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三國迷,必然對華容道這一節念念不忘,殺曹操的大好機會,就被如此浪費了。
如果把關羽和張飛對調一下,曹操必死無疑,哪有後面這些事情。
其實,這是諸葛亮刻意為之。
因為曹操絕對不能死!!!
在赤壁之戰前,劉備已經被曹操打得幾近滅亡,不但城池丟了大半,就連老婆都跳了井。
如果不是孫權伸出援手,恐怕劉備就得夫妻團聚了。
就算是在赤壁之戰中,劉備的軍隊也不過是輔助軍隊而已,主戰場還是在周瑜那裡。
按照諸葛亮的話來說,現在的劉備不過兩萬軍隊,其中一萬還是劉琦的江夏軍。
曹操、孫權、劉備三股勢力之間,劉備最弱。
所以,曹操絕對不能死!
如果此時殺了曹操,有兩種結果。
一、北方重新陷入戰亂;
二、曹丕順利接班,北方局勢重新穩定。
不管哪一種結果,都不利於劉備。
如果發生了第一種情況,兵強馬壯的孫權必然要趁勢北伐,那北伐的第一仗肯定是拿劉備開刀。
如果發生了第二種情況,拿曹丕緩過勁來,也照樣拿劉備出氣,誰讓你殺了曹操呢?
所以,無論發生哪種情況,都是有利於孫權,不利於劉備。
諸葛亮自然不會作出這種昏招。
因此,對劉備來說,曹操活著回去是最好的結果。
一來,有曹操這個巨無霸,孫劉聯盟才能繼續保持下去;二來,赤壁之戰讓曹操的大部分注意力轉向了孫權,劉備可以緩一口氣。
曹操是肯定要放回去的,但讓誰來放,諸葛亮確實動了一番心思。
想來想去,只有關羽最合適。
關羽的性格和經歷決定,這件事只能他來幹。
關羽此人熟讀《春秋》,踐行《春秋》大義,是個極重義氣的漢子。
想當年,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欠下了曹操的人情。
按照關羽的性格,這份情是肯定要還的。
與其以後在戰場上下不了手,不如趁現在給關羽解開這個疙瘩。
原本也沒打算殺曹操,那就讓關羽做這個順水人情。
況且,諸葛亮此舉也有自己的用意。
在劉備集團中,關羽是最不好領導的。
關羽的性格是「善待士卒而驕於士大夫」,對士兵很好,但是看不起讀書人。換句話說,關羽是從心底看不起諸葛亮的。
而且關羽和劉備的關係大家都知道,很多時候諸葛亮也只能讓著關羽。
但是現在諸葛亮立威的機會來了。
首先是故意不給關羽派任務,用激將法讓關羽立下軍令狀。
大家都知道,軍令狀可不是隨便立的,完不成是要掉腦袋的。
不出諸葛亮所料,關羽空手而回。
當然,諸葛亮也不會真的殺了關羽,做個樣子也就行了。
但是在關羽看來,諸葛亮是高抬貴手,饒了自己一命。
加上關羽重義氣的性格,他還好意思在諸葛亮面前人五人六嗎?
經過這手,諸葛亮才算是收服了關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