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孩子,就是陪伴孩子成長

2020-11-09 玫瑰的綻放

我是一位兩周半寶寶的媽媽,我可以很肯定的說,我是一位陪孩子一起成長的媽媽。不是一句「媽媽」就真是媽媽了,你要學著如何做一個媽媽。回想自己的成長,只要能吃飽穿暖就能長大,但當自己成了媽媽才知道,除了吃飽穿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就是教育孩子健康成長。

在我陪伴女兒的兩年半的時間裡,我深刻意識到什麼才是教育。第一點就是,育兒的本質就是陪伴,在你為他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裡,孩子可以隨著他自己的生命能量和規律成長,成為他自己的模樣。還有一點是,作為父母一定要相信,你的孩子是善良的。若一個孩子有惡意,一是父母自認為孩子是不好的;二是,孩子的負面情緒積壓太多導致的不良行為。

回想陪伴孩子成長的一路,我有五個點分享給大家。

一.胎教

懷孕初期,很多媽媽會經歷各種反應的折磨,嚴重地甚至會讓你意志消沉,我就是如此。但只有挺過去,才能擁有自己的寶寶。所以,作為媽媽一定要堅信自己可以的,懷著對寶寶的期待而堅持著。

整個孕期都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和心情,足夠的營養保證媽媽的健康和寶寶的成長需要。媽媽的好心情是關鍵,胎兒會感受到媽媽愉悅的心情的。

無論遇到什麼事情,你都要堅信你和寶寶是平安的,胎兒會很安心,也會健康成長。我記得在做唐氏篩查時,檢查有風險,家人都很難過,但我依然很平淡,撫摸著肚子笑著說,「寶寶,媽媽相信我們都很好的」。等到複查時,發現一切都很好。所以,我一直都堅定這樣的想法,心態對於媽媽是非常重要的。


胎教


二.孩子的生活

我是母乳餵養,只要孩子一哭,我都會及時回應他,一是滿足他的生理需求,二是,他能感受到媽媽的關懷,會很安心,這是培養我們之間感情的基礎。再到後來添加輔食和斷奶後的飲食,我都是一點一點學習的,學著做寶寶愛吃的東西,儘量均衡搭配飲食。

現在很多藥店都會給寶爸寶媽推薦保健品,我個人也經歷過這樣的事情。後來和先生商量了一下,也慎重思考後,不能盲目聽從他們的推薦,而是準時給孩子做兒童體檢,如果孩子真得需要藥補,會聽從醫生的指導;若可以食補,就會在平時的飲食中多添加就可以了。


兒童生活


三.孩子的心理營養

無論是幾個月的嬰兒還是會說話的幼兒,多數都會用哭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求,這讓很多父母會煩躁,因為父母不可能一直都是好心情和有耐心的。其實,孩子是沒有錯的,要想不傷害孩子,父母就要看到孩子的真實面,無條件接納孩子的一切表現,給予相應的回應及關懷,這是孩子健康成長的保障。

說起能夠給孩子愛的人,最好的人選就是父母,這是孩子自然的選擇。無論他人給予多大的愛,都無法代替父母的愛。所以,不論父母多忙,都要給予孩子一定質量的陪伴,讓孩子得到所需的愛,從而讓孩子成為擁有愛的能力的人。我是全職帶娃,給予孩子全面的關注,同時,我會支持和協助先生陪伴孩子的,讓孩子得到他成長所需要的愛。

安全感是孩子幸福的成長和自由探索的基礎,而安全感的建立受平日裡媽媽的情緒的影響。只有媽媽的情緒穩定了,才能看到孩子真實的需求,也才能去體察孩子內心的感受。再有一點就是來自良好的夫妻關係營造的氛圍,孩子很敏感,也會察言觀色。當父母爭吵或媽媽表情緊張時,孩子會感到恐懼,而哭鬧不止。在恐懼中成長的孩子是沒有安全感的,這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而且成年後,孩子會從外在不斷尋找安全感,也會給生活增加很多不必要的困難,而且幸福感會很低。


開心幸福


四.孩子的性格

對於孩子的性格方面,父母只要尊重孩子的本性,及自然養育就可以了,但有一些品質是緊隨孩子的性格的,自信和獨立能力就是發揮好性格的品質,從而讓孩子自由成長。

從孩子可以玩玩具開始,父母的養育方式就可以幫孩子建立自信心。在我家孩子玩積木時,剛開始我會搭給他看,當他自己動手時,發現並不是那麼容易,就開始著急,直接把積木扔出去了,還會不停地說,「我不會」。我會說,「那媽媽和你一起搭」。邊搭邊告訴他如何做,多次後,他會自己做了,我會說一句,「寶寶會自己搭了,真好」,他會很得意地笑著。父母的協助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做的話,孩子會逐漸相信自己是可以做到的,下次,他都會敢於嘗試,也會主動尋求父母的幫忙,從而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情。

很多情況下,孩子的獨立期比父母想像的更早,而很多父母會認為孩子小,什麼都不會幹,所以,在孩子想要自己動手吃飯時,父母會說,「你看你弄哪都是」,當孩子想要像大人一樣掃地時,父母會說,「你不會掃,還掃的到處都是,給我吧」。這樣就剝奪了孩子鍛鍊的機會和欲望。一開始,我也是這樣的,後來發現孩子這樣玩得很開心,就隨他了。後來我發現,孩子總是一天一個樣,他學會自己吃飯,總願意像個大人一樣幹活,還很開心。於是,我總是說一句,「寶寶會幹活啦,真好」。現在兩周半的孩子總是說,「我自己做」,我和家人都是在旁邊注視著他,保證他的安全,以及協助他去做到想做的事情。

不論孩子是什麼性格,我陪伴他唯一的目的就是,他能夠獨立面對自己的人生,能夠讓自己過得開心幸福。


兒童性格


五.孩子的情商

情商是比智商還重要的,這決定孩子未來的社交能力。在孩子小時候,涉及到的就是自控力、懂得分享和情緒管理。

擁有自控力的孩子會等待所想要的東西,也會管理自己的情緒,這在孩子以後成長的路上,能夠冷靜努力直到擁有自己最想要的東西,而不是只為眼前的利益而誘惑。要想讓孩子擁有自控力,就必須讓他相信他最終是可以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的。孩子小時候,他要的無非就是糖果和小玩具,我都會滿足他,從而讓他相信他會得到他想要的東西的。有時候,只能從網上購買玩具,我都會對他說,「媽媽已經從網上買好了,你要等幾天才行」。他都會耐心等待。後來,我發現,他想要兩個,只要我說只能選一個,他都會答應。有時候,想給他買玩具或吃的,他都不多要,或者直接說,「不要」。我覺得,這樣有自我意識,自我控制力的孩子,很有主見。

一個會分享的孩子會獲得很多的快樂的,還有未來他能分享自己的快樂和悲傷,這都會讓他成為一個幸福的人。孩子小時候,從分享玩具來學會如何分享的。孩子不懂得分享玩具,是怕失去自己的玩具,所以,父母要告訴孩子,「玩具是你的,其他小朋友玩後,會還給你的」。之後,他會主動把玩具給同伴。同時,他獲得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後,不玩了,也會還回去的。

每個人都有情緒,能夠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的人會生活得很快樂。對於孩子來說,他的情緒要得到發洩,不管他因為什麼而哭鬧,父母必須認可和安撫他的情緒。在孩子打預防針時,因為疼而大哭,我會說,「寶寶疼,對不對?哭出來就不那麼疼了,媽媽抱抱」,再撫摸他的後背。當他受委屈而開始哭時,我也會對他說,「寶寶可委屈了,是不是?媽媽抱抱」,之後,他會大哭起來。我知道,他把心裡的委屈都發洩出來了。負面情緒一旦釋放,孩子會輕鬆很多,才會開心起來繼續玩耍。


兒童情商教育


0-6歲是父母育兒路的開端,也是對孩子有非常大的影響的階段。沒有完美的父母,但能夠做成一個好父母,那就是不斷學習如何做好父母,給予孩子成長路上所需要的指導和愛。

相關焦點

  • 爸爸媽媽來陪伴|養育孩子是父母最重要的修行
    無論我們是爸爸,還是媽媽,我們都需要好好地陪伴孩子。因為有爸爸媽媽陪伴長大的孩子,內心更安全,心理素質更強。而我們對孩子的陪伴,對孩子的養育,可以稱得上是父母最重要的修行。這篇文章,既可以看作是我個人的自媒體創作主張,又可以理解為我現階段對育兒的看法總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接著往下看。
  • 解析《貝拉的魔法》: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長的「積極養育」
    家庭教育應該多一些微笑,多一些自然,多一些關愛,為孩子培養一個積極的成長氛圍,讓孩子健康成長,找到屬於自己的貝拉鎮。卡爾第1次感受到了被需要,也享受到陪伴的快樂。這就是小鎮貝拉的魔法,用愛化解一切傷痛,治癒彼此的傷口。&34;強調的就是家長對孩子的關愛,愛可以融化一個人內心深處的堅冰,可以讓人找尋自身的價值,也能讓每個人的內心充滿自信,像影片中的蒙提一樣再次點燃對生活的希望。
  • 陌上聽風||陪伴,是孩子成長最好的禮物
    陪伴,是孩子成長最好的禮物文/陌上聽風(一)幼兒時期需要陪伴陪伴孩子,陪著孩子一步步長大,對每個父母來說,都應該是不可推卸的責任。記得有位老大哥和我說過,關於孩子成長的問題,父母的陪伴,是多麼至關重要。他說過他自己的經歷,其實讓我很受啟發的。
  • 陪著不是陪伴,4個提升陪伴質量的方法,拒絕孩子「孤兒式」成長
    「空巢式」養老,讓人看到老無所依的養老之痛,「喪偶式」育兒讓人感受孤獨無助的養育心酸,而最近,在一個媽媽群裡,「孤兒式」成長一詞的出現,引來熱議。一位群友在群裡發布了一則消息說:「一位媽媽在帶孩子遊泳時,因為全程專注於玩手機,險些導致孩子溺水。」
  • 讓育兒變得簡單,家長要學會陪伴,高質量的陪伴才能助力孩子成長
    從寶寶呱呱墜地開始,父母的陪伴就在起著作用。幫助孩子建立最初的安全感,教會孩子什麼是愛,讓孩子可以身心健康地成長。父母的陪伴對孩子的成長作用不僅僅於此,無論是對於親子關係,還是每個家庭成員的成長,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孩子的自信、情商和抗挫折能力,你的陪伴養育藏著孩子未來的優秀
    優秀的孩子,像一束光那樣耀眼,讓人移不開目光。可當我們看到別人的孩子如此優秀時,對著自己的娃卻只剩下滿心恨鐵不成鋼的焦慮。事實上優秀的孩子,並不是從一出生就優秀,優秀的背後往往還隱藏著良好的家庭養育。而良好的家庭養育,一般父母都會注重以下幾點。
  • 養育孩子,你焦慮嗎?育兒不僅僅是養育孩子,更是父母成長的旅程
    先照顧好自己,再照顧好孩子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如果你總是處於緊繃和疲憊的狀態,那麼你不但不能照顧好孩子,甚至會導致整個家庭的不和諧,在照顧好孩子之前,不妨先學會照顧好自己,安排一個讓自己放鬆的特殊時光,與愛人共享二人世界,不操心無意義的事,讓正能量包圍自己並傳遞給孩子;照顧好了自己你就會用一顆平靜喜悅的心去面對愛人
  • 掌握孩子4個成長關鍵期,學會科學養育,還孩子一個幸福的童年
    那麼科學的養育應該是怎樣的呢? 埃裡克森的人生階段理論認為:孩子的生長發育,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任務,父母如果掌握了孩子的每個成長關鍵期,並且能夠按照這些關鍵期來養育,就相當於給予孩子一生的幸福密碼。
  • 意識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多陪孩子聊聊天,陪伴孩子成長
    不要把孩子一個人扔在家裡工作再忙也要陪伴孩子,「陪孩子就是跟隨他再經歷一次童年,完成一次成長」。意識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父母應該意識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很多父母只注重給予孩子物質的滿足,殊不知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滿足孩子。
  • 想要保護孩子的成長,《貝拉的魔法》:家長的「積極養育」是關鍵
    雖然貝拉鎮並不存在於現實生活中,但是我們可以努力的去創造「貝拉的魔法」,讓陪伴和溫暖包裹著我們的孩子健康成長。失敗的婚姻、無奈的現實,奧尼爾太太也常為如何養育女兒而苦惱,也有過極端的想法。但在貝拉島上,他們都實現了相互治癒、相互促進、共同成長。
  • 用《高情商養育》,化解孩子成長的煩惱
    時時表達對孩子的愛,用心傾聽孩子的話語,及時呼應孩子的感受。「現代心理學認為,孩子的狀況是父母內在的投射。」「如果父母不成長,心理成熟度,認知水平和孩子差不多,當然無法解決孩子的問題。只有不斷學習成長,思想認知都上升到一定高度,比孩子高出很多,成為真正成熟,智慧的長者,面對孩子的問題才有能力,有智慧解決。」
  • 媽媽包辦過多,爸爸陪伴太少的育兒模式,並不利於孩子成長
    媽媽包辦多,爸爸陪伴少的育兒模式,會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只感受到母愛,卻感受不到父愛。孩子和爸爸的關係會比較疏遠,這將不利於孩子成長。久而久之,孩子內心會缺乏父愛,也會缺乏安全感。孩子會在媽媽的過度包辦下,失去了自理能力。孩子的自理能力弱,這將會影響孩子以後的獨立能力,這樣的育兒模式養育出來的孩子,容易變成巨嬰,就算長大了,也需要媽媽的照顧和呵護,遇到困難和挫折,也會第一時間躲在媽媽的身後。
  • 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對他們的成長有怎樣的傷害?
    ,就是父母是否會抽出時間陪伴自己。其實,孩子就是父母一輩子最大的投資,關愛孩子是基礎,他們想要的不多,陪伴和理解僅此而已。實質上追根溯源,就是因為孩子的童年沒有享受到愉快的親子時間,孩子缺乏親情呵護,也沒有獲得想要的關注,那麼性格就容易變得叛逆。
  • 耐心地陪伴孩子,發現他的成長
    最近一周孩子依然活潑、調皮,每天在家裡走路都是帶著風的,基本都在跑,出去和小朋友們玩也是喜歡跑來跑去,簡直是「風」一樣的男子,我想以後在跑步這方面可以刻意地去鍛鍊下,為他擁有強壯身體打下基礎。暖男成長記淘氣的熊孩子也有暖心的一面,最近我和爸爸都下班比較晚,某天吃過飯過,兒子主動幫忙撿桌子、刷碗,嘴裡還一直碎碎念「今天輪到我刷碗了,爸爸媽媽上班很辛苦,我是小能手,我能幹。」聽到孩子這麼說超級暖心,我家小暖男又成長了,能夠體諒爸爸媽媽的辛苦了,然後他就開始了近半個小時的刷碗之旅,接了好多水,放了好多次洗碗液。
  • 養育孩子的核心目標就是將他們送入社會大家庭
    育鄰夢養育孩子的核心目標就是將他們送入社會大家庭。孩子是父母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新生命,孩子的學習成長都是在父母的陪伴、幫助下完成的,相處時間長了孩子就知道這個人是值得依賴的,他能滿足我的一切成長需求,由此孩子與父母之間產生了第一波情感依賴。
  • 孩子成長的三個階段,父母的養育是關鍵的三個字,很多家長沒注意
    此時的養育重點,是「伴」。在嬰兒到寶寶,還沒有形成自己的人格,還只是「半個人」時,你的伴,就是孩子的依賴。這個階段很短,短到只有3年,父母的陪伴,是孩子一生安全感的基石。不要做的是:讓孩子看不到父母,由長輩撫養。可以的話,父母儘量陪伴。
  • 《陪伴,是孩子與父母的雙向成長》
    曾經送孩子上學的路上聽過一個母親抱怨說,她家的孩子經常纏著她,要她陪著玩!那一刻,真想告訴她:那是一種幸福呀! 其實陪伴孩子成長,不是父母付出的單向輸出,我們在陪伴孩子玩耍或遊戲的同時,孩子也會陪我們笑,陪我們做有趣的事,記得上個星期,孩子讓我陪她玩一種:貼名牌的遊戲,雖然第一次聽說這個遊戲,但是孩子很容易就告訴我遊戲規則,在玩的過程中,我發現不只是孩子快樂了,這個過程中我自己也充滿愉悅!所以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同時也在撫平我們心中的焦慮與孤寂。
  • 孩子成長的三個階段,父母的養育是關鍵的三個字,看看你做對了嗎
    此時的養育重點,是「伴」。在嬰兒到寶寶,還沒有形成自己的人格,還只是「半個人」時,你的伴,就是孩子的依賴。這個階段很短,短到只有3年,父母的陪伴,是孩子一生安全感的基石。不要做的是:讓孩子看不到父母,由長輩撫養。可以的話,父母儘量陪伴。
  • 養育孩子,從來都是孩子父母的責任
    四來,有部分的媽媽就是很喜歡去外面工作所帶來的成就感,所以,老人成了照顧孩子的主力軍人物。事情大概經過就是「二胎壓力太大,老人又不願意來這邊帶孩子,他們只好把小的一個孩子放到鄉下交給老人去帶。可就在某天孩子奶奶去做飯的時候,孩子把奶奶沒有收起來的降壓藥當成糖給吃了,只是好在發現及時,立即把孩子送醫洗胃了。」好在事後慶幸孩子沒有什麼大礙,要是有個萬一,孩子的父母和老人該是有多愧疚啊。
  • 親子日記:九年陪伴孩子成長,吾家有兒已成少年
    護士抱著一個孩子,向我走來,問是**的家屬嗎?我答是。她微笑著恭喜我,你愛人給你生了個男孩,八斤一兩! 從護士手中接過孩子的那一刻,我整個心臟都感覺要蹦出來了,看著懷中的孩子,腦海裡還迴響著護士的話。我是又激動又興奮,緊緊將孩子抱在懷裡,一刻也不想分離。我仔細端詳著孩子的胖嘟嘟的臉,一臉歡喜。剛從產房出來,臉上還不是很紅潤,有些蒼白,但是看上去就是一個大胖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