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時代」的員工管理邏輯

2021-01-07 正心正舉

來源:正心正舉微信公眾號

文丨大胯

隨著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現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已經由原來的產品、技術、服務或是商業模式的競爭轉變為人才的競爭。

我國企業當然也深入參與其中。

自從「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在1959年率先提出「知識型人才」至今,現代企業對於知識型人才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

內觀己心

德魯克曾解釋道:

在以往所有的社會中,知識型人才只是一種裝飾物。他們代表了「Kultur」(德語中用來嘲諷那些博學者的詞彙)。

甚至有一點我國從前稱讀書人為「臭老九」的意思。

而如今在知識型社會,知識型人才逐漸轉變為社會的象徵、標誌和旗手。用社會學家的術語來說:知識型人才是如今社會的「原型」。

他們定義了一個社會的工作能力,也體現了一個社會的價值觀、信仰和承諾。用德魯克的原話來說就是:

如果說封建時代的騎士是中世紀初期的上流社會階層,「資產階級」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上流社會階層,那麼在以知識為主要資源的後資本主義社會,知識型人才將成為這個社會的主流階層。

他們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手藝人」或「工匠」,而是「掌握運用符號與概念,利用知識或信息工作的一群人」。

他們不像傳統教育脫胎出來只有「書呆子氣」,他們不但需要有分析能力,也同樣要有訓練有素的洞察力。也正是這些特徵決定了他們具備較強的創造力,他們善於運用科學技術、信息手段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

外察世界

擺在現代企業管理者面前的難題就此鋪開:

管理者依舊是那批人,但僱員與他們早已不是同一個時代。

針對這種現象,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江林對「知識型員工」的心理和行為特點進行了詳細的總結。她強調,與非知識型員工相比,知識型員工在個人特質、心理需求、價值觀念及工作方式等方面有著諸多的特殊性。

具體來說包括——

01

具備相應的專業特長和較高的個人素質

知識型員工大多受過系統的專業教育,有著較高的學歷,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時他們具有較高的個人素質,視野和知識面開闊,求知慾與學習能力也比較強。

02

具備實現自我價值的強烈願望

知識型員工通常具備較高的需求層次,更注重自身價值的實現。因此,他們很難滿足於一般事務性的工作,反而更熱衷於那些具有挑戰性、創造性的任務,並盡力去追求完美,渴望通過這一過程充分展現個人才智,實現自我價值。

03

高度重視成就激勵和精神激勵

在知識型員工的邏輯裡,成就激勵和精神激勵的作用要遠大於金錢和物質。取得成就本身就是對他們工作更好的激勵,而金錢和晉升等傳統的激勵手段並非不重要,但要退居次要地位。

他們更渴望看到工作的成果,並以此作為自己工作效率和能力的證明。他們願意發現問題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期待自己的工作更有意義並對企業有所貢獻。與此同時,他們在高度重視自我價值的同時,也格外注重他人、組織及社會對自己的評價、認可和尊重。

04

具有很高的創造性和自主性

與體力勞動者相比,知識型員工的工作內容不再是簡單機械的重複性勞動,而更多變成了創造性的勞動。他們藉助自身擁有的專業性知識,進行創造性思維,並不斷形成新的知識成果。

由此,知識型員工更喜歡寬鬆、自由的工作環境,更強調工作中的自我引導和自我管理,對於諸如傳統流水線工作唯恐避之不及。

05

個性強烈、不懼權威

知識型員工不願隨波逐流、人云亦云,更不會趨炎附勢、懼怕權威。相反,他們更尊重知識,崇拜真理,信奉科學。恰恰正由於他們掌握著特殊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使得他們更有可能對上級、同級和下級產生影響,這也導致了傳統組織中的職位權威對他們不再具有絕對的控制力和約束力。

啟迪多元思維

其實,結合知識型員工的以上特點,我們必須得意識到:相對傳統體力勞動者來講,知識型員工的工作過程是難以實行監督和控制的。

由於如今的職場環境變化極快,不確定性也遠高於傳統職場,再加上知識型員工大都在從事創造性的工作,勢必會導致其工作過程沒有固定的流程和步驟,從而呈現出很大的隨意性和主觀支配性。

隨著近些年高速網絡的發展,對於知識型員工來講,靈活或遠程辦公模式對於知識型員工的吸引力要遠高於傳統辦公模式,就更不用說傳統的工作操作規程了。

另外,管理者要重新思考對於知識型員工的工作成果的評定問題。

具體說來,知識型員工的工作成果通常是以某種思想、創意、發明等創新形式出現,因而往往不具備傳統績效考核可量化的類似標準,再加上如今的很多創新成果是由多名知識型員工合作完成的,所以其工作成果的評定則更加困難。

也正是由於這種評價體系的改變,導致了知識型員工與傳統管理者之間的「代溝」和信息不對稱——前者的核心競爭力是腦中的知識,他們有能力接受新工作、新任務的挑戰,因此他們在職業選擇權方面要遠遠高於傳統工人。

而一旦後者不能為前者提供足夠的個人成長機會空間,準確衡量前者的工作成就,知識型員工就很容易轉向其他公司,如果你真的和他們誠懇探討「職場忠誠」的問題,得到的答案大多是:

我們並非對「企業或組織」忠誠,而是對「職業」忠誠。

這也是知識型員工高流動性特徵的重要原因之一。

正心正舉

面對這樣的知識時代的管理「困境」,傳統企業家們需要改變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探求針對知識型員工的「特殊」管理方式,而這種「特殊」在如今看來,早已成為一種「常態」。

德魯克曾給知識型人才的行事邏輯做過這樣的闡述:

他們努力工作並不是因為有人叫他們做某些事,或是說服他們做某些事,而是因為他們的任務目標要求他們做某些事(崗位職責);他們付諸行動,不是因為有人要他們這樣做,而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必須這樣做——他們像一個自由人那樣行事。

因此,作為管理者,必須要把對人的管理從一種「成本中心」和「問題中心」轉變為「對人的正確領導」上來。

用一句話來說就是:你僱傭的不是一個人的「手」,而是一整個「人」。

管理者必須把和他一起工作的人看成是他自己的資源,幫助他們更好地、更有效地做好自己的工作,還要把人員安排在最能發揮他們的力量、最富有活力的地方。

撥迷見智 開啟自在之門

現代企業,尤其是以知識為主要競爭力的企業,其人力資源管理所做的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管理」人員,而是要更多地具備服務企業、服務員工的理念。也就是要從員工的角度出發,為員工做好服務。

業內有句戲談:老闆都是為員工打工的。

看似是句玩笑,但如今的時代的確正在朝著這個方向推進。老闆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老闆著臉的人」。相反,他們需要在企業內把自己變為一名「銷售員」,員工就是他們的「消費者」,老闆管理企業的重點是在於真誠地「說服」員工,向員工兜售自己的想法、意見或是建議……

只有以這樣的思路來管理企業,員工的工作潛能才能夠被激發出來,也才能真正在實現企業目標的同時,實現員工的個人價值目標,最終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以人為本」。

參考資料

· 彼得·F·德魯克:《管理的實踐》

· 楊羚璇:《查爾斯、德魯克與哈摩爾管理思想啟示》

· 許一:《目標管理理論述評》

· 江林:《知識型員工的特點與管理》

· 彼得·F·德魯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 周菲:《德魯克管理哲學思想述評》

· 陳倩:《現代企業知識型員工的激勵策略研究》

· 彼得·F·德魯克:《德魯克管理思想精要》

相關焦點

  • 「家長式管理」遭淘汰,智能時代的管理還有什麼用?
    「高高在上」而又「指手劃腳」,這樣的管理方式已鮮有用武之地,智能商業時代,「管理」正在被重新定義。工業時代,效率為王,亞當·斯密的勞動分工論、弗雷德裡克·溫斯洛·泰勒(Frederick W. Taylor)的科學管理論,都旨在幫助組織提高資源利用率。
  • 5S管理誤區與管理邏輯
    但是市面做5S管理的其實對它理解有些偏見:認為就是整理整頓,打掃衛生,沒有真正理解5S管理是要給企業帶去效益,減少品質問題,減少浪費等,他是建立在IE科學管理基礎上,需要用到動作經濟/現場布局/標準包裝/作業標準/人機工程等基礎之上,才能真正發揮5S管理效能,而不是把5S理解為簡單管理方法。
  • 淺談如何激勵知識型員工
    【摘 要】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成為經濟發展、企業生產經營的主要資本,而知識型員工擁有的人力資本是企業價值增值的重要源泉。激勵是研究如何真正調動其員工的內在積極性,是企業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 企業知識管理的作用---新老員工之間的傳承紐帶
    華為、和訊、中國人壽、工商銀行以及政府部門等等……越來越多的企業和部門都已經開始使用知識管理系統,在眾多的知識管理系統中,kmaster知識管理每年都會被評選出最受歡迎的知識管理系統。從2012年開始,公司就踏入知識管理行業,從業也有6年之久。一、基本概念知識管理就是要解決知識的傳承那麼企業的知識管理是什麼呢?是企業的知識?
  • Niceteam遊戲化管理系統:把管理「玩」起來,讓員工愛上工作
    生活在網際網路+時代下的員工對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方式提出了嚴峻挑戰:員工更喜歡有趣的工作,希望參與管理,希望得到認可,希望有透明簡化的環境以及情感表達等。於是越來越多的管理者選擇運用「遊戲化」的管理方式來應對這樣的環境。
  • 「新時代公共管理知識體系反思與重建」學術研討會暨《公共管理與...
    「新時代公共管理知識體系反思與重建」學術研討會暨《公共管理與政策評論》年度論壇主辦單位:中國人民大學承辦單位: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21年1月8日-9日一、開幕式(線下閉門)時
  • 【財經】數位化時代,人力資源管理轉型策略
    從性質上來說,人力資源是管理類學科,遵循的是管理邏輯,研究的是個體、組織和業務三者之間的關係。如何把這三個因素達成有機融合,如何讓這三種因素形成正向的推動力,讓組織和業務能發展得更快,這是我們人力資源從業者永恆的課題。 人力資源管理除了是管理類學科,同時是社會性學科,有其時代背景。
  • 谷歌員工管理的十大定律
    抓住知識型員工將是未來四分之一世紀企業成功的關鍵。下面就是Google在這方面的做法。在Google,我們認為商業管理學的宗師彼得?德魯克對於如何管理「知識型員工」的理解最為深刻。畢竟,這個詞是由德魯克於1959年發明。
  • 為什麼企業要進行知識管理?企業知識管理的重要性
    企業知識管理是知識管理作為知識經濟時代出現的新興管理思想,並不孤立於企業經營管理體系之外。知識管理從知到行,決不是簡單的、盲目的,而是需要涉及多個層面的綜合解決方案,企業在推進知識管理過程中,只有透查現狀、明確問題,才能合理設計實施路徑,發揮出知識管理的真正價值。
  • 警惕「過勞時代」,企業員工健康管理該如何開展?
    國內越來越多的企業管理者開始將「員工健康管理」納入企業的日常管理,面向企業員工健康管理的服務和平臺正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在新的數位化時代,企業健康管理應該如何更好開展,探索新的商業生機?讓我們先從健康管理體制機制最為完善的日本經驗說起。
  • 薪酬管理:如何給員工調薪?
    如何專業有效地處理好這幾個問題,需要HR從這麼幾個角度考慮問題:1)公司的發展階段和管理模式是否需要調薪所有的員工個人和用人部門負責人都希望給員工調薪,並且在做員工滿意度調查時,往往關於薪酬這項的滿意度是最低的。
  • 項目管理過程中的知識管理初探
    摘要:進入21世紀,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使知識管理越來越多地受到重視。作為以創造性工作為主體的項目管理型企業也開始引入知識管理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活力。企業的知識理論出現揭示了: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知識成為體現企業資源的核心要素和影響企業活力的資源基礎。知識管理中的知識的創造、收集、提煉和發揮作用是企業知識管理的重要步驟。項目管理作為一種管理模式,項目一次性的特點似乎和知識的積累不相干。其實不然,項目管理的成功恰恰是一個項目團隊是否成功應用企業所擁有的知識的表現,而一個項目的獨特經驗也正是一個企業不可多得的知識。
  • 時代巨變,怎能不學好金融知識?——清華五道口在線金融管理專業課...
    為了提升全民金融素養、培養高級金融人才,經過半年的醞釀,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推出全新在線課程——金融管理專業課。12月20日晚19點,金融管理專業課啟動儀式在五道口金融科技交流中心成功舉行。
  • 五步教你構建員工餐廳管理體系
    綜上所述,員工滿意度的高低,不能完全判定你能力的大和小,也不能成為唯一的評判標準。 今天所講的滿意度背後的邏輯,邏輯就是規律,不以主觀意志為專業。邏輯等於規律但不等於實操,邏輯是心態但不等於方法,所以今天我們就講的滿意度背後的邏輯。
  • 2020中國知識管理的六個趨勢
    而效率和創新的本質來源,一定是知識工作效率的提升和知識型員工能力的增強,舍此之外別無它法。這個時候,對於大部分中國機構而言,知識管理的必要性和急迫性都日益提高。 這種軟體背後的邏輯是這些數位化內容是企業的資產,保存後就可以讓企業資產不流失、不怕員工離職,從而保證組織的競爭力。其核心是控制。 但這種基於控制思路的知識管理系統存在的最大問題是這些內容跟知識型員工工作無關或者關係很少,只滿足了老闆們「我的東西不能丟「的需求,用戶很少用,存的時候應付多。
  • 【知識管理】知識和元知識:從知識的生成到知識的管理
    感覺、體驗、思考、想像、回憶、發現是人的本能,由無知到有知是我們生命的邏輯必然。在資訊時代和知識經濟時代,「知道是誰的知識」將成為知識管理最主要的推動力,這是因為:① 知識經濟的特點就是知識在經濟社會中發揮著更大的主導和驅動作用,使人能夠更好地發揮其潛在的創造力。
  • 員工管理智能時代:O類員工自助APP系統「美家」推廣ing!
    員工管理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智能」時代了~聽說過「美家」(又名「美+」)嗎?
  • 信息爆炸時代,該如何做好知識管理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都成了「松鼠」,很喜歡囤書、囤課程,越多越好,仿佛擁有了這些資料,我們就擁有了知識。 但,真的是這樣嗎?為什麼我們需要做知識管理?信息爆炸時代,人人看似都有很多知識,實則外強中乾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網際網路上信息泛濫,好的壞的什麼都有,這對於我們的鑑別能力和思考能力是非常大的考驗。
  • 萬科有一套隱性知識管理經驗 絕對不是員工培訓那麼簡單
    如何在面對類似的客戶群體時,能夠充分利用以往的知識,減少重複摸索、重複設計、重複出錯、重複創新?這就關係到企業的知識是否能夠得到很好的傳播和傳承,以及員工是否能夠將組織知識內化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去解決新的問題。通過一系列的探索,萬科集團在2008年實施了企業知識管理項目,構建了企業知識管理平臺。
  • 各位HR們醒醒吧,再不做知識管理就晚了!
    這樣就把知識留存在組織內,賦能更多個體,牛人的流失不再會對企業帶來致命傷害。 知識管理,應該是企業建立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但國內有完整知識管理體系的企業屈指可數。 一個優秀的HR,要能夠牽頭搭建整個知識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