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蔣介石在臺灣:病入膏肓,專門投一物一億八千萬討蔣歡心

2020-12-25 有閒者說歷史

本文系有閒者說歷史原創發表,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取、洗稿。

臺灣

每個年代都有每個年代所特有的色彩,到了七十年代,即使蔣介石本人在不斷地抗拒反抗掙扎,可是他鬥不過大世,鬥不過歲月。這個年代,臺灣是一座孤島,恰恰迎合了孤島這個名字。蔣介石到了這時候身體上已經遠遠無法承擔其「遠大」的抱負,從1971年開始,臺灣就被大世逐漸拋棄,氣氛越發悽涼。隨後不久,日本拋棄臺灣與中國大陸建交,美國尼克森訪華,讓蔣介石統治下的中華民國無外可交,風雨飄搖。

蔣介石

蔣介石的身體本來就不行了,在這一系列的打擊之後,當即就病倒了,1972年2月,蔣介石在臺北榮民醫院做了場大手術,原因是前列腺肥大。妻宋美齡和子蔣經國開始的時候在去何處治療有了爭執,宋美齡覺得美國的醫療技術更加先進,蔣介石應該去美國做手術,可是蔣經國卻不這麼認為,和蔣介石一樣,他們都覺得現在這個特殊的時間段去美國不安全,蔣介石覺得美國會有人對他實行暗殺,蔣經國則認為,寧願從美國把醫生的設備都請過來也可以。

蔣介石

過了大概五個月的時間,蔣介石好不容易恢復了一些,不想又發生了車禍,讓蔣介石又做了一次手術,身體更加虛弱了。至此以後,蔣介石就已經基本處於一種半隱退的狀態,外面的事務一般都是蔣經國和當時的「副總統」來處理,有什麼解決不了的或者非常重要的,那就到蔣介石這裡來匯報。蔣介石長時間的沒有露面引發了民眾的猜疑,於是當時有了一個謠言:「宋美齡捲款存往美國,蔣介石已經秘密隱退。」

蔣介石晚年

到了1974年,蔣介石已經是風燭殘年,例行的依舊在繼續,該聲明的一樣不少,但是1974年8月,臺灣當局不得不宣稱:「因蔣健康狀況,減少政治活動。」10月31日是蔣介石的生日,臺灣為了慶祝,製作了許多蔣介石的勳章供民眾佩戴,最為誇張的是當天用超大的巨型氣球向彼岸投放了一千多萬張蔣介石的照片,在1974年,這樣的照片投放了1億8千萬之多。這樣無謂的舉動也許能夠討蔣介石對的歡心,可是也無法改變任何的事情,1974年,蔣介石只能臥病在床,病情已經無法穩定下來,一系列的事情的發生似乎是在預示,蔣介石的時代將要終結。

相關焦點

  • 四大家族之一的陳氏家族,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後過得怎麼樣?
    1927年,蔣介石正式迎娶宋美齡,至此國民黨四大家族初具雛形。在上世紀20年代的歷史風雲中,蔣、宋、孔、陳逐漸成為了把持民國政治經濟命脈的四大家族,這四大家族以蔣氏家族為首,他們緊密結合,在當時的那段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筆墨。
  • 大陸版《蔣介石自述》言歸正傳
    在臺灣堪與《毛主席語錄》相提《蔣介石自述》全書收錄蔣氏談革命、談儒學、談青春、談治國、談信仰、談曾國藩的人生精要百餘篇,不刪一字;首度披露蔣介石敗走臺灣後的心路歷程,精編蔣介石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十篇公開演講。書中收錄貫穿蔣氏一生的數千篇自述性文章,蔣氏談其與孫中山、毛澤東、周恩來、汪精衛、胡適、陳誠等人交往經歷的文章。
  • 200多個蔣介石聚集在一起:薩沙遊覽臺灣慈湖紀念雕塑公園
    這裡放置著200多座蔣介石的雕塑。兩蔣時代,蔣介石的塑像遍地都是。當時臺灣地方政府、學校、廣場,基本都有蔣介石的像。隨著臺灣的去蔣化以及民進黨的上臺,大量的蔣介石雕塑被搬遷到這個公園。於是,形成了200多個蔣介石聚集在一起的奇觀。
  • 上世紀七十年代香港人去臺灣旅遊是一種什麼體驗
    對照記|兩岸三地文人關於臺灣的舊時回憶(一)馬家輝篇前言:拋出一個合適的話題,分別籍由生活在大陸,臺灣,香港文化人的筆桿子寫出,同一時代下,不同的視角,看似主觀的印象,在彼此的印證下,也有其客觀的一面呈現給讀者。
  • 蔣介石退守臺灣之時,還專門點名帶走了3個人!全都是國寶級人物
    最後深得民心的中國共產黨以絕對的優勢戰勝了國民黨的八百多萬裝備精良的大軍,蔣介石慘敗,輸得徹底。敗局已定,蔣介石倉皇逃離大陸,全體撤往臺灣休養生息。在全面撤退之前,他已經把要帶走的東西全部打算好了,並已在籌備之中。 他把大陸銀行裡存儲的大量現金和黃金全部取出來,用軍艦全部運往臺灣。還把故宮裡的許多名貴字畫也順走了,紛紛運到臺北博物院。
  • 毛澤東眼中的蔣介石:臺灣還是蔣當「總統」的好
    「臺灣還是蔣介石當總統好」上世紀50年代末,在實行專制統治的國民黨的眼皮下,出現了一種從未見過的情況:臺灣有些人,包括國民黨內部一些人,也打出了民主選舉的旗號,要競選「總統」。原來,這背後有美國人的陰謀。
  • 蔣介石當年從廈門轉運了多少黃金到臺灣
    字數:2400,大約閱讀時間:4分鐘1、眾所周知,解放前夕,蔣介石從大陸運了一大批珍貴文物和黃金到臺灣,那些珍貴文物,後來成為臺北故宮的館藏文物,黃金則成為蔣介石從事戰爭、政治活動以及後來臺灣經濟起飛的重要資金保障。蔣介石什麼時候開始,總共從大陸運走了多少黃金到臺灣呢?
  • 臺灣輔仁大學學生拆蔣介石銅像遭警方逮回
    臺灣輔仁大學學生拿砂輪機鋸開銅像。(圖片取自Facebook)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二二八」事件七十周年,新北市輔仁大學10多名學生,帶著發電機及砂輪機等工具試圖拆除蔣介石銅像。其中輔大宗教系羅姓學生及哲學系陳姓學生輪流鋸銅像,試圖將其拆除。經校方發現通報警方,警方到場後,銅像拐杖已經遭鋸斷。警察隨即上前阻止,將包含2名輔大學生的4人帶回警局偵訊。
  • 臺灣輔仁大學學生拆蔣介石銅像遭警方逮回(圖)
    臺灣輔仁大學學生拆蔣介石銅像遭警方逮回(圖) 2017年02月28日 11:14:30  來源:中國臺灣網
  • 小說:溫馨甜寵年代文來了,《甜妻的七十年代》《帶著倉庫重生》
    哈嘍,大家好呀,這期為大家推薦的是小說:溫馨甜寵年代文又雙叒叕來了,《甜妻的七十年代》《帶著倉庫重生》!一、《甜妻的七十年代》作者:女王不在家簡介:時代變了,庵子沒了,小尼姑神光和師姐慧安一起還俗,嫁給了山下的男人。陰差陽錯,兩個人被交換了男人。師姐說,你配了這麼糙的男人,命不好,可不像我這麼有福氣。
  • 蔣介石的連襟孔祥熙,在蔣介石逃往臺灣前到了美國,結局如何?
    民國四大家族在上個世紀20年代的中國赫赫有名,這四大家族指的是蔣、宋、孔、陳家族,其中孔氏家族以孔祥熙為代表人物。作為曾經如日中天的四大家族之一,孔祥熙最後的結局如何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四大家族之一的孔祥熙的結局。
  • 六十年代,對大陸突擊接連失利,讓蔣介石集團認清現實!
    在國民黨遷臺初期,蔣介石還是一心想著反攻大陸,不斷進行騷擾。畢竟,人都有不自量力的時候。如何重新推動「反攻」的事業,成為蔣介石集團面臨的新課題。臺灣地區「情報局」,開始大力招兵買馬,同時在日本神戶設立據點,借國際轉運港接觸大陸船員,搜集沿海港口情報。不料,這年10月,毛人鳳過世,新任「情報局長」張炎元對此不甚熱衷,以致該計劃被擱置了五年。
  • 蔣介石創造中國臺灣經濟奇蹟史(下)
    20世紀20年代,孫中山在廣東提出「耕地有其田」的主張,企圖使農民有田可耕,而地主也不受損失,他的「平均地權」思想得到進一步的豐富和發展。1962年11月,國民黨召開八屆五中全會,蔣介石報告,特別提到第3期經濟建設計劃,要求臺灣「循著三民主義模範省的道路,穩健的再建設,再進步,再發展」。1966年2月,第3期《經濟建設四年計劃》完成。臺灣的經濟發展成長率已達每年7.4%以上;國民所得,超過3倍;雖然美援停止,但入超已經轉為出超。因此,蔣介石已可宣布:「每一人民,皆能足衣足食,無虞匱乏」。
  • 揭蔣介石百萬黃金運臺之謎 鼓浪嶼輾轉臺灣
    [楊青對話王豐] 老蔣運黃金意在打仗問:運到臺灣的黃金總量是357萬兩,這是從哪裡來?答:吳嵩慶兒子吳興鏞寫了一本書估算運臺黃金總量等,大概有800萬兩。問:這些黃金是蔣介石另起爐灶的一個根源嗎?答:大家可能都有誤解,認為蔣介石要拿黃金到臺灣。事實上,在1948年年底,蔣介石知道兵敗如山倒的命運,可他始終希望轉敗為勝,他不是要把黃金拿到臺灣,而是要打仗,戰爭時期紙印紙鈔不值錢了,必須用黃金用白銀珠寶去維持龐大的戰爭費用。問:誰來運這批黃金?
  • 臺灣「大選」後蔣介石銅像被拆遭質疑,桃園市府回應
    蔡英文11日連任臺當局領導人後,蔣介石銅像遭了殃。位於臺灣桃園火車站前、有半個世紀歷史的蔣介石銅像在選舉後被火速拆除。引得民眾質疑,民進黨是否在秋後算帳?蔣介石銅像連夜被拆(中評社)臺灣「大選」後 蔣介石銅像被連夜拆除據中評社等媒體報導,有臺灣桃園民眾發現,位於桃園火車站前圓環的蔣介石銅像在選後被悄悄拆除,且周邊並未設立相關工程告示牌。蔣介石銅像如今僅剩基座,周邊還有拆除後留下的瓦礫未清除,對比先前的蔣介石像,場面「不勝唏噓」。
  • 80歲的蔣介石想家時,在臺灣搬個椅子這樣看大陸
    1967年,蔣介石80歲。人生七十古來稀,八十耄耋之年了,對普通人來說人生已經開始落幕,但對蔣介石來說,他的第二個春天來了。1年前,他剛剛再次連任,當選第四屆「總統」。臺灣在他的手中,經過近20年的改造、建設,經濟已經頗為景氣,社會穩定,唯一讓他煩心的,就是那些老兵。不是老兵不聽話,他們不遠萬裡隨他而來,卻一呆十幾年再無回老家的可能,有的與妻子分別時孩子還在襁褓裡,說好的回去呢,就這樣「永遠」被留在了臺灣。鄉愁,不僅是老兵心中的痛。也是蔣介石蔣經國心中的軟肋。
  • 國軍空軍總司令周至柔,1949年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結局如何?
    解放戰爭結束了,動蕩的時局同時也分割了大陸和臺灣。蔣介石敗退臺灣的同時,他也帶走了很多的同胞。今天主要想跟大家一起分享的是蔣介石手下的空軍總司令,此人名叫周至柔,想必大家也都很好奇,周至柔最終的結局如何?周至柔是浙江臨海人,年少時期他的父親就離開了人世,他是由自己母親一手拉拔長大的。
  • 臺灣慈湖陵寢:蔣介石心靈的棲息地
    慈湖位於臺灣地省桃園大溪鎮,舊名埤尾,有前後兩湖,其間有小溪相連,蔣介石以其酷似故鄉浙江奉化為由,命名為慈湖。中華民國第三任總統蔣介石1975年在臺灣去世後,沒有下葬,其靈柩暫厝在中國臺灣省桃園縣大溪鎮的慈湖陵寢,以待時機,歸葬故鄉。蔣氏是中國浙江奉化人。
  • 「臺灣研究蔣介石第一人」的學者王豐解讀蔣介石敗退臺灣之後的...
    《蔣介石心傳》出版,「臺灣研究蔣介石第一人」的學者王豐解讀蔣介石敗退臺灣之後的艱難自保現代出版社 毛崑崙   關於蔣介石研究極有創新性的系列作品《蔣介石心傳》,從不同時間段、不同側面全面還原了蔣介石的人生際遇與心靈歷程。
  • 蔣介石的十三太保,兩人留在大陸,九人逃到臺灣,各自結局如何?
    蔣介石受二戰時期德國軍事思想影響較深,他曾經效仿德國的情報組織「褐衫黨」創辦了復興社。蔣介石創辦的復興社有嚴格要求,骨幹全是自己的黃埔嫡系。在復興社早期,蔣介石指定了復興社的十三位骨幹,這十三位骨幹又被稱為蔣介石的十三太保。1932年,復興社正式成立,此後中國經歷了軍閥混戰、抗日戰爭等一系列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