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森哲:從IT諮詢鼻祖 到十年十倍股

2020-12-13 金融界

來源:金融界網站

來源:國泰君安證券

1953年,通用電氣正在為如何對全球125家分支機構和數十萬僱員進行薪資管理而煩惱。

比通用更加頭疼此事的,是要為它做審計的安達信。

於是,一位項目經理提議:

不如我們試試商用計算機?

商用計算機在當時是佔地面積等同一個標準車位大小、價值百萬美元的鐵盒子,沒有生意人知道它能做什麼。在大家心目中,其可靠程度恐怕還不如現在的區塊鏈。

恐懼是力量。超過四十萬僱員的薪資統計,給了通用電氣莫大的力量。

1954年,一串代碼被寫入了那個「鐵盒子」。

成了。

通用電氣就此成為全球第一家僱員薪資自動化計算的企業。

而做出這個決定的安達信項目經理Joe Glickauf,被後人譽為技術諮詢之父。

通用電氣的案例只是一個開始。就此,安達信開始開展諮詢業務,並使用各種創新技術,幫助客戶解決傳統審計中遇到的問題。

1989年,安達信諮詢更名「安盛諮詢(Anderson Consulting)」,又經過漫長的談判和訴訟仲裁後,2001年1月1日,Accenture掛牌,新名字取自Accent on the future, 寓意著眼未來。

一個企業的發展總需要一些運氣。就在同一年晚些時候,安達信因為安然事件被推上風口浪尖,而彼時,埃森哲的股價在紐交所站上了16.5美元,觸及上市三個月來的歷史新高。

本應身處漩渦的埃森哲,成了隔岸觀火的眾人之一。

此時的埃森哲眼裡,只剩下未來。 

01

萬幸還是僥倖

安達信退出歷史舞臺,其實是專業服務的商業模式難逃的宿命。

諮詢、審計鑑證等從業人員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客戶提供服務的同時,也在為自家公司的品牌建設貢獻價值、彼此捆綁。

對於世人眼前全新的Accenture這塊招牌而言,也不例外。

彼時,MBB的諮詢顧問們,正拿著萬元的月薪誘惑著後來者在尚屬荒野的中國諮詢市場上開荒。IBM家的小型機一臺接著一臺的運進中國的城市,諮詢顧問也在一個接著一個敲開中國公司的門。

埃森哲必須做個選擇。

一方面,埃森哲啟動大量併購,從業務範圍、地域和專業能力三個維度完成擴張。

2000年開始,埃森哲以每年2-4筆交易的速度收購位於北美、歐洲的電子商務、金融服務和技術供應商。

在這一階段,埃森哲著重加強IT基礎設施運營的能力,併購標的包括數據處理公司、IT外包與實施供應商,甚至還有位於挪威的運營商Telekom。

2007年,埃森哲併購了喬治集團、Ariba等高價值且與埃森哲的業務屬性有很強兼容性的企業,實現「1+1>;2」,提高了公司的品牌溢價,一舉躋身諮詢行業龍頭。

2011-2019年,埃森哲加速收購步伐,期間公司收購ASM Research,擴大其在美國國防中的軍事醫療市場業務,收購Acquity、Fjord和avVenta,提升其在創意設計、數字內容和電子商務平臺之間的互動能力,收購Cloud Sherpas,鞏固其作為領先企業雲服務提供商的地位,收購太平洋連結集團,增強其在大中華區的數字營銷和商務能力,收購FusionX,進一步增強其網絡安全能力,併購戰略拓寬了埃森哲的經營範圍、打破了埃森哲經營的空間限制,對埃森哲的發展壯大功不可沒。

另一方面,埃森哲通過對大型知名企業的賦能,完成自身品牌的原始價值積累:

  與Microsoft合作推出適用於Microsoft Azure的埃森哲混合雲解決方案;  與亞馬遜網絡服務合作創造新的業務集團,以幫助客戶遷移到雲;  與蘋果公司合作,幫助客戶為iOS創建創新的解決方案,從而改變他們與客戶互動的方式。  在提升用戶體驗與創新服務模式的同時,埃森哲收穫了更多忠誠企業用戶,為公司成功打下了堅實基礎。

於此同時,在埃森哲的內部,業務被劃分為五大類,包括戰略,諮詢,數字,技術和運營。

埃森哲戰略與諮詢業務為公司發展提供了核心驅動力;數字與技術業務使得能夠通過人工智慧、區塊鏈等多方面幫助公司及客戶提高生產力和新的增長機會;運營業務則致力於幫助客戶優化運營流程。

五大業務相互聯繫、相互推進,促進了埃森哲在諮詢行業多年來穩步發展。

在這其中,運營事業部又成為埃森哲主要的市場渠道,為全球40多個行業的客戶提供服務,通過建立與維持長期的客戶關係,為客戶提供管理和技術諮詢業務。

2018年,埃森哲全球收入達到396億美元,員工超過45萬人,成為IT諮詢行業的巨無霸。

02

「賣人頭」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時至今日,To B業務的商業模式早已不再是當年勸說GE購買一臺電腦那麼簡單。

大型企業客戶,特別是超大型企業客戶,由於業務複雜度高,子公司、分公司、分支機構眾多,標準化的軟體難以滿足特殊的需求,往往需要實施和二次開發。

以ERP為例,一般而言,百萬級的ERP項目實施周期在六個月左右,需要5個以上的實施人員進場作業。沒有哪家公司的ERP是直接從原廠拿來就能用的,企業客戶並不完全是產品接受者,他們除了需要產品,還需要與之配套的服務。

此外,企業的IT需求是長期的,但不一定是連續的,外部實施團隊可以在短時間內幫助企業解決集中IT需求問題。另外,企業自身的實施團隊如果人員較為穩定,難以緊跟新技術發展,外部團隊能給企業帶來最新技術。

而在企業IT開支中,服務的佔比實際上要大於軟體的佔比。我們分析了近十年IT服務佔企業IT開支中的比重,發現軟體、IT服務支出佔比越來越大,且IT服務的支出佔比持續高於軟體的支出。

IT服務的市場將長期存在,並且其增速有望持續高於IT總支出的增速。

因此,IT服務商對企業,尤其是大型企業而言顯得尤為必要。這意味著服務商自身的收入與盈利雖然不具有高彈性,但成長的確定性可期。

要說明軟體廠商、實施廠商、客戶三者之間的關係,可以舉一個較為簡單的例子。

對於一個病人來說,小毛病靠吃藥,大毛病還得去醫院,企業的問題如同病人一樣,小問題可以用標準化軟體解決,遇到大問題還需要定製化。

數據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實施廠商如同搭建在客戶與軟體原廠之間的橋梁,起到了醫生的作用。發現企業的問題,用什麼樣的軟體,怎麼使用,都掌握在實施商手中。

對客戶IT規劃有一定的話語權,是區分實施廠商和軟體外包的重要因素。實施廠商深知客戶的需求和痛點,與客戶之間的關係較軟體廠商更為緊密,雖然沒有軟體廠商可以通過邊際收益遞增帶來可觀的利潤彈性,但收入的確定性較高。

03

缺少彈性,成長緩慢

美國投資者為什麼買

簡單比較近十年來埃森哲的股價走勢,以及軟體廠商老大哥SAP、美股主流指數的漲跌幅可以看出,投資埃森哲的股票有明顯的超額收益,不僅僅領先軟體廠商,同時還領先於主流指數。

數據來源:Wind,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為何美股投資者紛紛看好一隻「沒有彈性」的股票?

首先,沒有短時間爆發的利潤彈性,並不代表IT服務行業沒有增長。

行業增長來源於新技術、新商業模式等帶來的新變化。企業發展中會遇到新的問題,需要用新的技術手段解決,其核心就是變化。

就像醫學不停進步一樣,藥要隨著病的變化而變化。但注意在這個過程中,醫生的角色始終不變,這就是IT服務行業相較於產品廠商的客戶黏性優勢體現。而藥廠,即軟體廠商,反而有可能因為沒有緊跟時代而被競爭者反超淘汰。

總結而言,軟體廠商可能有較高的收入利潤彈性,而風險較大;實施廠商收入利潤彈性較小,但能穩定增長的確定性較強。

其次,埃森哲前100個客戶中,98個與之保持了10年以上的合作關係。

如同我們在上一章所分析,實施廠商的粘性遠大於軟體廠商,埃森哲與客戶保持的都是長期合作關係。

數據來源:埃森哲官網

無論客戶選擇什麼樣的軟體,都會交由埃森哲負責實施,這樣的綁定關係增強了埃森哲業績確定性,也反映在了公司的估值水平上。

分析近十年來埃森哲的營業收入、淨利潤、員工總數與總市值的關係,我們發現,單位營收對應的市值(PS),單位淨利潤對應的市值(PE),與單位員工對應的市值三個指標都在上升。

公司的估值水平連續走高,說明投資人接受確定性溢價的邏輯有一個過程,公司穩定的增長逐漸讓更多的投資人信服。

最後,無需過分糾結於市佔率,人均指標才是我們要關注的。前文我們也分析過,因為實施廠商的毛利率普遍較低,因此實施服務行業不存在規模效應。一個沒有規模效應的行業,應該是一個極度分散的行業。

我們從Gartner的數據中也可以看出,行業集中度仍然很低,CR5僅15.9%。

在這個行業中,公司收入的增長不在於搶佔對手的市場份額,而在於如何開發老客戶的新需求,正確且充分的利用新加入公司的勞動力。

數據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收入端的重要指標:人員利用率

「賣人頭」的生意就要把人用到極致。

公司的項目計價方式一般以人天為單位計價,人天單價與顧問的資深程度成正相關。

假設把人用到了極致,那公司平均人天單價*工作日數量*員工總數應該與公司的營收劃等號。二者之間的差額可以用人員利用率(Utilization Rate)來衡量。

埃森哲的人員利用率一直保持在高水平且持續走高,近年來穩定在91%。

利潤端的重要指標:營運利潤率

由於公司的成本費用主要是人員開支,因此,埃森哲公布的經營利潤率(OperationMargin),即收入扣掉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後的部分佔收入的比例,顯得尤為關鍵。

之所以用損益表推斷人均工資而非現金流量表,是因為美國現金流量表採用間接法編制,無法獲取準確的工資支付金額。

近年來埃森哲的人均創收逐步下降,主要是因為人天單價的降低,但是人均創利反而逐步提升。原因在於,埃森哲開拓新興市場時,採用的本地化團隊雖然人天單價較發達國家少,但人天工資也較發達國家更低,從而維持了穩定的營運利潤率,維持了利潤的穩健增長。

04

尋找「中國的埃森哲」

海外To B軟體巨頭如SAP、Oracle都很少有原廠的實施團隊,其價格極為高昂,很少有客戶能負擔得起,大多數客戶是在軟體廠商處購買產品授權,再交由熟悉的服務廠商實施。

產品、實施的界限在海外市場分工非常明確,這是長期行業演化而成的結果,究其原因,可以理解為產品經理和實施人員不是一類人。

反觀國內的廠商用友、金蝶等,還存在「大客戶自己做,小客戶夥伴做」的現象,軟體廠商自己做實施仍然非常普遍。

我們認為,未來國內軟體廠商和實施廠商的界限會越來越明顯,在國產化大背景下,國內的軟體要想進入大客戶市場,可採取和專業的軟體實施商合作的方式。

對於實施商而言,主動接納國產軟體作為實施產品之一是目前的佔優策略。

主動擴大自己的「朋友圈」,增加可實施的產品品類,在一方面打開國產化市場,另一方面降低因產品單一帶來的短期訂單真空的可能,抹平收入利潤波動。

我們期待,未來將在現有的實施廠商中誕生「中國的埃森哲」。

相關焦點

  • 埃森哲妙史:世界頭號諮詢公司的秘密
    到2000年,仲裁結果是允許安達信諮詢與安達信會計完全脫離,但安達信諮詢必須放棄安達信(Andersen)這個名稱,並且必須在147天內另行取名。為此,安達信一方面請來專業命名機構蘭道協會,同時還向全球僱員徵求名字。結果,蘭道與安達信員工累計取名達5600個,最後由蘭道從中精簡到30個,再由1250名夥伴投票。
  • 貪婪的時候到了嗎?十年十倍股範爾度假村了解下
    雖然看起來經營滑雪場沒什麼技術含量,也十分靠天吃飯——每年最多冬季玩玩,還得看降雪量,但是範爾度假村在股價上可不輸一眾科技股,就算近期股價跌落大半,還是一隻十年十倍股。十年十倍股,範爾度假村,來源:富途牛如此優秀的股價背後,公司肯定也不一般。從商業模式上看,跟郵輪行業類似,範爾度假村也是重資產行業,看似市場門檻不高實際上極高。
  • 科技長牛——細數美股十年十倍股
    移動網際網路爆發和傳統行業數位化背景下,信息技術板塊湧現出多隻十倍股。硬體方面,智慧型手機的崛起帶動從半導體設計到智能終端供應商多家公司崛起,如手機晶片領域的博通、英偉達、凌雲,移動儲存領域的SIMO,全球OLED領導者環宇顯示,網絡安全領域的飛塔股份。
  • 埃森哲第一位全球女掌門
    *圖片來源:埃森哲官網而在擔任北美CEO之前,朱莉曾擔任埃森哲總法律顧問、秘書長和首席合規官。從2010年進入埃森哲高層領導團隊將近十年,她在埃森哲的業務和併購投資戰略中都作出無可取代的傲人成績。在律所的時候,甜姐就一路衝到女合伙人的位置,加入埃森哲,也是一直為了促進女性在職場的發展費心費力。 不過,甜姐的履歷表上可不止這兩個公司。
  • 埃森哲,法庭見!
    Hertz表示,要將整個項目全部交給埃森哲負責,包括設計、構建、測試、部署。而埃森哲也遵循了諮詢公司一貫的行事風格,制定了詳盡的短期目標、DDL、實現方案等等,並敲定了新網站的上線時間——2017年12月。然而,到了12月,埃森哲表示:「我們做不出來,不如延期吧。」
  • 埃森哲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埃森哲阿里巴巴事業部總裁喻思成:引領...
    關於行業數字轉型,埃森哲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埃森哲阿里巴巴事業部總裁喻思成認為,數位化轉型過程中,技術是基礎,但並非唯一的重要因素。埃森哲提供從戰略諮詢、互動營銷、技術、運營的全方位服務,幫助企業將數位化戰略落地,埃森哲阿里巴巴事業部進一步幫助企業在雲架構上進行數位化轉型。
  • 埃森哲必讀書單
    從1950年代信息科技領域的諮詢先驅,到如今《財富》世界500強公司之一,埃森哲一直站在思想領導力的前沿,開拓業務疆界,引領行業發展。知識的管理與分享伴隨著埃森哲的發展代代傳承,既是出於埃森哲人與社會共享知識資產的責任感,更由於我們深諳知識是企業蓬勃發展的根基。因此,作為這些思想結晶的重要載體,書籍在埃森哲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
  • 招商策略:5G通信技術革命將實現萬物雲化下一批十年十倍股也許就在...
    過去十年,伴隨著全球貨幣寬鬆和科技進步的紅利,美股出現了大量的十倍股,這些十倍股給美股投資者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對於科技行業而言,過去十年科技行業經歷了3G和4G的移動數位化浪潮,也經歷了雲計算的大爆發,數據傳輸速度的提升伴隨著摩爾定律的演繹,帶來硬體和軟體需求的同步提升和場景化應用的爆發。
  • 日本低增速時代的十倍股多是服務業「隱性冠軍」_鳳凰網
    為此,我們將日本低增速時代的十倍股列為「十倍股系列」的第一篇,後續將繼續對其他國家、行業進行深度研究,探尋低增速時代十倍增長的奧秘。而美國1000億美元以上的十倍股有4家,分別是金融服務提供商萬事達卡、雲服務提供商Salesforce、視頻網站奈飛和全球電商亞馬遜。近十年來,全球市值排名靠前的公司多是科技、金融等行業巨頭,美國在這兩者上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
  • 商業模式與競爭力專題報告:破解埃森哲互動成功密匙
    不僅埃森哲互動如此,主動變革,積極前瞻布局和擁抱數字 化營銷時代的普華永道、IBM、德勤等等,都是趨勢的受益者。我們看到所有看似英明神武的英雄,都是 順應了趨勢的人。如果看浪花朵朵,我們看到的是很多變化,如果看大河奔流,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巨大、 穩定、持續的趨勢,比如過去十年的數位化,而未來十年滾滾大河奔向何方?這才是我們要思考的。
  • 廣告營銷行業深度報告:埃森哲互動,2C超級平臺動了2B巨頭的奶酪
    2013 年,IBMiX 進入前十;2014 年,埃森哲互動一躍排名第九,IBMiX 保持第十。近十年,諮詢類數位化公司在廣告行業的勢頭持續高漲,市場地位穩步上升,成為了廣告行業的新晉「黑馬」,把數家傳統的廣告公司擠出榜單。據 Advertising Age 公布的收入數據顯示,Google、Facebook 等網際網路科技公司數字媒體方面表現十分優秀。
  • 製造為基——細數美股十年十倍工業股
    除了此前已經介紹過的雲計算等科技公司,工業領域也湧現出多隻十倍股,如全球新能源汽車領軍企業特斯拉、美國區域性固廢處理龍頭卡塞拉固廢公司、全球最大的木材替代甲板產品製造商特雷克斯。特斯拉(Tesla, Inc.NASDAQ:TSLA)成立於2003年,是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國際領軍企業。
  • 盤點埃森哲世界比洞賽冠軍 伍茲奪三冠是王中王
    搜狐體育訊 北京時間2月25日,2013年WGC-埃森哲世界比洞錦標賽落幕。馬特-庫查爾連贏六場,奪得了最終的冠軍。回顧這場賽事,1999年世界比洞錦標賽創立時還叫做WGC-安德森諮詢比洞錦標賽。2001年賽事更名為WGC-埃森哲世界比洞錦標賽,並且一直沿用到現在。
  • 未來的10倍股候選來了
    未來的10倍股候選來了】什麼樣的股票有成為十倍大牛股的潛質呢?近日,東吳證券在長周期視角下,從漲跌、股權、財務、估值、行業5個維度歸納十倍股特徵,並以此為標準,展望下一批可能成為十倍股的個股。   作為股民,說炒股賺錢是唯一追求一點也不為過。買到牛股,甚至十倍大牛股,是每一個股民夢寐以求的事。
  • 諮詢業繼續滲透廣告生意,埃森哲新推出了媒介購買業務
    作為一家諮詢公司來說,埃森哲對於做廣告生意是越來越上心了。過去幾年,埃森哲接連收購了超過 20 家營銷公司後,還被 AdAge 網站評為 2017 年全球最大數字營銷服務提供商。這項新服務的核心是 3 項產品:規劃諮詢與內部規劃;媒體策略、計劃和執行;廣告技術的實施與支撐。在收費方式上,該服務差別於其他廣告公司。埃森哲互動 Programmatic Services 採取的方式是,根據調派的人力資源收取費用,區別於廣告公司通常從廣告主預算中獲得分成。
  • 大佬持倉 | 英科醫療:一年十倍股風光到幾時?
    後疫情時代到來,一年翻了數十倍的英科醫療會涼涼嗎?究竟還能走多遠?依據最新公募基金三季報,英科醫療被中歐葛蘭、前海曲揚以及工銀趙蓓三位大佬持有。均位列十大重倉股之中,是何原因使得一眾大佬紛紛看好?本期大佬持倉的主角是英科醫療,證星研究院帶著這些問題對該公司進行邏輯梳理及簡評,不做個股推薦。
  • 明天這隻新股 會成為又一隻「十倍股」嗎?
    明天這隻新股,會成為又一隻「十倍股」嗎? 摘要 【超級打新周來了!明天這隻新股 會成為又一隻「十倍股」嗎?】根據新股發行安排,下周(11月30日至12月4日)A股將有10隻新股申購,包括滬市主板2隻、科創板5隻、中小板3隻。
  • 大佬持倉|英科醫療:一年十倍股風光到幾時?
    後疫情時代到來,一年翻了數十倍的英科醫療會涼涼嗎?究竟還能走多遠?依據最新公募基金三季報,英科醫療被中歐葛蘭、前海曲揚以及工銀趙蓓三位大佬持有。均位列十大重倉股之中,是何原因使得一眾大佬紛紛看好?本期大佬持倉的主角是英科醫療,證星研究院帶著這些問題對該公司進行邏輯梳理及簡評,不做個股推薦。
  • 阿里雲撬動企業級市場 與SAP、埃森哲宣布合作
    4月20日,在雲棲大會·深圳峰會上,阿里雲與SAP、埃森哲宣布達成合作,聯合為企業提供雲計算服務。同時,阿里雲發布物聯網、專有雲(ApsaraStack)、混合雲、視頻雲四大解決方案,以及輕計算、存儲、資料庫、安全、雲市場、域名、郵箱等多個領域的數十款新品。這一系列的合作和新品發布將為企業提供從產品到生態的全鏈路雲計算服務,順應了企業上雲的需求趨勢。
  • 七年埃森哲經歷,讓我明白為何諮詢師跳槽如此受歡迎
    和項目組的同事一起討論了 N 遍這個問題,每次討論到最後,總能得出相似的悲觀結論:「出了這個行,我們什麼都做不了。」於是,抱著「生是埃森哲的人,死是埃森哲的鬼」的決絕心態,我在公司做了七年。諮詢到底教會我們什麼?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思維方式七年後,機緣巧合,我進了一家實業公司,工作內容也有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