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一個小學家長群裡,大家交流起來孩子課外閱讀的問題,就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有個媽媽在群裡道出了自己的困惑:
「我兒子閱讀速度非常快,讀本的每個字都認識。但要命的是,讀完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他經常說不清楚自己讀過什麼。文本的主旨、脈絡,甚至人物線之類或大或小的問題,通通是語焉不詳。但確實又是花了很多時間在閱讀上的,真的讓人搞不懂他在讀什麼……」
一段話打出來,竟引來好多本來在「潛水」的爸媽出來附和。
原來,孩子讀不懂,讀過的內容很快就忘記,真的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了!
後來,一位孩子在美國小學讀書的家長出來解惑。她說,美國小學生一年的平均閱讀量超過100萬字,孩子剛從國內入讀美小的時候也經歷了極其痛苦的過程:每個字詞都認識,就算不認識也能查,但老師布置的閱讀理解錯誤率還是很高,經常要做的讀書筆記也不知道寫什麼。
後來和班上的老師溝通下來才明白,因為想快速融入美國的學習環境,於是在孩子啟蒙階段,他過於強調「認字」和「英文的正確讀音」,卻忽略了精讀的訓練。從而造成孩子在閱讀中養成了逐字認讀的習慣,而無法掌握全篇文章的脈絡。
簡而言之,就是無效閱讀。
從上面的小案例,我們看到了美國老師提到的一個詞——精讀。我們往往注重孩子的閱讀速度和效率,卻忽視了精讀才是小學乃至未來學習生涯中最重要的閱讀技巧。
還記得一位就讀於美國高中的孩子家長跟我講起他孩子的語文課——
他們強調的是「整本閱讀」,即一學期讀完幾本完整的大部頭,如國內孩子也比較熟悉的《蠅王》《殺死一隻知更鳥》等等;一堂課上,老師會帶著學生精讀某本書的章節。
「精」到什麼程度?他列舉了幾個普遍涉及的問題:
作者想傳達什麼信息,其寫作目的是什麼?
文章的寫作背景是什麼(包括歷史、社會、文化……)?
本文用到了哪些修辭手法(比如:明喻、暗喻……),其作用是什麼?
文中主要的人物關係、性格特點,以及故事的主線、支線脈絡是怎樣的?
……
總之一本書讀下來,書頁上各種筆記便籤,甚至可能還有自己畫的思維導圖或是根據文章創作的繪畫,都算是精讀的「基本操作」了。
然而,對於中國家長而言,常常會忽視孩子所閱讀書籍的作者經歷、寫作目的、社會歷史等等背景信息。我問身邊很多孩子都能答上一兩本最喜歡的小說,比如《1984》《了不起的蓋茨比》之類的經典著作,但一問到作者及其更詳細一些的信息,就答不上來了。
要知道,一本值得讀的優秀小說,通常不是為了娛樂寫就,而是帶有表達作者思想的需求,這些都和其社會環境、成長經驗密不可分。
而若觀察那些閱讀能力強的孩子,就會發現他們讀書不是建立在對詞句的逐個理解上,而是對文化的全面吸收。簡單來說,就是對一本書背後的故事挖得多深。
所以,為了避免和解決無效閱讀的問題,讓孩子真正利用好閱讀的寶貴時間來吃透一本書,還是要在閱讀的初期就建立精讀的意識和習慣。
01
孩子如何精讀一本書?
平時孩子閱讀時,我們該怎樣引導他們對一些重點的書進行精讀呢?我們專訪了書果星球閱讀教育的專業老師,他們給我們總結了幾點比較有效的閱讀流程:
1、選擇適合閱讀的書
第一,所選圖書一定是經典的圖書。經典是經歷時間的選擇和大浪淘沙後留下的精華,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師生一起閱讀的整本書應該是對學生成長和發展具有深遠影響的經典作品。
第二,適合學生年齡段。小學低、中、高段適合的讀物難度依次不同,小學低段可以選擇一些圖文並茂的繪本,中段可以閱讀一些經典的童話故事,高段可以從優秀小說和人物傳記入手。這些書目的選擇首先要適合不同學段學生特點,綜合考慮文學性、藝術性、思想性、趣味性等標準。
第三,結合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推薦書目,選擇課標推薦的、與教材相關聯的閱讀內容,有利於使學生的學科學習與閱讀實踐相互支持,互動成長。
第四,最好與學校育人特色、文化特色、主題活動、傳統節日等相關聯,使閱讀課程建設成為落實學校育人目標的重要一環。
2、學會提問,深入思考
精讀的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引導孩子根據文章內容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通常在閱讀過程中,會由淺入深地涉及五個能力層面的問題:
「信息提取」:閱讀完相應材料之後,能夠提取出最基本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經過、結果等具體信息。
「整合分析」:在信息提取基礎上,學生對閱讀材料的主旨、事件的詳細過程進行整體理解的過程。
「解釋說明」:結合自己的知識、經驗對文本中信息、內容進行的基於理解的解釋和說明。
「推理判斷」:能夠根據文本關鍵信息和個人經驗,對相關問題進行合理推測,或者判斷作者的意圖,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
「反思評價」:結合一定的價值標準和生活經驗對所讀文章,作品的形式、內容、價值觀以及質量和可靠性等進行的評價和判斷。
「創造應用」:在作品的啟發下,基於作品部分內容和整個作品所開展的創意性活動,也是對作品內容的遷移和應用。
3、梳理邏輯結構
梳理邏輯結構和論證思路,是精讀的主要任務之一,也是為孩子自己著手學術寫作打基礎的基本功。一般來說,文章會涉及這四種邏輯結構:因果關係、問題和解決、比較和對比、時間順序。
課外閱讀學會精讀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要根據孩子當下的閱讀水平和閱讀層次,有目的、有體系的培養閱讀能力,這期間,涉及到更多專業性的閱讀教學方式,並不能在語文課堂上就能培養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