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雞的文化品質介紹及畫法,弘揚民族文化

2020-12-17 行者畫

古人之所以寵愛雞,很大程度取決於生肖雞的吉祥寓意和古人對雞圖騰的崇拜。作為禽類的總代表,生肖雞已不再是單純的動物,古人以雞的形體、外貌、秉性、作用等特性為依據,賦予雞各種不同的、豐富而深刻的象徵憊義。這些意義在科學發達的今天看來,雖然只是―些美好的傳說,但體現的仍然是先祖們的聰慧。

雞最顯著的象徵意義是守信、準時。雞守夜報曉,對於古人來說,其意義實在太大了。這是因為古代的計時工具非常簡陋,如漏壺雖可計時,卻不可能按時叫醒人們,睡夢中的人們不知道到了什麼時間。這時金雞報曉,告訴人們天快亮了,應該起床準備勞作了。

而且雞不管酷暑寒冬、風霜雨雪,它都守信報曉,決不偷懶。可以說,正是因為有了雞的打鳴報曉,人間才開始新一天的煙火生息。後來再迸一步引申,公雞報曉,象徵著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即將來臨。

雞象徵著平凡和柔弱。雞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它的繁殖能力強,成活率高,對環境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無論何地都可以飼養。此外,雞很勤奮,整天奔忙,四處覓食。所以說雞是平凡的、也是大眾的。其實,雞的這種平凡特性也是先人們自身生存狀況的折射。加上雞對於人類的無私奉獻,雞就得到先民的寵愛,被套上各種美麗而榮耀的花環。

雞象徵著勇敢善鬥。這一意義起源於鬥雞,即使是普通的公雞,兩隻公雞相遇往往有一場搏鬥;母雞為了它的後代也會拼命廝殺。雞的體型和力量雖然都很弱小,但在關鍵時刻卻敢於搏鬥,可見雞具有勇敢的品質。

雞具有某種神靈力量,能去災闢邪。古人認為,雞和雞血具有驅鬼邪祛災禍的作用。早在先奏時期,就有用雞和雞血驅邪的滔動。另外,古人對祭祀非常鼓視,在眾多的祭祀用犧牲中,雞就是其中之一。他們認為雞具有神靈的意味,認為雞是與先輩或神靈溝通的「通靈媒介」;因此常用雞進行各種祭祀活動。

雞鳴可以驅鬼。在民間的傳說中,鬼魂最怕聽到雞聲,因為鬼魂只能在黑夜裡活動,而雞叫則表明天快亮了,天一亮,所有的鬼魂便無蹤影了,雞能預示吉祥。因為雞鳴能夠除黑暗而迎光芒,所以,古人相信雞是可以給人們帶來光明與吉祥的聖鳥神鳥

雞是生殖崇拜的符號。古往今來,雄雞代表陽剛,被認為是繁衍生殖的代表。 總之,雞在人們心目中是光明的使者、是吉祥的象徵、是黑暗的剋星、是邪惡的對頭。在這些傳說或故事裡,雞或被神化、或被俗化,都具有意味深長的寓意。從中不僅可以看出先祖們的智薏,更能體會和感悟他們願望與祈盼。這些都是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雞在十二生肖中排第十,與十二地支配屬「酉」,故一天在十三時辰中的「酉」時——下午五點至七點又稱「雞時」。易卦為「異為雞」.   雞王是一個好強爭勝的傢伙,成天惹事生非,打架鬥毆(這種德性今天都有還有殘留)。玉帝封生肖的時候,考慮了動物對人類有無功勞,雞王當然也排不上了。有一天,雞王看到已封生肖的馬受人寵愛,金鞍銀澄,心中十分羨慕,於是上前詢問道:「馬大哥,你有今天的榮譽,靠的是什麼?」馬回答道:「我平時耕田運物,戰時衝鋒陷陣,給人類立下汗馬功勞,當然我應該受到愛戴。」馬道:「要得到人們的愛戴不難,只要你能發揮自己長處,給人們實實在在地辦點事就行了。

拿已封生肖的動物來說吧,牛能耕田,狗能守門,豬供人肉食,龍可降雨,你天生金嗓子,說不定對人類有幫助呢。」   雞王回到家中,左思右想,終於想到了用自己的金嗓子喚醒沉睡的人們,於是每天拂曉,雞王就早早起床,亮開嗓子歌唱,把人們從睡夢中喚醒,人們對雞王的功勞十分感激,決定請玉帝把雞也做為生肖賜封為神。   可是當時玉帝封生肖的標準只要走獸,不要飛禽,六畜中的馬、牛、羊、狗都有份,唯獨沒有雞,這下可急壞了雞王,它急紅了眼,喊精了脖子,可是毫無結果。

一天晚上,雞王為這事想不通,翻來覆去睡不著,一縷幽魂直飛天宮,來到玉帝殿前,向玉帝哭訴,自己每天司晨,喚起眾生,功勞順大,卻不讓入選屬相,實在想不通。說完後,淚流不止。玉帝一想,雞王的功勞實在大,自己規定的挑生肖標準確實有誤,於是摘下一朵殿前花戴在雞王頭上,以示嘉獎。  

雞王醒來後,發現頭上真有一朵紅花,於是它戴紅花去見四大天王,四大天王認出這是玉帝的「御爐紅花」,知道玉帝看重雞王,於是破格讓雞王參與生肖競爭。到了爭排生肖的那天,雞與狗同時起床,相併而進,快到天宮時,雞怕狗沾了先,就連飛帶撲到前面去了。

狗急起直追,一直沒追上,結果排在雞之後,從此,狗對雞再無好感,見到雞就追,直到今天也餘氣未消,「狗攆雞飛」的現象至今可見。而雞呢,至今還是紅臉每天司晨,頭上戴著一朵漂亮的大紅花。   下午5——7時(即「酉時」)。這時候,日落山崗,雞開始進籠掃窩,夜宿,於是酉時屬雞。

畫法

先定位眼睛是常見的做法。眼睛類橢圓形,根據大公雞看的方向,決定眼球的位置。其次是嘴巴的畫法,上短、中長、下適中,是畫好嘴巴的訣竅,注意中間的線條,應該基本對準眼球的位置,不要畫得太短。雞嘴上不要忘記畫上雞的鼻孔,會讓大公雞更加生動。   

大公雞的眼睛想要更加有神,那不妨在眼角和眼尾加粗一下線條。全部結束後,在眼睛的左下方,為大公雞畫上耳朵。  

此時大公雞的五官基本完成,請提示學生換一隻畫筆,開始畫大公雞的雞冠。毛筆蘸取曙紅色,起筆後,從上往下,從外到內運筆。

大公雞的眼睛周圍和嘴巴處,也用紅色暈染開來,並且畫上大公雞的「肉裙」。肉裙」分別在嘴巴的兩側。

一般來說,雞脖子上的羽毛比較淺,我們可採用淺灰色來畫脖子。起筆要注意保留頭部線條的完整性和流暢性。畫好後,在右側羽毛處,畫上一點濃墨色塊,代表雞的後背。   

接下來就是雞翅的畫法了,注意翅膀濃淡色彩的變化, 並且用枯筆的手法,營造出羽毛的蓬鬆感。   

後背與翅膀畫好後,可以用淡墨勾勒出大公雞的屁股。線條簡單明了即可,同時也定好尾巴的位置。   

畫面最出彩的部分應該就是大公雞美麗的大尾巴了。筆鋒放倒,讓毛筆最大接觸面掃過畫紙,先繪製好尾羽的輪廓和造型。 然後用筆尖加水調製出深灰色,在濃墨下方,豐富線條的顏色,讓畫面更加立體。

在畫大公雞身體部位時,可讓筆尖中的水分稍多一點,因為不同深淺墨塊的堆砌,會讓身體部分的羽毛栩栩如生。此時的構圖,大公雞好像一顆「愛心」,而「心尖」處就是一會兒雞腿的位置。不必拘泥展示畫的用筆規律,只要發揮自己的創造力,用深淺色塊填滿雞胸和整個身體即可。   

雞腿想畫得漂亮,並不容易,由於羽毛比較蓬鬆,所以枯筆手法會被反覆利用。用試筆紙將毛筆中的水分吸走,會讓運筆變得容易。

雞的腳踩地應該沉穩有力,所以畫之前,注意整個構圖比例,用筆尖勾勒出腳部線條,並畫出皮膚的紋路。「金雞獨立」所以一隻腳踩地的同時,另一隻腳是蜷縮上屈的。第此時,只要把筆洗淨,蘸取藤黃色為雞嘴和雞腳上色,整隻大公雞的教學就完美收工了。

相關焦點

  • 葫蘆的文化品質介紹及畫法,弘揚民族文化
    葫蘆不但在古代人民的物質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而且與文學、藝術、宗教、民俗、神話傳說乃至政治等關係也十分密切,圍繞葫蘆所形成的種種意識形態,無疑是構成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幾千年的燦爛文化博大精深,葫蘆文化經歷數千年的歷史積澱,以其獨特的歷史淵源,深厚的文化內涵以及廣泛的群眾基礎,在現代文化中仍佔有重要的地位。
  • 弘揚民族文化 傳承民族藝術
    ——上海華夏文化經濟促進會2005年文化活動一覽   文/唐霞      一、振興京劇藝術   2005年上海華夏文化經濟促進會大力弘揚民族文化,開展振興京劇藝術的系列活動。  11月20日下午,在上海逸夫舞臺舉辦了一場「振興京劇藝術,弘揚民族文化」名家名票演唱會,吸引了眾多觀眾。此次演出小到6歲的兒童,上至80多歲的票友,著名表演藝術家童祥苓夫婦、李炳淑、李薔華、夏慧華老師與她們的票友學生一起登臺,分別演唱程派、梅派傳統唱段,贏得聽眾陣陣掌聲。特別是王力平同志操琴為著名京劇藝術家李炳淑演唱的「霸王別姬」伴奏,贏得觀眾的喝彩。
  • 弘揚民族精神 堅定文化自信 | 清華同衡助力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弘揚民族精神 堅定文化自信 | 清華同衡助力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2020-12-16 19: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家地名文化類節目受關注 弘揚優秀民族文化
    在國務院《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的指導背景下,節目將探索領域對準了「地名」這一流傳千年的文化符號,旨在通過名稱、地理、歷史、詩詞、民俗等各個角度,全方位展現中華大地的萬千風貌,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豪感。為了讓全民體驗「地名」之美,感受「地名」之趣,《中國地名大會》主辦方聯合騰訊企鵝輔導推出了地名答題的網絡賽區玩法。
  • 上海楊浦國學課程進校園,弘揚民族傳統文化
    通過對古老的女紅針法、技法的培養、把握,使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民間手藝和傳統,在布藝作品的設計製作過程中,進行愛國主義和民族文化的教育。    課程力求強化實踐性、技藝性同藝術性、思想性、情感性的有機結合。內容包括:布藝概述、布藝學堂、童年回憶篇、百變香袋、扎染風情篇、工具篇、 玩偶篇和中華布藝典型作品介紹。除了講授布藝作品的製作方法外,對作品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文脈也作了充分的詮釋。
  • 縣幼兒園:弘揚民族文化 感受苗族服飾風採
    大家被精美的苗族服飾吸引,體會到苗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織錦老師的介紹下,幼兒們了解了苗族傳統服飾的產生、製作過程。在織布機前,老師還現場示範苗族織錦的通經斷緯法,苗族織錦圖案豐富、色彩絢麗,常見的有菱形、幾何紋,字紋、團花等。
  • 葉文智:市場推動民族文化的保護、傳承與弘揚
    2015年3月14日,全國人大代表、鳳凰古城文化旅遊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文智做客新華訪談,圖為葉文智在訪談中。新華網 李江 攝   新華網北京3月14日電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鳳凰古城文化旅遊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文智做客新華網,暢談旅遊文化產業的創新與融合。   葉文智表示,作為一個國際化的旅遊目的地,今天的麗江是一種中西方文化交融、現代與古代文明結合的旅遊產品。以前的麗江哪有酒吧呢?它的產品也隨著時代需求在進步。
  • 慶陽五中:弘揚戲曲藝術,傳承民族文化
    根據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財政部、文化部聯合發布《關於戲曲進校園的實施意見》文件精神,傳承弘揚戲曲文化精髓,培養學生戲曲素養,營造校園戲曲文化氛圍,我校在堅持把書法、剪紙、泥塑、刺繡、沙畫、舞蹈、民樂等藝術大師請進校園之後,又邀請我市著名演員開設了戲曲課程。
  • 傳承傳統文化 弘揚民族精神 ——讀《中國文化與中國精神》
    □董興傑在當今世界相互激蕩的文化潮流中,對自身民族文化與民族精神的建設與傳承至關重要。在此背景下,細讀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文化與中國精神》,感覺獲益匪淺。首先體現在其論述的結構框架上,先通過「總論」對中國文化與中國精神進行概述,而後分五章分別對中國哲學文化精神、中國法律文化精神、中國科技文化精神、中國民俗文化精神、中國藝術文化精神進行專題闡述。在「分論」部分,五章內容既相互獨立,又密切聯繫,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其次體現在對中國精神內涵闡釋的豐富系統上。
  • 嵐皋法院: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禁止過洋節倡議書
    嵐皋法院: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禁止過洋節倡議書 2020-12-24 16: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弘揚民族文化,傳承文化經典
    9月萬柏林區科技實驗小學「戲曲進校園」主題演出活動為了植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厚土壤,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對學生進行愛我中國戲曲美好品德的培養,推進學校美育改革發展。學校在開學典禮暨教師節表彰大會後,開展進行了「戲曲進校園」主題演出活動。
  • 黃至安委員: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增強民族認同感、自豪感
    全國政協委員黃至安人民網北京3月13日電 ( 林洛頫)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國民珍惜和維護自己的思想文化,達到凝聚民心,增強民族認同感、自豪感和愛國心是當前我國社會的重要職責之一。」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湖南省道教協會會長黃至安提出了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建議。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
  • 楊朝明:弘揚傳統文化應著眼於築牢民族根基
    ,山東作為文化大省,應提高認識,加大力度,從培育和樹立文化信仰與價值追求的出發,著眼於築牢中華民族的深厚根基,認清根脈,把握精髓,在弘揚傳統文化方面繼續「走在前面」。楊朝明舉例道,中國文化重「道」,「道前定而不窮」,人們通常說「知識就是力量」,但「力量需要方向」。文化應該面對生命的世界,而不是物象的世界。中國文化是有機的生命體,我們要了解它的魂魄是什麼。文化有不同層級,深層的觀念文化決定著表層的物質文化、中層的制度文化,觀念的文化是信仰與信念,是道德與價值,弘揚傳統文化的核心與關鍵,在於穿越紛雜的外部形式,洞達本質,明辨是非,知榮辱,懂審美。
  •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南寧市婦聯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五)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南寧市婦聯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五) 2020-12-14 17: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傳承民族文化 弘揚國樂雅韻 「珠江大同國樂2018新年音樂會」即將...
    原標題:傳承民族文化 弘揚國樂雅韻 「珠江大同國樂2018新年音樂會」即將奏響華龍網12月28日20時29分訊(記者張義)傳承民族音樂文化,弘揚國樂雅韻。12月28日,「珠江大同國樂2018新年音樂會」將在重慶大劇院奏響。《慶典序曲》《彩雲追月》《茶馬古道行》等多首經典曲目將共邀山城市民享受國樂之美。
  • 傳承經典,弘揚民族文化
    包含著永不消逝的經典闡述著令人動容的故事為了進一步拓展公共文化免費開放服務的途徑傳承傳播建始縣 民族民間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群眾文化愛好者以及青少年兒童的文化生活建始縣文化館將開展2020年「文化·建始 全民藝術普及」 活動以文字、圖片等方式講述建始民族民間文化和故事
  • 高原黑毛香豬肉絲——弘揚美食文化,傳承民族精神
    豬在中國古代文化中也具有多種含義,比如因豬用來祭祀,後來也引申用來衡量財富的多少。唐代經濟繁榮,養豬業也日趨興旺,官家與私人均養。豬肉的普及促進了豬肉的飲食文化和美食文化的發展,為中華民族以食豬肉為主要畜肉的文化打下了堅實基礎。在文人雅士的筆墨之下,賦予豬肉更多的美食靈感與情趣。
  • 德宏州「弘揚民族文化 剪紙傳情齊抗疫」剪紙藝術展開展啦
    為弘揚德宏民族傳統文化,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抗疫精神,慶祝六一兒童節,5月31日,團州委、州文化館、州民族初級中學主辦,由大榕樹「美育空間」美術交流平臺、魏庭芳剪紙藝術工作室承辦的「弘揚民族文化 剪紙傳情齊抗疫」剪紙藝術展在州文化館開展。
  • 聊城臨清市京劇院 弘揚民族文化 展現國粹魅力
    9月8日,臨清市京劇團赴逸夫實驗小學開展「弘揚民族文化,展現國粹魅力」戲曲進校園活動,為學校師生獻上了一場精彩紛呈的京劇盛宴。  戲曲進校園活動,讓同學們接近戲曲、了解戲曲、熱愛戲曲,對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學生校園生活起到了促進作用。
  • 魅力端午:文化自信託舉民族文明傳承弘揚共享
    同時,以端午節為代表的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民族文化認同的一個標誌性符號,是強化中華文化主體意識的載體。」恰逢端午節之際,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樓宇烈在接受中國青年網專訪時講起這番話。  6月9日,時逢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端午節蘊含著華夏民族獨特而豐富的精神內涵和文化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