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與孩子共情,他才會聽話,聰明的媽媽會這樣做,你呢?

2020-08-30 數萌在線

孩子總是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這跟孩子的成長環境有關,同樣跟孩子的發展特點有關,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最大。很多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時候,經常用嚴厲斥責的方式,讓孩子畏懼,但往往發現,孩子即便暫時聽話了,一旦沒有父母在跟前,則故態萌生,尤其是在爺爺奶奶面前。

為什麼會是這樣呢?是叛逆嗎?事實上,是我們家長把自己認為正確的標準,強加給孩子,而孩子本身對這個標準未必認可,甚至不理解,所以才會有叛逆的表現。這裡認為:想要孩子表現好,首先要讓孩子感覺好,需要尊重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要做到這一點,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是與孩子共情,然後再引導孩子,否則他是很難配合家長的。怎麼與孩子共情呢?


與孩子共情


一、父母先調整好自己的情緒

很多家長在遇到孩子的行為超出自己的預期的時候,經常會變的容易憤怒,忍不住責怪孩子,甚至斥罵孩子,這個時候的家長,是很難看到真實的孩子的,也不可能談到共情。

想要與孩子共情,家長首先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放下自己的預期,耐心與孩子溝通,從孩子的角度來理解他的感受;然後向孩子表達對他的同情再告訴孩子你的感受,引導孩子去解決問題

我們很多家長習慣於用家長的權威去指責孩子的錯誤,認為這樣才能讓孩子長教訓,但往往很多時候,忽略了孩子錯誤的背後的真相。

比如,小明有曾經打碎過玻璃杯,媽媽以往遇到這種事,都是責罵孩子,怪孩子毛手毛腳,甚至責罵孩子笨,淨添麻煩。因此小明很害怕當著媽媽的面去接觸玻璃杯,但媽媽卻知道,小明私下裡卻並沒有少拿玻璃杯,甚至也摔過幾個,只是被小明奶奶給掩蓋過去了。

這一次,媽媽生病了,小明又去拿玻璃杯,結果又摔了,媽媽第一反應就是要生氣,但想起有人對她說過的共情,強行壓制住了脾氣,耐心的問孩子「哎呀,沒傷到吧?」然後與孩子溝通,問孩子拿玻璃杯要做點什麼。

孩子的回答卻是讓媽媽忍不住掉淚,原來是看媽媽不舒服,想用玻璃杯給媽媽到一杯水喝。媽媽稱讚了孩子的舉動,並和孩子一起分析怎麼拿玻璃杯才會更穩定。

這次以後,媽媽學會了共情,並時常應用,果然發現小明變的越來越聽話了,之前的叛逆也很少再發生了。

二、有效共情的步驟

怎麼與孩子有效共情呢?正常來說,需要這三步:1、識別孩子背後的情緒;2,找到孩子情緒背後的原因;3、猜測孩子的目的。

這裡建議,大家可以組織一下比較合適的句式,比如「我看得出,你覺得….是因為….。我知道,你的目的是……」

或許這樣說比較籠統,我們可以一起看一個例子:

四歲的小華,非常喜歡玩積木,他喜歡把積木擺成一定圖案。有一次姥姥過來,看到積木擺放的很亂,就對小華說「乖孩子,咱們收起來,別咯著腳。」

結果姥姥一動積木,孩子就哇哇大哭,孩子爸爸過來嚇唬他,卻哭鬧的更厲害了,媽媽了解了一下事情經過,蹲下身子,對小華說「兒子,你是不是因為積木被收起來生氣了?我猜你的積木是搭建了一個建築,對不對。」

小華抽噎的回答「不是,我擺的火車道。」媽媽則趁機對小華說「那也不能哭啊,咱們重新把它擺好才更重要。」

於是小華在媽媽的幫助下,又擺好了積木。

我們可以看到,和孩子共情,能幫助孩子更積極的面對問題,並可以做出更為積極的引導,讓孩子的性格變得也更樂觀,相反如果斥責孩子不懂事,調皮,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叛逆。

相關焦點

  • 想要孩子乖乖聽話,父母這樣做就夠了
    昨天的分享中,大吉大李介紹了積極傾聽的相關知識,你有沒有去試試效果呢?孩子願意說出他們的心裡話,我們才能找到問題,下一步更加重要,那就是要讓孩子聽我們的話,行動起來,但是有時候我們會發現,不是父母說了,孩子就會乖乖去做的。
  • 孩子鬧脾氣、撒潑打滾沒辦法?家長學會冷靜共情就能讓娃乖乖聽話
    確實如此,今天我跟兒子的談話就是光顧著跟他講大道理,而沒有去體會他「不能吃美食的傷心」,所以他才會鬧脾氣。如果當時在醫院我抱抱他,說:「媽媽知道你聽見醫生說不能吃水果、零食,很難過對不對?」讓孩子將情緒流瀉出來,也許就不會一路哭哭啼啼。
  • 媽媽的「苦口婆心」成了「耳旁風」,道理這樣講孩子才容易接受
    大家一言一語地討論著自己家孩子平時的種種行為,但是在他們討論時我卻陷入了沉思。大多數家長都埋怨孩子不聽話,可是並沒有考慮到孩子為什麼會不聽話?這是因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用批評、指責的語氣與他交流,這種強制性的語氣孩子自然不喜歡,所以會把父母的話當成耳旁風。
  • 媽媽們學會多做這三件事,你會被孩子寵成小公主
    他在節目裡面表現得非常懂事乖巧,更重要的是,從頭到尾都能感受到他特別愛媽媽。「媽媽哪裡都好看」「媽媽是公主」之類的暖心語錄層出不窮,全程圍繞一個主題「我媽媽是世界上最好、最美、我最愛的人」,看得人羨慕不已。其實並不難,媽媽們學會多做這三件事,也會被孩子寵成小公主。
  • 孩子不聽話,媽媽怎麼辦?5招「搞定」不聽話的孩子!
    ……很多孩子都成為了媽媽的「小小反對派」,媽媽讓做什麼,他們偏不聽,把「我不!我不!我就不」掛在嘴上。媽媽逼得急了,孩子就開始哭鬧、打滾、撒潑,媽媽也很頭疼。怎樣才能讓孩子變得「聽話」,願意跟媽媽合作呢?要讓孩子願意和媽媽合作,是需要方法和技巧的。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改變方式,與孩子「共情」是對話進行的前提!
    【文/淺淺媽媽育兒經】一個80後寶媽,家有女寶一枚,喜歡寫作、讀書,喜歡分享自己的育兒心得,喜歡我的寶媽可以關注我哦。導語:與孩子對話是一門技巧,因為稍不注意,本來好好的對話就變成了爭吵。孩子不想再說,家長也反感。那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改變方式,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與他「共情」,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 父母經常發愁的問題:怎樣教孩子才會聽話?
    每一個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都必然會面對這樣一個問題:如何說,怎樣教,孩子才能聽話,才能配合父母做出改變。這可以說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也是父母教育必須要解決的問題。畢竟,如果父母說什麼孩子都不聽,也不配合,再高明的教育思想也不能貫徹下來,所有的思想只能是鏡中花水中月。
  • 孩子不聽話就關小黑屋?聰明的父母懂得這樣做
    薩姐出品在知乎上看到一個話題:孩子貪玩,把他關到樓道裡反省,這樣的做法可行嗎?其實,脫離當前環境,到一個相對獨立的角落去冷靜,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前提,就是這個新環境,要能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比如,身邊是有媽媽或者爸爸陪伴的。但小黑屋恰恰是一個相反的存在,孩子獨自置身其中,恐懼的情緒佔了上風,迫於壓力只得做出妥協,才會有認錯的」假象「。這也正是關小黑屋見效快的原因,不是因為孩子知錯了,而是因為孩子害怕了。
  • 「媽媽我不想上學了,我討厭這個老師。」聰明媽媽這樣回答
    還不喜歡老師,你咋這麼多毛病呢?不是從小就教育你要尊重老師嗎?你還討厭起老師來了。瞧把你能得,你咋不上天呢。」孩子強忍著淚水,一句話不說,轉身關上了房門。此後,他從一開始的討厭這個老師,到討厭這門學科,到討厭這個學校。
  • 孩子共情能力不好?試試這樣做!樹袋寶寶來支招
    這樣的場景可能經常發生在父母與孩子之間:你跟他說東,他理解成西;你說不可以老是去逗小狗,他偏要拿著逗貓棒逗個不停……共情能力不夠在孩子身上的表現大概是,孩子不能真正領會爸爸媽媽話語裡的勸阻或善意等含義,他們的理解系統和父母的理解系統是平行的
  • 親子溝通的「鑰匙」,與孩子「共情」的方法,你真的做對了嗎?
    星期天,你帶他到公園玩耍。可是剛剛到達,他一轉身就不見了。你找了一上午,不見蹤跡,一直找到黃昏。正在最著急的時候,看見有人牽著你的孩子走過來了,請問,此時你對孩子說的第一句話是什麼?如果你給出的是這些答案,說明你還得繼續努力,還未做到換位思考,真正有共情能力的人,會站在孩子的角度,體會他的情緒和狀態。孩子迷路了半天,他會有怎樣的情緒和狀態呢?首先應該是恐懼和焦慮,所以,家長如果要與孩子共情,就需要先安撫孩子恐懼和焦慮的情緒。
  • 遇事別輕易撒謊,當心「傳染」給孩子,聰明父母要學會這樣做!
    遇事別輕易撒謊,當心「傳染」給孩子,聰明父母要學會這樣做!父母是孩子啟蒙階段的老師,更是他們言行舉止的榜樣。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經常撒謊,很容易導致孩子變成一個「謊話大王」。張爽產後一邊在家帶孩子,一邊在網上從事一些兼職。由於平時都忙於工作,所以陪伴孩子的時間也比較少,有時候特別忙的情況下,只能讓孩子自己玩或者看動畫片。前幾天,張爽的兒子路路一個勁地吵著要去遊樂場,但是她和老公都沒有時間,於是跟兒子說,你聽話點,周末爸爸媽媽帶你去。
  • 孩子總是不聽話怎麼辦?父母學會這3招,讓孩子跟你做朋友
    他事情沒做好,或是犯了錯說說他,他卻特別不愛聽,甚至還回嘴。有時候說的次數多了孩子就躲在房間裡不出來,也不跟她說話,讓閨蜜覺得很苦惱,到底應該怎麼教育孩子呢。孩子不聽話,是基本每個家長都會遇到的事。當孩子和家長發生小矛盾了,或者孩子做錯事了,家長批評孩子應該是理所應當的事情,而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改正。可是有的孩子可能小時候還會乖乖聽話,爸爸媽媽說了他以後,他聽話地點點頭。可長大以後卻變得不願意聽大人的說教了。那麼首先,孩子不聽話會有哪些表現呢?
  • 孩子犯了錯,你會打罵孩子還是誇獎孩子?聰明的媽媽這麼做
    導讀:孩子犯了錯,你會打罵孩子還是誇獎孩子?聰明的媽媽這麼做孩子犯錯是避免不了的,俗話說得好,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就算是成年人也會犯錯,更何況是孩子呢。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犯錯的處理方法都是批評,甚至打罵孩子,其實父母知道這樣做不好,但是也想不出什麼更好的方法來處理,所以別無選擇。
  • 一個聽話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聽話」的媽
    隔壁鄰居常常和我抱怨,我們家孩子太不聽話了,我說啥她就跟我對著幹,我讓她往東,她偏要往西。我呵呵笑著問她,你想讓她聽話,你就得先聽她的話。做個聽話的媽,不僅要願意去聽孩子說話,也要能聽懂孩子說的話。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尊重和共情。
  • 媽媽們這樣做,才能讓你的男人心甘情願帶好孩子
    此處應該劃重點:只有讓爸爸體驗,才會有感受;只有爸爸跟媽媽產生共情,才能同頻合作。太多時候,是媽媽們的處處不放心,剝奪了爸爸們的體驗感,最終把爸爸「踢出」了養娃的隊伍。不放心他帶孩子,擔心會耽誤他的工作,害怕他笨手笨腳。
  • 你的吼叫會讓孩子變笨,養出聰明聽話的孩子,這3招教給你
    為什麼孩子總不聽話?我說東他偏要往西,我讓他把玩具收起來,往往會撒了一地。這應該是大多數父母你只有幾歲的孩子最大的困擾了。自從有了孩子,原來一個個美少女竟然都變成了一顆不定時的炸彈,隨時一碰就會炸掉。對於孩子種種的「不良習慣」,輸出基本靠吼。但是各位父母知道嗎?你吼的越多孩子反而接受的越少,說不定還會越來越糟。
  • 好的父母,都有一點笨,孩子才會聰明一點!
    像這位媽媽的問題,很多家長都遇到過或者正在為此困惑。明明自己做了很多,幫孩子解決了一切後顧之憂,他只要全身心投入學習就可以了,怎麼還是不行?儘管這樣,表姐還是一直為孩子的學習苦惱,要說自己的學歷也不低,輔導孩子的作業是綽綽有餘;每次寫題,只要孩子有不會,都儘可能詳細地給他講解,可成績就是沒有起色。
  • 你的吼叫真的會讓孩子聽話嗎?
    不要讓孩子習慣你的吼叫,作為媽媽,在孩子不聽或者做錯事的時候,你有沒有衝著孩子吼叫過?我以前經常動不動就吼叫,以為這樣孩子就會聽你的。其實相反久而久之....相信很多媽媽的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媽媽們的吼叫也一定起到了作用,孩子在你的一通吼叫後,變得聽話懂事,甚至會無條件地服從你的指揮。但是下一次呢?下一遇到這樣的情況後,孩子依舊不聽話,依舊會做錯事,依舊會在你的吼叫後變得聽話懂事嗎?
  • 孩子做得好,我獎勵他,為什麼他還是不聽話呢?
    相信大家會有一個疑問,為什麼現在的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作者凱薩琳親自去探訪很多心理學家的實驗研究,發現如今的孩子自制力比以前更差了,這樣的結果間接說明了老一套的育兒方式——獎懲制度對孩子已經無效了。絕大部分父母都認為孩子就應該聽我們的教導,所以利用獎勵和懲罰來訓練他們聽話,雖然這種做法在短期內有效,但是這樣反而會傷害了親子關係,而且孩子聽話並不是發自內心的認可,唯有讓孩子學會自己控制自己的行為意識,才有利於他們未來的獨立發展。我們養育孩子的目標並不是讓他們聽話,而應該是幫助他們成為一個自律自控的獨立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