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文共1988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
前兩天,去妹妹家看她和小外甥,小外甥現在十個月,正是可愛的時候。到了下午的時候,妹妹看了眼時間,說:「到點了,我去給孩子弄點輔食。」說完就進了廚房,忙活了一陣兒,她端著一個碗出來。我湊上前去一看,碗裡全是糊糊,看起來是將各種食物打碎後攪在一起的。
我說:「孩子不能總吃這麼精細的輔食,對他發育不好,應該吃塊狀的、硬點的東西了。」
妹妹問我:「可是他牙還沒長几顆,不是就得吃點軟爛的嗎?」
相信有不少父母和我妹妹的想法是一樣的,覺得寶寶還小,牙齒長得少,只能吃糊糊狀的精細的食物,其實他們都錯了。
過於精細的輔食會造成哪些危害呢?
輔食並非越精細越好,粗細程度要根據寶寶的年齡調整,如果一直過於精細,將會在各個方面對寶寶身體造成危害。
牙齒的主要功能就是咀嚼食物,如果輔食過於精細,寶寶的牙齒缺少咀嚼功能的使用,便會發育遲緩,頜骨也會受到影響,出現長牙慢、換牙晚、地包天的現象。同時,過於精細的輔食還會導致牙齒之間的間隙非常小,生長密集,而寶寶換牙後長出的恆牙普遍大於乳牙,缺少生長的空間,就會扭曲變形,出現牙齒排列不整齊、七扭八歪的現象。而且牙齒發育不好的寶寶,說話也容易口齒不清晰,除此之外,咀嚼能力低下還會導致咬肌發育不好,影響寶寶的顏值。
有些家長給孩子吃了固體塊狀的食物後,在孩子的大便裡又原封不動地發現了這些食物,就覺得孩子腸胃功能沒發育好,消化不了,趕緊又換回精細的糊糊。
殊不知,這是正常現象,只要孩子沒有其他身體不舒服的表現,家長就不必過於慌張,幼兒腸胃需要逐步適應這些粗糙的食物,消化、吸收的功能,也要經過慢慢地鍛鍊才能逐漸提高。
Tips:因為自己的誤解不再進行粗糙食物的餵養,就會容易使寶寶的胃腸功能停滯不前,從而阻礙寶寶身體的發育。
有些食物加工得越精細,所含營養就流失得越快。比如主食類打碎後,其中的鈣、鎂、鋅、維生素E等營養物質都會大量流失,水果和蔬菜打碎後,其中富含的維生素C也會加速氧化,所剩無幾。長期攝入這些食物,難以滿足寶寶平日的營養需求,使得寶寶容易營養不良、發育遲緩。
鄰居家的寶寶就是如此,都快兩歲了,還在餵打得精細的糊糊,吃不下一點點硬的東西,頭髮有些發黃,身上沒什麼肉,精力也沒有其他孩子旺盛。
嬰兒輔食添加有原則
對於給孩子添加輔食,家長不能想當然,覺得將食物精加工就是對寶寶的細緻呵護,實際上卻給寶寶的發育造成了負面的影響。那麼,在了解了錯誤做法的危害之後,究竟什麼才是給寶寶做輔食的正確姿勢呢?
一般來說4-6個月的寶寶就可以添加輔食了,這時候屬於初期階段,寶寶的輔食都應該是細膩的泥狀糊糊。
第二個階段是7-8個月,這時可以給寶寶添加一些蛋黃稀、米粥等略帶固體的軟食物。
9-11個月的寶寶可以吃一些煮爛的碎末末,比如玉米、麵條等,等到一歲以上,寶寶的輔食就可以是和成人差不多的小丁了,只要比成人稍微軟爛即可。
Tips:輔食製作上,家長可以參考這本書《輔食每周怎麼吃》,書中對於孩子每周吃什麼,怎麼吃,怎麼做,介紹的很詳細。230道輔食,每個都是科學配比,適合孩子們。
寶寶的消化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提高,一開始,寶寶只能吃一種輔食,過多也會造成消化不良的現象,輔食的選擇也要與寶寶的年齡相符。
最初可以選擇爛粥、果泥等輔食,觀察幾天,如果寶寶沒有什麼異常反應,消化、排便都正常,就可以再給寶寶添加新的食物了。假如寶寶出現腹瀉、大便粘液較多的現象,請立刻停止這種食物的添加。
每一次家長給寶寶添加新食物的時候,都要先少後多。比如加胡蘿蔔時,先加20g,一天餵一次,如果幾天後,寶寶沒有任何不良反應,再增加到50g,一天餵2次,之後再逐漸增加到100g、200g,一天餵3-4次。
這樣的方式,可以給寶寶適應的時間,讓他們逐漸接受新的食物,不容易出現厭惡某一種食物的情況。
有些家長在挑選輔食的時候,只注重了食物的營養含量和搭配,卻沒有照顧到口味和口感。如果做出的輔食口味單一、口感不好,很容易影響寶寶的味覺發育,使他們在日後不願接受新口味的食物,進而發展成挑食的情況。
因此,家長挑選的食物應該以新鮮、天然為主,適當可以加一點點鹽或糖,促進寶寶的味蕾對不同味道的接觸,避免挑食,使寶寶全面地攝取營養。
枕邊育兒寄語:
輔食添加是否得當,對於孩子日後的飲食習慣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就像中國教育家徐特立所說:「人的飲食要從五穀雜糧中吸收多方面的營養,不能偏食。」家長只有通過正確、合理的方式制定食譜、餵養輔食,才能使寶寶不挑食、不偏食,接受各種食物的味道,形成良好的用餐情緒和飲食規律,全面攝取營養,從而更加輕鬆順利地健康成長。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
相關連結一:
相關連結二:
相關連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