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變瘋子?最有望拿諾獎的神童謝彥波:他的隕落原因及現狀

2020-09-11 伶小姐

1978年3月,隨著高考的恢復,中國科技大學的「天才少年班」橫空出世。當時從全國各地千挑萬選,最終選出了21名天才少年組成了中科大的首個「少年班」,他們被稱作新中國歷史上「知識荒原上的少年突擊隊」。

由於「少年班」是首次針對早慧少年的一種特殊教育模式,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已經打破了人們對傳統教育模式的認知,這樣的破天荒,在震驚家長和教育界的同時,也讓人瞪大雙眼,所有人都懷著新奇和種種說不上來的複雜心理盯著這群天才兒童。

在這群打破常規去發現、選拔出來的天才中少年中,有個年僅11歲的天少年叫謝彥波。他當時與天才寧鉑、幹政並稱為少年班的「三大神童」,而謝彥波更是一度被譽為「最有望拿諾貝爾獎的天才兒童」,被國人寄予厚望。

但是,他後來的發展卻讓人始料未及,不僅沒能拿到博士學位,甚至還被美國列為潛在威脅,最終被遣返回國。

人們心中的巨星尚未升起,就隕落,讓人唏噓不已。

這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天賦異稟,年少成名

謝彥波出生於1966年,從小就有著超強的學習能力,三年級就自學完成初中數學,四年級就學完了高中物理化,11歲經過測試後發現,他的數學已經相當於大學一年級的水平,所以謝彥波很快就被中科大少年班錄取。

在科大許多人的印象裡,謝彥波當時是滾著一隻鐵環走進了大學校門的。在此之前,他只有小學五年級的人生經驗。

因為年齡尚小,自理能力差,又沒有經歷過完整的中學階段,所以他在進入大學後經常發生一些令人大跌眼鏡的事,日常生活讓老師操碎了心。不過這些似乎並沒有被媒體太多報導。

除此之外,因為「天才」的頭銜,謝彥波幾乎完全被剝奪了作為一個孩子的天性,原本應該屬於他的玩樂也被無形剝奪了,取而代之的是學不完的書山海題,做不完分析、實驗。而長此以往,勢必會影響孩子身體的發育和心理的健康成長,甚至導致人格、性格和情商出現問題。

由於「天才少年班」太過耀眼,進入少年班在當時看來是一件很榮耀的事。一個人在這種榮譽之後,如果用好就是一種向上的動力,用不好就會產生巨大的壓力,謝彥波顯然是後者。

從進入中科大開始,謝彥波等就一直生活在聚光燈下,在接受太多掌聲的同時,也太早承受了在他這個年紀不該承受的壓力。

當一個人被反覆告知,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時候,他的行為自然會受到極重壓力的影響,同時也開始不自覺地表現得跟別人不一樣。

謝彥波的學習能力雖然很強,但有一點卻讓老師感到很頭疼,那就是他幾乎從不主動開口與人交流,老師問問題,他也有意無意在迴避。

教過謝彥波的汪惠迪老師曾說,人際關係和心理健康這兩課,全班的孩子都落下了,但謝彥波的問題尤為嚴重。而往往這些問題一旦錯過了最佳的引導階段,就很難再補救過來。

謝彥波不喜歡與人打交道,有時是覺得別人不懂他,跟別人不是一路人,有時是根本不懂得如何去與人交往,尤其不懂得如何與決定其命運的人相處。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四年後,謝彥波考取了中科院理論物理所的研究生,碩士畢業後開始讀博士,但卻因與導師關係不好未能拿到博士學位。

不久,謝彥波來到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讀博,拜讀於安德森教授門下,後者是諾貝爾物理學家得主,如果謝彥波能從他這裡畢業,前途可想而知。

然而,就在謝彥波距離自己的目標越來越近時,卻發生了一件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臨近畢業的時候,謝彥波突然被遣返回國。由於事發突然,他甚至來不及收拾行李。他的行李還是後來被寄回來的。

而謝彥波之所以沒有順利畢業,就被遣返回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不懂得如何與人相處且性格過於偏執所致。

原來,謝彥波在自己的畢業論文中指出了自己導師安德森一個理論的錯誤,此舉觸怒了安德森,加上謝彥波平時就自視甚高,過於自我,因此安德森沒有通過他的畢業論文。

為此,謝彥波沒有選擇重寫畢業論文,而是多次去找自己的導師理論,堅持要導師接受他的論文,兩人僵持不下,安德森對這個學生是越發不滿意。

本來,事情並非豪無轉機,只要謝彥波更換論文課題,再和導師好好溝通,他還是能夠順利畢業的,可謝彥波的固執和自負讓他看起來非常偏激,無論怎樣他都不肯更換論文課題,並堅持讓安德森接受他的論文。

恰在這時,發生了中國留學生殺死美國教授的事件,原因就是師生關係不睦所致。校方認為思想固執、行為偏激的謝彥波就是「高危存在」,如果讓他繼續留在美國,是對教授人身安全的潛在威脅,於是就把他遣送回國了。

說到底,虛榮而害怕失敗的性格缺陷,造成了謝彥波無法很好地發揮自己的智商和情商來處理學業、事業以及與人交往的問題,從而上演了一幕現代版「傷仲永」的人間活劇。

回顧謝彥波的前半生,他從未經受過挫敗,也從不允許自己「失敗」,人們強加在他身上的種種榮耀和期望過於沉重,而越是這樣,他就越害怕失敗,因為沒有人會接受一個「神童」的失敗。

昔日天才,泯然眾人

謝彥波被遣返回國後,瞬間引起了國內一片譁然。這樣的挫敗對於謝彥波來說,幾乎是致命的。25歲之前,他的一切都太過順利了,越是如此,此時的挫敗就越發顯得刺眼。

兩次讀博未果,被遣返回國,一時間從神壇跌落谷底,面對如此變故,他心中的翻滾可想而知。

好在,他還有個碩士文憑,最後被邀請到中科大任教,並分得一套簡陋的房子,不久後便結了婚,過著和普通人一樣的生活。至此,昔日的天才神童,泯然眾人矣。

謝彥波的故事,也給了我們很多警示:雖然「神童」智力的開發比較早或智商較高,但一個人的成長、成功和成名,更多的是後天的不懈努力和勤奮拼搏的結果,而相對於高智商,好的人際關係、健全的人格心理和快速適應環境的能力對個人的成功更有裨益。

正如前面提到的,人際關係和心理健康是每一個孩子成長路上的必修課,一旦錯過了那個最佳的時期就很難補救過來。

因此,希望我們的家長、學校和社會在督促孩子學習得同時,更加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合理地引導孩子行為習慣,儘量避免這樣的悲劇一再發生。

相關焦點

  • 天才變瘋子?最有望拿諾貝爾獎的神童謝彥波:他的隕落原因及現狀
    由於謝彥波是少年班孩子中年紀最小的一位,所以他和天才寧鉑被當做了最大的典型報導。在那個年代,翻開報紙隨處可見的便是長篇累牘的關於他們的報導。謝彥波天真的微笑、算術板書的背影,也出現在了媒體刊登的照片上。過度宣傳下,謝彥波和寧鉑等也開始將自己不當做普通人。
  • 11歲念科大,18歲讀博,最有望拿諾貝爾獎,神童謝彥波現狀如何?
    今天要談的這位曾經的天才少年就是曾被國人看好最有望那諾貝爾獎的神童謝彥波,可說起謝彥波,如今看來,神童的光環之下並未給他帶來人生的光彩奪目,相反,他的前半生更像是努力從神童怪圈中掙脫出來的寫照。1966年11月,謝彥波出生在湖北的一個普通教師家庭, 由於父母工作繁忙的原因,謝彥波從一歲起就被送到鄉下與祖母一同生活,直到要上學時才被父母再度接回到身邊撫養。
  • 天才變瘋子?15歲碩士,21歲博士,曾經的神童,如今卻被當精神病
    然而在現實的30年前,中國同樣也出了這樣一件事,這位神童11歲就進了中科大少年班,15歲讀碩士,21歲讀博士,師從197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菲利普·安德森,原本是最有望拿到諾貝爾獎的天才少年,卻在若干年之後被當成了「精神病」。
  • 被「毀掉」的中國三大天才神童:智商超群,為何難逃悲劇?
    雖然他的成績未必是最出眾的,但在公眾眼中,他就是名副其實的神童。1978年,全國的報紙、電視和雜誌都在鋪天蓋地報導寧鉑的傳奇故事。 報紙上有一段關於寧鉑的描述:2歲半熟背30多首毛著詩詞,3歲能數100個數,4歲能識400多個漢字,5歲上學,6歲自學《中醫學概論》,8歲能下圍棋,熟讀《水滸傳》。
  • 42年前,中國家喻戶曉的3大「天才神童」如今都怎麼樣了?
    這21位被選中的少年中,最大的16歲,最小的只有11歲,他們被稱作新中國歷史上,「知識荒原上的少年突擊隊」。在這些孩子裡,有三人進入學校不久,已然成為家喻戶曉的三大「天才神童」,他們分別是寧鉑、謝彥波和幹政。然而,被裹挾在時代洪流中的個體,在群體的聲浪前,毫無招架之力。
  • 重磅:40年前,中國家喻戶曉的3大「天才神童」如今怎樣了?
    這21位被選中的少年中,最大的16歲,最小的只有11歲,他們被稱作新中國歷史上,「知識荒原上的少年突擊隊」。在這些孩子裡,有三人進入學校不久,已然成為家喻戶曉的三大「天才神童」。他們分別是寧鉑、謝彥波和幹政。
  • 26年前最耀眼的神童:11歲入中科大,有望拿諾貝爾獎,如今怎樣了
    比如說這位天才,他11歲考入了中科大,是最有望拿諾貝爾獎的人,卻忽然隕落。他就是謝彥波,1966年出生於湖南,父親是物理教師,由於父母工作忙,所以一歲時就將他送到了奶奶家,奶奶平時忙著幹活,很少教導他,導致他不會說話,也不喜歡說話。
  • 中科大神童謝彥波:15歲讀碩、18歲讀博,為何被美國列為潛在危險
    中科大神童謝彥波,15歲讀碩、18歲讀博。因為讀博時和導師相處不好,沒能順利畢業。轉到普林斯頓大學跟隨諾貝爾獎得主讀博,曾經是「最有希望得諾獎的人」。天才少年初顯風採謝彥波出生於湖南,父親是物理教師。由於父母工作原因,謝彥波一歲時去鄉下跟著奶奶生活。奶奶是普普通通的農民,不會教育小孩子,只確保孩子吃飽穿暖就可以了。謝彥波與鄉下的小朋友格格不入,不願意與他們一起玩,不願意說話。
  • 40年前,中國家喻戶曉的3大"天才神童"如今都怎麼樣了?
    這21位被選中的少年中,最大的16歲,最小的只有11歲,他們被稱作新中國歷史上,「知識荒原上的少年突擊隊」。在這些孩子裡,有三人進入學校不久,已然成為家喻戶曉的三大「天才神童」。他們分別是寧鉑、謝彥波和幹政。
  • 42年前,中國家喻戶曉的3大天才神童,曾銷聲匿跡,如今現狀如何
    主要從中國人中精挑細選出21位天才少年,加以培訓扶值。有幸成為少年班的學員則會被保送到安徽合肥的中國科技大學就讀。當年,這群少年最大者為16歲,最小者為11歲,他們還有另一個別稱叫「知識荒原上的少年突擊隊」,看來國家當時想培養人才的決心真的很重,故此才使得「少年班」名滿全國。
  • 美國11歲男孩大學畢業,想挑戰霍金,但神童這條路他又能走多遠
    他們是人們眼中的神童,也是中國的第一批天才少年班。這件事成為了當年最吸引讀者的新聞之一。1978年,他進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82年本科畢業後留校任教,並在19歲時成為中國最年輕的助教。一切都是教科書一樣的天才典範。
  • 80年代,中國人盡皆知的三大「神童」,如今都怎麼樣了?
    儘管我們覺得不公平,但是卻又不得不承認,有一些人他們一生下來就比普通人要聰明得多,這些人往往就被我們稱之為「天才」,如方仲永就是一個天才,他五歲的時候自然而然地就會寫頗具文採的詩篇了。但是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則是在80年代中國家喻戶曉的三大天才神童,他們輝煌了一時,可現狀卻一個比一個慘澹。
  • 那些從全國各地聚集到「少年班」的天才神童們,後來都怎麼樣了?
    要說一位全國副總理真有那麼多時間去關注某個地方出了位神童嗎?可能性很小;但如果這個神童正好貼合了一份早就被擺在桌案上的提議,一份因某些特殊原因被擱置,如今又再度提起的提議呢? 1974年,已經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華裔物理學家李政道到中國訪問時,面對全國已經廢除高考的情況,在希望中國人才培育不要全面停滯的動機下,表示是否可以小範圍儘快培養一批頂尖人才?
  • 最可惜的天才:17歲考上中科院卻被勸退,母親:我恨不得他死了!
    這些天才少年年紀輕輕便取得了令人羨慕的成績,真是太牛了!今天我們要說的同樣是一位天才神童,他的名字叫魏永康。在很小的時候,魏永康便表現出了遠超同齡人的學習天賦,1歲多就能寫六七十個漢字。由於他太聰明了,不管什麼知識一學就會,因此上學時他一路跳級,8歲考上當地最好的高中,13歲參加高考,高分考上湘潭大學。
  • 天才謝彥波,18歲攻讀博士失敗兩次,被美國列為了潛在威脅
    從古代到現在我們國家都是不缺天才的,天才兒童有很多,他們從小就比同齡人聰明,但是有一些人是成長的過程中忽略了自己的天賦,所以和普通人一樣並沒有什麼突出的。而有些人就不同,他的父母知道他很聰明之後,就開始重點去培養他,希望他以後能有一番大作為。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這個天才兒童謝彥波的故事。
  • 中國三大天才神童,曾就讀於科大少年班,如今怎麼樣了?
    四十多年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全國範圍內精挑細選出21名少年,組成了首個「少年班」,這21名少年,當時年齡最大的才16歲,最小的只有11歲。在這21個孩子中,有三個當時已經家喻戶曉的天才神童,他們分別是寧鉑、謝彥波和幹政。而當時中國這三大天才神童,曾就讀於科大少年班,如今怎麼樣了呢?
  • 11歲少年大學畢業:4歲自駕出海,5歲開飛機,6歲給元首寫信,7歲出自傳…神童的路還能走多遠?
    40年前,有一群少年,其中最大的16歲,最小的11歲;他們被集體送入了安徽省合肥市中國科技大學學習,被稱為新中國「知識荒原上的少年突擊隊」,他們是人們眼中的神童,也是中國的第一批天才少年班。這件事成為了當年最吸引讀者的新聞之一。1978年,他進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82年本科畢業後留校任教,並在19歲時成為中國最年輕的助教。一切都是教科書一樣的天才典範。
  • 創立42年的中科大少年班,培養4000多名神童,成才了多少?
    他的這次訪問,也受到了熱烈的歡迎。眼見我國教育的現狀,李政道便提議:選拔一批優秀的十三四歲的天才少年,到大學去培訓,從而在基礎科學隊伍建設上能夠有所進展。這樣的提議,也得到了肯定。但是由於多種原因卻一拖再拖未能設立,直至1977年10月,一封關於13歲的少年天才寧鉑的舉薦信被呈送到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方毅案前,在經過媒體播報之後此事引發轟動。
  • 40年前,中國家喻戶曉的三大「天才神童」,一個出家,一個精神失常
    這些人都是全國各地最聰明的孩子,其中最大的16歲,最小的只有11歲。他們被送到安徽中科大進行學習,其中三人進入學校不久就已經成了家喻戶曉的神童。40年過去了,這三個神童現在都怎麼樣了呢?
  • 天才少年謝彥波,15歲讀研,18歲讀博,為何留學美國後被勒令回國
    當曾經的天才被打敗時,過去的輝煌反而讓人覺得無比刺眼,而那歸於沉寂之中生活,卻顯得比常人更加黯淡無光。天才的少年時期1978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創建了少年班,當年僅僅十一歲的謝彥波便是其中的一員。這個被稱為神童的孩子,有著超乎常人的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