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若關羽在華容道真把曹老闆給砍了會怎麼樣

2020-12-14 回憶的旋律音符

《三國演義》中關羽華容道義釋曹操,至今是一段美談。那我們今日來yy一下,如果關羽在華容道不講武德,把曹老闆一刀給砍了,三國的天下接下來的格局會發生什麼情況。

如果關羽一刀把曹老闆給咔嚓了,那東吳一定是最先行動的。因為少了曹操這個頭號大敵,他們立馬就會發兵滅了劉備攻取荊襄九郡。

此時的劉備他們還是比較弱的,東吳一旦再度發力滅了劉備,那就長江以南就都是東吳的了。

諸葛亮把關羽擺在華容道放走曹操,也是怕東吳這邊會立馬反目成仇。因為劉備的勢力畢竟是比東吳弱太多。

然後再看看北方這邊的格局會出現什麼情況,我推測會出現兩種情況。第一個會動的人我覺得應該是西涼馬騰。

為什麼我會認為馬騰會動呢?因為後期北方敢和曹操為敵也有實力的也就是馬騰,馬騰一旦得知曹操死了,他肯定會立馬攻擊許昌。搶奪到天子既而很有可能會成為第二個董卓。

有人覺得馬騰可能不會像董卓那樣。但是不論是誰得到天子都會被權力衝昏了。王允幹掉董卓,漢獻帝什麼都聽他的,他不也一樣是的。曹操雖然沒有被衝昏頭。但是世人還是給他背上了篡漢的罵名,雖然曹老闆一生都沒有篡漢。就算是劉備得到了天子,他難道會把自己辛苦打拼來的所有的權力還給天子?

第二種情況就是曹丕繼承下了曹操位置。穩固住了曹操北方留下來的勢力。其實曹丕是最像曹操的。

在銅雀臺他還沒得到司馬懿的幫助時,他就知道用一篇平淡無奇但是向漢的賦,來籠絡哪些心向漢的大臣。而司馬懿給曹丕的評價也是潛龍。本身曹丕後來就稱了帝,那說明曹丕本身能力就可以。

再看看曹操幾個兒子,如果曹操這時候殞命,有能力接替他位置的也只有曹丕。曹彰一心只想打仗。文臣肯定不會擁戴這種人上位。曹植又太愛飲酒是個風流的人物,他上位那魏國不得日日高歌。曹熊根本不用提。 曹衝還是太小了。所以盤算下來也只有曹丕有能力在這時完整地繼承曹操的家業。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中關羽守華容道,為何不殺曹操,若殺了曹操天下局勢如何
    此文以三國演義為基礎,別再說正史上沒有華容道關羽義釋曹操。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可以說是神機妙算了,不僅算到了周瑜在赤壁之戰準備用火攻曹操,只欠一場東風,而且還算準了曹操雖然在這次赤壁大戰中失敗,但命不該絕,於是諸葛亮故意在赤壁之戰前的排兵布陣中不給關羽分配任務,然後又用激將計誘使關羽出守華容道,同時立下軍令狀要斬曹操。
  • 關羽為何在華容道放過曹操?原來他根本捉不住曹操,不信你來看看
    在《三國演義》的描寫中,羅貫中老師特地給赤壁大戰增添了不少的劇情,比如:龐統獻連環計,諸葛亮草船借箭、借東風,曹操從華容道逃跑等。 本來神仙似的諸葛亮已算定了曹操會從華容道逃走,可他偏偏派關羽去阻擊曹操老闆,甚至還說出了「夜觀天文曹操不會死,而故意讓關二爺放走曹操」的大實話。 拋開原著中的神話部分不談,我們單從當時的實際情況出發來仔細分析一下——如果關羽不放曹操,能不能捉住他? 赤壁一戰後,諸葛亮擺下了3道埋伏等待曹操。
  • 與人方便自己方便——細品諸葛亮命關羽駐守華容道,曹操逃走一事
    小說《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孫劉聯合大破曹操,其中有一段十分精彩,也十分耐人尋味,就是著名的關羽私自放走曹操。有人研究說,這是諸葛亮在當時運用了現代西方的「雙贏理論」。研究說,諸葛亮在派將時,特意不派關羽,最後關羽請戰才讓他去把守華容道。
  • 民間諺語,關羽楹聯,關羽華容放曹
    三國人物廟祀最多的當然要首推關羽。幾百年來,中國可以說得上武廟遍天下(武廟即關羽廟,關羽被稱為武聖,故名武廟,和文聖孔子的文廟相對),所以關於關羽的楹聯最多。如:萬古勳名垂竹帛,千秋又勇壯山河;心上有天慈日月,目中無地著孫曹;這都是歌頌關羽氣概凜然,威震千古,文辭遒壯,但內容有些空泛。
  • 華容道義釋曹操,全小義,忘大義,這個鍋不該關羽背?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裡寫過這麼一句話:「孔明視關羽,如掌上觀文。」也就是說諸葛亮很了解關羽,了解關羽就像看自己手紋一樣清楚。他即知道關羽的義薄雲天,也更知道關羽在曹營十餘年,曹操是怎麼對待他的。因此說諸葛亮用人不當,這當然不是。 第二、假設諸葛亮故意放曹操 這個假設成立嗎?
  • 《三國演義》死了的關羽突然睜開眼睛,曹操砍的樹流血,可信嗎?
    三國演義裡,關羽被害這一段描寫本來就有很多迷信的東西,因為關羽死後享受人間煙火,以其忠義成為了武財神,到現在民間還有很多供奉關公神像的。關羽和關平在江東被孫權殺害,關羽魂靈不散飄飄蕩蕩來到了玉泉山,玉泉山上有一個老和尚普靜,以前在汜水關鎮國寺救過關羽,和關羽有過一面之緣。
  • 諸葛亮明知道曹操必走華容道,為何還讓關羽去?看看諸葛亮的用心
    雖然演義中存在著很多精彩的畫面,但是我們都知道,《三國演義》當中的很多故事都是被作者羅老先生虛構的,或許這也是為什麼演義受大眾喜愛的原因了。不過本文今天帶領大家探討的話題是:諸葛亮既然知道曹操必走華容道,為什麼還讓關羽去華容道伏擊呢?
  • 淺談關羽的忠和義——讀歷史人物之小感
    關羽,字雲長,三國蜀漢名將。說起關雲長只要是中國人(小孩不算哦),不管學沒學歷史,不管愛不愛歷史,都能知道他的名字,他可能不熟三國,卻熟關雲長都很正常。個人認為關羽是被三國演義捧成神的,以至於後來關羽被世人尊崇為武聖,甚至成了財神。
  • 三國演義中的正與偽:最具反諷意義的一筆,正是在關羽身上
    但是在《三國演義》裡面,它是有正偽的觀念之分的。什麼是正呢?就是劉備;什麼是偽呢?其他都是偽。所以讀者會注意到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的整個結構上都是有問題的,他想要重新解釋歷史,比如說關羽。關羽在整個故事裡是一個非常難定義的人物,他本來是忠義的象徵,可是在三個兄弟裡他又是唯一一個有過叛變行為的,他對曹操說:我只降漢不降曹,可是當時的漢朝就是在曹操手裡,所以他說這話的意思就不言而喻了。
  • 仔細讀三國志,沒想到關羽搶他那麼多頭銜,就連華雄都不是他殺的
    高某幼時自好讀《三國演義》,對三國遊戲,亦是如醉如痴,廢寢忘食。對三國人物,能倒背如流。縱觀三國人物,獨喜關雲長,雲長過五關斬六將,溫酒斬華雄,誅顏良斬文丑,單刀赴會,千裡走單騎,水淹七軍,威震華夏,這便是我幼時心中關公形象。
  • 古人評點《三國演義》的「三絕」是哪三絕?
    大家都對小說《三國演義》人物如數家珍,其中有三位奇人,被稱之為「三絕」。他們在「三絕」方面都超出常人。那麼,他們分別是誰?又絕在何處呢?第一位是「智絕」諸葛亮。《三國演義》中說「諸葛亮的才智能力和妖怪相仿」,孔明之智已經被刻畫得似妖非人了。
  • 關羽在華容道放走曹操是自己的私心?諸葛亮:不放代價太大!
    就說這曹操,在赤壁之戰失敗後,帶著幾千精銳,逃跑,其中多次被諸葛亮所埋下的伏兵伏擊,但都得以險中求生,一直到最後,遇到了在華容道埋伏的關羽。 於是曹操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勸說關羽能夠放過自己,關羽又是個知恩圖報之人,最終也就放走了曹操 ,違反了自己與諸葛亮立下的軍令狀。有些人在看到諸葛亮派關羽去華容道時,便猜到關羽會這樣做了,所以,甚至有陰謀論認為這是諸葛亮在設計陷害關羽。
  • 「華容道」的歷史之謎與通關密碼
    華容道遊戲取自著名的三國故事,曹操在赤壁大戰中被劉備和孫權的「苦肉計」、「火燒連營」打敗,被迫退逃到華容道,又遇上諸葛亮的伏兵,關羽為了報答曹操對他的恩情,明逼實讓,終於幫助曹操逃出了華容道。遊戲就是依照「曹瞞兵敗走華容,正與關公狹路逢。只為當初恩義重,放開金鎖走蛟龍」這一故事情節,但是這個遊戲的起源,卻不是一般人認為的是「中國最古老的遊戲之一」。
  • 龐德鬥關羽:若于禁不鳴金收兵,關羽也許被龐德所殺,龐德死得冤
    關羽會戰龐德,大刀對大刀勝負難分關羽收到消息,悉知龐德確有兩下子,恐關平敵不過他,於是令廖化攻樊城,自己去會龐德,來到陣前見關平與龐德又纏鬥在一起,關羽觀了一會戰,見分不了勝負,便催馬向前揮刀出擊,並厲聲對龐德說:「關雲長在此,龐德快來受死!」龐德也不示弱,催馬向前大叫一聲:「我奉魏王之命,特來砍你的腦袋。
  • 《三國演義》中的考點!大小考試都容易出現的!抓緊收藏起來備用
    以劉備、關羽、張飛和諸葛亮等為中心人物,又貫穿了群眾擁劉反曹的思想傾向,把蜀漢當作魏蜀吳之間矛盾的主導方面,集中描繪了三國時代各封建統治集團之間的軍事、政治、外交鬥爭,描摹了一幕幕波瀾起伏、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
  •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明知關羽重義氣,為何還最終讓他守華容道?
    只要是三國迷,必然對華容道這一節念念不忘,殺曹操的大好機會,就被如此浪費了。如果把關羽和張飛對調一下,曹操必死無疑,哪有後面這些事情。其實,這是諸葛亮刻意為之。想來想去,只有關羽最合適。關羽的性格和經歷決定,這件事只能他來幹。關羽此人熟讀《春秋》,踐行《春秋》大義,是個極重義氣的漢子。想當年,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欠下了曹操的人情。
  • 武聖關雲長在華容道放走曹操,表現了關雲長的小義,還是大義呢?
    當曹操率領著數百個殘兵敗將,狼狽的逃到華容道的時候,大將關雲長橫刀立馬,率領著五百多名將士擋住了去路。嚇的曹操眾人都下了馬,跪拜於地,懇求關羽念昔日之恩情放了他們。關羽沉默片刻,長嘆一聲,把手一揮,讓他們都走了。曹操名是漢相,實為漢賊。關羽為麼要放走曹賊呢?如果只為報答曹操當年的恩情而放,顯然是取小義而捨棄大義。
  • 三國演義中被戲說的100個歷史事件
    29、黃忠之死:黃忠病死,並非在夷陵之役時戰死,他也未參加此役。  30、孔明借東風:純屬虛構,冬至時日,多有東南風,此乃曹操之天災,非人為。  31、華容道關羽義釋曹操:這是羅貫中為醜化曹操,樹立關羽的高大形象和孔明軍事天才形象而虛構的。
  • 專家稱古華容道就在湖南桃花山引發爭論(圖)
    三國的形成,離不開赤壁之戰,更離不開華容道。 華容道到底在哪裡呢?很多人會說在湖北。但是,華容縣專門研究華容道的學者李春陽卻不這樣認為,他通過多年的研究,堅信華容道就在湖南華容縣境內。他的觀點一出,引起了史學界的一場爭論。近年來,先後有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蔣立峰、廈門大學歷史系教授魯西奇等人到華容道現場考察。
  • 關羽墓出土青龍偃月刀?關羽估計自己都不信
    在中國小說《三國演義》中,青龍偃月刀為關羽所使用的兵器,書中描述青龍偃月刀重八十二斤,又名冷豔鋸。關羽用其斬殺了不少武將,所以後世也稱青龍偃月刀為關刀。在關羽被殺後,青龍偃月刀被東吳將領潘璋奪走,後來,關羽的兒子關興殺潘璋為父報仇,奪回青龍偃月刀。因此,關羽和青龍偃月刀被互相視為象徵。關羽死後,他的墓究竟在什麼地方?千百年來,關羽墓究竟有沒有被盜掘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