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走進位於海口秀英區的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學,琅琅書聲縈繞耳畔,目之所及樹木蔥翠、環境優美,漫步其間,均能感受到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這所充滿活力的校園離不開紮根在此二十五載的校長吳欣,他職業生涯中的所有時光都在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學度過。無論作為一名普通教師,還是學校校長,他一路走來,愛崗敬業,不斷進取,一心一意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吳欣。(受訪者供圖)
1995年7月,吳欣從瓊臺師範學校大專班畢業後,分配到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學工作,成為一名普通的小學教師。工作初期,吳欣負責美術、音樂等「副科」。「當時也覺得有點失落,但還是留了下來,並把這種抱怨化為動力,認認真真教書育人。」吳欣說,那年年底,他如願成為了一名語文老師。
吳欣正在上課。(受訪者供圖)
據吳欣介紹,通過接觸,他發現全校的學生都親切地稱當時的傅映柏校長為「校長媽媽」,經常看到傅校長苦心婆心勸導學生學習、關愛貧困學生成長的事例。由於校長的言傳身教,帶頭示範,給年輕教師吳欣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決心要像傅校長那樣,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在三尺講臺書寫屬於他和學生們的故事。
作為年輕老師,學校給予了很多任務和鍛鍊機會,年輕的吳欣也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基本上沒有自己的業餘時間。有一次,校領導安排吳欣撰寫三份總結報告,必須明天就交。吳欣臨危受命,立即鑽進辦公室寫了起來。在那個電腦還沒有普及的年代,每個字都是一筆一划寫出來的,吳欣就這樣一直寫到次日凌晨3點多,手都寫麻了。也正是那段時間的嚴以律己和咬牙堅持,讓吳欣的工作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使他迅速從一名普通教師成長為學校的教務處副主任和骨幹教師,成為省市級教學名師,多次榮獲「優秀教師」「先進班主任」等榮譽稱號。
2006年,吳欣被任命為海口市第十二七小學的副校長,這是對他教學能力的肯定,也是其個人在教育事業上成熟的標誌。此時的吳欣也開始思考如何讓學校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長期的學校管理工作,使他明白一個道理,學校要持續發展,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不斷深化課程改革、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為此,吳欣結合實際,在探討研究的基礎上,努力構建二十七小「小螺號」課程體系和「一三五」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並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完善,使之為學校的發展、學生的發展、教師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吳欣輔導學生學習。(受訪者供圖)
其中,吳欣主抓的「一三五」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要求教師精心設計一個導學預習單,並精心架構課堂教學的三個板塊:自主學習、模塊學習和達標測評,認真落實教學板塊的「學、思、討、享、評」等五個步驟。尤其可貴的是,吳欣和同事一起,創造性地提出了「雙循環」課例研究模式,大大提高了課例研究的效果。這個成果獲得了海南省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他本人也先後榮獲「海南省特級教師」「海南省拔尖人才」「海南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等榮譽稱號。
吳欣榮獲「全省優秀教育工作者」。(受訪者供圖)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吳欣還特別重視對青年教師的培養,不但自己在校內帶徒弟,還長年指導青年教師專業成長,承擔培養省市區農村學科帶頭人的任務。他充分利用「吳欣特級教師工作室」「吳欣小學卓越校長工作室」和「吳欣青年骨幹教師成長助推站」等有效平臺,對青年教師進行傳幫帶,使一大批年青教師脫穎而出。「對我而言,也希望能將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傳授給青年教師們,讓他們得到更快成長,這就是一種傳承,期待『後浪』們奔騰而來!」吳欣感慨道。
2017年,吳欣成為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學的校長。在當前海南全力建設自貿港的大背景下,吳欣一直在推進「智慧校園」建設,打造「未來課堂」。在秀英區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學已投入500多萬元用於「智慧校園」建設。該校與一家科技公司合作,量身定製了一套智慧系統,學校的考勤、公文的轉發等日常管理只要一部手機就夠了。而且還融入了一套安保系統,全校設置了108個攝像頭,實現全覆蓋,助力「平安校園」建設。
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學。(受訪者供圖)
「目前,我們在學校的三個年級六個班,先行先試,推出了『平板班』,就是學生和老師上課,人手一臺平板電腦,摒棄了以往的粉筆和紙質書本,這也是一種未來的趨勢。平板電腦上有『金牌助教』等多款教學APP,海量的教學資源隨時可以調取使用,上起課來更加方便快捷和高效。」吳欣表示,現代化的教學方式能讓孩子們在科技的助力下學習到更多知識。
同時,吳欣還推崇國際化辦學理念,與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地的學校保持緊密聯繫,展開研學活動,致力於將二十七小打造成國際化校園,培養出有國際視野的學生。
因為堅持,更因為熱愛教書育人這項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吳欣和二十七小師生正一道期待著金秋豐收的碩果。
記者劉傑 特約記者陳創淼 通訊員鄭峻敬
(海口網9月9日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