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這麼久,該知道「二百五」的來歷了,我們中國文化如此精深!

2020-12-19 歷史科那些事兒

語言作為人類社會特有的產物,我們藉助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思路,社會在發展,人類的語言也在不斷地充實演變。

特別是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各種網絡潮詞讓人應接不暇,說明信息社會人們精神文化生活之豐富。在浩瀚的詞彙中,有一些詞我們隨口即出,習以為常,卻不知在它們背後還有我們所不知道的故事。

今天來給大家介紹一個可能每個人在生氣的時候都曾用到過的詞語----「二百五」!現實生活中哪種情況下,這個詞可以派得上用上場,估計各位心裡都有個譜。

但是你可知道,不僅是我們會使用,「二百五」這個詞古已有之,那麼,古代人會是在什麼場合之下甩出這個詞呢?

根據其中一種說法,這個歷史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戰國時候有個大說客叫蘇秦,這個人後來被人暗殺,蘇秦的大粉絲齊王立下誓言決心要找到兇手為他報仇雪恨。但是找到兇手談何容易,無異於大海撈針。於是齊王就想了一個計謀,他命令屬下把蘇秦的腦袋割下來,懸掛在城門之上,並在城裡貼上告示,內容是:蘇秦本是齊國的內奸,現有義士把他殲滅,實在是齊國的大恩人,因此特此賞千兩黃金,望英雄前來受領。

因為賞錢太誘人了,告示一出來,就有四個人一起前來認領,齊王早知事有蹊蹺,於是嚴肅對他們說:「你們都聽好了,誰都不許說謊!」,但這四個人還是同時堅持是自己殺了蘇秦。齊王無奈,說道:「好吧,我相信是你們殺的,但這兩千黃金賞給你們,你們如何分?」,其中有人馬上回答道:「這簡單,我們一人二百五」。謊言亦至此,齊王忍無可忍,立馬變臉喝道「來人,把這四個二百五拉出去砍了!」

這個故事是否屬實已無從考證,說明蠢人不會判斷局勢,為了二百五丟了性命。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二百五」和古代的貨幣有關。我們知道從秦朝鑄造半兩錢到唐代的開元通寶,從構造上都是外圓內方的銅幣。

這個銅錢其實攜帶起來很不方便,就像現在的硬幣一樣,就不如紙幣使用的場合多,就是因為它的重量和不好隨身帶。於是古人為了方便保管就用線繩將這些銅錢串起來,串一千個叫做一貫,一貫叫一串也叫一吊。

那這跟二百五有什麼關係呢?一千枚是一吊,那麼五百就是半吊,這就又跟「半吊子」、半「半吊子」聯繫起來。半吊子這個詞現代人也不陌生,古代人們也經常使用,指的就是做事不太靠譜、腦袋不太靈光的一類人。

演化成現代人使用的「二百五」,內涵就更加明確了,因此,我們從一個簡單的日常用詞就可以追溯到古代人們的社會生活和政治事件,不得不感嘆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

相關焦點

  • 關於二百五,你知道多少?這句話的來歷竟然是這樣的!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到影動文娛講歷史時間,在生活中我們會與很多各種各樣各具特色的人打交道,有的人很聰明,總是能很準確的知道你要表達的意思,交流也會非常的順暢,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是這樣聰明讓人舒服的,總有一些人可能是因為先天的不足,也可能是因為後期開發的不夠而導致他們並不是那麼的聰明。
  • 你真是個二百五,「二百五」是什麼意思?二百五的來歷
    為什麼現在世人總愛調侃別人是二百五呢,二百五是什麼意思呢?它的來歷是什麼呢?且讓我們一探究竟。
  • 「二百五」這個詞的來歷:一說蘇秦,一說打牌,第3種說法最靠譜
    「二百五」這個詞是我們都知道的一句罵人的話,不分南北大家都這麼用,還逐漸被趙本山在小品中用更直接的「二」代替了。「二百五」個詞的意思大家都懂。但是,「二百五」為什麼從一個簡單的數字變成罵人的話了呢?這裡面的原因可能就沒什麼人知道了。
  • 二百五的真實來歷、為什麼管蠢貨叫二百五?
    蘇秦經常聽到口頭罵人的時候說一個人蠢就罵他二百五,二百五本來只是一個很普通的數字,是什麼時候開始得罪了中國人,成了蠢貨的代名詞呢?這要從春秋戰國時候說起。二百五的真實來歷戰國時期,有個歷史人物叫蘇秦,是個縱橫家。他說服齊、楚、燕、趙、魏、韓六國聯合起來,結成同盟,對付共同的敵人——秦國,從而受到了大國君王的賞識,被封為丞相,史稱「六國封相」。劉繼興考證,蘇秦曾師於名震天下的鬼谷子先生。在齊國,蘇秦得到了齊宣王的高度信任。
  • 為什麼習慣用「二百五」來形容人傻?「二百五」的真正來歷你知道嘛?
    「二百五」是我國流傳甚廣的一個俗語,幾乎傳遍了大江南北。如今在本山大叔的小品中又簡化成了「二」。我的老家泰安叫「二疾」。它的含義大家都心領神會,不用再做解釋。但是,其中的歷史故事卻鮮為人知。據說,戰國時期身掛六國帥印的說客蘇秦被人暗殺了。齊王盛怒之下,發誓要給他報仇雪恨,但是久久查不到兇手。
  • 二百五「「半吊子「的由來
    我們細數一下關於二百五的傳說,春秋《左傳》裡有一個故事:老年的晉獻公特別寵愛驪姬,而驪姬卻心如蛇蠍般的勾結大臣來謀害獻公的兒子,好讓她自己的兒子來奪取君位。後來據說諸位大臣奮起反抗幫助太子殺了驪姬與謀反大臣,從此人們為了諷刺幫驪姬謀反的兩位大臣:二五偶。後來演變成了「二百五」。
  • 為什麼罵人「二百五」?什麼意思?
    為什麼罵人「二百五」?什麼意思?文/炎炎談歷史二百五,就是250,眾所周知,這是一句罵人的話,中國人都不管是做生意還是排號等等,都儘量避開這個數字。二百五究竟什麼意思?為什麼要用這句話罵人呢?二百五,是指傻頭傻腦,又不很懂事而又倔強莽撞的人。各地的口語中都有出現,很多用於口語調侃,絕非粗口或者罵人的話。出自晚清吳妍人的譴責小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83回,「原來他是一個江南不第秀才,捐了個二百五的同知,在外面瞎混。
  • 「二百五」為什麼是罵人的話?原來有這麼多故事
    「你就是個二百五」,我們是不是經常用「二百五」這個詞來罵人,大概我們已經習以為常了,可是你是否有想過,為什麼會用二百五,而不是三百、五百呢?中聽起來似乎是很愚蠢和無聊的問題,但是,如果真的去翻閱資料,了解這句話的來源,其實會發現,原來他的背後還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 二百五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它成了罵人的話,
    二百五通常是形容一個人呆頭呆腦,不聰明,不開竅,算不上是很粗魯的話,最多就是調侃而已。從這點來看,二百五雖不是什麼褒義詞,但貶義的成分不算太重。它的第一種來歷說法齊王問他們千兩黃金怎麼分,四人還高興得回答四人平分,每人二百五。齊王毛了,怒喝道:「把這四個二百五推出去斬了!」從此民間便留下了二百五的說法,被用來形容傻瓜、笨蛋和被財色所迷惑的人。它的第二種說法
  • 二百五、三八、小兔崽子……中的學問 | You Know What
    當我們在罵人時,我們到底在說什麼? 二百五?為什麼是二百五?    |小時候聽到人們用「二百五」罵人瘋傻莽撞,感到不明所以。去查查《現代漢語詞典》,二百五罵人的含義甚至被官方認可。左看右看,也沒看出這個數字有什麼不同。甚至二十五還是「五五梅花之數」,怎麼加了個「0」,就變成罵人話了?在語言學教授王希傑《這就是漢語》一書中,對二百五的來歷做出了解釋。
  • 《街頭霸王2》滿血二百五發波阿里股,當年那些被我們空耳的招式
    當年在某個時間段,很多地方罵人都流行說「二百五」。當然這個貶義詞的最初來歷並不是來自遊戲廳,但是對於我們這一代街機玩家來說。「二百五」就是從遊戲廳中開始流行的。因為在《街頭霸王2》滿血勝利的時候,系統會說:You win ! Perfect。意思就是,你贏了(完勝)幹得漂亮。
  • 俗語「二百五」,你只知道它的表意,卻不知道由來和故事
    對於「二百五」的意思,已經不需要多做解釋,但凡是中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解讀,但是能夠肯定的是,這三個字代表的多少都有些貶義,沒有人用這三個字去誇獎別人的。雖然「二百五」在中國人的口語中的如此的普遍化,但是卻很少能夠知道這三個字的由來。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究竟「二百五」這個俗語是如何被世人所熟知的。
  • 二百五,在粵語怎麼說?
    就是形容一個人二百五 傻不拉幾/沒什麼存在感 那麼我們可以造句來理解一下 他只不過是一個二百五不要理他 佢只不過系一個老襯(他只是二百五) 唔使睬佢 (不用理睬他)
  • 二百五、三八為什麼是髒話?那些數字髒話背後的二三事①
    憑什麼二百五是罵人呆板的,而不是三百五?憑什麼形容人磨磨唧唧用三八,而不是五七?憑什麼說一個人吊兒郎當用不著四六,而不是不著八九?………………歡迎來到今日的好奇心烹飪廚房,品嘗「數字髒話」的二三事。這四個人不知道中了計,還高興得立即回答說:「這好辦,四人平分,每人二百五。」齊王一聽他們還樂滋滋地想著賞金,拍案大怒:「把這四個二百五推出去斬了!」這四個人就成了替死鬼被殺了。而這四人究竟是不是真正的刺客,已無從考察。從此民間便留下了二百五的說法,人們常用它來形容傻瓜、笨蛋和被財色所迷惑的人。
  • 「二百五」代表傻瓜,你知道「二百五」的由來嗎?
    皇榜一出,很快就有4個人前來領賞,秦王對於行刺蘇秦的人自然是非常的氣憤,一下子來了4個就問到這1000兩黃金,你們4個人怎麼個分法,這4人卻異口同聲的說:「啟稟大王,我們一人250「。齊王拍案大怒:「來人,給我把這4個250推出門外,立刻斬首「。
  • 二百五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它成了罵人的話?
    齊國國君知道後哀痛不已,下令捉拿兇手。可是刺客早就跑了到哪裡去捉呢,有人給齊國國君出了個計策,讓人放出話去,說蘇秦是個叛徒、內奸,死有餘辜,辛虧有義士為民除害,賞賜刺殺的義士黃金千兩請義士來領賞。為了把戲做的真一點,齊國國君還把蘇秦的頭割下來,掛在城門口,並且貼出皇榜。
  • 「二百五」「半吊子」「二五眼」俗語的起源你知道嗎
    「半吊子」「二五眼」「二百五」這類俗語在民間廣為流傳,但他們的起源你真的知道嗎?1.半吊子「半吊子」起源於古代特殊的錢幣計量制度。3.二百五「二百五」在俗語中有形容人傻氣、魯莽的含義。關於它的起源,主流說法有以下三種:一是認為它來源於「半吊子」。上文說過,「半吊子」是指一千文的一半,那麼二百五十文不就成了「半吊子」的一半。
  • 為什麼「二百五」會成為罵人的髒話?原來和賞金有關係
    中國漢字的奇妙之處,不僅在於可以含蓄地將各種情感表達而出,也可以達到罵人不帶髒話的效果。很多簡短的「髒話」,依然成為我們生活中必備的口頭語。無論是遇到委屈,還是因「遊戲失敗」而怒火中燒,幾句髒話脫口而出,當真是解氣!
  • 「二百五」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浙大強基計劃語文題,把我難倒了
    「二百五」用了什麼修辭手法?——2020年7月30日,浙大強基計劃進行筆試,這是其中的一道語文題。四人不知是計,高興地說:「這好辦,每人二百五。」齊王拍案大怒:「把這四個『二百五』推出去斬了!」3「二百五」有據可查的出處,應該是清朝作家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書中有這樣的語句:「原來他是一個江南不第秀才,捐了個二百五的同知,在外面瞎混。」
  • 俗語裡「二百五」的由來 卻是《夢想帝王》手遊裡的挖角神將蘇秦
    在很多地方的俗語當中,形容人傻頭傻腦都有一句俗語叫做「二百五」。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二百五」的由來竟然和戰國大縱橫家蘇秦有關。本期月半叔就和大家聊一聊蘇秦和「二百五」之間有什麼故事。於是他們被帶到齊王面前,齊王問他們打算如何分這一千金,四人高興地回答平分,一人二百五,齊王怒喝:「把這四個二百五推出去斬了」。於是民間便留下了形容傻瓜的「二百五」這句俚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