谷度假村隱匿於興隆縣城東南部的山谷之間,遠離鬧市,坐擁大自然原始的寧靜。如果說它如一座「世外桃源 」般遺世而獨立也不為過,一眼看去,都是山谷、森林的曠野之美;呼吸一口,還有山楂花、綠草的芬芳之味。木屋酒店就隱逸其中。
  • 達則兼濟窮則保身,詩魔白居易此生跌宕起伏,終寄情山水
    盛世李唐造就了一位卓爾不群的詩人,他不似李白一般仙氣飄飄,也不如杜甫那樣憂國憂民,也沒有王維那般的出身高貴。他出生小官僚家庭,為人真實坦坦蕩蕩,也是十分接地氣,他寫的詩文婦孺皆懂,朗朗上口,他是白居易,一位前期想方設法出人頭地,中期絞盡腦汁為蒼生請命,晚期安安分分逍遙玩樂之人。
  • 聽雨品茗皆論道,寄情山水任逍遙——安吉景瀾·老莊山居度假酒店
    不忘初心懷揣夢想,合力打造一個集「三淨之地」精華,弘揚傳統文化精髓,以道家文化為主題,通過將旅遊、親子、產品與文化的結合,倡導"寄情山水,文化修身"的靜心之地-景瀾·老莊山居度假酒店。雲南女孩周麗珍一首《青藏高原》清澈嘹亮。2011年年度冠軍劉賽,土家族的歌曲《妹妹要過河》音域寬廣,聲音清脆悅耳。壓軸出場的是曾經旭日陽剛的王旭,一首《春天裡》把晚會帶向高潮。
  • 杜甫很忙:寄情山水 憂國憂民
    杜甫很忙:寄情山水 憂國憂民       7月8日,由四川日報社聯合四川省圖書館、四川省社科院共同主辦的「中華優秀文化」
  • 蘇州文氏家族後人,擅畫清潤明淨山水,文點繪《茅亭敘舊》
    明代文徵明的後代中有好幾位擅長繪畫的名家,到了他玄孫這一輩,出現了一位叫做文點的山水畫家。文點出生於崇禎末年,病逝於清代康熙年間。他為人率性灑脫,終生隱居家鄉寄情於書畫之中。他畫的山水繼承了文徵明的秀雅工細,除此之外還擅長畫竹,在蘇州一帶名氣極大。
  • 詩佛王維寧靜致遠,詩畫相融得天獨厚,為唐詩開拓山水風光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寧靜致遠,淡泊名利,這位奇才為唐詩增添了山水之樂,禪意悠揚,後世更將他奉為詩佛。在此期間,他做了不少山水詩畫,後人讀其詩文,慢慢品讀,清新淡遠,自然脫俗,還有些許佛家禪意,讓人心境平和,似乎也看到了那俊秀田園,嫋嫋仙境,流連忘返,後人也稱他為南宗山水之祖。
  • 讀石谿畫-自在的桃源仙境
    清四僧之一的髡殘(石溪),是一位湘籍畫人,從武陵(今常德)走出來的書畫大師,早年參加反清鬥爭,失敗後逃到桃源深山,歷盡常人難以想像之艱。石溪離開家鄉,落髮為僧,遊歷名山大川,以淡化那緊張不安的靈魂,與八大石濤一樣,把畫作為一種暢神抒懷的媒介,其畫遠追巨源,宗元之黃公望、王蒙,從就近的謝時臣入手,多以禿筆作畫,蒼茫渾潤,畫中浸潤感情,以真性情為江山傳神寫照,與石濤一樣,他有時不取全景,截斷一段,著色迷幻淡雅,有點近似水彩畫,有現代感,書法亦佳,長於行草,有人甚至認為超過其畫,亦多以書法入畫,黃賓虹說其畫「墜石枯藤,錐沙漏痕,能以書家之妙
  • 繼蘇州桃花源之後,融創在灣區的「收藏版桃源」來了!
    秉持對嶺南文化的尊重,融創遵循桃源真諦,以「東方瑰寶,世界桃源」為理念,在嶺南對中國地域文化再次進行回溯、深研,詮釋「桃源」精神在當代嶺南的落位——將桃源系產品種植於灣區的土地之上。
  • 吳海燕:凡塵大境,一世桃源——讀王同光老師《美意延年》有感
    王同光老師的《美意延年》給了我們一處桃源。老境的桃源。中國的傳統文人往往在生命深處走向瘦寒冷硬,如老杜與子昂。或漸近乖戾孤傷,如竹林名士。但王老師給了我們逆行的方向。他擁有史鐵生地壇文字的坦然與純然,在最美的夕陽光照之下,一抔禪意,靜靜鋪開。生命的通透與達觀,如莊子的原野嘯歌。
  • 畫好青綠山水,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轉自:國畫名師、美在高處(我們尊重原創,尊重每一位創作者的辛勤付出,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提起中國山水畫,估計大多數人腦子裡首先浮現的,是一片黑白的水墨世界。但其實說起來,中國山水畫卻是從彩色開始的,而青綠山水就是其中之一。
  • 採菊東籬悠然自得,寄情山水快意瀟灑,那才是詩和遠方
    這樣一份難得的閒情逸緻讓人心生嚮往,偷得空閒,煮上一杯清茶,聽著窗外細雨,讀陶淵明詩文,仿佛也隨他進入了山水田園,快意灑脫,將心中煩憂盡忘於此。這位被譽為隱逸詩人之宗的田園詩派大家,文章樸素自然,無需刻意雍容華章點綴,便可將人帶入水天之間,詩情畫意,心曠神怡,高遠拔俗、天然渾成,別有風味,他的恬靜灑脫,傲骨清高也讓人羨慕欽佩。
  • 霧雨連綿的季節,不如我們去朱耀奎老師的畫裡看看大晴天!
    北京近日也到了多雨的季節,思想前後,不如今天我們就去畫裡看看大晴天。近些天《2020胡潤藝術榜》的排名也出來了,油畫畫家朱耀奎排名上升至第九,今天我們帶您去了解的藝術家就是朱耀奎老師。朱耀奎老師出身世家,生於1932年的蘇州,其父為朱世傑,朱世傑是我國早期的藝術研究者,新中國第一代油畫家。於顏文梁、胡粹中並稱為「滄浪三傑」,三人並創建了中國第一所美術專科——蘇州美專。從小受到藝術的薰陶,和對繪畫的喜愛,朱耀奎老先生也選擇了為藝術獻身。
  • 王兆軍和他的焦墨畫:大道至簡黑白 濃墨重彩山水
    王兆軍在鑽研書法的同時也研習繪畫,他畫的是焦墨畫。曾有畫集《園柳變鳴禽》問世,並舉辦過多次王兆軍書畫展。焦墨也稱為枯筆、渴筆、竭墨。焦墨畫是採用幹筆濃墨而不藉助於水滲化作用的一種畫法,也是一種最古老的畫法,比如五千年前的彩陶就是焦墨畫法,隋唐時期興盛起來的壁畫,也基本上是焦墨。近代以來,黃賓虹晚期作品多有枯筆山水,畫風渾厚力道,筆墨深沉濃烈,是焦墨畫的楷模。
  • 「金色」梯田國慶長假喜迎客 遂川桃源梯田風景美如畫(圖)
    遂川桃源梯田金秋開鐮豐收匯活動在桃源村盛大啟動9月29日上午,2020江西遂川桃源梯田金秋開鐮豐收匯活動在桃源村盛大啟動。慶祝活動以直觀、新穎的方式,向參與者傳遞桃源梯田文化並講述農業發展歷程,傾力打造農業與文化旅遊體驗相結合的藝術盛典。  活動中,相關領導出席活動並致辭,對遂川的青山秀水,多彩田園,源遠流長的古韻人文,觸動舌尖的美食特產進行了介紹。
  • 單純清逸以花寄情
    張思燕將自己對嶺南文化的認知,對嶺南地域人文精神的理解,通過手中的畫筆「以花寄情」,「以花喻人」。正如她的所感所悟:「問花,寄情,寓境。心中有情有境,筆底有聲有色。」畫作有難得的單純觀張思燕近年創作的花卉藝術探索作品,少了過去的剛強之氣,多了一份柔美和包容。
  • 開始寄情山水的追求
    本詩描繪出一個寧靜、安謐、恬淡的境界,景靜心淨,表達了詩人遠離官場、寄情山水的追求。全詩以秋雨後的終南山作為寫作的背景,取景於月光斑駁的松林。以明月、松林、清泉、山石、竹林、浣女、蓮塘、漁舟等一些尋常的景物與人物作為描寫的對象,在動與靜、聲與色的交相輝映中進行描摹刻畫,描繪出一幅靈秀空遠的雨後秋山圖。
  • 選擇一幅山水掛畫,簡單還好看!
    選擇一幅山水掛畫,簡單還好看!山川流水潺潺,飛流直下和山間雲霧,這一切構成了如夢如幻的桃源仙境,引人入勝,讓人嚮往這樣的桃源生活。 這樣亮麗的色彩,作為沙發背景牆掛畫更有光彩奪目! 中美協會員趙洪霞新品國畫山水畫《翠青流韻》 作品來源:易從網 一條飛流湍急的瀑布從天而降,氣勢如虹,山間亂雲飛渡,繚繞於崇山峻岭之間,這無數物象的疊加,無疑給這壯闊的山水增添了一種神秘的仙境。
  • 知中·「山水」·山水之間,就是中國
    其中「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作為千古名句,經常會在考試中默寫,因此語文老師強烈要求過熟讀背誦,直至如今都未曾忘記。老師當時講解陶淵明的此首詩歌,提及這是一首山水田園詩,主要表達了陶淵明懷才不遇的無奈,以及歸隱田園後的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