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明知關羽重義氣,為何還最終讓他守華容道?

2020-12-17 刀筆小吏張押司

只要是三國迷,必然對華容道這一節念念不忘,殺曹操的大好機會,就被如此浪費了。

如果把關羽和張飛對調一下,曹操必死無疑,哪有後面這些事情。

其實,這是諸葛亮刻意為之。

因為曹操絕對不能死!!!

在赤壁之戰前,劉備已經被曹操打得幾近滅亡,不但城池丟了大半,就連老婆都跳了井。

如果不是孫權伸出援手,恐怕劉備就得夫妻團聚了。

就算是在赤壁之戰中,劉備的軍隊也不過是輔助軍隊而已,主戰場還是在周瑜那裡。

按照諸葛亮的話來說,現在的劉備不過兩萬軍隊,其中一萬還是劉琦的江夏軍。

曹操、孫權、劉備三股勢力之間,劉備最弱。

所以,曹操絕對不能死!

如果此時殺了曹操,有兩種結果。

一、北方重新陷入戰亂;

二、曹丕順利接班,北方局勢重新穩定。

不管哪一種結果,都不利於劉備。

如果發生了第一種情況,兵強馬壯的孫權必然要趁勢北伐,那北伐的第一仗肯定是拿劉備開刀。

如果發生了第二種情況,拿曹丕緩過勁來,也照樣拿劉備出氣,誰讓你殺了曹操呢?

所以,無論發生哪種情況,都是有利於孫權,不利於劉備。

諸葛亮自然不會作出這種昏招。

因此,對劉備來說,曹操活著回去是最好的結果。

一來,有曹操這個巨無霸,孫劉聯盟才能繼續保持下去;二來,赤壁之戰讓曹操的大部分注意力轉向了孫權,劉備可以緩一口氣。

曹操是肯定要放回去的,但讓誰來放,諸葛亮確實動了一番心思。

想來想去,只有關羽最合適。

關羽的性格和經歷決定,這件事只能他來幹。

關羽此人熟讀《春秋》,踐行《春秋》大義,是個極重義氣的漢子。

想當年,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欠下了曹操的人情。

按照關羽的性格,這份情是肯定要還的。

與其以後在戰場上下不了手,不如趁現在給關羽解開這個疙瘩。

原本也沒打算殺曹操,那就讓關羽做這個順水人情。

況且,諸葛亮此舉也有自己的用意。

在劉備集團中,關羽是最不好領導的。

關羽的性格是「善待士卒而驕於士大夫」,對士兵很好,但是看不起讀書人。換句話說,關羽是從心底看不起諸葛亮的。

而且關羽和劉備的關係大家都知道,很多時候諸葛亮也只能讓著關羽。

但是現在諸葛亮立威的機會來了。

首先是故意不給關羽派任務,用激將法讓關羽立下軍令狀。

大家都知道,軍令狀可不是隨便立的,完不成是要掉腦袋的。

不出諸葛亮所料,關羽空手而回。

當然,諸葛亮也不會真的殺了關羽,做個樣子也就行了。

但是在關羽看來,諸葛亮是高抬貴手,饒了自己一命。

加上關羽重義氣的性格,他還好意思在諸葛亮面前人五人六嗎?

經過這手,諸葛亮才算是收服了關羽。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中關羽守華容道,為何不殺曹操,若殺了曹操天下局勢如何
    此文以三國演義為基礎,別再說正史上沒有華容道關羽義釋曹操。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可以說是神機妙算了,不僅算到了周瑜在赤壁之戰準備用火攻曹操,只欠一場東風,而且還算準了曹操雖然在這次赤壁大戰中失敗,但命不該絕,於是諸葛亮故意在赤壁之戰前的排兵布陣中不給關羽分配任務,然後又用激將計誘使關羽出守華容道,同時立下軍令狀要斬曹操。
  • 諸葛亮明知道曹操必走華容道,為何還讓關羽去?看看諸葛亮的用心
    在這篇文章,筆者要給大家帶來的話題是——諸葛亮明知道曹操必走華容道,為何還讓關羽去?看看諸葛亮的用心。 雖然演義中存在著很多精彩的畫面,但是我們都知道,《三國演義》當中的很多故事都是被作者羅老先生虛構的,或許這也是為什麼演義受大眾喜愛的原因了。不過本文今天帶領大家探討的話題是:諸葛亮既然知道曹操必走華容道,為什麼還讓關羽去華容道伏擊呢?
  • 與人方便自己方便——細品諸葛亮命關羽駐守華容道,曹操逃走一事
    小說《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孫劉聯合大破曹操,其中有一段十分精彩,也十分耐人尋味,就是著名的關羽私自放走曹操。有人研究說,這是諸葛亮在當時運用了現代西方的「雙贏理論」。研究說,諸葛亮在派將時,特意不派關羽,最後關羽請戰才讓他去把守華容道。
  • 關羽在華容道放走曹操是自己的私心?諸葛亮:不放代價太大!
    也正是他的忠肝義膽、知恩圖報的性格,使他深受曹操這個敵方陣營的君主的喜愛 ,就曾在有一段時間內,關羽帶著劉備的夫人奔逃,被曹操所收留,關羽也為曹操效力了一段時間。 關羽離開曹操
  • 華容道義釋曹操,全小義,忘大義,這個鍋不該關羽背?
    無奈,曹操只好親自上前問候關羽,並說:「雲長你當年在我營中,我待你如何?今我兵敗落難,望將軍高抬貴手,放我等過去。」 關羽本就是一位義重如山之人,想起當年曹操的許多恩義,與後來過五關斬六將之事,心一軟,便放走了曹操。 此役,有人說關羽是全小義,忘大義。為了個人恩義,而忘了誅殺國賊的大義。
  • 諸葛亮一向料事如神,為何華容道會放走曹操?其實他早就看破一切
    諸葛亮為何讓關羽守華容道,為何還會派關羽去埋伏這最後一道防線呢?首先,赤壁之戰已經使得曹操的實力大減,如果此時將曹操殺掉,北方就會陷入一片混亂之中,而此時的劉備還沒有形成強大堅實的軍事力量。此時的孫權是兵精糧足,幾乎是無人敢與之抗衡。只有放走了曹操才能保持三分天下的局面。其次曹操雖然戰敗但是依然實力強盛。
  • 武聖關雲長在華容道放走曹操,表現了關雲長的小義,還是大義呢?
    這就不是真的義氣了,就不是義釋曹操,而成私放曹操了。想來當時情景是這樣的:關羽帶領關平、周倉等五百名將士早早的到了華容道,埋伏好。關羽座在一塊大石頭上,左手扶著青龍偃月刀,右手捋了一把漂亮的鬍子,閉了一下眼晴又睜開。
  • 關羽在華容道攔住曹操,為何最終放了他?原來不放的代價太大
    曹操是三國時代的霸主,手下謀臣武將無數,本人的能力碾壓同時代的所有君主,劉備一輩子活在曹操的陰影中。像曹操這樣雄才大略的人,軍事指揮能力自然不用多提,一度打出了官渡之戰這種經典的戰役。曹操戰敗次數很少,南徵北戰一生僅經歷4次戰敗,而赤壁之戰的敗走華容道,就是他的生死劫。
  • 《三國演義》若關羽在華容道真把曹老闆給砍了會怎麼樣
    《三國演義》中關羽華容道義釋曹操,至今是一段美談。那我們今日來yy一下,如果關羽在華容道不講武德,把曹老闆一刀給砍了,三國的天下接下來的格局會發生什麼情況。如果關羽一刀把曹老闆給咔嚓了,那東吳一定是最先行動的。
  • 古人評點《三國演義》的「三絕」是哪三絕?
    大家都對小說《三國演義》人物如數家珍,其中有三位奇人,被稱之為「三絕」。他們在「三絕」方面都超出常人。那麼,他們分別是誰?又絕在何處呢?第一位是「智絕」諸葛亮。《三國演義》中說「諸葛亮的才智能力和妖怪相仿」,孔明之智已經被刻畫得似妖非人了。
  • 淺談關羽的忠和義——讀歷史人物之小感
    關羽,字雲長,三國蜀漢名將。說起關雲長只要是中國人(小孩不算哦),不管學沒學歷史,不管愛不愛歷史,都能知道他的名字,他可能不熟三國,卻熟關雲長都很正常。個人認為關羽是被三國演義捧成神的,以至於後來關羽被世人尊崇為武聖,甚至成了財神。
  • 關羽為何在華容道放過曹操?原來他根本捉不住曹操,不信你來看看
    在《三國演義》的描寫中,羅貫中老師特地給赤壁大戰增添了不少的劇情,比如:龐統獻連環計,諸葛亮草船借箭、借東風,曹操從華容道逃跑等。 本來神仙似的諸葛亮已算定了曹操會從華容道逃走,可他偏偏派關羽去阻擊曹操老闆,甚至還說出了「夜觀天文曹操不會死,而故意讓關二爺放走曹操」的大實話。 拋開原著中的神話部分不談,我們單從當時的實際情況出發來仔細分析一下——如果關羽不放曹操,能不能捉住他? 赤壁一戰後,諸葛亮擺下了3道埋伏等待曹操。
  • 劉備入蜀之後,明知關羽為人自負還留他獨守荊州重地
    劉備去蜀中,安排諸葛亮輔佐關羽,趙雲,張飛為將佐,幫助關羽鎮守荊州。這是安排是鎮守荊州的最佳班子。以劉備當時的力量,劉備已經盡所有的力量了,說明劉備在乎荊州。而事實證明,在這一班子的治理下,曹操孫權沒有任何一點機會。
  • 華容道「放虎歸山」,諸葛亮為何要故意這樣安排?龐統點明用意
    諸葛亮很懂曹操的心理,推斷他最有可能會從華容道逃走,所以安排了關羽在此守株待兔。對於這一項決策,充分顯示了諸葛亮的過人之處。為什麼這麼說,首先要確定路線和地點就很難,然後就是指定用誰也要有講究。事件的結果眾所周知,關羽放走了曹操。表面上看這是一項失敗的任務,其實不然。華容道「放虎歸山」果真不明智?諸葛亮那麼了解關羽,為何還要故意這樣安排呢?原因有二,後來都被龐統點明其用意。
  • 此人最瞧不起諸葛亮,連劉備曹操都怕他,卻被小人所害!
    在《三國演義》裡,我們都知道關羽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他一生斬殺名將無數,忠義無雙,被後世尊稱為武聖,但是他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太過於驕傲,三國時期所有的大人物都不放在眼裡,包括曹操和孫權,就是自己陣營的軍事諸葛亮他也只是心服口服。
  • 三國裡精彩的華容道、空城記背後從長遠來看是誰獲益更多?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一部《三國演義》將三國時無數機關計謀、爾虞我詐描繪的淋漓盡致,千百年後讀來依舊對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心馳神往。三國裡精彩的故事很多,仔細研讀赤壁之戰後讓曹操死裡逃生的華容道,以及失街亭後使諸葛亮九死一生的空城計,我們首先會佩服關羽的義和諸葛亮的智。
  • 除了劉備之外,真正可以壓制關羽的只有2人,諸葛亮竟然不在其中
    關羽,三國時期一顆耀眼的將星,他的事跡幾乎是家喻戶曉。關羽為什麼這麼出名?一來他有兩個非常給力的兄弟,劉備與張飛。二來,他的外表容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面如重棗,一副長長的美髯),除此之外,就是二爺的脾氣剛烈高傲。僅僅是這樣也就算了,最關鍵的是他非常講義氣,把「義」看得比生命還重要!
  • 仔細讀三國志,沒想到關羽搶他那麼多頭銜,就連華雄都不是他殺的
    關羽土山與張遼三約定亦是子虛烏有。關羽直接失敗被擒,為護嫂後投曹。華容道關羽義釋曹操?非也,華容道截曹操乃劉備,去晚了,曹操方才得以跑掉。單刀赴會非關羽也,而是魯肅到關羽處赴會。單刀亦只是士兵兵器佩刀而已。讀完,不知所然,該信誰?心中關公何以如此?
  • 年味中的三國:關羽為何被供奉為「武財神」?羅貫中:多虧有我
    年畫中經常會看到熟悉的三國悍將關羽和張飛,他們手握青龍偃月刀和丈八蛇長矛,威風凜凜。將他們的畫像作為年畫,貼在門上,相傳具有驅邪保平安的寓意。大年三十吃餃子,祭拜祖先,也有許多人在家中擺上關羽的神像,或者去廟堂祭拜,商人求財源廣進,普通百姓求家宅平安。那麼,為什麼關羽既被作為一個神將,被人們祈求平安,又被商人作為「武財神」,祈求來年財源廣進呢?
  • 潘建華:《三國演義》高考試題集解
    相關情節見於《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關羽被圍困於土山,曹操派張遼去勸降,關羽與張遼約法三章,提出「卸甲」歸順的三個條件:一、只降漢帝,不降曹操;二、尊重並養贍劉備的兩位夫人;三、知道劉備下落後就立馬離開,不得阻攔。第一條表明關羽對朝廷的忠誠,第二、三條則顯示關羽對劉備的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