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進門與妻不同床,出門不拜丈家墳」,女婿上墳有啥結果

2021-01-15 東北石頭媽

在農村,說俗語聊民俗成為了農村人茶前飯後的談資,很多老一輩的農民在過去生活條件艱苦的時候,總是通過老祖宗留下來的俗語來豐富農村的文化生活,同時這個俗語所涵蓋的範圍幾乎都是跟農村生活有關,比如婚喪嫁娶都要尊重先人們留下的習俗進行舉辦,識人看面也是需要俗語的幫助才能斷定這個人的好壞,在種地方面,也可以根據俗語所預示的景象來判斷莊稼的收成會怎樣,俗語幾乎對農村的方方面面都有所描述。而今天咱們要討論的俗語「進門與妻不同床,出門不拜丈家墳」,就是一句關於農村習俗的俗語,下面筆者就帶大家來了解下。

進門與妻不同床

這頭半句說的是,如果丈夫和妻子在回丈人家的時候,是禁止和妻子同床共枕的,是需要各睡各的床。這主要有這幾層意思,第一層就是古時候的人們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就是外姓人家,雖然跟自己有著血脈關係,但那時候的人們思想都比較頑固,既然是老祖宗定下來的規矩,他們就會無條件尊崇,而倆個外姓人如果同床睡在一起就會對自己家的運勢有所影響,所以為了自己家人的生活是不允許女婿和女兒同床的。

第二層意思就是在過去沒有交通工具的情況下,女兒一般想要回娘家就算幾個小時的車程在過去也要走上幾天才能到家,如果嫁的很遠那麼就會需要幾個月才能到家,這個時候女兒回家探望是非常不易的,所以一般女兒一生才能回幾次娘家。為了讓多年未見的母女兩能有單獨相處的機會,女婿是需要避開的,所以才會有女婿女兒回娘家不能同床的說法。

出門不拜丈家墳

這後半句的說道就比較多了,女婿出門回到女方家是不允許在丈人家的墳前進行祭拜的,過去的農村「宗親思想」非常嚴重,只有這個宗族裡的人才能祭拜祖墳祭拜先人,一旦被外人祭拜就會顯的這個宗族非常落魄,沒有後代子孫傳承,所以很忌諱外人來進行祭拜的。

而女婿在古時候人們的眼中其實就是外姓人,古時候嫁出去的女兒基本都是隨夫姓,比如「李氏、王氏、張氏」等等,都是隨著夫君的姓氏稱呼,所以那時候人們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和女婿都是外姓人,不是本族人,這個時候是不允許女婿這個外姓人進行祭拜的,以免讓人看笑話。

其實在過去的時候人們雖然尊崇這種思想,但一些特殊情況是可以避免的,比如這家就這麼一個女兒,女子當如男,在這種情況下是可以進行祭拜的,一個女婿半個兒,沒有女婿照顧女兒,相信這祭拜基本也就沒人來進行了,所以這些俗語的規定都是需要看實際情況的。

結語:通過這句俗語「進門與妻不同床,出門不拜丈家墳」相信大家對過去的農村習俗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其實這句俗語更多的是想表達過去男人和女人的地位區別,男人是家裡的頂梁柱可以說的算,但凡是涉及到女人娘家的事情都會顯著地位卑微,這種思想是非常錯誤的,現在的社會更多的是男女平等,只有這樣,大家才能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老人才能感受到孝心的重要性,你們認為呢?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進門與妻不同床,出門不拜丈家墳」,女婿為啥不上墳?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進門與妻不同床,出門不拜丈家墳」,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為何女婿不能祭拜老丈人家的墳呢?
  • 俗語:進門與妻不同床,出門不拜丈家墳,為啥?女婿不能上墳嗎?
    在我國不同地區的習俗不同,要尊重地區和民族差異。去到新地區,最先要了解的就是習俗,不然就會鬧出笑話。即使不能接受某些習俗,也要尊重,不要引發矛盾衝突,帶來不必要麻煩。 俗語:「進門不與妻同床,出門不拜丈家墳」的意思很簡單,女婿去到老丈人家不要和妻子同床睡覺,出門不要去祭拜丈人家祖墳。
  • 俗語:「閒田莫讓女婿耕,老墳不讓女兒上」,女婿不能耕丈人田?
    我國農村經過了幾千年的發展,現在很多思想和傳統觀念也改變了很多。然而對於舊時代的農村而言,很多時候人們都是在男尊女卑的思想環境下生長。而女婿在丈人家也被人們稱為「外人」,在丈人家很多事情被認為是不適宜做的。就比如農村經常流行的一句俗語「閒田莫讓女婿耕,老墳不讓女兒上」,這是什麼意思?女婿不能耕丈人田,女兒為何不能上墳?
  • 「出門與妻不同床,出門不拜丈家墳」,啥講究?
    就比如人們常說的「出門不與妻同房,出門不拜丈家墳」。這是指什麼意思,作為女婿該不該上墳?作為女婿每次回到丈母娘家都是比較注意各方面行為和言語的,畢竟是跟妻子回她的娘家。而很多時候妻子和丈夫又不是一個地方的農村,有的甚至距離幾千公裡。很多農村習俗相差很大,這時候作為一個合格的女婿更應該了解這方面的內容。
  • 俗話說:「出門與妻不同床,出門不拜丈家墳」,啥講究?
    俗語,也稱常言,俗話,這三者是同義詞。俗語一詞,已經普遍用作語言學的術語.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很多俗語的背後還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
  • 農村俗語「閒田莫讓女婿耕,老墳不讓女兒上」,為啥呢?在理嗎?
    到底:農村俗語「閒田莫讓女婿耕,老墳不讓女兒上」,為啥呢?在理嗎? 在農村生活,每天都會聽到很多老話和俗語,直到現在平時做錯了什麼事情,依然會有人說:看看,讓你不聽老人言,所以吃虧在眼前。也就有了十句俗語九句真的說法,這些俗語老話包羅萬象,無所不至。
  • 農村俗語「荒田不讓女婿種,丈墳不讓女兒上」啥意思?老農這樣說
    這幾天因為老丈人家閒置耕地的事情一直和媳婦鬧彆扭,因為今年打工的行情確實不好,筆者選擇留在家裡種地,因為種的是玉米,趕上了今年玉米行情好,今年算是比打工要強一點,而且現在農村種地都是機械化,幹起活來也沒有以前那麼累,想著這玉米行情好,老丈人家還有近10畝地近兩年也不怎麼種,於是想著讓媳婦跟老丈人商量
  • 農村俗語「閒田莫讓女婿耕,老墳不讓女兒上」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我們的理念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閒田不讓女婿耕,老墳不讓女兒上」,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餓死不敲寡婦門,窮死不挖絕戶墳」是啥意思?
    前幾天上網,在網上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餓死不敲寡婦門,窮死不挖絕戶墳」。至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我並沒有弄明白,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餓死不敲寡婦門寡婦一語出自《詩·小雅·大田》「彼有遺秉,此有滯穗,伊寡婦之利。」
  • 農村俗語「凹坑葬墳,拜孝缺人」是什麼意思?真的會有影響嗎?
    小小俗語看出農村文化在農村,人們對於俗語很是「痴迷」,俗語也成為了農村必不可少的部分。都說「凡有井水處,都聽單田芳」,其實,俗語也是農民喜聞樂見的一種生活情趣。同時俗語中還蘊藏著許多大道理,畢竟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對我們現在少說也有一些意義。而「凹坑葬墳,拜孝缺人」這句說的就是農村喪葬習俗。自古以來農村喪葬習俗眾多,那麼這句話具體含義是什麼呢?那就跟著我來看看吧。
  • 「窮不耕丈人田,閒不上娘家墳」,看後長見識了
    因為時代背景不同,所以俗語的理解方式也不一樣。「窮不耕丈人田,閒不上娘家墳」,老祖宗的經驗,放在現代並不一定適用。01、窮不耕丈人田古代是個男權社會,一般人都認為女子出嫁後,就不是自家人了,所以女子出嫁後就很少回娘家。
  • 在農村,俗語「墳後西北凸,家父百歲餘」,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自古以來,在農村喪葬習俗講究多,俗話說「喪不報,孝不掉,不燒紙錢不謝孝」,在很多的地方,農村老人過世是不能說「死」,一般會說「老了」,「故了」以表示對逝者的追思。在農村,老人講究「入土為安」因此對於墳地的選擇也是有講究的,俗話說「墳墓重山,房屋向水」可見一斑。
  • 「窮不耕丈人田,閒不上娘家墳」,老丈人的田為啥不能耕,有道理
    因此,也有「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說法。有這樣一句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那麼古人為何這麼說呢?俗話說得好「窮則不能耕丈人田,閒則不能上娘家墳」。反過來,女婿不種地,閨女也不上娘家去上墳,那樣能夠防止矛盾,減少發生爭執的機率,推動家庭和諧共處。
  • 「不犁丈人田,不娶活漢妻」什麼意思?
    生活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農村,那時如果是娶妻結婚的男人,恐怕沒有多少人沒有幫丈人犁過地。丈人同樣也到女婿家幫女婿犁過地。過去,農忙時,因要搶播種和收割時間,農村一般的家庭還很少用請工的方式解決問題,大多是親幫親,鄰幫鄰,或者相互換工(有的農村叫「斢工」)。女婿去幫丈人犁地,屬於非常正常的現象。那麼為什麼又說「不犁丈人田」?
  • 農村俗語「女婿上床,家破人亡」,是什麼意思?上什麼床?
    比如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女婿上床,家破人亡」這句俗語就是以前人們對結婚後女婿回到老丈人家裡和自己的老婆同床能不能同房的一個習俗說法,那麼這句俗語具體是啥意思?有道理嗎?1.啥意思?「女婿上床,家破人亡」主要是說女婿回到老丈人家裡是不可以和自己的老婆同床的,否則會黴運連連,家運不順。其實這個習俗在我國很多地方都存在,尤其是在我國農村地區比較普遍,我國農村自古以來都比較淳樸,認為女婿回到老丈人家,晚上和女兒睡在一起,很大程度上會行男女之事,嶽父母認為這樣會導致家庭破財、黴運連連,會不吉利,所以比較忌諱。
  • 農村上墳為什麼在墳上壓一張「紙」呢?
    十月初一,又到了上墳的節日,很多地區在今天都有去上墳的習俗,像棒奔霸這兒,今天有開始堵車了,這會的統一目的地,就是鄉下的老家,很多農村的路口從早上開始就是車水馬龍的景象,很多地方在十月初一,都要去給自己的先祖上墳。
  • 俗語:「家狗不咬上門女婿」,是什麼意思?狗真的這麼通人性?
    俗語:「家狗不咬上門女婿」,是什麼意思?狗真的這麼通人性?說到俗語,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我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流傳下的俗語是不在少數的,又因為俗語大部分是人們看到的一些奇怪現象,又不懂得科學解釋,反覆觀察後總結的,這些俗語是沒有科學依據的。總的來說,農村人是比較了解俗語的。
  • 老人們常說:「門前墳房後水,家敗子不歸」,你知道是啥意思嗎?
    因此很多農村俗語都與房子的位置有關,比如有這麼一句俗語叫:「門前墳房後水,家敗子不歸」,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什麼是「門前墳」?所謂的「門前墳」並不是說門前真有一座墳丘,如果是那樣的話,人們當初也不會在這地方蓋房子。
  • 農村清明節上墳,有具體時間限制還是可以全天?
    那麼清明節上墳應該是上午還是全天都可以呢?我們來往下看。我們老家這裡是全天可以,但幾乎沒有人會在下午兩點以後上墳,太晚了好像良心上說不過去,有點漠視先人的感覺,而且清明上墳那天,男人和女人上墳時間也會略有不同。
  • 農村老人常說,清明上墳有講究,3條禁忌不可碰,你知道哪些?
    其中在民間清明節上墳的風俗也是源遠流長,幾乎也是在各地區都共有的一傳統風俗。正如俗語所言:「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不過在一些傳統風俗方面的講究卻有著很多的相同之處。在筆者家鄉這邊清明節的春祭禮俗,其中的也是有著一些講究,小時候,對於這些講究,農村的一些長輩們也都會反覆叮囑年輕人,一定不要去觸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