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早年發跡於朝鮮,清末新政期間積極推動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間逼清帝溥儀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袁世凱是河南項城人,人稱「袁項城」。他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袁世凱是北洋軍閥的首領,帶出了一大批當時的軍政要員,如徐世昌、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曹錕、張勳等等。
袁世凱的榮辱功過各有評說,有人說他是「獨夫民賊」、「竊國大盜」,也有人認為他對中國的近代化做出貢獻,是真正的改革家。總之,袁世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
魯迅曾這樣評價他,1934年,袁世凱已作古18年之久,魯迅在考察中華民國歷任統治者的文化策略時,曾評價道:這中間只有袁世凱,略知如何對待知識分子對鞏固統治最為有利。相形之下,後來的統治者皆見識淺薄不足道。這是肯定袁世凱,甚至褒獎。
也有人這樣評價,他駐守朝鮮,推遲了中日甲午戰爭的時間;他在天津小站創立北洋新軍;任山東巡撫,袁世凱創辦了山東大學的前身山東大學堂;他大力推贊新政,在天津創辦了中國第一支警察隊伍;他主持修建了京張鐵路。這些是他早期的政績。
袁世凱在待人上頗為圓滑,老於世故,對自己身邊的人,對自己想好接交的人,無不投其所好,盡心來往。這也是他身邊為什麼有一大批人前呼後擁緊緊跟隨的原因。可以這麼說,在為人處事方面,袁世凱還真有我們稱讚和學習的地方。
袁世凱一生最大的敗筆,無疑是復闢帝制。他僅僅當了八十三天的皇帝,便在全國人民反對的浪潮中戛然而止。
所以,對於他的評價,作為後世的我們無法進行評判,就讓歷史隨波蕩漾,讓後人解讀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