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大C聊育兒 原創
上班族媽媽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間總是有限的,所以每到周末就儘可能的多抽出時間來陪孩子,帶孩子玩,讓孩子多融入自然,多與同齡人接觸,這個從孩子出生後一直堅持了9年。
這周末帶孩子和小夥伴們一起去了故宮,雖然故宮去過很多次,但這次有些不一樣,因為有一個講解員姐姐給孩子們一路講解,孩子們一個個都仰著小臉聽的津津有味。
這篇文章的內容,是參觀完回來之後,9歲的女兒自己整理的內容。當然媽媽也負責指導來著。
我對孩子說,想把她總結的內容發到網上去,讓更多的小朋友能夠了解到故宮的知識。孩子非常高興,覺得可以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幫助到其他的小朋友,感覺自己像個「小老師」。在這樣的一番激勵下,孩子對此次參觀內容總結的更加帶勁兒了。
如果有對故宮裡的秘密感興趣的小朋友,可以跟隨我們的文章,一起來了解一些600年故宮的歷史以及相關知識點。
我們本次的參觀路線,基本上是按照&34;路線來行進的。
參觀順序包括:中軸線 → 西線 → 東線
中軸線參觀:午門 → 太和門 → 太和殿 → 中和殿 → 保和殿 → 乾清門 → 乾清宮 → 交泰宮 → 坤寧宮 → 御花園
西線參觀:西六宮 → 養心殿 → 隆宗門
東線參觀:奉先殿(鐘錶館) → 珍寶館 → 延禧宮(水晶宮)
全程用時:7小時。
① 故宮為什麼叫紫禁城?
小朋友們都知道,在我們國家,紅色最為吉利,而古時候代表皇家的顏色又是黃色,那為什麼皇帝住的宮殿要被稱作是紫禁城,而不叫紅禁城、黃禁城呢?
這是因為,在古代中國是有天象一說的,天上的皇帝,就是天帝是生活在紫微垣上的,而人間的皇帝自稱為天子,就是天帝的兒子,所以在居所上自然要與天帝有所對應了,因此皇帝的居所得名紫禁城。
② 太和殿的脊獸
太和殿面闊11間, 進深5間,為紫禁城內規模最大的殿宇。其上為重簷廡殿頂,簷角安放10個脊獸,簷角的脊獸越多,表示級別越高。太和殿用到了十個脊獸,象徵著皇權的至高無上。在整個中國的建築中也是獨一無二的。
而這十個脊獸也各有名字,他們分別是: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suān ní)、押(ya)魚、獬豸(xie zhi)、鬥牛、行什。
③故宮裡的水缸
整個故宮一共有308口水缸,現在還存在的有231口。這些水缸的作用主要就是用來防止火災發生的。
在古時候這些水缸每天都會有太監負責打滿水,宮中如果一旦發生了火災,就可以就近取水滅火。
而這些水缸還有一個很神奇的地方,小朋友們知道嗎?那就是,故宮裡的水缸無論是在多麼冷的冬天都不會結冰,可這又是為什麼呢?
故宮水缸不結冰的原因就是,古時候在冬天,為了防止天氣寒冷凍住水缸裡的水,宮裡的太監們會給這些大水缸套上棉套。而到了每年最冷的時候,還會在上圖,水缸下面墊著的石抽屜裡放上炭火,用炭火來保持溫度,防止水缸中的水被凍住。
故宮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位於故宮中軸線的位置。太和殿是三大殿中最大的宮殿,中和殿最小。
▶ 太和殿
太和殿是用來舉行各種典禮的宮殿,明清兩朝24個皇帝都在太和殿舉行盛大典禮。
▶ 中和殿
明清兩代,中和殿都是皇帝到太和殿參加大型慶典前的休息場所。
▶ 保和殿
保和殿在明清兩代用途是不同的,明朝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而到了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科舉考試殿試的地點ze 由太和殿移到了保和殿。
殿試是封建科舉制度最高一級的考試,由皇帝親自命題,皇帝還要親自閱看前十名的卷子。
之前在書中了解到了故宮御花園堆秀山中藏著酷似12生肖動物的石塊,這次來故宮,我們特意去找尋了一下,但是始終還是沒有找全十二生肖在哪。
只找到了一個可能是雞的石塊。不知道有沒有小朋友找全過呢?
★ 堆秀山為一座人工假山,整座山完全是由奇形怪狀的石塊堆砌而成,堆山匠師們稱這種手法為「堆秀式」,因此得名。
孩子們此行,還有一個特別想去的地方,就是故宮皇家冰窖,去冰窖不為別的,只是為了吃到故宮的專屬「故宮冰棍」。
故宮冰窖現在開闢了一個冰窖餐廳,而在古時候,冰窖是專門為皇家儲存冰,供來年夏季使用的地方。
每逢立冬過後,筒子河就要涮河淨水,把水面上的水草、浮木等髒東西撈乾淨,在等到冬至前後,也就是北京城一年最冷的時候,河水完全凍瓷實了,這時就會僱民夫來伐冰。
選堅實明淨的冰,取出後砍鑿成一尺五寸見方的冰塊,用排車拉到宮內,整齊的碼放在冰窖裡。一座冰窖能碼五千多塊冰。
每次去故宮,孩子都要去鐘錶館,也的確,鐘錶館裡的鐘表都十分的精美,每一件都足夠讓人細細品味許久。
而這其中,最吸引孩子的,則是「寫字人鍾」。
這座寫字人鍾整體呈樓閣式,底部是一紳士模樣的洋人單腿跪地伏案寫字,其上有三層樓閣。
三層閣內敲鐘人每逢三、六、九、十二點,擊鐘碗報時奏樂,最上層圓亭內的兩人還會拉開寫有萬壽無疆的橫幅。不過這些都只是說明牌上的介紹,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已經沒有辦法在看到這隻精美鐘錶的實際演示了。
8月驕陽下,孩子們在故宮裡走了7個小時,聽著講解員阿姨講述各種有趣的故事和小知識,一點都沒感覺到疲累。直到參觀全程結束後,還是意猶未盡,想要問的問題還很多。
而作為媽媽感覺收穫也很多,能夠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儘量陪伴她,與她一起成長,陪她一起經歷人生最初的階段。
陪伴不止是在時間上的付出, 還要全身心地投入,讓孩子感受到愛的專注;陪伴也不僅僅只是付出, 還能收穫孩子的獨特視角,與孩子一起自由地探索,共同成長。
❤ 我是大C,如果您對文章感興趣請關注我,@大C聊育兒 願與所有的可愛媽媽們一起交流育兒心得。
❤ 如果您有其他意見或建議,也歡迎您留言,我們一起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