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板板橋油炸粑:板板橋油炸粑是四川省內江市的著名地方特色小吃,該品外酥內軟,油而不膩,咀嚼有味,口齒生香。油炸粑出自清道光年間,距今約有180年歷史。椑木鎮有位趙姓的大戶人家,每到秋收季節,家裡就會僱傭很多長工和短工下地勞動。有一年秋收季節,趙家讓一個放牛娃臨時負責熬煮綠豆湯,讓勞工們解暑、止渴。不料,沒有經驗的放牛娃放了太多的綠豆,結果成為一鍋粥。他擔心會被主人責罵,於是就"瀝"出大量已煮爛的綠豆,用它和糯米混在一起蒸成了粑兒。主人就拿給勞工們吃,大家從沒見過這種食品,吃後覺得雖然順口,卻感到還欠缺點什麼。於是有人建議,把粑兒放入油鍋裡炸一下試試,放牛娃照此下鍋油炸,再拿出來品嘗,大家對其讚不絕口,並給它取名"油炸粑"。其後,這家主人又拿了一點到茶館請大家品嘗,人們又對它的配料提了一些建議,獨具特色的油炸粑逐漸盛開定型並傳入民間。當時,椑木鎮屬於沱江內江境內重鎮,船運發達,也是成都與重慶陸路交通的必經之地,每天人來客往,非常熱鬧。幾年後,已安家的放牛娃在平日客流量大,時用三塊大木板鑲拼成的"板板橋"(現在經營油炸粑的位置)邊搭了一個茅草棚,架起鍋灶,經營油炸粑。因為它攜帶方便,也利於行人匆匆趕路,生意逐漸紅火,人們就稱它為"板板橋油炸粑"。
2、紫薯餅:紫薯餅營養價值豐富。主要食材有紫薯、糯米粉、麵粉,輔料有白芝麻,紅豆沙或其它。把紫薯煮熟壓成泥後,與糯米粉混合揉成麵團,再把麵團小劑子壓扁包入輔料,最後用鍋煎熟即可。其富含蛋白質、澱粉、果膠、纖維素、胺基酸、維生素及多種礦物質,同時還富含硒元素和花青素。紫薯營養豐富具特殊保健功能,其中的蛋白質胺基酸都是極易被人體消化和吸收的。其中富含的維生素A可以改善視力和皮膚的黏膜上皮細胞,維生素C 可使膠元蛋白正常合成, 防治壞血病的發生, 花青素是天然強效自由基清除劑。具有普通紅薯的營養成分外,還富含硒元素、鐵元素和花青素 。在日本國家蔬菜癌症研究中心公布的抗癌蔬菜中名列榜首。另外,紫薯還可去皮烘乾粉碎後加工成粉,色澤美觀,營養豐富,是極好的食品加工原料,可作為各種糕點的主料或配料。同時紫紅薯還將成為花青素的主要原料之一。紫薯從莖尖嫩葉到薯塊,均具有一定保健功能,是當前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中的食品。做法:1、紫薯洗淨切片隔水蒸熟。2、用勺子把蒸熟的紫薯壓成紫薯泥,加入糯米粉,麵粉揉成麵團。3、把和好的紫薯麵團分成小劑子,紅豆沙餡搓成球備用,再把麵團小劑子壓扁後包入紅豆沙餡.包好後壓成圓餅。4、圓餅滾上白芝麻。5、平底鍋倒入適量油,待油稍微熱後放入做好的紫薯餅,轉小火慢慢煎,煎一小會兒,翻面繼續煎再翻面煎至兩面金黃即可!
3、泉州面線糊:面線糊是福建省泉州市的著名特色小吃。呈糊狀,是由細面線,番薯粉,和水製作成。味道鮮美,清甜爽滑,具有閩南地方風味。面線糊系以蝦、蠔、蟶、淡菜等味美質鮮的海產品熬湯,與面線煮成糊。先以紗布包好蝦糠,放入清水中煮半個鐘頭,撈起蝦糠,湯汁過濾待用。把魚乾的肉撕成絲,鍋置旺火上,倒入豬骨湯和用蝦糠煮過的湯汁一併燒沸,再將精製的面線稍捻碎後放入沸湯鍋中,加入精鹽、味精等調好味,澱粉調水後徐徐舀入鍋中,並不停打至面線浮起、鍋中湯汁成糊狀。煮時要掌握好火候,達到糊而不爛、糊得清楚。面線糊除以海鮮作配料外,還可加鴨腸或豬血或以一大串豬大腸放人面線糊中,使油脂融入其中。食用時可與油條搭配,並以炸蔥花、胡椒粉調味,氣味更濃烈可口。小麥麵粉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鈣、鐵、磷、鉀、鎂等礦物質,有養心益腎、健睥厚腸、除熱止渴的功效,主治髒躁、煩熱、消渴、洩痢、癰腫、外傷出血及燙傷等。做法:1、將蝦糠包紮於紗布中放入1000克清水鍋中,用中火煮半小時,撈起蝦糠後,湯汁過濾待用。把熟魚肉撕成絲。2、鍋置旺火上,倒入豬骨湯和用蝦糠煮過的湯汁,澆沸。將精製面線稍捻碎放入沸湯鍋中,加入精鹽、味精調準味。澱粉調水徐徐舀入鍋中,並不停推勺至面線浮起,鍋中湯汁成糊狀即可。3、用餐前可根據各人的口味,加入滷大腸、小腸以及各種熟食品和油條,食用面線糊時撒上胡椒粉、芹菜末、白酒以及滷汁,味道更美。
4、番薯粥:番薯粥是廣東潮汕地區傳統粥類小吃之一,一般為潮汕人所喜愛,一般是早餐吃的。配上一些自家泡的鹹菜(酸菜)或者來一碟黑橄欖,風味無窮。該粥方適用於便血、便秘、產後缺乳、夜盲症等疾病的治療或預防,此方選自《粥譜》。 新鮮紅薯半斤,粳米2~3兩,白糖適量。 健脾養胃,益氣通乳。適用於維生素A缺乏症,夜盲有關番薯粥雜圖 症,大便帶血、便秘、溼熱黃疸。 將紅薯(以紅紫皮黃心者為最好)洗淨,連皮切成小塊,加水與粳米同煮稀粥,待粥將成時,加入白糖適量,再煮二、三沸即可。 紅薯俗名山芋,又叫甜薯,番薯,甘薯,我國各地均有栽培,民間中多有用新鮮紅薯煮粥食用的習慣,紅薯是我國勞動人民的主食之一,它不僅營養豐富,還有一定的醫療價值。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中說:"補中和血暖胃,肥五臟。白皮白肉者,益肺氣,生用。"《金薯傳習錄》還記載:"紅薯又治"痢疾下血,酒積熱瀉,溼熱黃疸,遺精淋濁,血虛經亂,小兒疳積。"紅薯的組成成份包括碳水化合物、粗纖維、鈣、磷、維生素A和C,它所含的蛋白質比大米和白面還多。此外,還含少量的脂肪、胡蘿蔔素、核黃素等。同粳米煮粥。更能增強健脾胃,補中氣的效果。《粥譜》稱:"紅薯粥。益氣厚腸胃耐用飢。"由於紅薯粥香甜可口,因此,老幼鹹宜。 由於紅薯粥含多量糖份,所以患糖尿病的人,不宜選用。另外,在煮紅薯粥時,一定要趁熱服食,冷了後吃或吃後受涼,都容易引起泛酸,醋心。對於一些平素不能吃甜菜食的胃病患者,不宜多食。
5、香港雲吞麵:雲吞麵是香港特色美食之一,也是香港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雲吞就是餛飩,最早雲吞以全豬肉制,所以稱做"淨肉雲吞"。古代雲吞很講究,要肥三瘦七,弄成肉糜,正宗的且先切後剁。現今我們平常吃的雲吞麵多數是以鮮蝦雲吞製成,雲吞材料有雲吞皮、鮮蝦、豬肉雲吞麵起源於廣州,五十年代在香港蓬勃興起,至今雲吞麵依然甚得人心。據說,此食品在唐宋時即已傳入廣東。據《群居解頤》一書記載:"嶺南地暖……又其俗,入冬好食餛飩,往往稍喧,食須用扇"。至於廣東何時用"雲吞"二字取代餛飩之稱,則無從考證。雲吞麵不僅深受港人的喜愛,就連許多香港的影視歌壇紅星對雲吞麵都情有獨鍾,如:周潤發、譚詠麟、成龍、周星馳、羅嘉良等眾多明星,翻開他們的個人資料你會發現他們的最愛都是雲吞麵。發哥稱:因為工作沒有辦法,出埠前往加拿大拍西片,一去便數個月,唔知(為什麼)點解出埠一久就好想食香港的魚蛋粉與雲吞麵"。羅嘉良在一次拍片現場憨厚地說:"我完全不懂煮菜,但是我真的很喜歡吃雲吞麵,一周要吃五六次"。雲吞麵是在五十年代香港經濟最低潮時興起的,至今天,車仔面和雲吞麵依然甚得人心,而價格方面則有貴有平。不過這些小販式經營己成為歷史陳跡。車仔面再沒有車仔,這也是香港的轉變的一部份。而香港的雲吞,是香港獨特的蝦肉餃子,只有香港才可以吃到,或到中國一些鋪子,放湯或油炸,再配合油菜或炸魚皮,真的是一流的享受。香港很多做街坊生意的食肆都有車仔面和雲吞麵售賣,如果想品嘗一下車仔面和雲吞麵的美味,香港的大街小巷可是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