郄鳳卿內觀筆記之五:內觀療法非適應症有哪些

2020-12-11 搜狐時尚頻道

  

  作者:郄鳳卿,天津醫科大學名譽教授,日本浜松醫科大學客座研究員,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內觀學組副主委,北京森田普濟醫學研究院院長,中康中西醫結合醫院名譽院長。

  內觀療法既然有適應症,就應該有非適應症,也就是什麼樣的人能做,什麼樣的人不能做。

  我印象深刻的是2004年岡山內觀大會上,北海道的某醫院報導了用內觀療法治療精神分裂症,據說有良好的療效。發言後對他的提問持續了四十分鐘之久,沒有按時間散會。後來這事演變成了事件,學會專門成立小組調查北海道醫師的演講是否有故意說謊,還是水平低下造成的不真實,如果是前者,會被吊銷醫師資格。

  毫無疑問,一個人精神正常還是異常,有一個"金標準",那就是他主觀認識和客觀現實有沒有混淆。客觀上不存在的事情,如果他堅定地認為是存在的,那就是這個人精神上存在問題的一個事實。大家記憶猶新的是,美國前總統裡根遇刺後,刺客不久就被釋放並且入了精神病院,原因只有一個:這個人經反覆檢查鑑定,認為是有主觀和客觀上的認識分裂,最終以疾病原因免去了入獄服刑,被判無罪,入精神病院治療。

  內觀療法第一個不適應症的人群,就是這個"主觀"和"客觀"分不清楚的情況,這情況不僅精神分裂症有,重型的憂鬱症也有,幾種嚴重的人格障礙也有,而且在48小時剝奪睡眠的情況下,正常人也會產生某種幻覺。歷史上的各種冤案,即使不經拷問,在剝奪睡眠的情況下,在強大的壓力下,當事人可以招供沒有做過的事,證人也可以證明沒有的事,冤案就此發生。更不用說加上嚴刑拷問了。在當事者和證人都承認的情況下,公安和司法當局為了儘快結案,沒有物證時他們也拿個假得讓嫌疑人指認,這就是世界上冤假錯案之源。我說的這些,當然都是電視等媒體上公布的,不是我編造的,我說的是外國,沒有說中國,而且我說的是個別,不是全部。

  那麼第一批的非適應症已經出爐,計有精神分裂症(國外已改用統合失調症這一名稱),抑鬱症,人格障礙,還有某些疾病下的記憶障礙。

  細說一下抑鬱症,專業人員說的抑鬱症和老百姓說的"抑鬱"完全是兩個概念,這一點希望大家要有了解,專業精神科醫生會把"抑鬱"分為"抑鬱症","抑鬱狀態","抑鬱情緒"三個檔次認識,有各自的標準。比如說抑鬱情緒是任何人都可以有的,而抑鬱症重型的當中自殺率是不低的,所以一概說這個人那個人"抑鬱"了,是非常不科學的,這方面的知識需要很好地普及,有"抑鬱情緒"這個單純的傾向,是可以進行內觀的,而"抑鬱症""抑鬱狀態",則不是適應症,原因很簡單,我們為何給自己找麻煩呢?有其他療法更適應抑鬱症的。

  那精神分裂症不再說,因為患者認知能力受損,有更好的療法治療她。

  接著說"人格障礙",聽起來挺不順耳,但說實話世間有人格障礙的真是不少。首先還是教育不當的後果吧,人格障礙大體上有6~8種主要的,每種人格障礙有不同的表現,主要的表現是核心症狀。如果每種人格障礙舉6條症狀的話,以偏執性人格障礙為例,這6條是:①對挫折與拒絕過分敏感;②喜歡長久記仇,不肯原諒侮辱和輕視;③猜疑,把別人的無意或好意猜成惡意;④與環境不協調的好鬥,及頑固地維護個人利益;⑤把自己看得過重,持續的自我支持;⑥總把相關事件誤認為是針對自己。

  那麼有這幾條,顯然是無法內觀的,你認為能嗎?如果一個人在這6個症狀中只有三個或只有兩個該如何解釋呢,是不是人格障礙呢?那就舉另一個人格障礙的類型,表演型人格障礙來比較一下:①好動,不甘寂寞,喜歡在各種場合表現自己;②與他人交往時感情用事,感情勝過理智,對自己好的就是好人,對自己不好的就是壞人 ;③有奇裝異服吸引注意的傾向;④具備表演才能,像演員一樣,表情豐富,而且誇張;⑤自我中心,人際交往中不考慮別人的需要;⑥人際關係受挫時,容易自傷和"自殺",但從不傷重,有表演性質。

  對這樣的人能合適內觀嗎?我在和我的助手薛蕾教授在2003年與日本核心醫學期刊《日本神經精神醫學》上發表了一篇臨床指導,根據我們兩人共同的臨床經驗和病歷資料,就把這兩種人格障礙確定為最不適合內觀療法的人。當然,人格障礙有八種左右的形式表現,都是重疊存在的,如甲型的特徵有三種,乙型有兩種,丙型有兩種,就應優先診斷甲型,但也有不同看法,由於是科普,今天就不深議了。

  人格障礙的研究,今年有諸多發現,對最重的人格障礙"邊緣性人格障礙"的治療進展已提示,用最新的抗精神病藥物奧氮平來治療四個月,療效已達到68%。用阿利哌唑能達到44%,而心理治療獲效小之又小,要承認精神生化藥理學的進化,儘量不去用近於無效的努力和勞動去啃生肉骨頭。這是現實主義的看法,不一定所有人都贊成。

  最後一個非適應症,就是這個人的人際關係良好,教育程度良好,沒有任何苦惱,也沒有行為病的不適,這不用說了,就是不需要醫療和人文的幫助,這樣我們也沒有必要強調什麼預防的必要了。我本人在過去十年中帶過很多人去日本體驗內觀,只要是願意來的就支持,結果是體驗變成了旅遊,這是當年為了宣傳和普及,而沒有考慮到適應症和效果的問題。有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就是這個療法對這個人是否非常必要,誠實地說當時為了普及內觀而進行這種體驗,由於患者不具備適應症,也沒有在社會上的普及願望和能力,去體驗這種有近40%或以上回國後毫無作為,淹沒在功利社會的汪洋大海中。

  由此演變出另外一個命題是:如果某人特別喜歡解決很多的人心裡苦惱,但他本人又不是體驗內觀的適應症,是為了獲得經驗而幫助別人,這樣的情況我是相當贊同的。

  只是這不在內觀療法的適應症和非適應症當中討論,而應該在內觀督導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內觀學組承認的資格)的培養事項下進行討論,現實上在各國從事內觀的從業人員,並沒有在資格上設限,也大部分都是經過這個協會承認就可以從事的活動,但是一般的行業都是主張不對有明確的疾病的人進行內觀。中國也是這種情況。這種情況,持續下去,沒什麼壞處,發展中會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案。

fashion.sohu.com true 搜狐 http://fashion.sohu.com/20160930/n469429301.shtml report 2985 作者:郄鳳卿,天津醫科大學名譽教授,日本浜松醫科大學客座研究員,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內觀學組副主委,北京森田普濟醫學研究院院長,中康中西醫結合醫院名譽院長。內觀療法

");}

相關焦點

  • 郄鳳卿博士內觀筆記之五:內觀療法與網癮治療
    作者:郄鳳卿,天津醫科大學名譽教授,日本浜松醫科大學客座研究員,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內觀學組副主委,北京森田普濟醫學研究院院長,中康中西醫結合醫院名譽院長。  所以網癮的形成是同上述多方面的因素有關聯,並不是他一個人的問題。  用內觀療法的觀點來看待網癮,是內因(個人)外因(環境父母)相互作用的結果,由於國情不同,在中國,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和影響會對網癮產生有較大變數,比如離家出走,逃學都可能是對父母教育方法的一種反叛心態。是人際關係障礙的最高級別。
  • 郄鳳卿受聘天津醫科大學名譽教授 暢談內觀療法
    內觀療法是在五天左右的時間裡,在一個封閉安靜的條件下,在隔離外界任何信息渠道的情況下,回憶從小到大所受到的來自父母、兄弟姐妹乃至親朋好友的關懷,喚起應該有的感恩意識,回憶起生命的食糧:愛與被愛的過程,理論基礎來自"每日三省吾身"的傳統文化。效果來源在心靈的解放和對親人與外界的再認識。但到目前為止,這個療法一直在醫院裡進行和發展。雖然在中國普及已十年,但影響仍然不大。
  • 郄鳳卿內觀筆記之四:內觀與人生學、人生科學
    作者:郄鳳卿,天津醫科大學名譽教授,日本浜松醫科大學客座研究員,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內觀學組副主委,北京森田普濟醫學研究院院長,中康中西醫結合醫院名譽院長。  內觀三項目,第一項是從童年開始回憶父母,兄弟姐妹,親戚朋友給了你哪些照顧,這一步就是人生學中的"你是誰?",你是父母的孩子,是兄姐的弟弟妹妹等,這是一段歷史的回放,真實的回憶,感恩的回想,也就是人生學中的 "人生實相",一切變化的基礎來自"實相",沒忘卻的,深深銘記的都是實相。
  • 王祖承:內觀療法進入中國的18個程序
    第五個程序:請日本內觀療法專家來介紹內觀療法並訪問日本內觀療法創始人吉本伊信之家最早,在1992年的「中國華東地區第七屆精神醫學大會」上,特地聯繫上日本內觀療法事務局局長真榮城輝明和以後的日本內觀療法學會理事長巽信夫二位。
  • 郄鳳卿博士內觀筆記之七:內觀是一種心身修煉
    作者:郄鳳卿,天津醫科大學名譽教授,日本浜松醫科大學客座研究員,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內觀學組副主委,北京森田普濟醫學研究院院長,中康中西醫結合醫院名譽院長。  在我的內觀督導歷史上,確見過不少既參加內觀,又不認真思考的人,面對苦而逃避的人。每當老師來聽匯報時,會明顯感到他(她)是在編故事,這說明他沒認真思考,沒思考,你靈魂就得不到修煉,2010年左右,在大阪榛木老師的研修所裡有位體驗者在回憶給母親添的麻煩時陳述,分別在15歲,25歲,30歲時,因為有燃氣熱水器洗澡缺氧昏倒三次,而被母親三次送到醫院搶救,他本人不覺得有什麼異常。
  • 內觀通過對自身的徹底反省改善心境而感到無限快樂
    內觀療法並沒有嚴格的適應症,因為此法的提出首先是從正常人的自我探索中發展起來的。在這點上,內觀療法與佛家的思想相似,佛家提倡「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在禪宗看來,人皆有佛性,或者說人的本性就是佛性,因此每個人都可以自證自悟。在本篇論文參與討論的七次內觀體驗當中,所有的內觀訓練者亦非神經官能症患者,他們通過內觀所得到的收穫也更類似於個人成長所產生的效果。
  • 郄鳳卿:學會道歉—心靈之樹可以常綠
    作者:郄鳳卿,天津醫科大學名譽教授,日本浜松醫科大學客座研究員,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內觀學組副主委,北京森田普濟醫學研究院院長,中康中西醫結合醫院名譽院長。  我曾在澳門遇見了一件非常失禮的事,賓館大堂給我的房間完全沒有按我的要求安排「非吸菸房」而且房間裡還有前住客人遺留的菸頭,我到前臺,服務員說「不好意思」,使我勃然怒起,前臺經理來找我致歉,特別說,前臺服務員是大陸來的,不會說「對不起」,我們已經教育多次了,但效果不大,下月開始,懲罰行動,為了致歉,經理給我房間升級,以彌補不會道歉之瑕疵,我理解,這是經理獨特的致歉而坦然接受了。
  • 強烈的求治動機才是內觀療法有效的因素
    所以也完全理解了日本學者堅持要求所有內觀療法的指導者必須先要親自體驗集中內觀全過程的原因。我內觀的動機是什麼呢?其一,多年學習和應用內觀療法,對其治療效果有充分的信心,但同時對其有效的原理感到好奇,渴望通過一次親身體驗,來印證其療效並揭示其心理機制。其二,雖然我心理基本健康,但是內心深處也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對死亡的恐懼、對名利和情感問題的困惑等。
  • 江蘇太湖強制隔離戒毒所運用內觀治療法促使戒毒人員悔過戒毒
    記者近日對此作了專訪,江蘇省太湖強制隔離戒毒所所長介紹說,內觀療法是一種引自國外的心理治療方法,在靜坐的狀態下,有目的、有指向的進行系統地自我回顧與反省,矯正人格及行為模式中的弱點,獲得心靈的淨化,從而達到矯治戒毒的目的。內觀戒毒療法是一種心理治療方法,是在嚴格設置的與外界隔離的環境下進行的。
  • 內觀禪修教理網上學習課程
    初級班課程的內容主要是馬哈希大師的《內觀要義》和善戒尊者的《阿含筆記精選》為基本教材(參加課程的學員免費結緣)。中級班為恰密西亞多的《毗婆舍那禪二十八講》為基本教材,到禪院每天學習一講並堅持二十八天的密集禪修才能完成中級課程。高級課程為馬哈希大師的《內觀禪修手冊》為基本教材,具體詳細地學習有關內觀禪修各個方面的教理知識。
  • 祝卓宏:內觀是激發內在良知 重新體驗複雜情感的反觀過程
      本文為祝卓宏教授于于2月15日至2月21日在立命館大學吉沅洪教授的介紹與聯繫下,在留學生汪為陪同下到奈良內觀研究所接受為期一周的內觀訓練,指導教授是真榮城教授。以下是他的體驗,供大家參考。  雖然此次內觀只有一周時間,但是對我的影響很深遠,這是一次人生之流的暫停、一次跳出自己反觀自省、一次洗滌心靈之旅。
  • ​《太上老君內觀經》現代解讀(五)
    《太上老君內觀經》現代解讀(五)老君曰:「知道易,信道難。信道易,行道難。行道易,得道難。得道易,守道難。
  • 甘肅慶陽內觀中心投入使用【內觀簡介及課程的行為規範】
    )必須加持守另外三戒::         六)過午不食(過了中午以後不再進食)         七)不作感官方面的娛樂、不裝飾身體         八)不用高大或豪華的床下午五點鐘的茶點時間,舊學員要持守第6戒,所以只供應涼茶或果汁,新學員則有奶茶及一些水果。
  • 昆明試管嬰兒醫院介紹,試管嬰兒的適應症有哪些?
    昆明試管嬰兒醫院介紹,試管嬰兒的適應症有哪些?以下就說一說試管嬰兒的適應症有哪些。誰能做試管嬰兒的試管嬰兒手術移植?體外受精試管嬰兒移植手術是指從不孕症夫婦體內取出卵子和精子,在體外培養系統中進行受精並發育成胚胎後,將胚胎移植到子宮腔內以實現懷孕的技術。1、多種因素造成女性配子傳遞障礙(例如雙側輸卵管阻塞、輸卵管缺損、嚴重骨盆粘連或有輸卵管手術史等)。
  • 【內觀課程】內觀十日課程開示:前言和第一天開示
    未參加過課程的讀者,千萬不可將本書當做自己在家中學習內觀的自修手冊,以之代替參加課程。靜坐禪修是嚴肅的事,特別是內觀修行方法,它涉入心的深處,不可隨便兒戲。學習內觀最好還是參加正式的十日課程,有適當的環境及老師來協助學習及禪修,如果有人不顧此警告,想要用閱讀此書來自學內觀,那麼他完全是自冒風險。
  • 五日後啟程|靈性英文課Vol.2:用英文,學內觀智慧
    Shasta距上期「靈性英文課」已時隔半年,有學員表示,除了英文本身提高外,課程中的四篇靈訊解讀更是讓生活受益。這期課程,我本打算play safe,打安全牌——精選高靈靈訊作為課程材料。然而,上個月在緬甸完成第二次內觀後,我再也無法回到從前的自己——曾經的信念系統被摧毀、重建,也從更「高級」的幻中抽離。
  • 兩次掩關內觀禪修日誌
    (但學員可以找老師發問題,也可以與護關的事務法工反映他們在食物、住宿及健康等方面的需要)書寫、閱讀、運動、音樂、宗教物品(包括念珠,護身符等)都在禁止之列。五、保持獨身生活──男眾與女眾必須完全隔離,不論結婚與否的伴侶在課程進行期間都不應彼此有任何接觸。不論是同性或異性,在課程進行期間都不能有任何身體的接觸。在閉關期中,就像是自己一個人獨自靜修。
  • 十日內觀小記
    如果你已經看到這篇文章,固然是很有福祉的,但請務必保持平常心,通篇閱讀後經過認真思考再決定是否要去修習。我最早了解內觀是去年聽夏老師(微博:@教書匠小夏)隨口說過,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個廟,廟裡可以與世隔絕,修行個十天半個月再放出來;接著在微博看見@奶牛denny和@蕾拉小姐關於修行的文章,對內觀有了一點了解。
  • 十日內觀實修回顧
    我決定親身體驗一下內觀,體驗一下和自己靜靜地待在一起,真的就是待不住嗎? 以下是我17.10.11---17.10.22十日內觀實修回顧,因不允許有手機、網絡、書、紙、筆,我當時從行李箱中搜出一張巴掌大的紙片,晚上在衛生間記下關鍵字,出關後憑記憶補充整理,零碎、隨性而倉促,只為留下如實的個人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