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孩子筆記,600年故宮匆匆一瞥,我想要記住這些

2020-09-05 大C聊育兒

文 ▎ 大C聊育兒 原創

上班族媽媽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間總是有限的,所以每到周末就儘可能的多抽出時間來陪孩子,帶孩子玩,讓孩子多融入自然,多與同齡人接觸,這個從孩子出生後一直堅持了9年。

這周末帶孩子和小夥伴們一起去了故宮,雖然故宮去過很多次,但這次有些不一樣,因為有一個講解員姐姐給孩子們一路講解,孩子們一個個都仰著小臉聽的津津有味。

這篇文章的內容,是參觀完回來之後,9歲的女兒自己整理的內容。當然媽媽也負責指導來著。

我對孩子說,想把她總結的內容發到網上去,讓更多的小朋友能夠了解到故宮的知識。孩子非常高興,覺得可以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幫助到其他的小朋友,感覺自己像個「小老師」。在這樣的一番激勵下,孩子對此次參觀內容總結的更加帶勁兒了。

如果有對故宮裡的秘密感興趣的小朋友,可以跟隨我們的文章,一起來了解一些600年故宮的歷史以及相關知識點。


故宮參觀路線

我們本次的參觀路線,基本上是按照&34;路線來行進的。

參觀順序包括:中軸線 → 西線 → 東線

中軸線參觀:午門 → 太和門 → 太和殿 → 中和殿 → 保和殿 → 乾清門 → 乾清宮 → 交泰宮 → 坤寧宮 → 御花園

西線參觀:西六宮 → 養心殿 → 隆宗門

東線參觀:奉先殿(鐘錶館) → 珍寶館 → 延禧宮(水晶宮)

全程用時:7小時。


故宮相關知識點

① 故宮為什麼叫紫禁城?

小朋友們都知道,在我們國家,紅色最為吉利,而古時候代表皇家的顏色又是黃色,那為什麼皇帝住的宮殿要被稱作是紫禁城,而不叫紅禁城、黃禁城呢?

這是因為,在古代中國是有天象一說的,天上的皇帝,就是天帝是生活在紫微垣上的,而人間的皇帝自稱為天子,就是天帝的兒子,所以在居所上自然要與天帝有所對應了,因此皇帝的居所得名紫禁城。


② 太和殿的脊獸

太和殿面闊11間, 進深5間,為紫禁城內規模最大的殿宇。其上為重簷廡殿頂,簷角安放10個脊獸,簷角的脊獸越多,表示級別越高。太和殿用到了十個脊獸,象徵著皇權的至高無上。在整個中國的建築中也是獨一無二的。

而這十個脊獸也各有名字,他們分別是:龍、鳳、獅子、天馬、海馬、(suān ní)、押(ya)魚、獬豸(xie zhi)、鬥牛、行什。


③故宮裡的水缸

整個故宮一共有308口水缸,現在還存在的有231口。這些水缸的作用主要就是用來防止火災發生的。

在古時候這些水缸每天都會有太監負責打滿水,宮中如果一旦發生了火災,就可以就近取水滅火。

而這些水缸還有一個很神奇的地方,小朋友們知道嗎?那就是,故宮裡的水缸無論是在多麼冷的冬天都不會結冰,可這又是為什麼呢?

故宮水缸不結冰的原因就是,古時候在冬天,為了防止天氣寒冷凍住水缸裡的水,宮裡的太監們會給這些大水缸套上棉套。而到了每年最冷的時候,還會在上圖,水缸下面墊著的石抽屜裡放上炭火,用炭火來保持溫度,防止水缸中的水被凍住。


故宮三大殿的作用

故宮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位於故宮中軸線的位置。太和殿是三大殿中最大的宮殿,中和殿最小。

▶ 太和殿

太和殿是用來舉行各種典禮的宮殿,明清兩朝24個皇帝都在太和殿舉行盛大典禮。

▶ 中和殿

明清兩代,中和殿都是皇帝到太和殿參加大型慶典前的休息場所。

保和殿

保和殿在明清兩代用途是不同的,明朝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而到了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科舉考試殿試的地點ze 由太和殿移到了保和殿。

殿試是封建科舉制度最高一級的考試,由皇帝親自命題,皇帝還要親自閱看前十名的卷子。


御花園假山的十二生肖

之前在書中了解到了故宮御花園堆秀山中藏著酷似12生肖動物的石塊,這次來故宮,我們特意去找尋了一下,但是始終還是沒有找全十二生肖在哪。

只找到了一個可能是雞的石塊。不知道有沒有小朋友找全過呢?

堆秀山為一座人工假山,整座山完全是由奇形怪狀的石塊堆砌而成,堆山匠師們稱這種手法為「堆秀式」,因此得名。


故宮冰窖

孩子們此行,還有一個特別想去的地方,就是故宮皇家冰窖,去冰窖不為別的,只是為了吃到故宮的專屬「故宮冰棍」。

故宮冰窖現在開闢了一個冰窖餐廳,而在古時候,冰窖是專門為皇家儲存冰,供來年夏季使用的地方。

每逢立冬過後,筒子河就要涮河淨水,把水面上的水草、浮木等髒東西撈乾淨,在等到冬至前後,也就是北京城一年最冷的時候,河水完全凍瓷實了,這時就會僱民夫來伐冰。

選堅實明淨的冰,取出後砍鑿成一尺五寸見方的冰塊,用排車拉到宮內,整齊的碼放在冰窖裡。一座冰窖能碼五千多塊冰。


鐘錶館裡的寫字人鍾

每次去故宮,孩子都要去鐘錶館,也的確,鐘錶館裡的鐘表都十分的精美,每一件都足夠讓人細細品味許久。

而這其中,最吸引孩子的,則是「寫字人鍾」。

這座寫字人鍾整體呈樓閣式,底部是一紳士模樣的洋人單腿跪地伏案寫字,其上有三層樓閣。

三層閣內敲鐘人每逢三、六、九、十二點,擊鐘碗報時奏樂,最上層圓亭內的兩人還會拉開寫有萬壽無疆的橫幅。不過這些都只是說明牌上的介紹,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已經沒有辦法在看到這隻精美鐘錶的實際演示了。


寫在最後

8月驕陽下,孩子們在故宮裡走了7個小時,聽著講解員阿姨講述各種有趣的故事和小知識,一點都沒感覺到疲累。直到參觀全程結束後,還是意猶未盡,想要問的問題還很多。

而作為媽媽感覺收穫也很多,能夠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儘量陪伴她,與她一起成長,陪她一起經歷人生最初的階段。

陪伴不止是在時間上的付出, 還要全身心地投入,讓孩子感受到愛的專注;陪伴也不僅僅只是付出, 還能收穫孩子的獨特視角,與孩子一起自由地探索,共同成長。

❤ 我是大C,如果您對文章感興趣請關注我,@大C聊育兒 願與所有的可愛媽媽們一起交流育兒心得。

❤ 如果您有其他意見或建議,也歡迎您留言,我們一起來探討。

相關焦點

  • 6歲孩子向我介紹600歲的故宮|《我要去故宮》蘊育少兒文化自信
    這是6歲的孩子拋給我的問題。真是冷門呀!我如實回答:不知道。6歲的娃已經知道這些故宮的知識?是的,且他還沒去過故宮。但,雖行未至,心早已嚮往之。這是我的表弟家的小侄子,因為防疫宅家,將近三個月沒見面了,這一見面著實讓我驚訝。他告訴我他有一套好書《我要去故宮》,一共20本,非常好看,他願意借給我看看。
  • 故宮600歲特別製作,限定版《打開故宮》立體書震撼來襲!
    紀念故宮600年,跟大家隆重推薦這一套限定版「紫禁城600周年套裝」,包括《打開故宮》全景立體書和《肇建紫禁城》工筆手繪繪本,把紫禁城中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收進書中,可以「把整座故宮搬回家」!!
  • 故宮600年特展開幕:排隊給故宮「過生日」,觀展攻略來了
    原創 朵朵編輯部 耳朵裡的博物館你好啊,我是朵朵~故宮600年特展終於開幕了!!!我依舊早上八點等著開門,可我這次是真的來太早了,中午一點半才開展,一起排隊的人非常多,可以想見,這個展覽是今年最火爆的展覽之一了。
  • 600歲故宮何以延續鮮活生命力?《我在故宮修文物》姊妹篇中找到答案
    為紀念紫禁城建成六百年,12月31日晚,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姊妹篇《我在故宮六百年》將登陸央視紀錄頻道,通過聚焦故宮600年歲月之河中的歷史印痕,發起人們對於故宮的新觀察。2016年,展現故宮匠人修復故宮文物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一經播出,便風靡網絡,掀起了對於文物修復的關注。
  • 紫禁城600歲刷屏了!王旭東:讓故宮活起來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做客人民日報客戶端《大咖有話》欄目。◎600歲的紫禁城將推出哪些大展?歷史的長河奔湧向前、時間的結繩銘刻閃耀,從1420年到2020年,悠悠紫禁城迎來建成600年。600歲的紫禁城將推出哪些大展?這是普通觀眾關注的焦點。王旭東介紹,「紫禁城建成600年展」通過紫禁城的營繕、改造和保護等關鍵性事件,介紹600年來的變化,闡釋紫禁城宮殿建築技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境界。「往昔世相——故宮博物院藏古代人物畫展」選取故宮博物院藏品佳作,展現人物畫從東晉南北朝至明清時期的發展脈絡,備受矚目的《韓熙載夜宴圖》將登場。
  • 故宮600歲生日背後,這位匠人默默無聞堅守7000天
    公元1420年,故宮建成,公元2020年,故宮迎來了她600歲的生日。從青絲到白頭,永革做修繕工作整整40年,去年11月退休。但是令他憂心忡忡的是,第三代匠人招收的14名學員,如今留在故宮的只有9個,這9個也就是現在的故宮第四代匠人。
  • 耗時600天打造的故宮立體書!看盡紫禁城600年歷史~
    故宮,對於每一個中國人而言,都是一場如約而至的邂逅。 但是,皇帝是如何吃飯的?一天吃幾頓,每頓幾個菜?皇子們都要學什麼課程?古代的手爐和冰箱長什麼樣?紫禁城午門的門洞,正面和背面的門洞數量竟然不一樣?皇宮裡的孩子平時都玩什麼遊戲?交泰殿中的自鳴鐘是怎麼運行的?這些你都知道嗎?  2019年,故宮的遊客人數超過了1900萬人次。2020年,恢弘的紫禁城,迎來了自己600周歲的生日。
  • 至高無上的宮殿:600歲的故宮有什麼?
    我是青旅,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 泱泱華夏,5000年歷史。在這片土地上,63個王朝興衰更替,446個帝王君臨天下
  • 如何與600歲的故宮隔空神交?新城成渝用一場藝術徵集給出了答案
    600歲的她,正在逆生長!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宮博物院也迎來95周年華誕。600年間,她經歷了太多風風雨雨,為我們保留下數不清的文化和藝術珍品。故宮如何讓故宮裡的建築、服飾、繪畫、瓷器等知識能夠被更多的孩子看到、聽到、學到?如何通過對故宮經典傳統文化的趣味解讀引導並幫助孩子們設計出更多關於中國的創意靈感?是值得社會各界思考的問題。2020年又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時值此特殊時期,新城成渝聯合蕃茄田藝術,在重慶市開展「故宮600周年系列」兒童藝術作品評選活動,邀請3-8歲兒童以「你好呀!
  • 600年的故宮,風華正茂
    中國文物報記者 李瑞(原標題:《600年的故宮,風華正茂 ——訪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初冬暖陽下的北京故宮,一如既往的人潮湧動。走進600年歷史的紫禁城,穿行在龐大壯美的建築群,漫步在常設文物專館,欣賞頻繁推出的專題文物展覽,可以感受中華民族五千年來工藝美術的璀璨,也可以感受到故宮煥發出的勃勃生機。
  • 600歲故宮如何防火?
    年近600歲的故宮從明朝建成以來,曾經多次遭受火災。新中國成立後,故宮有了自己的故宮消防排, 2016年中隊被命名為故宮特勤消防中隊。這個編制45人的中隊負責故宮博物院及天安門地區方圓3.74平方公裡的防火滅火和應急救援任務,實現了故宮數十年無火情。
  • 【高中生學習線上講堂】| ​「600歲的故宮正年輕」寫作指導
    600歲的故宮正年輕,這樣的現象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感悟與思考?請在理解材料的基礎上,結合本省實際,給文化旅遊部門寫一封信,並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要求:結合材料,自選角度,確定立意;切合身份,貼合背景;符合文體特徵;不少於800字。
  • 故宮600年大展究竟「壕」在哪裡?眾多國寶首次公開,錯過再等一百年
    轟轟烈烈進行了兩個月的故宮600年大展,即將要在本月11月15日收官。雖然現在已經從故宮剛恢復開放時限流3000人,上升至了限流30000人,但是故宮仍然一票難求,至少需要提前一周預約;我想其中,多少也和這600年大展有關。
  • 獻禮紫禁城600年|「故宮大語文」立體書來了
    >學一次有聲有色的故宮大語文,一眼看盡歷經滄桑的紫禁城600年。這是一套耗時600天製作,一眼看盡600年歷史,有趣的故宮大語文書。這本書到底有何特別?孩子們去故宮看什麼,如何讓他們可以玩得起來;更重要的是,以故宮為場景,培養孩子善於發現和觀察的能力,提高他們的知識儲備,並由此開啟孩子傳統文化的啟蒙學習……該書創作歷經600餘天,結合故宮人文文化、趣味歷史、建築雙層立體展現、同步有聲解讀,等多位一體,是一套非常適合攜帶入宮,導引閱讀,寓教與樂的「故宮賞玩手冊」。
  • 故宮——聽見你的600年》公益音頻節目,多角度...
    解密故宮文化符號,深度挖掘中國傳統文化。近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旗下酷我暢聽,邀請故宮專家團隊與「你好呀!故宮」節目研發團隊,正式官宣公益音頻節目《你好呀!故宮——聽見你的600年》。節目於9月28日正式上線酷我暢聽APP及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旗下平臺,將圍繞多角度故宮文化,向聽眾弘揚傳統文化、傳遞文化正能量。公益節目《你好呀!故宮——聽見你的600年》,是為慶祝世界著名遺產紫禁城600年特別策劃,此次在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平臺向全國人民免費播放。
  • 故宮萌娃娃一年賣10億 600歲故宮咋就成了網紅
    記者 史春陽/攝   故宮萌娃娃一年賣10億 賣萌表情包上線不到一個月使用量近4000萬次  600歲的故宮變了,變得越來越年輕,越來越時尚,越來越具有「科技感」。無論是「一年賣出10億」的故宮「萌娃娃」,還是在角落裡不被人注意的「大銅缸」,亦或是新晉「網紅」故宮保安「故宮貓」。
  • 出書、拍電視劇、發紀念幣……600歲的紫禁城,今年打算這樣過生日
    央視網消息:這兩天,一組故宮的對比照片刷屏了↓↓↓新老照片仿佛將時間之河摺疊,歷史與當下的重合不禁讓人感嘆:95歲的故宮依然風華正茂。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亦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故宮博物院最近公布了「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重點活動,過生日,故宮是認真的!
  • 故宮建成600年大展!一生只能看一次,錯過再等100年……
    紫禁城宮殿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2020年,紫禁城建成已整整600年。來自馬蜂窩用戶@Yoli_CHIC紫禁城宮殿是中國古代城市建設和宮殿營造思想的集中體現。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在600年的傳承中,匯集了中華民族勞動人民的智慧。
  • 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晉宏逵:故宮600年營建往事
    今年是故宮營建600周年,600年前故宮是怎樣營建起來的,是如何保存至今的,又將如何保存下去,是大家關心的問題。我歸納了五個方面,嘗試粗線條地描述這些問題。北京城中軸線的歷史沿革城市中軸線是現代人對城市一種布局形態的總結。明清北京城有一條貫穿南北的中軸線。
  • 獻禮紫禁城600年,「故宮大語文」立體書來了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珂 為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周年,國內少有雙層立體設計的圖書,《故宮人文版:這是紫禁城》出版:學一次有聲有色的故宮大語文,一眼看盡歷經滄桑的紫禁城600年。這本書到底有何特別?孩子們去故宮看什麼,如何讓他們可以玩得起來;更重要的是,以故宮為場景,培養孩子善於發現和觀察的能力,提高他們的知識儲備,並由此開啟孩子傳統文化的啟蒙學習……該書創作歷經600餘天,結合故宮人文文化、趣味歷史、建築雙層立體展現、同步有聲解讀,等多位一體,是一套非常適合攜帶入宮,導引閱讀,寓教與樂的「故宮賞玩手冊」。首先,打破傳統立體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