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新加坡眼」,輸入「物流」「雅思」獲得更多信息|
他們說,不懂英語在新加坡照樣活得好好的!
是,」活「沒問題,至於」活得好「,就有待商榷了.
在新加坡,不論你如何試圖迴避假裝看不見,語言」鄙視鏈「就是在那裡,英語不好就時不時會感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diss.
從小到大,我爸一直以他高考前幾個月奮發圖強的故事激勵我學習。據說當時他英語不好拉分嚴重,就跟老師立下毒誓:「如果英語考不到80分,我眼裡喝兩碗蒜!」
不幸的是我爸考到了80分,所以大家沒機會見證「眼裡喝蒜「這種反人類的奇觀。但上了大學後,我爸鬥志盡失,光顧著追班裡唯一的女生(我媽)了,英語四級考了幾次沒過。
(我爸顯然沒有這樣的覺悟)
後來我到了新加坡,我爸偶爾來看我,他最近一次和英語「單打獨鬥」是跟新僱的印尼女傭。
教女傭炒個我愛吃的菜吧,柴米油鹽調料這些詞都不會說;想讓女傭出去買衛生紙吧,要上網搜圖片.
最後,我家女傭問出了靈魂深處的問題:
女傭:「Sir,did you learn English before?」(您之前學過英語嗎?)
我爸:「當然學過啊!高中三年,大學四年~」
女傭(一臉「食物鏈頂端」的驕傲):「Me, two weeks only!」(我就學了兩周!)
註:女傭所說的是新加坡女傭中介在她們上崗前進行的兩星期培訓課程,有學習一些日常的英語交流用語。
作為一個從中國來新加坡教O水準數學的老師,我媽可以毫無障礙地跟韓國、泰國、印度尼西亞的學生用英語講題(當然,講課的時候「this」和「that」是出現最頻繁的詞)。江湖傳言,數學要考A以下,都不好意思到外面說是我媽的學生。
(數學題像小論文,我對我媽的英語水平相當有信心)
一天我讓她獨自去公寓物業,跟馬來大叔多申請一張小區門禁卡,方便出入。
十分鐘後,我接到了我媽的電話:「囡兒啊,他們說一家只能辦兩張卡,不能再多辦啦!」
再過十分鐘,我接到了物業的電話:「您好,剛才您媽媽來說您是要申請第三輛車的停車證嗎?但我們這裡連您第二輛車的記錄都沒有!」
我一臉懵逼,我只有一輛車,怎麼可能申請三個停車證?
確定了物業沒有打錯電話的情況下,我腦海中響起《柯南》BGM,開始推理.
門禁卡的英語是access card,但以我媽一說英語就緊張的狀態,access這個詞必然是漏了的,那麼就只剩card(卡),card又和car(車)發音很像,對方一定聽暈了,不知說的是卡還是車,我媽一著急再多重複兩遍,聽起來就很像 car card(車卡)了。
PS:這裡必須為我媽正名一下,vehicle(車輛)、parking(停車)這些詞我媽都是知道的,但一緊張,詞彙量就自動清零了.
在「沒有詩的遠方」(內蒙),我爸操著一口包頭普通話,閒暇時約著其他大爺打個麻將,生活很是愜意。來了新加坡之後,麻友沒了,但好在還有賭場。
不過,往返賭場的這條路卻充滿「艱難險阻」。去的時候,必須是我給他叫Grab,司機必須是華人,不然他總覺得會被拉到山溝溝裡都沒法跟司機理論。回來的時候提前10分鐘給我打電話,我再給他叫個Grab。
這樣往返多次,他便漸漸遺忘了對英語的恐懼,再加上贏了錢有點飄,竟然直接去聖淘沙賭場的德士站打車了,上了車才發現,是位印度司機.
「停車」不會說,「我想換輛車」也不會說,總不能跳車吧!我爸靈機一動,想到了家門口地鐵站的牌子,脫口而出:「MRT!」
高能的是,我爸摒棄了通俗的M-R-T讀法,而是把它當做一個單詞,拼出來了...出來了...來了...聽起來很像「Mart」(超市)!
於是,印度司機把他載到了離聖淘沙最近的Vivocity商場,讓他下車。無奈「我還沒到家啊」這句話我爸還是不會說,便不得不下車,給我打電話哭訴他被"拒載"的經歷.
我NTU本科畢業,是獎學金得主,自認這些年英語修煉得還不錯,直到我交了一個地道的新加坡男朋友。
我平時段子手屬性明顯,和朋友狂聊5小時一點不帶卡殼的。但是,和男朋友的朋友們聚會時,我一向都是安靜如雞.
他們講的我get不到笑點,我想把我的段子翻譯成英文,又完全不能體現中文的博大精深!於是,全程只能報以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哦對了,偶爾會笑出聲,避免他們覺得我真是個啞巴.
老公出差回新加坡,我提醒他記得給女兒買禮物,沒想到他也為我準備了禮物!還是「特別的」、「絕對需要的」,頓時感覺直男開竅了~
見到老公時,我超興奮地抱了抱他,然後,他微笑著從包裡掏出了:
金!融!時!報!大老遠的出趟差,我老公覺得我「絕對需要」的禮物居然是《金融時報》?!
他說讓我看報紙好好學英語,因為我說的是「broken English」(三腳貓英語).呵呵,你怎麼不送我一份《五年高考,三年模擬》讓我直接回去念大學呢?
我是某全球500強公司市場部的小主管,2018年底我從上海調到了新加坡,帶領一個十幾人的團隊。團隊裡一水兒的NUS、NTU畢業生,沒一個人講中文!
我幾乎每次開會,說完一句:」What is your strategy?「(你的策略是什麼?)然後就坐在那靜靜地看大家說了.
一天路過茶水間,聽見裡面超熱鬧,再仔細一聽,居然是下屬在學我說話!他們笑我「 strategy」的發音不標準,像「死追梯級」,還說除了這一句話我就不會說別的了。
原本想立刻衝進茶水間罵他們一頓,但目測自己沒法用英語不帶髒字地把他們罵個狗血淋頭,就默默走開了.
5年前我跟隨老公來到新加坡,英語不夠好,找工作到了面試那關一定會被打回來。一個堂堂中國985大學會計專業的畢業生,卻成了家庭主婦。我又不想當華文老師,覺得自己畢竟不是學中文的,會誤人子弟。
惡補了半年英語後,我終於在一間會計公司找到了工作。但是跟同事交流時,還是有障礙。每當同事聽不懂我說話時,我就說自己大學是學中文的,所以英語不好~
在中國初三畢業後,我來新加坡讀O水準。數學、物理、化學這些科目都可以輕輕鬆鬆拿A,但英語每次考試都在及格的邊緣試探,死活及不了格啊!
最終O水準大考的時候,果然我發揮穩定,英語又沒及格,只拿了F9.
(O水準英語閱讀理解試卷。O水準英語考試由聽力、口語,閱讀,作文構成)
因為除了英語,我另外5門課都是A1或A2的成績,於是信心滿滿地申請了新加坡的5所理工學院,沒想到居然全被拒了!打聽了一下理由,就是因為英語成績不及格。
現在復讀的我,為求英語能過,讓我不再是失學兒童,默默地把手機桌面從楊超越,換成了下面這張.
女兒在中國才上到小學二年級,沒學過什麼英語,而國際學校班上學生大多來自英美國家。本來看班上來了個跟自己長得不太一樣的小朋友是有點好奇,想了解一下的,但無奈女兒不會講英語,根本沒法交流。
久而久之,女兒越來越不願意去上學,因為沒有人和她玩,不和人交流,就更不可能提升英語了,現在就是這樣一個惡性循環.
身為一名理工男,我一直把英語不好當做理所當然。但來新加坡讀研,我有種當文科生的錯覺,Presentation(課題呈現)真的太多了!
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做呈現,緊張的我說話更是不利落了,教授完全沒有get到我想要說的點。於是,我想課後再單獨約時間去找他討論一下,便說:「Can I have a date with you?」
60多歲的男教授當場石化,不,準確地說是整個班都石化了,Date是約會啊!這後來成了我們班的一個梗,回想起來恨不得咬舌自盡.
作為有強烈求生欲的人類,必然不能因為英語不好被這樣一直鄙視下去!我們要反擊!爬到「鄙視鏈」的頂端(去鄙視別人)!
不少人反擊的方式,就是去新加坡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 Council in Singapore)補習英語,這裡為不同水平和不同需求的人群,設置了針對性的課程。
比如,全日制的SMART English課程,集中的英語訓練有助於強化英文思維,充分鍛鍊張口就說的能力和語言技能。這個課程也可以辦學生準證哦~
SMART English還有青少年版的,適合中學生和應試人群,不少留學生和雅思、託福考生,都上過這一課程。
除了全日制課程,新加坡英國文化協會還有適合上班族和學生族的兼讀制課程(如商務英語、雅思備考課程等),以及針對中小學生的假期英語學習營(夏令營、復活節學習營等)。同時他們還提供一對一或私人學習小組的土豪級授課形式。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新加坡英國文化協會公眾號,了解更多課程信息。
也可以加新加坡英國文化協會課程顧問微信:Amy_BritishCouncil。點擊閱讀原文(Read more)了解更多。
— END —
歡迎關注新加坡眼®
獨立視角|平實報導|深度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