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大學園藝與植物保護學院紀兆林和朱峰課題組揭示α-苦瓜素通過調控活性氧信號增強菸草對TMV的抗性機制!

2021-02-12 植物微生物最前線

2020年7月26日,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在線發表了揚州大學園藝與植物保護學院紀兆林和朱峰課題組題為「Alpha-momorcharin enhances Nicotiana benthamiana resistance to tobacco mosaic virus infection through modula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揭示了α-苦瓜素通過激活活性氧清除相關基因的表達,調控活性氧動態平衡,增強菸草對TMV的抗性新機制。


 

植物病毒對農作物的危害非常大,素有「植物癌症」之稱。目前已知的植物病毒大約有1200種。全世界每年由植物病毒引起病害而造成的經濟損失就超過300億美元。菸草花葉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屬於菸草花葉病毒屬(Tobamovirus)病毒,寄主非常廣泛,能侵染30多個科、200多個種,如茄科、葫蘆科等,且極易傳播,在世界各地廣泛分布,可引起多種農作物上的嚴重病害,造成重大經濟損失。該病毒病的防治一直以來是植物病害防治的難點。因此,深入研究植物防禦TMV的分子機制將為在農業生產上綠色防控TMV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

一些植物基因可以編碼一種特殊的蛋白—核糖體失活蛋白(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s, RIPs)在防禦病原菌中起重要作用(Zhu et al., 2016)。近年來研究表明RIPs不僅具有抗病毒,而且還具有抗腫瘤、抗真菌和昆蟲、核糖核酸酶活性和脫氧核糖核酸酶活性等功能,因此引起人們廣泛的關注。α-苦瓜素(α-momorcharin)是一種典型的I型RIPs,已有研究表明α-苦瓜素具有許多重要的生物功能如抗真菌、抗腫瘤、抗病毒等。然而α-苦瓜素增強植物抗病毒的分子機制仍然還不清楚。先前該課題組的研究已經系統性總結了RIPs在防禦病原菌和昆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如圖1 所示,指出未來重點的研究方向應聚焦RIPs與植物激素和ROS互作如何激活植物系統性抗性應答生物脅迫響應(Zhu et al., 2018)。

 

圖1 RIPs在防禦病原菌和昆蟲中的作用機制

 

因此項目組利用基因重組技術和轉基因技術研究了α-苦瓜素在菸草對TMV侵染中的作用。結果表明,噴施或過表達α-苦瓜素均能減輕TMV誘導的氧化損傷和活性氧(ROS)的積累。與對照相比,α-苦瓜素處理和過量表達α-苦瓜素,TMV複製顯著下降。這些結果表明,噴施或過表達α-苦瓜素可以提高菸草對TMV侵染的抗性。過量表達α-苦瓜素激活了活性氧清除相關基因的表達。α-苦瓜素通過調控抗氧化酶編碼基因的表達,進而調節ROS的動態平衡,增強菸草對病毒的抗性。總之,該課題組的研究揭示了α-苦瓜素調控活性氧平衡在抗病毒侵染過程中的一種新機制,為進一步了解α-苦瓜素在植物防禦病毒的分子機制提供了一個方向。

圖2 過量表達α-苦瓜素增強菸草對TMV的抗性

 

朱峰副教授為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紀兆林副教授為通訊作者。本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揚州大學青藍工程項目等資助。

 

論文連結:

https://bsppjournal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mpp.12974

 

參考文獻

Zhu F, Zhou YK, Ji ZL, Chen XR. The plant 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defense against pathogens and insect pest attacks.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2018, 9: 146.

Zhu F, Yuan S, Zhang ZW, Qian K, Feng JG, Yang YZ. Pokeweed antiviral protein (PAP) increases plant systemic resistance to Tobacco mosaic virus infection in Nicotiana benthamiana. 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2016, 146(3): 541–549.

覺得好看,請點在看

相關焦點

  • 瞿禮嘉課題組在Science發文揭示植物中調控花粉管細胞完整性與精細胞釋放的分子機制
    tube integrity and sperm release are regulated by RALF-mediated signaling」在線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Science上,該論文首次找到了擬南芥有性生殖過程中參與控制花粉管細胞完整性與精細胞釋放的信號分子及其受體複合體,並揭示了該過程的分子調控機制。
  • 成員動態 | 王立新博士在植物鈣離子與活性氧潛在分子機制研究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我校園藝學院王立新博士為論文第一作者,河北農業大學為第一單位。該項目得到了河北省自然基金綠色通道項目(C2019204308)的資助。該綜述論文全面總結了植物細胞響應逆境脅迫時細胞內外鈣離子的濃度差與活性氧的爆發的相互關係;鈣離子與活性氧早期信號轉導的功能。
  • 遺傳發育所揭示植物長距離信號傳導和碳-氮平衡調控新機制
    然而,人們對於植物如何實現地上部與根系之間協調的分子調控機制還不是十分清楚。該項研究揭示了植物地上部和根系間遠程協調生長發育和碳-氮平衡調控的分子機制,為提高農作物氮肥利用效率提供了一種新策略。然而,人們對於植物如何實現地上部與根系之間協調的分子調控機制還不是十分清楚。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傅向東課題組研究發現,擬南芥光信號途徑的bZIP轉錄因子——HY5蛋白能夠從植物地上部長距離移動至根系,自激活根系HY5基因表達,同時激活高親和性硝酸根轉運蛋白基因NRT2.1的表達,進而促進根系生長和氮吸收。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課題組揭示植物幹細胞如何免疫病毒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課題組揭示植物幹細胞如何免疫病毒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分子與細胞生物物理研究部趙忠教授課題組
  • PNAS | 蘭州大學在BAK1介導的植物免疫信號調控過程取得進展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植物器官發生分會、福建農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AraShare中心聯合主辦 「第一屆植物科學實驗技能視頻大賽
  • 陳曉亞院士課題組發現植物抗蟲調控新機制—新聞—科學網
    從發芽生長到開花結實,植物要面對不同種群、日益頻繁的害蟲侵襲,而過於活躍的防禦反應大量消耗物質與能量,影響植物正常的生長發育。那麼,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是如何調節自己的抗蟲反應呢?已知動物和人在一生中免疫反應由盛到衰,這一現象被稱為免疫衰老。一個有趣的問題是,植物抗蟲抗能力是否也會衰退呢? 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陳曉亞院士課題組在一項研究中發現了植物抗蟲反應的這種時序性變化及調控機制。1月9日晚上6點,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 茉莉素是最重要的植物抗蟲激素。
  • EMBO J|中農楊淑華團隊揭示低溫誘導植物鈣信號產生的分子機制
    該研究不僅揭示了低溫誘導特異鈣信號的產生機理,還發現蛋白激酶OST1通過調控鈣離子轉運蛋白AtANN1活性從而放大低溫誘導的鈣信號。鈣離子 (Ca2+) 在植物生長發育以及響應不同環境刺激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不同刺激下細胞質游離鈣離子濃度 ([Ca2+]cyt) 的變化在強度、頻率、振幅、持續時間以及空間分布等方面存在特異性差異,即Ca2+信號。
  • 研究揭示「卡裡金」調控木本植物抗逆性作用機制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吳麗芳課題組研究發現一種植物源新型小分子化合物卡裡金(Karrikins
  • 山東農大郝玉金課題組,今年已有23篇通訊文章,專注蘋果品質及抗逆的分子機制研究!
    ,包括:1、蘋果果實品質形成:果實色澤和酸度等品質性狀相關基因的分離和鑑定,探討溫度、光照和碳氮等信號途徑影響果實品質形成的分子機理,解析品質形成的調控網絡。Front Plant Sci在線發表了山東農業大學郝玉金課題組題為「MdMYC2 and MdERF3 Positively Co-Regulate α-Farnesene Biosynthesis in Apple」的研究論文,解析了蘋果中MdMYC2和MdERF3兩個轉錄因子共同正調節蘋果中的α-Farnesene的生物合成。
  • 華南師範大學高彩吉課題組在Molecular Plant發表高水平研究論文
    該論文首次揭示了光信號途徑重要轉錄因子HY5與去乙醯化酶HDA9互作調控植物細胞自噬的轉錄和表觀遺傳機制。植物細胞存在兩條液泡介導的降解途徑,其中一條經由內吞體分選轉運複合體(ESCRT)調控將泛素化膜蛋白分選到多泡體進而運送至液泡降解,另外一條途徑經由自噬小體將蛋白或細胞器運送至液泡降解。
  • Nature Commun | 福建農林大學徐通達課題組揭示生長素合成調控新...
    該研究解析了一種進化上保守的植物生長素合成的調控機制,通過對合成關鍵酶的磷酸化修飾來響應上遊信號進而調節植物體內生長素濃度。該發現也是首次報導的植物生長素合成的翻譯後調控機制。  前期大量研究關注生長素合成酶TAA1和YUC家族蛋白的轉錄水平的調控,並證明其是植物調控局部生長素濃度變化的重要機制,參與了諸多重要的生理學過程,但是人們對生長素合成的非轉錄水平的調控機制知之甚少。  徐通達課題組通過質譜分析鑑定了擬南芥體內TAA1蛋白的磷酸化修飾位點(T101),從蛋白結構分析認為其可能參與調控其酶活性。
  • 褪黑素和血清素調控植物生長發育
    中國科技網•科技日報昆明12月23日電(記者趙漢斌)褪黑素及其前體血清素是人、動物和植物中兩個高度保守的分子,它們在調控一系列生理活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23日來自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的消息,該園研究人員通過比較生理反應和轉錄組學分析,在褪黑素和血清素調控植物生長發育研究方面獲得了重要進展。褪黑素及其前體血清素由共同的前體——L-色氨酸經過一系列酶促反應合成。此前,許多研究揭示它們參與調控植物特定生長發育或逆境響應過程,但其生理與分子機理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 上海交大農業與生物學院薛紅衛課題組揭示植物生長素代謝和根發育...
    近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Plant Physiology在線發表了農業與生物學院薛紅衛課題組研究成果「PI4Kγ2 interacts with E3 ligase MIEL1 to regulate auxin metabolism and root development」。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楊若林教授團隊在植物進化基因組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楊若林教授課題組在植物進化基因組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論文「Correlated evolution
  • 生命學院時松海和史航課題組在中心體調控大腦皮層發育機制研究中...
    生命學院時松海和史航課題組在中心體調控大腦皮層發育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3月26日電 3月25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院時松海教授和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史航研究員課題組在《自然》(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中心體的錨定調控神經前體細胞特性和大腦皮層的形成」(Centrosome
  • 鄧興旺實驗室陳浩東課題組發現植物向重力性與向光性調控的新機制
    of Plant Hypocotyls」的研究論文,揭示了SmallAuxinUpRNA(SAUR)家族基因的不對稱表達在植物向重力性與向光性中的作用機制,完善了植物向性調控中生長素下遊的信號通路。陳浩東課題組首先通過大豆的組學分析,鑑定到一組重力刺激後在大豆胚軸兩側不對稱分布的SAUR基因。而後,分析獲知它們在擬南芥中同源性最高的是SAUR19亞家族基因,並通過遺傳學實驗證實擬南芥中SAUR19亞家族基因的不對稱表達對於植物向重力性與向光性均是必需的。進一步深入研究表明,SAUR19亞家族基因的不對稱表達依賴於轉錄因子ARF7與ARF19的作用。
  • 分子所肖瑞平課題組發現活性氧介導心臟保護的新機制
    心血管疾病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缺血性心臟病是目前影響人類壽命最主要的原因,其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攀升,現已成為全球「頭號殺手」。如何保護心臟,如何在心臟損傷情況下減少心肌細胞死亡,是目前醫學研究面臨的重要問題。活性氧是細胞內重要的信號分子,在多種生理和病生理過程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很多報導顯示,適量的活性氧能夠產生心臟保護作用,但是對其中的分子機制還不是十分明了。
  • 華中農業大學番茄團隊在光合作用及光呼吸調控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園藝植物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番茄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Journal ofExperimental Botany發表題為「The chaperonin 60 protein SlCpn60α1 modulatesphotosynthesis and photorespiration in
  • 研究揭示共生信號組分CERBERUS調控根瘤菌侵染的分子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謝芳團隊以CERBERUS is critical for stabilization of VAPYRIN during rhizobial infection in Lotus japonicu為題在國際學術期刊New Phytologist發表研究論文
  • 中國科學家揭示植物硝酸鹽信號傳導通路和氮磷營養平衡分子機制
    細胞膜定位的硝酸鹽轉運蛋白NRT1.1(擬南芥AtNRT1.1和水稻NRT1.1B)作為硝酸鹽受體(sensor),可以感知外界硝酸鹽信號並觸發下遊應答基因表達。然而,長期以來NRT1.1如何傳導硝酸鹽信號的分子機制卻不清楚,這也是制約全面理解硝酸鹽信號通路的核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