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很多小學跳繩是必考項之一,跳繩已成為超越語數外三大學科外的入學「第一關」。跳繩對很多人來說並不難,在他們眼中,這就是孩子玩兒的遊戲,甚至連技能都不算,但有些孩子就是學不會,其實跳繩也是孩子運動能力的一種體現,對運動功能不好的孩子來說確實很有難度,因為包含了孩子的上下肢力量、手腳、手眼協調、空間位置判斷等要素,如果其中一個方面的能力弱,孩子學跳繩都會很困難。不少培訓機構都瞅準了商機,開設跳繩班,費用高的讓人心痛。其實,家長大可不必焦慮,只要找到原因,想要孩子學會跳繩並不難,根本不用報班。
雖然大部分孩子都是由於運動功能或者沒有掌握技巧而不會跳繩,但生活中也確實有一小部分孩子因為病理原因而不會跳繩。如患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的孩子,常有運動協調方面的問題;發育性協調障礙(DCD)的患兒,會有視知覺、本體感覺和運動覺等多種運動控制環節的缺陷,這就導致了他們幾乎所有類型的運動技能的障礙[1] [2],因此這類孩子就需要到專業機構進行訓練。
跳繩需要身體各項運動機能的協調配合,因此父母可以提早對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並幫他們掌握正確方法。
1.早期鍛鍊很重要
要想讓孩子學會跳繩,首先要讓他學會跳這個動作。2歲以後,父母就可以教孩子獨立地雙腳跳躍,但孩子的上身與下肢此時不能很好地配合,重心落地較重,易損傷腳踝關節甚至摔倒,所以父母這時應注意貼身保護,並耐心地給孩子示範跳躍動作,不要對孩子的動作橫加苛責,防止孩子喪失運動興趣[3]。
此外,還可以安排孩子參加更多的身體協調性訓練。比如,走平衡木和走S形路線,可以訓練孩子的協調能力,同時對開發孩子的左右腦也有幫助;學騎小自行車是鍛鍊孩子全身協調運動、腿部力量和手眼協調能力的好方法[3]。此外,讓孩子拍皮球,不僅可以鍛鍊大肌肉和小肌肉的協調、手眼協調及迅速反應和靈活度,還能改善本體覺失調的情況。
2.正確跳繩方法
要想讓孩子學會跳繩,除了身體要做好準備,還要學會正確的跳繩方法。有握棒的跳繩,手自然握住,無握棒的跳繩,需放於手指跟部,四肢併攏,將繩繞在拇指食指間,手心略空出握住。雙腳併攏站在繩子的中間,兩手握繩的兩端,伸直兩臂略微傾斜向下,拉直跳繩即可。然後兩臂在身體兩側,手肘置於腰際外翻,成倒「八」字,將繩置於體後,兩手腕、手臂一起用力,將繩子掄起繞過頭頂,使繩繞身體周而復始地掄動。在沒有學會跳繩前,單個甩跳時,每次為15分鐘左右;能跳但不能很好地連貫時,每次2~5分鐘左右;會跳後,每次1~2分鐘為宜。
說到底,跳繩並不難學,只要父母充分鍛鍊孩子的運動能力、提前做好準備,再教會孩子正確的技巧,就能順利學會跳繩,省去一大筆報班費用。
參考文獻
[1]KanioglouA,TsorbatzoudisH,BarkoukisV. Socialization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of elementary school pupils with 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J].Percept Mot Skills,2005,101(1):163-173.
[2]PirilaS,VanDerMeereJ,SeppanenRL,et al. Children with functional motor limitations:the effects on family strengths[J] . Child Psychiatry Hum Dev,2005, 35(3):281-295.
[3]趙崴,杜洋,盧越. 2~3歲嬰兒後期的大、小肌肉群練習淺談[J]. 才智,2012(06):303-304.
*文章內配圖均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感謝您的點讚、轉發和收藏,如需了解更多母嬰、親子類知識,請關注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