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視了「精讀」的孩子,在無效閱讀上浪費了多少時間?

2020-09-15 書果星球閱讀教育

最近在一個小學家長群裡,大家交流起來孩子課外閱讀的問題,就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有個媽媽在群裡道出了自己的困惑:


「我兒子閱讀速度非常快,讀本的每個字都認識。但要命的是,讀完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他經常說不清楚自己讀過什麼。文本的主旨、脈絡,甚至人物線之類或大或小的問題,通通是語焉不詳。但確實又是花了很多時間在閱讀上的,真的讓人搞不懂他在讀什麼……」


一段話打出來,竟引來好多本來在「潛水」的爸媽出來附和。


原來,孩子讀不懂,讀過的內容很快就忘記,真的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了!



後來,一位孩子在美國小學讀書的家長出來解惑。她說,美國小學生一年的平均閱讀量超過100萬字,孩子剛從國內入讀美小的時候也經歷了極其痛苦的過程:每個字詞都認識,就算不認識也能查,但老師布置的閱讀理解錯誤率還是很高,經常要做的讀書筆記也不知道寫什麼。


後來和班上的老師溝通下來才明白,因為想快速融入美國的學習環境,於是在孩子啟蒙階段,他過於強調「認字」和「英文的正確讀音」,卻忽略了精讀的訓練。從而造成孩子在閱讀中養成了逐字認讀的習慣,而無法掌握全篇文章的脈絡。


簡而言之,就是無效閱讀。



從上面的小案例,我們看到了美國老師提到的一個詞——精讀。我們往往注重孩子的閱讀速度和效率,卻忽視了精讀才是小學乃至未來學習生涯中最重要的閱讀技巧。


還記得一位就讀於美國高中的孩子家長跟我講起他孩子的語文課——


他們強調的是「整本閱讀」,即一學期讀完幾本完整的大部頭,如國內孩子也比較熟悉的《蠅王》《殺死一隻知更鳥》等等;一堂課上,老師會帶著學生精讀某本書的章節。


「精」到什麼程度?他列舉了幾個普遍涉及的問題:


作者想傳達什麼信息,其寫作目的是什麼?

文章的寫作背景是什麼(包括歷史、社會、文化……)?

本文用到了哪些修辭手法(比如:明喻、暗喻……),其作用是什麼?

文中主要的人物關係、性格特點,以及故事的主線、支線脈絡是怎樣的?

……


總之一本書讀下來,書頁上各種筆記便籤,甚至可能還有自己畫的思維導圖或是根據文章創作的繪畫,都算是精讀的「基本操作」了。



然而,對於中國家長而言,常常會忽視孩子所閱讀書籍的作者經歷、寫作目的、社會歷史等等背景信息。我問身邊很多孩子都能答上一兩本最喜歡的小說,比如《1984》《了不起的蓋茨比》之類的經典著作,但一問到作者及其更詳細一些的信息,就答不上來了。


要知道,一本值得讀的優秀小說,通常不是為了娛樂寫就,而是帶有表達作者思想的需求,這些都和其社會環境、成長經驗密不可分。


而若觀察那些閱讀能力強的孩子,就會發現他們讀書不是建立在對詞句的逐個理解上,而是對文化的全面吸收。簡單來說,就是對一本書背後的故事挖得多深。


所以,為了避免和解決無效閱讀的問題,讓孩子真正利用好閱讀的寶貴時間來吃透一本書,還是要在閱讀的初期就建立精讀的意識和習慣。



01

孩子如何精讀一本書?


平時孩子閱讀時,我們該怎樣引導他們對一些重點的書進行精讀呢?我們專訪了書果星球閱讀教育的專業老師,他們給我們總結了幾點比較有效的閱讀流程:


1、選擇適合閱讀的書


第一,所選圖書一定是經典的圖書。經典是經歷時間的選擇和大浪淘沙後留下的精華,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師生一起閱讀的整本書應該是對學生成長和發展具有深遠影響的經典作品。


第二,適合學生年齡段。小學低、中、高段適合的讀物難度依次不同,小學低段可以選擇一些圖文並茂的繪本,中段可以閱讀一些經典的童話故事,高段可以從優秀小說和人物傳記入手。這些書目的選擇首先要適合不同學段學生特點,綜合考慮文學性、藝術性、思想性、趣味性等標準。


第三,結合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推薦書目,選擇課標推薦的、與教材相關聯的閱讀內容,有利於使學生的學科學習與閱讀實踐相互支持,互動成長。


第四,最好與學校育人特色、文化特色、主題活動、傳統節日等相關聯,使閱讀課程建設成為落實學校育人目標的重要一環。


2、學會提問,深入思考


精讀的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引導孩子根據文章內容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通常在閱讀過程中,會由淺入深地涉及五個能力層面的問題:


「信息提取」:閱讀完相應材料之後,能夠提取出最基本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經過、結果等具體信息。


「整合分析」:在信息提取基礎上,學生對閱讀材料的主旨、事件的詳細過程進行整體理解的過程。


「解釋說明」:結合自己的知識、經驗對文本中信息、內容進行的基於理解的解釋和說明。


「推理判斷」:能夠根據文本關鍵信息和個人經驗,對相關問題進行合理推測,或者判斷作者的意圖,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


「反思評價」:結合一定的價值標準和生活經驗對所讀文章,作品的形式、內容、價值觀以及質量和可靠性等進行的評價和判斷。


「創造應用」:在作品的啟發下,基於作品部分內容和整個作品所開展的創意性活動,也是對作品內容的遷移和應用。


3、梳理邏輯結構


梳理邏輯結構和論證思路,是精讀的主要任務之一,也是為孩子自己著手學術寫作打基礎的基本功。一般來說,文章會涉及這四種邏輯結構:因果關係、問題和解決、比較和對比、時間順序。


課外閱讀學會精讀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要根據孩子當下的閱讀水平和閱讀層次,有目的、有體系的培養閱讀能力,這期間,涉及到更多專業性的閱讀教學方式,並不能在語文課堂上就能培養到的。

相關焦點

  • 消滅「無效閱讀」,掌握高質量閱讀技巧,孩子從此遠離無效閱讀
    導語:無效閱讀就是不知道自己在讀什麼,孩子閱讀要重視什麼呢?引導孩子閱讀,不在於數量多少,而在於是否掌握了高質量閱讀技巧。科學研究發現,0-6歲是培養孩子各項能力發展最佳啟蒙時期,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學習能力的培養,而這種學習能力絕大部分卻是依靠另一種能力發展培養出來的,那就是「閱讀能力」。
  • 精讀or泛讀?孩子的英語閱讀該如何規劃?
    在孩子的英語閱讀之路上,不管選擇什麼閱讀材料都避不開「精讀」和「泛讀」的規劃,這兩種不同的閱讀方式對英語學習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天鯨寶就和大家聊聊精讀泛讀的那些事兒。精讀和泛讀,孰輕孰重?在很多家長看來,精讀比泛讀更難、更重要。因此會選擇在泛讀一段時候後,開始著手搜集精讀該怎樣進行的信息。
  • 託福閱讀怎樣精讀?
    那顯然很容易浪費時間。為了提高託福閱讀的效率,首先必須知道應該仔細閱讀什麼。下面小編做一個詳細介紹。1.重要的邏輯關係很多考生在讀文章時,只關注文章中寫的重要內容,但由於忽視了信息之間的邏輯關係,所以不正確理解信息相關也是一個重大的錯誤。
  • 不刷閱讀題,學會精讀,孩子閱讀寫作能力也會大幅提升
    不刷閱讀題,學會精讀,孩子閱讀寫作能力也會大幅提升。最近一位五年級家長發信息說,孩子只是上了精讀課,這次期中考試閱讀得滿分,寫作能力也有提升,這是怎麼回事?精讀課是如何提升孩子閱讀寫作能力。1、我們都認同看課外書能提升孩子的語文能力,但是我們又發現有這樣的情況。喜歡看書的孩子,照樣答不好閱讀題,照樣不會寫作文。難道看課外書,解決不了孩子閱讀理解和作文的問題嗎?顯然是方法出了問題。如果我們去了解孩子看書的方法,你就明白其中的緣故。大部分小孩看的書是暢銷書,並不是教育部制定的名著。
  • 兒童閱讀要重視什麼?閱讀不在於數量,而在於是否掌握了閱讀技巧
    然而,當要孩子說出書的一些大致內容,幾乎所有的孩子卻只能夠記得其中的零星片段,說不出一段完整的內容。這樣的閱讀,實際上是一種無效閱讀。事實上,很多家長都在以數量論孩子閱讀的增長,簡單來說,認為孩子看的書越多,掌握的的就越多,可即便是兒童閱讀,也同樣存在著泛讀與精讀的區別。
  • 閱讀快但抓不住重點?培養孩子「精讀」習慣,可嘗試CROWD提問法
    周末我們幾個經常討論育兒經驗的媽媽約在一起見面,我們聊到了孩子的閱讀習慣的話題。隨著社會對閱讀的重視,很多家長也越來越重視對孩子的閱讀興趣、閱讀習慣的培養,也有很多家長越來越捨得在孩子的"閱讀"上投入資金。比如我們中就有一位媽媽,她在她家寶寶熊熊2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給孩子買書,現在孩子才6歲,就已經讀過了400多本書。
  • 孩子閱讀能力差?用「CROWD」精讀方式,讓孩子輕鬆深入閱讀
    提升閱讀敏感度 大多數孩子之所以對於文字的渴望度不高,正是因為父母沒有真正讓孩子了解閱讀的重要性以及閱讀能為自己帶來的好處。 當孩子的閱讀能力不足時,他們也就不會喜歡上閱讀,這變成了一個死循環。
  • 小學生一學期閱讀200本書,語文老師:讀這麼多書不如精讀一本
    作為語文老師,常遇到在輔導閱讀練習上很困惑的家長,想讓孩子保持閱讀的習慣,也願意在閱讀這件事上投資的家長,常常給孩子安排各種閱讀的方法:打卡閱讀、經典閱讀、閱讀理解、跟著名師一起讀……這些閱讀的方法都沒有錯,但是我們家長過於追求閱讀這件事帶來的語文學習效應,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一學期閱讀200本書,成為家長對孩子閱讀能力的一個考核。
  • 讀伴閱讀小天才、步步閱讀,兩款精讀+泛讀兼具的英語閱讀APP,幫助孩子在家就能開展精讀的學習
    美國CCSS課標中對精讀也有要求:在基礎教育階段,從幼兒園到Grade12,每個孩子都要學會如何精讀。簡單來說,就是要求在孩子閱讀的時候,不僅要學會問問題、研究文字和語言,還要能搞明白文章結構和邏輯,還要學會分析人物特點等。
  • 考研英語閱讀理解如何精讀,一篇閱讀做幾遍?怎麼做?
    為什麼需要精讀?首先考研英語閱讀佔50分,一題兩分,重要性就不多說了。其次,長難句的閱讀能力,文章和題目邏輯思維能力是貫穿整個英語考試的,精讀就是在練習這兩點.先會讀才能會寫,更有助於翻譯和寫作得高分。
  • 返場 | 「步步閱讀」牛津樹精讀課,即將漲價
    不做練習,也不對重點詞彙積累,用老母親的話講,就是囫圇吞棗式閱讀。這麼經典的教材,不精讀起來,有點可惜。如果家長有能力引導孩子精讀,肯定是最好的,就是比較花時間和精力,且對家長自己的英語水平要求也比較高。當然,也可以選擇多花點錢上網課,之前我們打聽過,一對二的是一個小時170多元,不是可以任性地天天上的。如果孩子英語零基礎,還不會自主讀,就更需要有專業的老師做引導了。
  • 精讀還是泛讀?閱讀沒有「量」,談何「質」變?
    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提問:怎麼精讀?或者是「涵涵媽,我娃看書很多,但我不知道他吸收沒,是多讀好?還是精讀好?」那今天就寫一寫我的看法。對於提高閱讀能力來說,有時候「量」比「質」重要,因為量變到一定程度,才會發生質變,閱讀能力才會有一個質的提高。
  • 步步閱讀怎麼樣,牛津樹精讀課最全實測來了!
    牛津樹基本上可謂是家庭中的網紅教材了,它內容豐富、色彩豔麗、故事貼近生活,受到了不少家長的喜愛。它在少兒英語啟蒙中,應該是屬於「大神」級別,體系完整、語言地道。但同時價格也不美好,一套原版的牛津閱讀樹算下來,可是讓不少家長肉疼。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步步閱讀怎麼樣?把牛津閱讀樹引入線上課程的效果,到底好不好?又適合哪些孩子學習呢?
  • 精讀還是泛讀?閱讀沒有「量」,談何「質」變?
    還是精讀好?」那今天就寫一寫我的看法。對於提高閱讀能力來說,有時候「量」比「質」重要,因為量變到一定程度,才會發生質變,閱讀能力才會有一個質的提高。閱讀量大的孩子,閱讀質量就不高嗎?顯然不是吧。閱讀量大並不會降低閱讀質量。閱讀質量的高低跟閱讀時的專注度,以及孩子閱讀時的狀態相關,跟閱讀量大不是負相關。
  • 考博英語備考:如何進行閱讀精讀?
    考博英語備考:如何進行閱讀精讀?在博士英語備考初級階段,同學們可以通過閱讀文章積累單詞,加強語言思維,並培養文化意識,也為強化階段的閱讀做題提供理解基礎。因此,同學們在進行文章閱讀的同時,可以從如下幾個角度學習,以期提高綜合閱讀能力。如何進行閱讀精讀?
  • 別用「無效成功」浪費時間,要用「有效失敗」助力孩子成長
    【以孩子的聽寫為例】我兒子剛在上一年級做聽寫作業,當不會寫的生字超過兩個,他就會非常沮喪,還會發脾氣。每次我都對他說:「每聽寫到一個不會的生字,都是我們今天的一個收穫。如果聽寫每次都全對,代表所有的字你都熟記於心了,那麼就失去了聽寫的意義。」
  • 三種無效溝通,純粹浪費時間,一定要避免
    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我們總離不開與人溝通,有些溝通是高效的,但有些溝通卻是無效的。今天我們主要來講講三種無效的溝通,這三種溝通永遠無法得出結果,很多時候只會將問題複雜化,甚至引發更多的問題,從而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 孩子不愛閱讀?家長改正這3種錯誤,成就孩子的終身閱讀之旅
    於是,越來越多的家長去參考「孩子最應該讀的100本書」、「幼兒影響力最強的十本經典著作」等,認為看的多了,孩子就明白道理了。實際上,這樣反而會影響到孩子對於閱讀的態度。上三年級的樂樂從小就被媽媽追著、趕著看這種名著和佳作,全部都是生澀的文字,在樂樂看來,這些書還不如街上的繪本有意思,媽媽還經常告訴他這個花了多少錢才買到,市面上又是多麼的稀少,買到就是賺到。
  • 蘭登精讀+牛津泛讀!推薦大家最適合中國孩子的分級閱讀課
    我們除了讓學生廣泛涉獵,每天要在至少30分鐘的時間內,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系統的來學習閱讀方法,培養閱讀能力。這種能力對孩子是終身受益的,當他/她拿到一本新的書後,也會用學到的方法來自己分析,慢慢變成一個獨立的閱讀者。 有的家長可能會問,是要先學自然拼讀還是分級閱讀呢?
  • 孩子閱讀量不小,效果卻不理想?「CROWD」提問法鍛鍊精讀能力
    如果那時候,孩子尚未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成熟的閱讀能力,怎麼可能在中學時期保持自己的好成績呢?因此,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對每一個家庭而言都迫在眉睫,也希望各位家長能夠從此刻開始,抓緊時間將「閱讀」變成孩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