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 |《不聽話,就送你去柯太太家》被父母嚇著長大的孩子們

2020-09-26 田苗親子

不聽話,就不要你了!

聽過熊太婆的故事吧!

我就這樣在父母的恐嚇中長大的。

現在你還在這樣威脅孩子,希望他因為害怕而變得如你所想的那麼乖一點嗎?

「不聽話,就……」 孩子不聽話時,媽媽總會這麼恐嚇。

故事中男孩的媽媽是怎麼說的—— 「不聽話,就送你去柯太太家!」

柯太太家?一定會挨餓,被關進陰暗的地牢裡,無故挨鞭子,或者當成食物餵寵物……真是人間地獄啊!越想越可怕。

柯太太家是什麼樣的~


媽媽下班回到家,發現我還沒擺好碗筷,就會說:「要是這點兒事都幹不好,就送你去柯太太家。」

媽媽下班回到家,看到我在澡盆裡玩戰艦,還把衛生間弄得水漫金山,就會說:「穿好衣服,戴上帽子。一定要送你去柯太太家!」

我穿好衣服,戴好帽子,等在門口,心想:柯太太家是什麼樣子呢?

我猜,她家的孩子一定沒有玩具玩兒,沒有衣服穿,沒有電視看,也沒有好東西吃。

我猜,她一定強迫孩子們不停地擦地板,把它擦得亮亮的。要是他們不小心睡著了,沒準兒還會挨鞭子。

我猜,除了捲心菜和羽衣甘藍,她一定什麼都不給孩子們吃。

我猜,她一定把孩子們關在漆黑的地牢裡。牢裡的牆壁一定綠幽幽、黏糊糊的,特別恐怖。

我猜,她說不定還把他們餵自己的寵物:什麼蟒蛇啦、鱷魚啦、食人魚之類的。

我跟在媽媽後面,穿過黑漆漆、潮乎乎的街道,過了馬路,來到柯太太家門口。房子裡,所有的燈都亮著,還有音樂聲,「嘭,咚嗒啦嗒啦,嘭!」


透過窗戶,我看到了柯太太。她很胖,臉紅紅的,手裡還抱著個小娃娃。她正拿著一支木勺,在平底鍋裡不停地攪拌。一圈又一圈,一圈又一圈。我害怕地想,她是不是想把自己的孩子也燉成湯?

「好吧!」 媽媽說,「這次放過你,跟我回家。下次再不乖,一定把你送到柯太太家去!」


第二天是星期六,媽媽還得去上班。

媽媽走了,房子裡安靜極了。我又冷又孤單,瞧瞧桌子上吃完早飯還沒洗的碗筷,瞅瞅床上皺巴巴的被子,決定離家出走。

我穿過馬路,來到柯太太家門口。

柯太太家事怎樣的呢?

雖然是白天,屋裡的燈也全開著。裡面傳來音樂聲、狗叫聲、孩子們的叫喊聲。柯太太出現在窗戶上。她似乎正忙著烤吐司麵包,煎雞蛋,懷裡還抱著那個娃娃,看來沒把他煮了吃啊!

我在灰暗的街上站著,很想離家出走,可不知道去哪兒。這時,柯太太出來了。

「你好呀,寶貝兒!」 她說,「你在這兒幹什麼呢?外面這麼冷,怎麼連件外套都沒穿,你會感冒的。」 她胖胖的,臉紅紅的,頭髮亂得像雞窩,披了一件邋遢的羊毛開衫,臉上卻露出大大的笑容。

烤箱的門開著,廚房裡很暖和。柯太太跟著收音機裡的歌唱起來,她倒是跟得上調子。她給我做了份培根三明治,倒了杯茶。

樓下傳來大喊聲、尖叫聲和砰砰的撞擊聲。一個男孩追著一個女孩跑上來,一下子摔在地板的那堆東西上。

女孩尖叫起來:「媽媽!媽媽!麥可撓我痒痒!快讓他停下來,媽媽!」

「別鬧了!」 柯太太說,「不然我就抓住你,讓她撓個夠。」


就這樣,我玩了一整天。瑪麗和麥可還去家裡幫我做了家務活。

回家的時候,柯太太對我說:「再來玩哦,寶貝兒,這裡隨時歡迎你!」

現在,媽媽的話變了,她常常說:「要是你表現好,就可以去柯太太家玩。」

因為他們一家人對我真的很好。


看完故事,您覺得你是哪種媽媽呢?

父母要去思考,你提出的要求孩子為什麼一定要達到,沒有達到你就嚇唬孩子這種行為是不可取的。要帶著孩子共同去完成不同的任務目標,一起去尋找問題的解決辦法。引導孩子正確認識和判斷。

作為孩子,我們都需要學會勇於探索,去不斷打破心中的恐懼。

相關焦點

  • 知名繪本家賴馬攜新書與深廣父母聊親子創意
    《賴馬家的52周生活周記簿》記錄家庭美育乾貨金羊網訊 記者黃宙輝 通訊員吳秀梅報導:在元旦假期,知名兒童繪本家賴馬及太太賴曉妍攜新書《賴馬家的52周生活周記簿》作客深圳誠品生活書店以及廣州扶光書店,給兩地父母和孩子們送上了一節生動有趣的親子創意課。
  • 《山上的貓》:殿堂級的繪本,可以輕鬆讓孩子學會如何去關愛
    看起來很冷的封面實則裡面的故事是很溫情的,封面的貓很是靈動的看著我,勾起了我想要走進繪本裡想去看看的好奇心,想要去探索這隻貓身上發生的故事,還好奇封面上繫著紅色圍巾的小狗狗和貓之間的關係,這些問題讓我翻閱起來這本繪本書。
  • 愛頂嘴和不頂嘴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異較大,父母別不當回事
    「你養我長大,我陪你到老」,這句話看似非常的動聽,但是在孩子調皮的時候,一點也不影響父母教訓孩子。在沒有孩子之前,過著想要的生活。有了孩子以後,因為孩子們的種種惡作劇行為,讓我隨時都可能會發火。而且曾被家長們當作反面教材,原因就是他有獨特的個人見解,因為覺得自己是對的,家長是錯的,經常和父母對著幹。所以當時鄰居就覺得他一定是不會做事,不會孝順父母的人。和他一起長大的謝婷婷聰明聽話,她被父母稱為「別人家的孩子」。被父母罵了一頓後,也不還嘴。
  • 愛頂嘴和不頂嘴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異非常大,父母別不以為然
    相信有不少家長都在為自己家孩子喜歡頂嘴而感到苦惱吧?隨著年齡的逐漸成長,孩子都開始有自己的意識了,開始嘗試反抗家長的決定了,甚至有些孩子自己明明犯了錯誤,但是在被父母批評的時候卻還會頂嘴。而這兩類孩子相比較起來,父母則更喜歡聽話的孩子,因為這類孩子更好管教。曾有育兒專家說過:愛頂嘴和不頂嘴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異非常大,要知道,性格決定著孩子的命運,所以父母別不以為然。
  • 孩子不聽話,拒絕溝通,如何走出父母的「獨角戲」?
    生活中,作為父母的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出於對孩子的關心,我們竭力想讓他們避免犯錯或者做一些不恰當的事情,於是,我們告誡孩子不要去做這件事,但事情的結果往往是:明明是父母三令五申禁止的事情,孩子偏偏還是去做了。這時候,我們會認為:這個孩子不聽話,對吧?01.
  • 小孩子「不聽話」時父母可以這麼做
    面對孩子的不聽話,父母有時候會採用強勢的方式讓孩子服從,結果孩子更加不聽話。著名作家魯道夫·德雷克斯《孩子:挑戰》中指出「不論什麼時候,當我們命令或者強迫孩子做事情,就會導致權力之爭。而解決權力之爭最好的方法就是要放棄大人的專制、暴力,真心與孩子合作。」
  • 孩子不聽話,數落孩子有用嗎?父母堅持3個原則,孩子會聽話
    但是長大以後,好像就變得不那麼聽話了,總想跟媽媽對著幹。真的是孩子長大變得不聽話了嗎?到底怎麼讓孩子「聽話」?孩子是越大越不聽話嗎?孩子小的時候,父母認為他很弱小,看他滿身都是可愛,做一件小事就會興奮半天,認為孩子就是一個天使,自己的孩子比誰都聰明,只看好的一面,不看壞的一面,喜歡順著孩子。孩子長大以後,父母的心態發生了變化,開始注重孩子的成績,開始拿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而且總拿著孩子的弱點和別人家孩子的優點比較。
  • 家有愛頂嘴和不愛頂嘴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可能會不同,父母別大意
    今年的母親節、父親節已經過去了,生兒育女"你把我養大,我陪你變老"這可能是父母和孩子之間,最動聽的情話了,但是在養育孩子過程中,父母陪著孩子長大,中間不知道經歷了多少辛酸事。但是玲玲就不一樣了,從小就很乖很聽話,學習優秀,可能這就是父母嘴裡的別人家的好孩子,即便是長大之後,在選擇工作上,玲玲也遵循了家長的意見,選擇了老師的工作。工作穩定了,玲玲就開始了相親,在父母的安排下,好像玲玲過的很幸福。
  • 繪本告訴你,這樣才能教出不焦慮的孩子
    說到大人自身的焦慮,有一本很有趣的繪本《邁爾太太放輕鬆》。書裡的邁爾太太很奇怪,她總是擔心這擔心那。她擔心菜園上空轉來轉去的飛機會不會掉下來,她擔心旅遊大巴會不會在她家門前的彎道上打滑。她甚至還擔心菜園裡的太陽有一天會不會不升起來。邁爾先生呢?
  • 幼兒園小班繪本3-6歲《雞蛋哥哥》送給不願意長大的孩子
    今天,我們要共讀的繪本是——《雞蛋哥哥》日本繪本大獎得主秋山匡代表作。講述了雞蛋哥哥不願意長大,想一直呆在殼子裡的故事。該繪本畫風簡約可愛,色彩鮮豔明麗,內容充滿愛與溫暖。作者想將這本繪本,送給每一個不願意長大的孩子,還有每個陪伴孩子成長的家長。
  • 《非暴力溝通繪本之成長的滋味》:孩子你只管長大,父母陪伴左右
    然而小亞的父母沒有那樣做,而是主動詢問孩子的心情感受和內心訴求,既而不斷改變。孩子們雖然小,並不清楚如何表達自己,但是他們能夠正確的回答問題,所以如果父母長輩主動探索追求他們的內心世界,又會有怎樣的難題無法解決。有一個環節,小亞生病了,嘔吐不止,這樣的經歷讓他很是恐慌,在父母親恰當的指導下,慢慢接受了人身體不舒服的狀態,也懂得更好照顧自己。
  • 陪伴,我們在一起 | 第四十四期:會玩·慧讀- 繪本《長大這件事》
    為引導家長和孩子在和諧有愛的家庭環境中高質量陪伴,北京市婦聯聯合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父母必讀雜誌社共同推出「陪伴,我們在一起」線上家教課,從教育心理、兒童健康、習慣養成等專業角度出發,為廣大家長和孩子答疑解惑,送上一份特殊的溫暖,共同靜候春暖花開時節。
  • 為什麼孩子小時候很乖,長大了卻這麼不聽話?
    他現在雖小,沒有能力反駁你,但是等他慢慢長大,有能力反駁了,總有一天會爆發出來,這個爆發很可怕,到時候你會覺得孩子為什麼小時候很乖,長大了卻這麼不聽話。 所以我想學習科學育兒,別人的經驗和知識也只是借鑑而已,並不能盲目地照搬照抄,而是希望結合自己家小孩性格,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家小孩的育兒方法。
  • 孩子聽說要去打針就大哭?你需要這套關於醫生的繪本
    這些動物們進來之前都感覺很不舒服,但是公雞喝了安東醫生開的藥水後,嗓子又變得清亮了;老虎打完針以後,很快就退燒了;安東醫生給鱷魚治療一下,鱷魚的下巴也好了。繪作者西村敏雄用呆萌的動物們的表現,直接明了地告訴看繪本的孩子們:你看,有病了就要看醫生,吃藥打針能夠讓病治好。
  • 送你5本兒童性教育繪本,讓性教育不再羞於啟齒
    Xing教育,一直是很多中國父母羞於啟齒的一個話題,但隨著相關犯罪問題越來越嚴重,這方面的教育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下面5本繪本,解釋了很多父母不知如何說起的一些話題,涵蓋了3-15周歲孩子最感興趣又充滿疑惑的一些問題,推薦給大家,並附上電子繪本供大家下載。
  • 熊孩子摔碎「家傳古董」,奶奶:大不了賠你200,別嚇著我孫子
    一天,他隨著奶奶去走親戚,趁著老人不注意,跑到親戚家孫女小桃的臥室裡玩耍,並打開抽屜拿出裡面的東西來,結果不小心把一個手鐲掉在了地上摔得粉碎。聽到響聲,親戚一看也驚呆了,原來是自己祖輩家傳的古董,不僅價值不菲而且傳給小桃當作紀念。小桃回來一看,自然是心疼萬分,粗略估計價值好幾萬,就提出要賠償。
  • 芭貝·柯爾:繪本界的「幽默女王」,用創意給人們帶來歡樂
    說起我最喜歡的繪本作家,大概非芭貝·柯爾莫屬,最先接觸的她的繪本是《頑皮公主不出嫁》,看完這個繪本後,我就被她俘獲。我太喜歡她的風格了!幽默俏皮,又非常叛逆,更讓人羨慕的是,她本人就活成了她繪本中的樣子:喜歡動物,喜歡運動,到處旅遊,每天書不離手,她住在英國的小鄉村,跟自己喜歡的動物生活在一起。
  • 【好繪本】這16本「性教育」繪本真的一點都不尷尬!
    大人們,醒醒吧,讓我來告訴你真相!不要再用奇怪的回答糊弄我們啦!推薦原因:繪本界「幽默女王」芭貝·柯爾的成名作,還她獲得過英國格林威大獎提名獎哦。這個故事深入淺出的講述了孩子是怎麼來的,在嬉笑打鬧中告訴你生命的真相!推薦指數:★★★★★
  • 父母不應該讓孩子那麼「懂事聽話」
    在父母眼中,什麼樣的個孩子是懂事聽話的?對於大人的教導言聽計從,說什麼就是什麼,從來不頂嘴。能夠體諒父母,知道父母的辛苦。可是你們知道嗎?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會和這個社會格格不入的。看似「懂事」的孩子,他們話不多,沒有自己的想法,有了訴求也不敢表達。不善於和別人打交道,對一切陌生的環境都很害怕,喜歡獨處,不喜歡和別人交朋友。
  • 頑皮公主不出嫁:有趣有料,深度解析芭貝·柯爾繪本的獨特風格
    郝廣才評價她,「即使我們被堅硬的石頭包圍,只要拿出巴貝·柯爾的繪本,讀著讀著,石頭就會在笑聲之中碎落一地。」形象地說明了芭貝·柯爾繪本的獨特魅力。她的繪本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讓人愛不釋手?下面我將以《頑皮公主不出嫁》為例來進行深度解析。這本繪本是芭貝·柯爾的代表作,流傳度非常廣,深受讀者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