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兩周半寶寶的媽媽,我可以很肯定的說,我是一位陪孩子一起成長的媽媽。不是一句「媽媽」就真是媽媽了,你要學著如何做一個媽媽。回想自己的成長,只要能吃飽穿暖就能長大,但當自己成了媽媽才知道,除了吃飽穿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就是教育孩子健康成長。
在我陪伴女兒的兩年半的時間裡,我深刻意識到什麼才是教育。第一點就是,育兒的本質就是陪伴,在你為他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裡,孩子可以隨著他自己的生命能量和規律成長,成為他自己的模樣。還有一點是,作為父母一定要相信,你的孩子是善良的。若一個孩子有惡意,一是父母自認為孩子是不好的;二是,孩子的負面情緒積壓太多導致的不良行為。
回想陪伴孩子成長的一路,我有五個點分享給大家。
一.胎教
懷孕初期,很多媽媽會經歷各種反應的折磨,嚴重地甚至會讓你意志消沉,我就是如此。但只有挺過去,才能擁有自己的寶寶。所以,作為媽媽一定要堅信自己可以的,懷著對寶寶的期待而堅持著。
整個孕期都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和心情,足夠的營養保證媽媽的健康和寶寶的成長需要。媽媽的好心情是關鍵,胎兒會感受到媽媽愉悅的心情的。
無論遇到什麼事情,你都要堅信你和寶寶是平安的,胎兒會很安心,也會健康成長。我記得在做唐氏篩查時,檢查有風險,家人都很難過,但我依然很平淡,撫摸著肚子笑著說,「寶寶,媽媽相信我們都很好的」。等到複查時,發現一切都很好。所以,我一直都堅定這樣的想法,心態對於媽媽是非常重要的。
胎教
二.孩子的生活
我是母乳餵養,只要孩子一哭,我都會及時回應他,一是滿足他的生理需求,二是,他能感受到媽媽的關懷,會很安心,這是培養我們之間感情的基礎。再到後來添加輔食和斷奶後的飲食,我都是一點一點學習的,學著做寶寶愛吃的東西,儘量均衡搭配飲食。
現在很多藥店都會給寶爸寶媽推薦保健品,我個人也經歷過這樣的事情。後來和先生商量了一下,也慎重思考後,不能盲目聽從他們的推薦,而是準時給孩子做兒童體檢,如果孩子真得需要藥補,會聽從醫生的指導;若可以食補,就會在平時的飲食中多添加就可以了。
兒童生活
三.孩子的心理營養
無論是幾個月的嬰兒還是會說話的幼兒,多數都會用哭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求,這讓很多父母會煩躁,因為父母不可能一直都是好心情和有耐心的。其實,孩子是沒有錯的,要想不傷害孩子,父母就要看到孩子的真實面,無條件接納孩子的一切表現,給予相應的回應及關懷,這是孩子健康成長的保障。
說起能夠給孩子愛的人,最好的人選就是父母,這是孩子自然的選擇。無論他人給予多大的愛,都無法代替父母的愛。所以,不論父母多忙,都要給予孩子一定質量的陪伴,讓孩子得到所需的愛,從而讓孩子成為擁有愛的能力的人。我是全職帶娃,給予孩子全面的關注,同時,我會支持和協助先生陪伴孩子的,讓孩子得到他成長所需要的愛。
安全感是孩子幸福的成長和自由探索的基礎,而安全感的建立受平日裡媽媽的情緒的影響。只有媽媽的情緒穩定了,才能看到孩子真實的需求,也才能去體察孩子內心的感受。再有一點就是來自良好的夫妻關係營造的氛圍,孩子很敏感,也會察言觀色。當父母爭吵或媽媽表情緊張時,孩子會感到恐懼,而哭鬧不止。在恐懼中成長的孩子是沒有安全感的,這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而且成年後,孩子會從外在不斷尋找安全感,也會給生活增加很多不必要的困難,而且幸福感會很低。
開心幸福
四.孩子的性格
對於孩子的性格方面,父母只要尊重孩子的本性,及自然養育就可以了,但有一些品質是緊隨孩子的性格的,自信和獨立能力就是發揮好性格的品質,從而讓孩子自由成長。
從孩子可以玩玩具開始,父母的養育方式就可以幫孩子建立自信心。在我家孩子玩積木時,剛開始我會搭給他看,當他自己動手時,發現並不是那麼容易,就開始著急,直接把積木扔出去了,還會不停地說,「我不會」。我會說,「那媽媽和你一起搭」。邊搭邊告訴他如何做,多次後,他會自己做了,我會說一句,「寶寶會自己搭了,真好」,他會很得意地笑著。父母的協助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做的話,孩子會逐漸相信自己是可以做到的,下次,他都會敢於嘗試,也會主動尋求父母的幫忙,從而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情。
很多情況下,孩子的獨立期比父母想像的更早,而很多父母會認為孩子小,什麼都不會幹,所以,在孩子想要自己動手吃飯時,父母會說,「你看你弄哪都是」,當孩子想要像大人一樣掃地時,父母會說,「你不會掃,還掃的到處都是,給我吧」。這樣就剝奪了孩子鍛鍊的機會和欲望。一開始,我也是這樣的,後來發現孩子這樣玩得很開心,就隨他了。後來我發現,孩子總是一天一個樣,他學會自己吃飯,總願意像個大人一樣幹活,還很開心。於是,我總是說一句,「寶寶會幹活啦,真好」。現在兩周半的孩子總是說,「我自己做」,我和家人都是在旁邊注視著他,保證他的安全,以及協助他去做到想做的事情。
不論孩子是什麼性格,我陪伴他唯一的目的就是,他能夠獨立面對自己的人生,能夠讓自己過得開心幸福。
兒童性格
五.孩子的情商
情商是比智商還重要的,這決定孩子未來的社交能力。在孩子小時候,涉及到的就是自控力、懂得分享和情緒管理。
擁有自控力的孩子會等待所想要的東西,也會管理自己的情緒,這在孩子以後成長的路上,能夠冷靜努力直到擁有自己最想要的東西,而不是只為眼前的利益而誘惑。要想讓孩子擁有自控力,就必須讓他相信他最終是可以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的。孩子小時候,他要的無非就是糖果和小玩具,我都會滿足他,從而讓他相信他會得到他想要的東西的。有時候,只能從網上購買玩具,我都會對他說,「媽媽已經從網上買好了,你要等幾天才行」。他都會耐心等待。後來,我發現,他想要兩個,只要我說只能選一個,他都會答應。有時候,想給他買玩具或吃的,他都不多要,或者直接說,「不要」。我覺得,這樣有自我意識,自我控制力的孩子,很有主見。
一個會分享的孩子會獲得很多的快樂的,還有未來他能分享自己的快樂和悲傷,這都會讓他成為一個幸福的人。孩子小時候,從分享玩具來學會如何分享的。孩子不懂得分享玩具,是怕失去自己的玩具,所以,父母要告訴孩子,「玩具是你的,其他小朋友玩後,會還給你的」。之後,他會主動把玩具給同伴。同時,他獲得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後,不玩了,也會還回去的。
每個人都有情緒,能夠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的人會生活得很快樂。對於孩子來說,他的情緒要得到發洩,不管他因為什麼而哭鬧,父母必須認可和安撫他的情緒。在孩子打預防針時,因為疼而大哭,我會說,「寶寶疼,對不對?哭出來就不那麼疼了,媽媽抱抱」,再撫摸他的後背。當他受委屈而開始哭時,我也會對他說,「寶寶可委屈了,是不是?媽媽抱抱」,之後,他會大哭起來。我知道,他把心裡的委屈都發洩出來了。負面情緒一旦釋放,孩子會輕鬆很多,才會開心起來繼續玩耍。
兒童情商教育
0-6歲是父母育兒路的開端,也是對孩子有非常大的影響的階段。沒有完美的父母,但能夠做成一個好父母,那就是不斷學習如何做好父母,給予孩子成長路上所需要的指導和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