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邵志媛報導
11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網站消息顯示,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與彭博公司合作項目準備工作基本就緒,雙方通過交易平臺連接支持境外機構投資者進入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項目將正式啟動。
分析稱,境外投資者通過彭博交易終端進入中國債市,債券交易便利性將大大提升,有利於推動境外機構進一步加大投資境內人民幣債券力度,有助於穩定跨境資金流動和人民幣匯率,我國債券對外開放又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彭博接入境內債券交易平臺
據悉,外匯交易中心將與彭博在代理模式(CIBM Direct)和債券通模式(Bond Connect)下開展合作。通過代理模式入市的境外投資者可在彭博終端上發送委託指令,經結算代理行確認後與對手方在交易中心系統達成交易。通過債券通模式入市的境外投資者可通過彭博終端發送請求報價RFQ與境內做市機構在交易中心系統達成交易。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和彭博之所以要對接,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卞永祖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首先這是中國金融對外開放的需要。在金融領域加速對外開放的背景下,債券市場也要加快對國外投資者開放,在我國金融交易系統相對不完善的情況下,利用彭博等國外公司成熟的系統,無疑是一個方便快捷的方式。其次,彭博擁有較強的渠道和技術優勢,債券交易領域擁有成熟的解決方案。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信息服務機構之一,世界上主要的投資者都離不開彭博的系統,因此和彭博等公司建立合作項目,可以快速吸引到更多的境外投資者,有利於吸引外資的參與。第三,彭博是較早進入我國開展業務的金融信息服務機構,跟我國的相關部門和金融機構都有密切的合作,相互比較了解,彼此熟悉,合作過程中的溝通成本更低。」
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志龍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分析說:「彭博作為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場數據終端,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對接彭博,相對於對接了全球主要的金融機構和投資者。」
確實,記者了解到,目前,彭博公司交易終端是境外機構投資者使用的主流交易終端之一。此前,境外投資者在「債券通」模式下投資中國債券市場,只能通過Tradeweb接入交易中心平臺。在外匯交易中心平臺與彭博終端連接後,境外投資者就能再多一個入口,便捷地通過彭博公司交易終端投資中國債券。
截至2018年10月末,已有1110家境外機構投資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持債規模約1.75萬億元,較2017年7月份「債券通」上線前增長108%。
此次項目啟動後,對中國債券市場以及境外投資者來說都會帶來一定的利好。
卞永祖指出,對於中國債券市場來說,一方面可以讓境外投資者進來,從而帶來更多的資金。同時,隨著對外開放程度的加深,中國債券市場可以借鑑國外的經驗不斷完善我們的監管方式、方法,提高服務質量。對於境外投資者來說,中國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大型經濟體,中國的債券市場是世界上第三大市場,也是世界上最有發展潛力的市場,金融中國市場就意味著打上了中國的發展快車,可以尋找到更多的機遇。這在當今世界金融市場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尤其是發達國家的金融市場空間不大的情況下,他們找到一個新的投資大陸,對於他們來說尤其重要。
黃志龍也向記者分析指出,對於中國債券市場來說,境外投資者進入中國債券市場,將為中國債券市場引進全球資金,有利於債券市場的資金供應。相對境外投資者來說,投資中國債券市場,相對於能夠共享中國經濟和人民幣資產的增長紅利。
推動債市開放
自2010年以來,中國債券市場不斷擴大開放。最開始主要是通過開放直接入市的模式,不斷擴大境外機構投資的主體範圍和投資品種。在過去直接入市的模式下,境外投資者通過結算代理人接入外匯交易中心系統進行債券交易。
2017年7月,債券通開通之後,為我國債市開放開闢了一條新的路徑,讓境外投資者「足不出戶」,在不改變業務習慣的基礎上,便捷地參與內地債券市場。
現在,通過直接入市模式入市的境外投資者,可在彭博終端上發送委託指令,經結算代理行確認後,與對手方在交易中心系統達成交易。
可以看出,債市開放一步步走入深水區。
央行數據顯示,截至10月末,中國債券市場餘額達83.76萬億元,位居世界第三,亞洲第二,債券品種豐富,交易工具序列齊全,基礎設施安全高效,已具備相當的市場深度與廣度。央行積極引進境外投資者投資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不斷擴大境外機構投資的主體範圍和投資品種。
然而有分析稱,目前,境外投資者投資規模佔我國債券市場比重仍然較低,具有較大的增長潛力。
不過,隨著一系列債市開放配套措施落地,境外投資者關心的具體制度安排相繼取得較大進展,投融資便利性進一步提高,環境更為友好。
那麼,在外匯交易中心與彭博開展合作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卞永祖表示,首先充分溝通非常重要,包括中方的需求、交易規則以及雙方平臺的相關技術細節,只有充分溝通才能保證雙方交易平臺順利、完美對接,為境外投資者進入中國市場打牢基礎。其次,重視培訓的重要性。雙方應該共同設計教材,制定培訓計劃,讓境外投資者能夠完全熟練掌握系統的使用和交易規則,為他們提供良好的服務,系統上線後可以試運行一段時間後再交付,避免在交易過程中由於不熟練而遭受損失。另外,中國利用這次機會,積累經驗並標準化相關系統接口,為開發更多像彭博這樣的合作夥伴做好準備,也是為債券市場的更大開放做準備。
接近監管人士透露,下一步,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規則,為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提供更加友好、便利的投資環境。
未來,為進一步保證更好推動中國債券市場國際化,卞永祖表示,一方面要不斷完善中方的交易平臺,將軟體接口更加標準化,方便其他合作夥伴的系統介入,優化基礎設施,也為下一步更大開放打牢基礎。同時,要不斷總結經驗,完善交易規則,為投資者提供更好的服務,保證交易平穩進行。第三,還要通過大數據等新型技術手段完善監管方式,提高監管能力,避免交易風險的發生。
黃志龍則指出,中國債券市場的國際化,還需要在以下兩方面繼續完善:一方面是進一步擴大債券市場規模,最大人民幣資產的規模;另一方面債券的發行、監管規則能夠逐漸國際化,逐漸適應債券市場國際化的發展趨勢。
總之,開放債券市場符合國家的對外開放戰略,有利於我國債券市場引進多元化的市場主體,提高債券市場的流動性,夯實債券市場的利率定價基礎,不斷提高債券市場的國際競爭力,今後,債券市場的對外開放需要繼續有條不紊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