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王極力勸說玄奘留下,玄奘堅持西去,高昌王無奈之下把他鎖了起來,玄奘只好以絕食相逼。
文│張珊珊
新疆高昌故城 (魏新安/攝 )
就算只學過初中地理的人,也會對吐魯番印象深刻。初中老師說到「早穿皮襖午穿紗,抱著火爐啃西瓜」時,我並不知道那是怎樣的一種感受,直到自己來到這裡。
吐魯番是浩瀚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北邊的一塊綠洲,海拔低,炎熱乾旱,溫差大,這些地理特徵造就了甜掉牙的水果。火焰山更是因電視劇《西遊記》的取景,成為遊客到吐魯番的必看景點。
今日的吐魯番,只是作為烏魯木齊門戶的一個地級市,然而在歷史上,這裡是赫赫有名的高昌城,是昔日整個西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乃名副其實的國際化都會,也是各民族交融最密之所。
重要建築遺存清晰可見
高昌故城始建於公元前1世紀,因「地勢高敞,人庶昌盛」而得名。西漢政府在此地設置屯田據點,稱為「高昌壁」,高昌逐漸得以發展。
公元460年,高昌建國,以高昌城為都城。公元640年,唐滅高昌國,在其地設置西州,高昌成為西州治所,並在一段時間內成為安西都護府治所的所在地。公元866年,北庭回鶻控制吐魯番,史稱「回鶻高昌」,直至14世紀廢棄。
整個高昌城,歷經千年之久。這也讓探尋高昌故城成為吐魯番之行的重中之重。
出行的日子安排在中伏。上午9點多,火焰山門口的溫度計的紅線已經飆升到了50多攝氏度。紅褐色的山石,地面龜裂的紋路,都在提醒,這裡就是火州。
從熱鬧的火焰山驅車到高昌故城,立刻感受到了冰火兩重天,雖不能說門可羅雀,但是遊人相較於吐魯番的其他景點,確實少了許多。
高昌故城遺址是新疆地區現存最大的土遺址,目前保存有外城、內城、宮城三部分;佛寺、作坊、居住區等重要建築遺存仍清晰可見。
宮城在北、內城在南的格局,和唐代長安城的布局非常相似,可以看出其受到的影響。高昌故城曾是西域地區最大的都城,其故城的外城,周長有5.4公裡。如今保留在地表的建築只有故城的20%,但是如果不是旅遊觀光車帶著我們穿行其間,只靠步行的話,窺得全貌甚是艱難。
進入城門後,滿目所及,都是殘垣斷壁,一簇簇的駱駝刺,散布在遺址間,這座城市歷盡千年的繁華,只能在腦海中一一重構。
玄奘西行的轉折點
故城中有多處佛寺遺址。高昌,一直是佛教的中心。不論是西去取經,還是東去布道,高昌都是必經之地,過往僧人中最有名的,就是玄奘。
玄奘從敦煌到達高昌時,已經歷過九死一生,期間有帶路嚮導的拔刀相向,也有打翻水袋後幾天幾夜的艱難跋涉乃至昏迷等。今天不過數小時的火車車程,在玄奘那個時代,是跨出了大唐的控制範圍,是徒步經過戈壁和大漠,是他的八十一難。
高昌是玄奘行程的一個轉折點,高昌王懷著虔敬,在午夜迎出王宮等候玄奘。他盛情邀請玄奘講經,因為他的禮佛之心過於熾熱,還發生了一段插曲。高昌王極力勸說玄奘留下,玄奘堅持西去,高昌王無奈之下把他鎖起來,玄奘只好以絕食相逼。結果,玄奘多停留了一個月在這裡講《仁王經》,然後繼續西行。高昌王為他西行準備了豐厚的物資和通往各處的國書。
今天我們到達高昌故城時,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門口高大的玄奘塑像,他目光堅毅,邁著大步前行。不知道當年玄奘講經的時候,是不是萬人空巷;也不知道他絕食時,內心又是怎樣的決絕。
西南大佛寺位於外城,也是故城內最大的一處佛寺遺址,寺門、殿庭、中心塔遺存都較好地保留下來。正午陽光熾烈,進入大佛寺時,安靜得仿佛能聽到自己血液流動的聲音。所以,當佛寺牆壁的陰涼處傳來琴聲的時候,讓我嚇了一跳。一位少數民族的老人,安靜地坐在一塊毯子上,為經過的人彈琴。這琴聲,瞬間把我們和歷史聯通起來,絲路繁華也好,金戈鐵馬也罷,空餘迴響,只有時間不會停止,每天上演著新的劇目,而這個當下,因為這段琴聲,也成為了歷史最鮮活的一部分。
考古之喜
故城北面三公裡處是阿斯塔納古墓群。故城是人們生的舞臺,墓群則是死者長眠之所,兩者缺一不可。
墓群中蘊含的故事,似乎更精彩。吐魯番每年的降水量約為16毫米,蒸發量卻是3000毫米,無疑是地球上最乾燥的綠洲之一,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讓考古學家歡喜,因為所有的東西都可以原封不動地保存下來:這裡有世界上數量最多的乾屍,也有歷經千年鮮豔欲滴的壁畫,各種紙張毫髮無損,餃子竟然還能檢測出用了什麼餡料。
我最心動的是那些紙質文書。文書能保存下來完全是因為當地的一個奇特風俗。因為紙張較為昂貴,即使寫成公文,也會被二次利用,做成死者的冥衣和鞋子,而乾燥的環境讓這些奇特的文書得以保存千年以上。
有趣的是,那些突破性的歷史發現,也許是來自一隻左腳上的鞋子,或是某隻右臂的袖子。
歷史研究像拼圖一樣復原彼時的狀況,吐魯番文書是真的要去做拼圖。有一座夫妻合葬墓裡,出土了一組俑人。這些俑人的胳膊,用的是長安的帳簿。換句話說,那些帳本被撕成一條條,捲成了胳膊。考古學家們把「胳膊們」重新拆開拼好,拼成了一本七世紀長安人日常生活的帳本,柴米油鹽,典當質舉,活靈活現,躍然紙上。這一墓群雖慘遭多次盜墓,值錢的珍寶也被劫掠無數,可是這最重要的文書,恰恰因為做成了這些不起眼的東西,得以保存下來。
高昌的魅力,在於其多元和包容:漢人、粟特人、回鶻人、吐蕃人,五方雜處;佛教、道教、祆教、基督教、摩尼教,各得其所;漢文、粟特文、回鶻文、龜茲文,交相輝映。在長安人的眼中,它是西域的門戶,在遙遠的中亞和伊朗,它又是進入東方的大門。它是上天眷顧之地,經歷了精彩,更留下了無盡的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