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作為三國時期的武聖,五虎上將之首,其忠肝義膽,知恩圖報的精神可謂深入人心,在三國眾多武將之中,可謂是一顆璀璨的明星了。
也正是他的忠肝義膽、知恩圖報的性格,使他深受曹操這個敵方陣營的君主的喜愛
,就曾在有一段時間內,關羽帶著劉備的夫人奔逃,被曹操所收留,關羽也為曹操效力了一段時間。
關羽離開曹操
再到後來,關羽逐漸發覺自己與曹操所想追求的東西不一樣,且自己兄弟還是都在蜀漢,自己在曹營並沒有想像中的順利,於是重新回到了蜀漢的陣營,
劉備前往東吳,與東吳結成了聯盟,一同對曹操發起了赤壁之戰,最後,以火攻,取得了大勝
,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本局面。
華容道釋曹操
就說這曹操,在赤壁之戰失敗後,帶著幾千精銳,逃跑,其中多次被諸葛亮所埋下的伏兵伏擊,但都得以險中求生,一直到最後,遇到了在華容道埋伏的關羽。
於是曹操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勸說關羽能夠放過自己,關羽又是個知恩圖報之人,最終也就放走了曹操
,違反了自己與諸葛亮立下的軍令狀。有些人在看到諸葛亮派關羽去華容道時,便猜到關羽會這樣做了,所以,甚至有陰謀論認為這是諸葛亮在設計陷害關羽。
放走曹操的原因
然而,更令人信服的說法是,諸葛亮就是有意想放走曹操。這在隆中對中都得以體現,
隆中對裡,諸葛亮為劉備設計的戰略是先三國鼎立,
再
自我發展以壯大,最後統一
。而如果此時就殺掉曹操,必然會讓辛苦建立的三國局面崩塌,蜀漢也將成為東吳唯一的敵人,那樣的話,蜀漢自身也就離滅亡不遠了。
不放曹操的後果
讓關羽把守華容道,不僅僅達到了放走曹操的目的,還不會讓東吳同盟起疑心,保護了蜀吳的聯盟,同時,還能夠為關羽掙得一個好名聲,也讓劉備仁德的名聲遠揚,實乃雙全之策
。只能說,華容道義釋曹操,幾乎就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這也是對於蜀漢來說,堪稱最為重要的一步棋之一
。相較之下,如若不放,給蜀漢所帶來的損失可以說是真的太大了。
參考文獻:
《三國演義》《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