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漢明帝敬師
漢明帝劉莊做太子時,博士桓榮是他的老師,後來他繼位作了皇帝「猶尊桓榮以師禮」。他曾親自到太常府去,讓桓榮坐東面,設置几杖,像當年講學一樣,聆聽老師的指教。他還將朝中百官和桓榮教過的學生數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榮行弟子禮。桓榮生病,明帝就派人專程慰問,甚至親自登門看望,每次探望老師,明帝都是一進街口便下車步行前往,以表尊敬。進門後,往往拉著老師枯瘦的手,默默垂淚,良久乃去。當朝皇帝對桓榮如此,所以「諸候、將軍、大夫問疾者,不敢復乘車到門,皆拜床下」。桓榮去世時,明帝還換了衣服,親自臨喪送葬,並將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2、程門立雪
楊時自幼聰穎好學,北宋神宗熙寧九年登進士第。元豐四年,受任徐州司法。適逢當時北宋有名的哲學家、教育家程顥、程頤兄弟講孔孟絕學於河洛。楊時認為這是機會難得,於是辭掉徐州司法的官職,毅然師事程顥,並深得程顥器重。後來程顥不幸去世,他悲痛萬分,設靈位祭奠,又以程顥的弟弟程頤為師。
一天,楊時約他的朋友遊酢前去向程顥請教,剛好天降大雪,到程家時,又正好程頤休息。楊時為了不影響先生休息,悄悄立於門外等候。程頤醒來時,門外的雪已有一尺多厚,楊時與遊酢已成了雪人。二人尊敬體貼師長,誠心求學的行為,感人至深,被譽為尊師重道的楷模。「程門立雪」的成語典故流傳至今。
3、抗金名將嶽飛:尊敬師長終身思慕
嶽飛,中國歷史上著名戰略家、軍事家、南宋抗金名將,他被譽為宋、遼、金、西夏時期最為傑出的軍事統帥。
嶽飛的老師名叫周侗,據說他的力氣很大,可以拉開300斤的弓。周侗去世後,每到初一、十五,嶽飛一定會到老師的墓前祭拜,並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後,必定會拿起老師所送的300斤的弓發出3支箭才回去。他這份念念不忘師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後精忠報國的忠心。
4、魯迅尊敬老師
魯迅對啟蒙老師壽鏡吾一直很尊敬。他18歲到南京讀書,每當放假回紹興時,總要抽空看望壽先生。1902年至1909年,在東渡日本留學的8年間,他經常寫信向壽老師匯報自己在異國的學習情況。一次,他奉母命從日本回紹興辦婚事,僅在家中停留了四天,但他仍在百忙中抽時間專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壽先生。魯迅在日本還拜章太炎先生為師學文字學。章太炎先生逝世後,他連續撰文兩篇紀念。
5、華羅庚:修煉成名不忘師恩
華羅庚,世界著名的數學家,中國現代數學之父。在他成名之後,不止一次說過:「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師栽培」。1949年,華羅庚從國外回來,馬上趕回故鄉江蘇金壇縣,看望發現他數學才能的第一個「伯樂」:王維克老師。他在金壇作數學報告時,特地把王老師請上主席臺就座,進會場時讓老師走在前面,就座時只肯坐在老師的下首。
由於青年時代受到過「伯樂」知遇之恩,華羅庚對於人才的培養格外重視,他發現和培養陳景潤的故事更是數學界的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