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日,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了《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建設指南(試行)》。中國電子報特策劃推出「建設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探索軟體人才培養新模式」專欄,邀請高等院校、地方工信部門、骨幹企業相關專家和負責同志圍繞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建設、產教融合培養路徑、創新軟體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對建設指南進行深入解讀,分析我國軟體人才現狀和存在問題,並提出推動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建設的舉措建議。敬請關注。本期為北京理工大學軟體學院院長薛靜鋒的署名文章。
軟體是信息技術之魂、網絡安全之盾、經濟轉型之擎、數字社會之基,已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今天,軟體無處不在,已成為數字經濟的第一驅動力,助力數字社會的蓬勃發展。信息技術創新的各個層面都蘊含了軟體的靈魂,而軟體產業的核心在於智力資源、在於人才。建設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加強特色化軟體產業人才培養,是建設教育強國、製造強國、網絡強國,實現中國軟體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支撐。教育部和工信部印發的《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建設指南(試行)》明確了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建設的指導思想、建設目標和建設原則,為軟體學院特色化建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秉承創新理念 堅持特色發展
創新是歷史進步的動力、時代發展的關鍵。軟體技術的創新核心在於復用性、開放性,未來人類社會將演變為智能社會,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能這一切都離不開軟體。軟體驅動下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和新模式逐步促使人類的日常生活、技術創新、產業變革和社會運行模式發生重大改變。因此,應該把握新時代「軟體定義」的數據驅動、平臺支撐、服務增值、智能主導、融合發展新特徵,做好新時代的軟體發展,構建以軟體為中心的社會,夯實產業基礎,突破核心技術,促進信息社會的發展。
近年來,北京理工大學軟體學院秉承創新理念,圍繞智能化軟體開發、軟體安全測試、數字媒體技術等領域,不斷探索特色化建設途徑和軟體人才培養規律,形成了鮮明的特色。
一是建立複合專業型的培養模式,順應「新工科」建設的時代需要,採用「軟體+X」的複合專業培養模式。培養以軟體工程為基礎,以軟體服務、軟體測試、軟體安全、數字媒體技術等領域為拓展的新型複合專業型人才。
二是構建集成式的創新教育模式,根據學生學習狀態和興趣愛好,打造「四年不間斷」的集成式創新教育模式,引導學生在知名專家學者中自主選擇專業導師,學生跟隨導師進入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或龍頭企業,開展科研活動,重點培養學生的源頭創新能力,解決產業關鍵技術難題。
三是採用多元化的培養方法,遵循人才培養目標先進性、可實現性、高彈性模塊化的指導思想,培養寬口徑複合型人才、高水平專業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建立「素質教育+大類專業基礎+專業+X」的多路徑培養模式,建立「通識必修+通識選修+專業必修+開放選修」的課程體系。採用「研究型、小班化、個性化、MDP(課前MOOC、課上Discuss、課後Project)」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校內外優質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優質的課程。
四是建立「工程學習工廠」,將專題式學習和與工作相結合的學習進行戰略性組合,尤其是實現包括行業密切參與和致力於模擬真實工作的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一個創新、體驗式和基於項目的學習場景,由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師和業內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在模擬工作的環境中指導和督促學生學習和練習。
攻關核心軟體技術 建設軟體生態體系
近年來,我國軟體產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行業發展面臨的問題。軟體產業不大不強是當前產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要解決這個主要問題,就需要加強「軟體能力」和「系統能力」建設,著力創新驅動與協同互動,加快完善產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軟體產業生態體系。
北京理工大學軟體學院面向兩化融合的重大需求,教學科研結合,自主創新與協同創新結合,軟體科學、網絡科學和數據科學融合,智能、安全、創意貫穿始終,在基礎軟體、軟體安全、數字媒體等領域聚焦核心關鍵技術進行攻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並不斷將科研優勢轉化為人才培養優勢,將科研成果及時融入教學內容之中,為構建軟體生態體系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基礎軟體領域,針對嵌入式作業系統的安全性問題,系統地開展了原理創新、技術發明、技術攻關與實用系統研發。提出了作業系統安全性代數建模原理,解決了安全缺陷發現依靠經驗與技巧的問題,下一步將從結構與功能代數建模出發,開展作業系統安全性評估驗證技術研究,研製複雜應用環境下的作業系統安全性仿真與驗證平臺,提升自主作業系統的安全可靠性。
在軟體安全領域,針對軟體安全漏洞定量發現,提出並驗證了基於圖論的軟體安全漏洞檢測識別、基於拓撲學原理的行為監控、軟體系統代數構件組裝等原理,建立了軟體安全漏洞定量發現的系列技術方法。相關技術成果已成為兩家軟體測評機構的常規手段,成功完成了多批次軟體的安全性增強測試,以軟體助推了信息化和工業化在安全中的深度融合。
在數字媒體領域,圍繞增強文藝演出創作力、表現力與實施力的發展需求,解決了創意效率低下、創意演出評估能力不足、舞臺系統復用率不高、智能化程度低等制約現代表演綜合發展的關鍵問題,開展了數字表演基礎、表演建模與仿真、虛擬表演的理論與技術研究,提出了數位化創意、排練、預演、演出全流程解決方案,重點突破了大規模人群仿真計算、實時傳感與並行渲染、表演過程仿真等關鍵技術。成功地把計算機仿真和智能編程技術應用於國際級的運動會、展會、大型文藝演出等領域,引領出文化創意產業中數字表演與創意仿真這一交叉學科發展。
深化產教融合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對於軟體工程教育,也是理論結合實際,學以致用。我國工程教育發展至今,產教融合是工程創新人才培養的必由之路。北京理工大學軟體學院始終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要和行業前沿發展方向,堅持「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教深度融合」的價值理念,探索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軟體人才產教融合培養路徑,形成了具有示範性的高質量特色軟體人才培養模式,建立了規範的軟體工程教育知識體系框架和課程體系。
學院堅持引企入教、引企入研,建立長效共贏的合作機制。釐清產教融合中的合作關係,高校是人才的招募方、輸送方,行業企業是人才的需求方、受益方,校企同是人才培養的重要主體。以各自領域的資源為依託,積極開拓優質合作平臺,共同探討研究產業情況,創新技術產品研發。以問題為驅動、以項目為載體、以創新為目標,貫通了工程教育培養鏈條。
學院與合作企業聯合發布人才培養計劃,充分發揮各方在各自領域的優勢和特長,在課程教材開發、實習實訓方面開展合作,構建聯合辦學新模式,探索業界領先的特色人才培養方式。加強領域合作,提供教育變革、創新的驅動力,加速改變學生學習、教師教學和學院管理的方式,加速實現智慧教育。通過大數據研判分析行業發展趨勢及社會、地方、企業對人才需求的變化趨勢,精準研究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向。圍繞信息產業發展與創新技術研究開展實施中小企業領軍人才培訓等項目,共同打造國內特色化軟體人才培養品牌。
學院與合作企業建立校企雙向教學管理機制,共同開發優質核心課程和共享資源庫,組建師資隊伍,創新教學方法,整合校企優質資源,以產教融合為載體實現校企合作育人。共同組建高標準實訓基地,共同制定教學計劃和實訓課程。藉助行業產業合作,將基地科研成果轉化為直接生產力,促進產業突破性創新科研成果的開發,實現科研成果的社會經濟功能。
學院堅持思想引領,注重文化建設。有機融合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將學校專業特色、文化特色與企業的創新精神、質量意識、營銷觀念等納入校園文化建設之中,構建產教融合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體系。通過設計融入企業文化課程、營造企業化管理模式、引入真實商業案例等多維度職業素養課程體系,創設企業化的管理情境,培養學生的職業競爭意識,提升其職業競爭力,具備能勝任軟體開發崗位需求的職業化能力。
特色化軟體人才培養是個長期探索和實踐的過程,《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建設指南(試行)》明確了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的建設任務,北京理工大學軟體學院將以此為基礎,結合領域定位,加強頂層設計,明確建設思路,繼續堅持特色發展、內涵發展、創新發展,立足自身優勢,圍繞國家戰略和社會需求,以動態的、發展的思維深入探索,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精神不斷紮實推進軟體產業特色化人才培養,努力培養「胸懷壯志、明德精工、創新包容、時代擔當」領軍領導人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