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君聯資本:投資十餘家晶片公司,4家已實現上市

2020-12-13 好買私募基金網

好買說

6月11日,君聯資本所投企業寧德時代在A股成功上市,成為創業板第二大市值的公司。至此,在汽車服務、下一代出行、電動汽車、智能駕駛等不同層面,君聯資本在汽車領域已投資了30餘家公司,在新能源汽車動力領域內的設備(先導)、材料(璞泰來)和電池(寧德時代)三個環節都打造出了上市龍頭企業。

事實上,除了汽車領域取得了如此優異業績外,此前引起熱烈爭議的晶片領域,君聯也是收穫頗豐,可以說是專注晶片投資十餘年的「老司機」。當風投圈正對晶片研發周期長、生命周期短、投資風險大、回報不理想叫苦連天時,君聯資本所投資的十幾家晶片公司已有展訊通信、譜瑞科技、富瀚微、艾派克四家公司實現上市,另有上海華虹、Berkana等四家公司通過併購退出。

以下為中國證券報與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沙重九進行的深度對話,詳細解析晶片投資的重點、難點、風險點與投資機會。

  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 沙重九

中國證券報:最近,國內晶片產業被「卡脖子」的問題引起了非常大的關注,您怎麼看待國內晶片產業的發展現狀?

沙重九:目前國內的晶片,特別是高端晶片需要大量進口,比如通訊行業的高端晶片,包括高速交換和路由晶片、40G和100G等高速光通訊晶片、大規模的FPGA晶片以及高速ADC晶片等基本要從美國進口,再比如計算機行業所需的CPU、GPU、存儲晶片等也都需要進口。美國在高端晶片領域仍處於全球壟斷的地位,受制於美國的局面短時間內難以改變。

從公司層面來看,體量上的差距也較大。比如,2017年,全球前兩大集成電路設計公司營收都超過了150億美元,而國內最大的集成電路設計公司銷售額不到60億美元,除了前三名,其他公司銷售額基本都在50億元人民幣以下。

但應該看到的是,這種國內國外差距近年來在不斷縮小,在個別領域如手機、安防和通訊等領域,國產晶片技術實現了突破,比如海思半導體已成為華為最大的晶片供應商,手機基帶晶片基本滿足自供需求,中興微電子已是中興通訊第二大的晶片供應商。

中國證券報:國內晶片產業的投資,經歷了哪些階段?

沙重九:改革開放初期,國內靠成本優勢,吸引了全球製造業的投資,當時主要是低端加工和組裝。後來,隨著基礎設施和產業配套的完善,中國逐步成為全球最大的PC、手機、家電和通訊設備等電子產品的製造基地,應用需求的拉動也帶動了集成電路產業的轉移, Intel、三星、Hynix、NXP、臺積電、聯華電子、Amkor等都在國內建立了生產廠。

總結起來,國內晶片產業主要經歷了三波投資熱潮:第一波是國家投資的大規模集成電路生產線專項工程,即「909工程」,以1996年上海華虹成立為標誌;第二波是國際資本投資拉動的集成電路產業轉移熱,以2000年上海中芯國際成立為標誌;第三波是國家產業投資基金帶動的全國半導體投資熱,以2014年9月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的成立為標誌。

其中,在第二波投資熱潮中,海外華人回國創立的半導體設計公司,如中星微、展訊通信、銳迪科、瀾起科技、譜瑞科技和矽力傑半導體等先後在美國和臺灣上市,使國內建立起比較齊全的集成電路產業鏈生態。第三波投資熱潮把晶片投資推向了風口,還帶動了上市熱潮,北京君正、全志科技、富瀚微、兆易創新、國科微等一批晶片公司先後在國內主板及創業板上市。

中國證券報:從投資的角度講,國內晶片產業要擺脫受制於人的局面,國家資本和社會資本哪一個應該起到主導作用?

沙重九:從晶片投資自身講,有一些是適合社會資本參與的,比如君聯資本投資的一些晶片設計公司,基本上就是從一個產品研發開始的,起步的資金需求量並沒有那麼大。但是,有一些投資,比如Foundry工廠,其單體資金需求量是非常大的,目前先進工藝生產線資金投入動輒就幾百億元,回報周期也非常長,而且需要持續投入,這就需要國家資本來主導投資,社會資本也是重要的參與力量。

實際上,從國際晶片產業發展的經驗來看,比如韓國的三星電子、海力士、臺灣的臺積電,這些老牌的晶片產業巨頭,在它們發展的初期,政府都給予了非常大的支持。我國晶片產業起步較晚,但目前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的投資力度非常大,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產業的快速發展。

為什麼需要國家資本的支持?因為晶片產業是需要持續資本投入的,像三星、海力士、臺積電這些公司都是經過數十年的資本積累才進入了正循環,這些公司每年的資本支出是相當驚人的。我們的企業現在還處於不斷追趕的階段,技術上的差距需要加大投入,所以需要有國家資本的大力支持才行。

中國證券報:國內風投投資晶片的不多,有人認為是因為晶片研發周期長,生命周期短,投資風險太大,財務回報不理想。您怎麼看?

沙重九:晶片公司從單一產品研發、流片、提供樣片進行客戶認證,到小批量生產,再到大批量生產,一般需要2-3年,而這期間公司只有研發投入,沒有收入。一旦產品被客戶接受,營收規模就會快速提升,產品也會從單一產品向系列產品擴充,甚至形成多產品線。晶片的早期投資風險大,但回報也非常可觀,是典型的高風險、高爆發增長、高回報式的風險投資。

從投資機構的角度講,晶片投資的技術門檻非常高,一直是專業機構有專業背景的團隊在做的事。現在很多原來不是這個圈子的風投湧進來之後,有些人會覺得晶片早期項目很難看懂,因為到底怎麼評價創業團隊的技術水平,怎麼把握行業機會、產品落地場景,這都是需要積累的,晶片投資的專業性是非常強的,所以一些機構不會看這麼早期的項目,更多的是有了產品和客戶才去投資。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風投開始關注晶片投資,特別是早期的項目,比如最近比較熱的AI領域,如寒武紀和地平線等很多AI晶片公司都吸引了大批機構的投資。

中國證券報:從晶片公司的角度講,晶片投資的風險為什麼這麼大?

沙重九:晶片創業公司的前2-3年一般都只有研發投入,沒有營業收入,這意味著一旦產品研發失敗,公司後續資金跟不上就會面臨關閉風險,這也是有些投資人認為這個行業風險大的原因。

對於機構來說,當第一個產品研發失敗,再次追加投資對機構的心理考驗很大,追加資金公司不一定能活,但不追加投資公司肯定會死,投資機構面臨著資金無法回收的風險。

中國證券報:君聯資本是國內最早投資晶片的風投機構,能否介紹一下概況?

沙重九:君聯資本從2001年成立之初就確立了晶片作為主要的投資方向之一,因為君聯資本的創始團隊和早期員工都有較深厚的產業背景,第一期美元基金全部來自聯想控股,一方面有著天然的產業情結,另一方面對技術也比較敏感。過去十幾年來,我們累計投資了十幾家晶片設計公司,大部分為A輪領投,或者我們直接參與公司的設立,從第一個產品研發開始,到流片、提供樣片、小批量生產,再到大批量生產,一路支持公司的發展。從投資階段看,因為我們投的都是早期項目,風險還是非常高的。但是,從結果來看,我們很幸運地投對了團隊和市場,至今在這個領域取得了較好的投資回報。

提到的上述十幾家所投晶片公司中,目前已經有4家公司成功上市,4家公司通過併購實現了退出。其中,展訊通信於2007年6月在美國NASDAQ上市,譜瑞科技於2011年9月在臺灣上市,富瀚微於2017年2月在深圳創業板上市。另外,艾派克於2014年在深圳中小板通過借殼上市。

中國證券報:能否舉例來談談這些項目的具體投資過程?

沙重九:君聯資本於2002年投資展訊通信,當時國內的一些廠商剛剛開始做手機研發,我們覺得機會可能來了,這時候我們正好在美國遇到了展訊通信的創始人武平和陳大同,他們也是中國第一代海歸晶片創業者,了解了公司之後,我們很快就決定了投資。當時展訊通信員工只有二三十個人,基帶晶片剛流片回來,還沒產業化,公司也沒有收入。我們早期進入,後來又追加了三輪投資,直到公司在3G領域建立了中國晶片公司的話語權,締造了中國3G第一股。

譜瑞科技項目君聯資本參與了公司的創立,當時我們給這家公司投資了第一筆錢,投資這家公司的狀態比展訊通信更早。在技術方面,展訊通信屬於技術替代,譜瑞科技則是新技術標準,對我們來說投資風險更大,這個技術到底能不能成,我們也找了聯想集團等很多廠商交流,最後我們覺得這個方向是值得投資的,於是賭了一把,最後譜瑞科技也成為了全球DP接口晶片的領導者之一。

富瀚微也是君聯資本在公司非常早期時投資的,當時富瀚微還沒有開始做安防領域的晶片。相比於上兩家公司,展訊通和譜瑞科技都是海歸創業團隊,從相關背景的跨國公司出來,很有經驗,富瀚微則是本土創業團隊,邊幹邊摸索,最後抓住安防監控領域的機會走了出來,所以成長的周期相對長一些。從富瀚微的發展也能看出來,與2000年前後相比,現在本土創業團隊越來越多了,帶來了更多的晶片投資機會。

中國證券報:眼下,很多人在談論國內晶片產業如何實現「彎道超車」,您是怎麼看這個問題的?

沙重九:我覺得國內的晶片產業要實現「彎道超車」,一方面是要看機會,比如,中國如果能在某些產業方面出臺自己的技術標準的話,還是有可能在某個方面實現領先,如當年中國提出的TD-SCDMA成為全球3G標準之後,展訊通信一下憑藉其技術實力實現了「彎道超車」。

另一方面,一定要看到晶片產業的發展是一個長期不斷積累的過程,特別是基礎性技術是需要一步一個腳印研發的,比如晶片製程工藝從微米到納米,再從90納米、65納米、40納米、28納米……一直發展到7納米和未來的5納米,需要基礎技術的迭代和積累,再比如存儲晶片,從低端往高端也是一步步往前走的。

當前國內晶片產業的發展相較從前已經有了非常大的改善,一方面是市場的資金充裕,包括國家設立集成電路投資基金,地方政府加大投入,上市公司也積極投資晶片產業;另一方面,國內系統廠商的強大創造了更多的需求,國內晶片產業的發展積累了很多人才。

中國證券報:除了從研發做起慢慢積累,以併購的方式實現跨越式發展,特別是國際併購,是不是也是一種實現「彎道超車」的好辦法?

沙重九:晶片產業的發展有兩種模式,一種模式是自主研發、逐步積累,另一種模式是併購。從全球晶片產業的發展趨勢來看,大規模的併購整合正在展開,比如前幾年英特爾在市場上的一系列兼併收購,而這也是我們非常關注的一種投資機會。

實際上,全球晶片巨頭的一些產品並不都是自己研發的,而是通過併購得到的。比如美國的博通,其WiFi晶片、藍牙晶片等都是通過併購而來的。值得注意的是,併購不能盲目,特別是「蛇吞象」式的併購風險比較大,因為併購後最大的挑戰是整合,特別是晶片公司要不斷推出新產品,如果併購進來卻沒有整合能力,進而無法推動公司不斷創新的話,併購的技術也會不斷貶值。

版權聲明:未經好買財富授權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複製、引用本文內容和觀點,包括不得製作鏡像及提供指向連結,好買財富就此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我們是好買財富旗下針對高淨值投資者創設的微信服務平臺

一秒快速查私募淨值全產品線高端理財定製獨家內參全面披露

立即綁定微信,更多VIP權益等著你!公眾號:好買臻財VIP微信號:howbuyvip

相關焦點

  • 君聯資本所投企業燕麥科技登陸科創板,智能製造已投十餘個IPO
    涉及基金:綜合十五期, 君聯四期專項母基金 來源 · 君聯資本CEOClub (ID:LegendCapitalCEOClub) ▼ 6月8日,君聯資本所投企業燕麥科技在上海科創板成功上市
  • 投資界24h|內衣帝國維密申請破產;MCN公司開始IPO;今日網易港股上市
    閱讀全文 MCN公司開始IPO了趁著直播火爆的東風,MCN機構也要上市了。投資界(微信ID:PEdaily2012)獲悉,近日直播經紀公司眾妙娛樂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開啟IPO徵程。如果眾妙娛樂上市成功,將成為國內第一家獨立上市的直播公會。從2016年成立到如今推進IPO,眾妙娛樂僅僅融到A輪,也沒有獲得大批VC/PE的關注。
  • 【盤點】13家擁有支付牌照的A股上市公司:2家已實現盈利
    伴隨著拉卡拉支付再次準備"借殼"上市,關於支付機構上市的消息席捲整個支付圈。近日,零壹財經根據公開信息、工商資料以及A股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對13家擁有A股上市公司背景的支付機構進行了盤點。7)深圳市訊聯智付網絡有限公司深圳市訊聯智付網絡有限公司(簡稱"訊聯智付",也即"中興付")成立於2013年6月18日,註冊資本10000萬元,由中興通訊全資控股。2014年7月,訊聯智付獲得《支付業務許可證》,可在全國範圍內進行"網際網路支付、行動電話支付、數位電視支付"業務。
  • 英特爾資本:每年投資5-8家公司,最快盡調只要2周
    在進入中國 30 年後,英特爾資本開始在硬科技領域收割果實。在4月初接受 36 氪等媒體採訪時,英特爾資本董事總經理、中國區總經理王天琳公布了英特爾資本的一份成績單:在英特爾資本投資過的1500多家公司中,已有超過200家上市,超過400家被併購,退出比例超過40%。
  • 「浙江新興動力基金」已調研省內10餘家上市公司 第一單項目將於...
    12月3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接近浙江省國有資本運營有限公司人士獲悉,其已對浙江省內10餘家上市公司進行了第一輪實地調研。第一單項目已經完成內部決策程序,將於近期通過「浙江新興動力基金」完成投放。
  • 一場「夢幻」的晶片投資:估值靠信仰,盡調可放棄
    國產替代、二級市場狂熱,又進一步刺激一級市場情緒,資本拼手速搶項目,有些甚至不做盡調直接砸錢。泡沫裹挾之下,不斷出現的項目爆雷、PPT融資,也給資本敲響警鐘。「你有沒有半導體項目。」王霏霏感到無奈,她所在的深圳某投資公司關注硬科技,佔比在20%左右,如今她常常遇到前同事來諮詢半導體項目。據她所知,本來不看半導體的機構,仿佛一夜之間都轉向了半導體。
  • ...上市公司"大獎;大基金二期、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兆易創新投資睿...
    1.萬業企業榮獲「2020中國新經濟最具投資價值上市公司」大獎2.恆玄科技將於12月16日登陸科創板!3.大基金二期、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兆易創新投資睿力集成(長鑫存儲)4.
  • 威海市商業銀行成山東第三家主板上市銀行
    山東銀行登陸資本市場再下一城!10月12日上午,由山東高速集團投資控股的威海市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威海市商業銀行」)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股票代碼9677,這是我省第三家實現主板上市的銀行,對於打造地方金融品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數說資本市場30年:上市公司總數大增514倍,20公司市值漲幅超百倍丨...
    從1990年的「老八股」「老五股」,到截至2020年12月22日中國A股市場已容納4120家上市公司,三十年間,上市公司數量增長514倍。  與此同時,中國資本市場的擴容速度也在不斷加快。從1990年算起,A股上市公司數量突破2000家大關用了20年,而當邁入4000家關口時,這一過程已經縮短到10年。股權分置改革、科創板創立、註冊制施行都成為A股擴容的強有力推手。
  • 36氪專訪 | 英特爾資本:每年投資5-8家公司,最快盡調只要2周
    在進入中國 30 年後,英特爾資本開始在硬科技領域收割果實。 在4月初接受 36 氪等媒體採訪時,英特爾資本董事總經理、中國區總經理王天琳公布了英特爾資本的一份成績單:在英特爾資本投資過的1500多家公司中,已有超過200家上市,超過400家被併購,退出比例超過40%。
  • 接連出手投資上市公司子公司 大基金二期年末頻頻發力
    士蘭微(600460,股吧)(600460.SH)、中晶科技(003026.SZ)漲停,北方華創(002371,股吧)(002371.SZ)大漲近9%,長川科技(300604,股吧)(300604.SZ)收高4.46%。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大基金二期的投資風格已悄然生變。目前已出現大基金二期直接投資上市公司子公司的案例。
  • 恆玄科技成立五年即上市 創始投資人IDG資本長期發力硬科技投資
    往前追溯的話,IDG在晶片領域的布局最早始於26年前——早在1994年就A輪投資了國內最大的新型元器件公司風華高科,其在1997年已成功上市;2005年入局業內領先的電視與機頂盒集成晶片公司晶晨半導體;2007年A輪投資全球領先的通信晶片公司銳迪科微電子;2016年在A輪投資恆玄科技;2018年B輪押注了中國基帶公司中除海思外唯一擁有全網通技術的公司翱捷科技……  此次恆玄科技上市
  •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
    港元(不包括1%經濟佣金、0.0027%香港證監會交易徵費及0.005%香港聯交所交易費)。郵儲銀行董事長李國華表示,在港上市是郵儲銀行完成改革路線圖最重要的一步,也是走向國際化和資本市場的重要一步期望通過融入國際資本市場,持續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綜合競爭實力。
  • 調研上市公司800餘家、舉牌20餘次 哪些股票是保險資金的心頭好?
    險資今年舉牌20餘次今年以來,保險資金調研了800餘家上市公司。其中,電子、醫藥生物、計算機、化工、機械設備、輕工製造、公用事業、傳媒、食品飲料、電氣設備等行業的上市公司居於前列,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保險資金的投資取向。具體而言,邁瑞醫療、海康威視、德賽西威、一心堂、歌爾股份、洽洽食品、珠江啤酒、利亞德、新產業、博雅生物、宏發股份、周大生、中科創達、匯川技術等上市公司,獲得了超過50家保險資金調研。
  • 【關注】2020新鼎資本已投第五家上市企業——福昕軟體上市交易
    2020年9月8日,福昕軟體在科創板上市交易,這也是今年以來,新鼎資本已投企業中,繼寒武紀(688256)、億華通(688339)、小鵬汽車(XPEV)、阿爾特(300825)上市後,第五家上市交易的企業。 福昕軟體是國內PDF領域龍頭企業,是全球第二、僅次於Adobe的軟體商。
  • 食材B2B將有6家上市公司
    在美國,你只需要堅持做正確的事;在中國,你需要在正確的圈子裡,做正確的事。 有時候,創業者需要正確的圈子,投資人也需要,麥剛可能是圈子不正確,他投了4家生鮮電商(青年菜君、鄉村直供、鮮供社、果酷),竟然沒有一家成功。 純風險資本,已不太敢涉足生鮮,那麼生鮮創業者今後的融資渠道在哪裡?
  • 6月河南A股上市迎來豐收季:3家獲通行證、17家待入場
    隨著疫情影響減弱,河南企業開始在上市方面大踏步前進,並在今年6月份迎來豐收季。在6月份已過去的22天時間裡,河南省有2家企業首發申請獲批,1家企業成功過會,4家企業披露招股書,2家企業申報材料獲證監會接收,3家企業完成上市輔導。與此同時,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越來越多的河南科技企業正脫穎而出,它們在邁入資本市場同時,也擦亮河南新興工業大省的名片。
  • 58款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遭曝光 涉十餘家上市公司
    中新經緯記者梳理發現,遭曝光的58款APP背後,涉及58同城、巨人網絡、迅雷、交通銀行、房多多等十餘家上市公司。涉十餘家上市公司工信部通報指出,依據《網絡安全法》《電信條例》《電信和網際網路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等法律法規,近期組織第三方檢測機構對手機應用軟體進行檢查,督促存在問題的企業進行整改。截至目前,尚有58款APP未完成整改。
  • 超500家VC/PE 近300億元 醫療投資2019H1全圖景
    據不完全統計,2019H1參與投資這一行業的VC/PE超500餘家,IDG資本、紅杉中國、元生創投、國中創投、華蓋資本、君聯資本、禮來亞洲基金、高特佳、冪方資本、夏爾巴投資、中金資本等最為活躍。而退出方面,2019H1僅在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的醫療行業企業就有20家。
  • 30餘家渠道商入場救榮耀,晶片事件給中國敲響警鐘?
    多家企業在《深圳特區報》發布聯合聲明,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與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籤署了收購協議,完成對榮耀品牌相關業務資產的全面收購。出售後,華為不再持有新榮耀公司的任何股份。對於3家公司買不買得起榮耀,這個不是問題,做為上市公司,籌集資金的渠道多種多樣,可以財團貸款,也可以發行股票收購,更可以兩條腿一起走路,總之只要運用股票作價收購,買不買得起,不再是難題。聯想當年收購IBM筆記本電腦業務,即通過部分現金和大部分股票作價,順利完成「蛇吞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