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關養樂多、味全等低溫乳酸菌飲料在一些批發市場等終端任意堆放的消息引起關注,記者走訪市場發現,這些原本應該放在冰櫃裡冷藏銷售但卻「被常溫」的亂象,不僅僅存在於活性乳酸菌飲料中,消費者熟悉的多品牌低溫酸奶,也常被小商小販隨意擺放。
>>市場發現
廠家貯存要求成為一紙空文
記者近日在西城區的一家菜市場發現,這家菜市場大門口堆放了各種乳製品,有袋裝的鮮牛奶,也有盒裝的巴氏牛奶;有低溫酸奶,也有活性乳酸菌飲料。被商家隨意堆放的產品品牌有蒙牛、伊利、光明、養樂多、味全等。
上述產品包裝的標籤上都有需要低溫冷藏保存的要求,但商販們對此視而不見,這些產品有的擺放在塑料筐裡露天出售,有的放在沒有接通電源的敞口冰櫃裡,還有的直接堆放在地上,而店裡貼有蒙牛LOGO的封閉冰櫃卻空空如也。對此店主們的解釋是,因為氣溫低所以才放在外面售賣,但記者走訪當天,北京氣象預報溫度是5-15℃。
住在該市場附近的呂阿姨告訴記者,哪怕是在夏天,這裡賣的酸奶等產品也大多擺在外面賣,她經常從這裡買,一是離家近方便,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價格便宜。
>>專家說法
低溫產品不冷藏易變質
我們在超市裡購買牛奶產品,有的是擺在冰櫃冷藏銷售的,有的則無需冷藏。為何有這些區別呢?
以牛奶為例,無需冷藏的都是至少132℃以上的高溫滅菌產品,保質期一般半年。而消費者常見的屋頂裝鮮奶,還有一些袋裝的鮮奶,則是巴氏殺菌乳,保質期一般為7天左右;巴氏殺菌的特點是採用72-85℃左右的低溫殺菌,在殺滅牛奶中有害菌群的同時完好保存了營養物質和口感。
「巴氏奶保質期短,且要求在4℃左右的環境中冷藏」,乳業專家王丁棉說,這種牛奶中的有害微生物一般都已殺死,但還會保留其他一些微生物,其從離開生產線到運輸、存儲、銷售整個環節中只要離開了冷鏈環節,裡面的微生物就會「活躍」起來,就會變質。
「目前市場上銷售很火的乳酸菌飲料,很多產品宣傳對腸道有益,也讓消費者受到一些誤導」,王丁棉指出,首先乳酸菌飲料並非牛奶,它是牛奶經乳酸菌發酵後加入水、白糖等勾兌的飲料產品;另外這種產品分為殺菌(非活菌)型和未殺菌(活菌)型,只有活菌型的才對腸道健康有益。
「活菌型乳酸菌飲料應在2-10℃低溫運輸、貯存,而且應該標明活菌菌數」,王丁棉表示,否則飲料中的活菌不僅會逐漸死亡,而且會加速細菌繁殖變質。
>>企業回應
嚴格要求經銷商規範銷售
此前有媒體報導,養樂多、味全等產品都有被常溫銷售的情況。
對此味全發聲明表示:針對報導中提及的北京城北回龍觀商品交易市場中被常溫銷售的味全乳酸菌產品,公司已採取規勸措施,並將由公司合作經銷商與該市場攤主籤訂供貨協議,為其提供冰箱,在規定的溫度條件下存放味全產品;公司還向合作經銷商發公函,要求他們再次嚴查並規範下遊渠道。
蒙牛、伊利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給經銷網點免費贈送冰櫃,但店主確實存在「你檢查就插電,你一走他就拔掉電源」的現象,對此公司也會嚴加監管。
光明乳業有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對經銷商有嚴格的考核體系,可以倒查被常溫銷售的低溫產品來源,一旦追溯到源頭,不僅會取締經銷商資格,甚至公司副總也要受處分。該負責人表示,如今正值換季,公司食品安全辦公室還將加大市場監察力度。
上述企業相關負責人同時也均呼籲廣大消費者,為保護自己的消費權益,儘量去有規範冷藏設備的大型超市選購低溫冷藏乳品。
>>消費提示
「用腳投票」倒逼商販守規
「食品亂擺亂放有可能造成二次汙染,加速腐敗」,王丁棉表示,有些小販食品安全意識薄弱,為節約成本不願啟動冰櫃;還有的經營網點夏天將低溫酸奶等從冰櫃裡拿出來,換上啤酒什麼的,等啤酒涼了又將酸奶等放回冰箱,殊不知,低溫產品離開冷鏈一個小時就有一定的安全風險,達到兩個小時就肯定是不合格產品了。
對於銷售終端隨意堆放本該冷藏的乳製品的現象,王丁棉表示,對於生產企業來說,肯定對經銷商有嚴格的要求,絕不會允許整個鏈條出問題而導致產品變質的事情發生。
「低溫產品離開廠家的冷庫,確實存在失控的風險,到一些銷售終端被常溫銷售,責任應該在商販」,王丁棉表示,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大型超市,主要責任也在超市,因為廠家將產品交給經營者時是合格的,並且廠家也有要求,因此經營者肯定要對儲存承擔責任。
「但這並不意味著廠家就可以不聞不問,首先廠家應更加嚴格地要求經銷商渠道,同時有責任對他們進行培訓教育,告知低溫乳製品、活性乳酸菌飲料等該如何保存」,王丁棉表示,不過有時難免有「漏網之魚」,這就要求消費者要有自我保護意識,購買相關產品時一定要注意查看產品標籤,如果是需要冷藏的產品卻被常溫銷售,即便是價格上有很大優惠,也不要購買,這樣可以倒逼商販規範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