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父母付出一切,卻把孩子養成仇人?

2020-10-11 媽咪Jane黃靜潔

身邊見過很多「100分媽媽」,對自己要求苛刻,為孩子付出一切,盡己所能將孩子的人生「安排」得井井有條……然而,這樣為孩子傾盡所有之後,卻並沒有換來一個100分的孩子,甚至孩子可能成了「仇人」

十一長假裡,刷了英劇《黑鏡》的第四季,這部劇主要討論的是如果實現了那些滿足人類極端需求的科技,會對人類社會有什麼影響。

第2集《大天使》中的「方舟天使」系統,當系統晶片植入孩子腦部後,家長便可以通過孩子的視角,實時監測他們的行為,甚至可以屏蔽掉孩子看到的一切恐怖畫面。

之所以這集叫《大天使》,寓意是媽媽會像天使一樣每時每刻「守護」孩子。
而實際上,這種天使般的關照卻讓孩子覺得毛骨悚然。

1

無法承受的枷鎖

她選擇逃離

故事的主人公是Sara,她的媽媽為了不讓她受到傷害,為她植入了「方舟天使」系統。

當系統植入後,Sara再也看不到鄰居家那條可怕的惡犬,也看不到打架時噴濺出來的血液……所有的不美好都成了馬賽克。

甚至連外公去世,她媽媽都會選擇將女兒視野中自己流淚的表情掩蓋去。

因此,小時候的Sara連負面情緒都不曾感受。可以說,Sara的眼睛自帶美好濾鏡,世間的一切醜和惡都被屏蔽掉了。

不僅如此,Sara每時每刻的位置、情緒、行為、健康狀況,也會隨時隨地傳送給她媽媽。

Sara也很依賴媽媽的想法和判斷。甚至自己在畫畫的時候,都會問媽媽應該畫什麼顏色。而她媽媽通過監測器看到畫畫,也會直接回答這種看似「小的問題」。

但隨著Sara的成長,她的好奇心也日益旺盛,她發現自己無法融入其他同學,因為同學們所講述的內容,大部分都是她不曾接觸過的。這也讓她開始反抗。例如她會用自殘的方式去體會鮮血。

而這也終於引起了她媽媽的注意。

她媽媽一開始以為她是自閉症,帶Sara去看心理醫生,醫生給Sara做了各種測試,發現她對各種情感的認知和判斷簡直低到極點。這時,她媽媽才意識到是「方舟天使」系統的原因,並且在醫生的建議下關閉了「方舟天使」系統。

但這個系統一旦植入就是不可逆的,無奈之下,媽媽只能選擇將監測器放置於儲藏櫃中,想要控制住自己不再監視女兒。

Sara也因此獲得了幾年自由的生活,然而前期的經歷讓她就像一張白紙。為了快速了解世界,她選擇讓學校中的壞小子崔克作為自己的「啟蒙老師」。因為在Sara眼中,崔克懂得最多限制級的東西。

崔克一開始就從高級教程教起,看黃片、血腥暴力電影、恐怖分子處決視頻等等,Sara的世界觀扭曲了。

到她15歲時她和崔克談戀愛了,她不但說謊,還吸食毒品。一次晚歸,讓她媽媽著急地再次打開了監控,然而印入眼帘的是女兒在和崔克發生關係的場景。

從此,她媽媽又開始監測她,還找崔克要求他與Sara斷絕關係,並且私底下給女兒餵避孕藥。

這種病態的控制欲最終毀掉了她們的母女關係

當Sara發現她媽媽又開始監測自己時,頓時惱羞成怒,並將監測器使勁砸向媽媽,此時媽媽血肉模糊的臉被打上了馬賽克,導致她無法判斷媽媽的受傷程度,也感覺不到毆打媽媽會有多麼嚴重的後果,直到媽媽暈過去才停手。

當她媽媽醒來時,Sara早已離家出走,手邊的監測器早已損壞,無論她怎麼呼喊,Sara都不會願意回到她身邊了。

也許到最後,媽媽都在疑惑為什麼自己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女兒,女兒卻不領情,甚至還要從自己身邊逃離。

這其實就像今年5月23日山東青島發生的案例一樣。正在讀高一的15歲女孩瑤瑤(化名)殺了自己的媽媽張靈,那個在他人眼裡完美的媽媽。

媽媽也很愛瑤瑤,可以說是事無巨細,甚至連女兒什麼時候該吃什麼食物都要求按照她說的執行。

而常年瑤瑤都處在這種強勢、高控的環境之下,讓她窒息,喘不過氣。無法像Sara一樣逃離的她,只能選擇用這種極端的方式來解脫。

她曾說:自己殺死媽媽的繩子是物質的,而媽媽用的繩子卻是精神的,在精神枷鎖之下的她,生活的色彩只剩下:焦慮、壓力、擔心媽媽失望、害怕媽媽指責。

而生活中還有很多人處於這種精神的枷鎖之下。

2

父母習慣性操控

是一場漫長的凌遲

在習慣性實施精神枷鎖的家長眼中,孩子是不允許說「No」的,而這樣卻很容易引起孩子的怨恨。

在一項關於未成年犯「恨父母的原因」與普通未成年相比的研究顯示,對於普通未成年人來說,在恨父母的原因中,除了不夠理解、關心自己外,來自父母的控制,例如「不讓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和「強迫我做不願意做的事情」則緊隨其後,甚至佔比達到了50%以上。

那長期處於這樣家庭中的孩子會是什麼感受呢?

在知乎中就有這樣一個主題,有用戶表示:壓抑得生不如死。

並且還會否定自己,極度缺乏自我,對自己的軟弱無能和自卑感到痛苦。

還有可能在青春期爆發出強烈的反抗。

如果沒有爆發反抗,在將來的成長中也可能會讓孩子喪失主見、判斷等。

所以每個糾結又擰巴、缺乏獨立意識、自卑又膽怯的孩子背後,都站著習慣性控制的家長。

而即便孩子生活得如此水深火熱,這類中的很多家長也不會醒悟,他們也感受不到孩子的這些感受。

其實,就算家長在和孩子的博弈中勝出了又如何呢?讓孩子屈服的根本不是家長的道理,而是家長帶給他們的痛苦。

贏了當下,輸了孩子的未來,真的值得嗎?

但是管得太多是害孩子,管得太少是不負責任,那家長到底該怎麼教育孩子呢?

3

懂得適當放手

孩子才會更強大

塞林格在《麥田的守望者》裡寫道:

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而是守望。

我們無需刻意地像Sara的媽媽一樣給孩子建造一個烏託邦世界,反而應該是要幫助他們去適應真實的社會。

因為孩子的能力是需要經過反覆的體驗和動手實踐才能獲得發展的。

如果家長控制得過多,不僅自己活得累,而且還容易和孩子形成距離感,讓孩子對父母無法產生親近感,同時還會限制他們的成長空間。

就像復旦大學沈奕斐教授說的:

父母越厲害,越要學會收攏翅膀,因為我們成人的厲害,會變成孩子發展的天花板。

所以,家長要懂得適當放手,少對孩子說「你不會」「你還小不懂」「你只要聽我的」等等,要多向孩子表達信任、鼓勵和期望。

甚至有時還可以向孩子示弱。

因為父母對孩子的示弱,是一種讓渡,這能夠催發孩子的信心和勇氣,讓他們獨立起來。

金星就曾在節目中指出,父母偶爾的示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當然,示弱並非是父母軟弱,也不是對孩子無底線的讓步或者順從,而是要適當、合理,即合理地肯定孩子的感受,對他們的行為提供包容,但是又不放縱他們為所欲為。

我們要清楚的意識到在小時候我們是孩子的全世界,哪怕我們將他們當做提線木偶,他們也會心甘情願地跟隨。

可當慢慢長大,他們也會有自己的想法。

此時,如果我們依然用身份和權威去壓制他們,就容易出現激烈的衝突,讓彼此的距離越來越遠。

因此,作為家長要懂得放手的愛,才是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這樣即使將來孩子離開父母,也可以一個人活出精彩。

相關焦點

  • 有些父母傾注自己的一切,卻把孩子養成仇人?這是為何
    為孩子傾注一切,他們希望儘自己所能幫助孩子的人生更完滿。但不少父母發現,自己傾注全力,卻沒有換來一個"滿分孩子"。不少孩子更是在長大後視其父母如"仇人"一般,這讓多少父母為之心寒,他們不理解這是為何?
  • 為什麼我們付出一切,卻把孩子養成了白眼狼?
    甚至毆打親人,乃至父母。你可能難以相信,自己每天捧在手心裡的孩子怎麼可能會對自己拳腳相向呢?將孩子養成白眼狼的是愛嗎?根本不是,而是溺愛是【滿足一切】的畸形的愛。你為孩子付出一切,事無巨細,大小事全部攬住。
  • 父母這3種行為,容易將孩子養成「仇人」,傷害孩子還耽誤自己
    甚至自己為了孩子付出了很多,以後孩子以後也會孝順自己,但是事情的真相真的是這樣嗎?最新調查顯示:超50%中學生痛恨父母:為何中國父母總把孩子養成仇人?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而在大家的心裡,孩子也應該是愛自己的父母的,但是北京的一項調查數據,卻在家長的腦袋上打了一悶棍。
  • 什麼樣的父母會把孩子養成「仇人」?你是否需要反思?
    有的父母和孩子之間也會有仇恨,他們甚至會互相謾罵毆打,這到底是為什麼?把孩子養成了「仇人」,是種可悲,然而很多人身在其中卻不自知。01三種父母,會把孩子養成「仇人」一.過於嚴厲的父母舉個比較知名的例子,娛樂圈中吳綺莉和吳卓林,
  • 這三類父母,最容易把孩子養成仇人
    父母和孩子本該是最親密的關係,為什麼現在很多孩子和父母之間就像是「仇人」?答案讓人深思。,是付出了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在我們身邊,年輕人會跟父母要求穿哪個牌子的衣服、買哪個區的房子、坐哪一款名車.....對父母的付出習以為常。
  • 三種父母,會把孩子養成「仇人」,很多人身在其中卻不自知
    有的父母和孩子之間也會有仇恨,他們甚至會互相謾罵毆打,這到底是為什麼?把孩子養成了「仇人」,是種可悲,然而很多人身在其中卻不自知。三種父母,會把孩子養成「仇人」一.過於嚴厲的父母舉個比較知名的例子,娛樂圈中吳綺莉和吳卓林
  • 這3種父母,最容易把孩子養成仇人
    氣憤之餘,也讓我們不得不去反思,家庭教育到底哪裡出了問題,父母傾其所有,卻養出了這樣一個不知感恩,甚至對父母大打出手的白眼狼。一個孩子做出非常人的舉動,基本都是有因果可循的。不合時宜的家庭土壤,孕育了孩子狂妄自私的因子。這3種父母,最易把孩子養成仇人。
  • 又一個孩子跳樓了,為什麼明明相愛,父母卻和孩子成了仇人
    「西區又一個孩子跳樓了,復學才幾天,就已經有兩個孩子跳樓了。12歲呀,那麼小的孩子,和家裡有多大的仇才如此想不開呢?真是搞不懂現在的孩子,父母好吃、好喝地供著他們,他們倒好,轉頭就給我們甩臉子。不說學習的事情倒也罷,一說起學習,家裡就雞飛狗跳。母子之間,轉眼就變成了仇人,唉……」朋友在電話裡訴苦。是呀,我們真的了解我們的孩子嗎?
  • 為什麼現在很多孩子和父母之間就像是「仇人」?答案引人深思
    養孩子是一場修行,修的是父母們的智慧。 ——薩姐父母和孩子本該是最親密的關係,為什麼現在很多孩子和父母之間就像是「仇人」?,是付出了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仇人」,父母工作忙,他從小跟著奶奶長大,父母一直到初中才把他接回身邊。
  • 小心把孩子養成仇人:50%的孩子都討厭父母
    大部分父母不懂教育孩子進入青春期發生的變化,不是導致孩子叛逆、疏遠、蠻橫的全部理由。孩子為什麼青春期變化如此之大,和他們12歲之前的教養環境有著很大關係。中國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曾說:「教育孩子要趁早,孩子6歲以下,父母的話是黃金,孩子12歲以後,父母的話就是垃圾。
  • 這三種父母,最容易把孩子養成仇人,你對孩子愛的方式正確嗎?
    為什麼說有些父母哪怕傾盡了幾乎所有的愛,而卻把孩子愛成了仇人呢?沒錯,說真的,的確養育一個孩子是需要付出太多太多的,深夜哺乳、生病了跑醫院,不停的換尿布、變換著各種花樣做輔食、上學後檢查輔導作業,不聽話時耐心的做思想工作……這哪一項,不需要付出巨大精力的?
  • 青春期父母必修:為孩子付出所有,終將會把他養成了一個仇人
    但我們往往容易忽略的是,父母過於全身心投入,過度付出,同樣會給孩子造成傷害或者隱形的傷害。一個媽媽給我留言:「自從上了初中,我幾乎把所有時間都撲在他的學習和生活上,但他對我跟仇人一樣,剛剛又對我大吼,讓我滾,我太絕望了。」
  • 不想把孩子養成「仇人」,這3件事父母再生氣也別做,太傷孩子心
    執筆:小夢定稿:筱沐「我用盡全力,盡心盡力的,卻把孩子養成了仇人,那種心寒是真的刻骨銘心,不過這一切都是孩子的錯誤嗎?不想把孩子養成「仇人」,這3件事父母再生氣也別做總是打擊孩子其實打擊孩子,是中國教育的一個通病,這個通病還有很多家長依舊在犯,但是在這裡我請求各位家長,要是不想把孩子養成「仇人」,千萬別做這件事。
  • 為什麼我們付出一切,卻把孩子養成了「白眼狼」?
    為什麼父母拼盡全力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在父母的高期望值下,孩子頂著巨大的壓力活著,父母付出越多,他們越無法理解父母的感受,甚至感到絕望、崩潰,這樣的孩子你還指望他能對你感恩嗎?02溺愛型父母我們常常會抱怨為孩子付出了一切,孩子卻不懂感恩。殊不知,凡事過猶不及,愛過滿則溢。
  • 「為孩子付出所有,我終於把他養成了一個仇人」
    ,父母缺席會給孩子的健康發展帶來不可逆轉的影響。但我們往往容易忽略的是,父母過於全身心投入,過度付出,同樣會給孩子造成傷害或者隱形的傷害。一個媽媽給我留言:「自從上了初中,我幾乎把所有時間都撲在他的學習和生活上,但他對我跟仇人一樣,剛剛又對我大吼,讓我滾,我太絕望了。」
  • 最大悲哀,莫過於付出很多卻把孩子養成「仇人」,做好這件事逆轉
    文 | 動歷盒育兒袁老師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是會碰到很多挫折和磨難,有時候還挺無奈和鬱悶的:明明很開朗的孩子一下子變得很憂鬱了!明明跟自己溝通很好的孩子,碰到一些意外的事情,突然覺得自己一點不了解自己的孩子!
  • 這「3種媽媽」是孩子的噩夢,容易把孩子養成「仇人」,你是嗎?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每一位媽媽都有自己的經驗和見解,為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願意付出自己的全部,只為孩子將來能夠有一個好的未來。然而好的出發點卻不一定帶來好的結果,有時候雖然孩子的媽媽總感覺自己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孩子好,結果卻會引來孩子的反感,甚至把孩子養成了自己的「仇人」。
  • 教育孩子,不應該把孩子養成仇人
    許多孩子會發出這樣的言論:"有機會我一定搬出去住,絕對不和父母住一起。"甚至有的孩子會說:"我什麼時候才能擺脫啊。"這些都是孩子對父母們的吐槽。相信很多家長看到這樣的話語時,其實是心寒的。父母那都是一心為孩子好,可是孩子不但沒把自己的好記在心中,反而還給自己記恨上了。那做的這一切還有什麼意義呢?
  • 三種父母,最容易把孩子養成「仇人」,非愛行為是種傷害,要謹慎
    可是,就是這樣無微不至的「愛」對孩子而言都可能造成困擾和壓力,甚至有的父母和孩子之間還會產生仇恨。父母和孩子之間最大的分歧就是:一個極力想要控制和管教、一個極力想要擺脫控制和管教。把孩子養成了「仇人」聽上去很可悲,卻又很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把孩子養成了討厭自己的人,卻還不自知。
  • 這三種父母,最容易把孩子教育成「仇人」傷害孩子內心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愛情的結晶,他們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都是希望他健康快樂的成長,等到自己年紀大了就可以和老伴兒享受天倫之樂了,但是由於一些家長的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導致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係出現了問題,如果嚴重的話會讓孩子成為他眼中的「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