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16日電 (夏賓)近日,在中國兩會重頭戲總理答中外記者問上透露出的一條消息令境內外市場頗為關注:中國官方準備今年在香港和內地試行「債券通」。
消息一出,中國央行官方微博稱,正在與香港有關方面研究試行「債券通」,具體方案及相關工作進展,將適時公布;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官網發布新聞稿稱,將在兩地監管當局的指導下積極參與「債券通」的準備工作,並在未來適時由相關各方公布更多細節。
「『債券通』最大的特點就是它將成為內地、香港零售投資者,也就是散戶的一種新的投資工具,讓他們可以買賣對方債券市場上的產品。」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教授田利輝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與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向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開放不同,推動「債券通」「更親民、更接地氣」。
早在2016年11月,香港金融發展局發表了題為《有關內地與香港債券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債券通」的建議》的報告,建議推動債券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報告探討了內地與香港的債券市場互聯互通的可行性,以便利兩地的零售投資者。
田利輝表示,「債券通」若正式啟動,場外交易極有可能是允許散戶通過指定銀行設立的交易帳戶來參與對方債券市場的交易;而場內交易方面,則大致會沿用「滬港通」的機制形式進行交易。
「這對普通境內外投資者來說都是利好。」田利輝稱,投資講究的是「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債券通」將使投資者們有更多的「籃子」來放「雞蛋」,形成更有保障的投資組合。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李佩珈認為,推動「債券通」是內地和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體現,在境內外投資者購買債券更加便捷的同時,也豐富了資本市場投資者類型。
「可能準入資格不需要再審批,或者在購買額度方面採用一個集合的總體額度管控,這個應該都還在商討中,但肯定是會大大方便投資者的。」李佩珈說。
中國債市自身亦「魅力」十足。市場分析認為,中國債市收益率較高的環境將吸引境外投資者積極參與其中。渣打銀行中國宏觀策略師劉潔預計,海外投資者持有人民幣債券在整體境內債市的比重,在2020年前將升至4%-7%。
除了利好境內外個人投資者外,推動「債券通」也是中國金融市場不斷開放的典型註腳。
在田利輝看來,「債券通」是中國金融國際化的新舉措,能擴大中國金融市場的廣度和深度,有助於逐步實現債券定價國際化、擴寬企業的融資渠道,並獲得國際認知和聲譽。
李佩珈向記者提到,今年1月,中國國務院發布《關於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確支持外商投資企業拓寬融資渠道;2月,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銀行間債券市場境外機構投資者外匯風險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進一步推動銀行間債券市場對外開放。
「『債券通』其實跟今年年初官方發布的對外資開放文件是一脈相承的,是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又邁出了非常大的一步。」李佩珈認為,「債券通」的推進有利於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尤其是債券市場的建設,未來將有利於更多資金流入中國債市,長期來看,也有利於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