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天可能吃下幾十種食品添加劑!可怕嗎?

2020-12-18 騰訊大渝網

早餐你吃了麵包和酸奶;中午你選擇吃了火鍋;下午買了果凍零食;晚上吃了泡麵,順便給自己加了一根火腿腸……

你覺得一天吃的還算美味,但如果告訴你,這一天可能吃下幾十種食品添加劑!你怕了嗎?

這是一張麵包的配料表,後面詳細註明了所有的食品添加劑,數一數已經超10個了。除了麵包,酸奶、火鍋調料、果凍、泡麵、火腿腸裡都含有食品添加劑。

你可以在很多購買的加工食品包裝上,看到上面類似的配料表,密密麻麻寫滿了你看不懂的各種化學名稱,從幾種到幾十種不等,他們統稱為——食品添加劑。

而事實是,可能你吃掉的九成加工食物裡都是含有添加劑的

刊發在《食品與生物技術學報》的《國內食品添加劑研究進展及發展趨勢》一文提到,目前我國有23類食品添加劑,《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中批准使用的超過2600種,其中食用香料1868種,營養強化劑200多種等。

比如,你最愛吃的辣條,本來是穀物、豆類做的,怎麼會有那種迷人的香味?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在CCTV《開講啦》就展示了下面這兩種化學物質,是它們造就了辣條迷人的香味。

圖片來源《開講啦》

很多人看到這,可能覺得非常害怕,原來每天要吃那麼多食品添加劑,對身體是不是有害?

答案也許令你有點詫異:

從毒理學角度講很多食品添加劑確實有毒。

滷水豆腐中的滷有毒。電影《白毛女》中的主人公楊白勞就是喝滷水死的!

還有可樂中的酸味劑食用磷酸。磷酸能喝嗎?當然不能,喝磷酸跟喝硫酸是一個效果。

(這裡要說明下,蘇丹紅、瘦肉精……這些不是食品添加劑!)

然而,還是那句話「拋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

即使是食鹽和紅糖,你要是一次吃下去一大盆,也一樣會中毒。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在《開講啦》節目談到,食品添加劑在食品當中不超範圍、不超量,對人體就無害,甚至有的對人體有益。如滷水豆腐中的氯化鎂就能起到補充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鎂的作用。嬰幼兒配方奶粉中加氯化鎂,就是作為營養強化劑使用的。

那麼,食品添加劑怎樣才能既提高食品的質量和安全性,又不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呢?只有一條,按照我們國家標準的要求來使用,不能超範圍,不能超量。

為什麼現在食用油放幾個月不會出現哈喇味兒?因為添加了抗氧化劑做保護。

為什麼潮溼的夏天,鹽不會結塊?因為添加了抗結劑。

麵包、餅乾裡有膨鬆劑;巧克力、冰激凌裡有乳化劑;火腿腸裡有護色劑和防腐劑;可樂裡有著色劑和酸味調節劑;油條裡有明礬,是膨鬆劑;口香糖裡有甜味劑和膠姆糖基礎劑;味精學名叫穀氨酸鈉,是增味劑;雞精裡除了穀氨酸鈉,還有肌苷酸鈉、鳥苷酸鈉、雞肉香精,這些都是食品添加劑……

不要認為食品添加劑都是不好的,不好的是那些非法使用、超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劑!食品添加劑的使用,一定意義上恰恰是保證了我們的食品安全,讓我們的加工食品不容易變質腐壞等。

表1 常見食品添加劑

分類

食品添加劑

防腐劑

苯甲酸及其鹽類、山梨酸及其鹽類、亞硫酸及其鹽類、二氧化碳、亞硝酸鹽類等。

抗氧化劑

茶多酚、生育酚、黃酮類、丁基羥基茴香醚等。

著色劑

甜菜紅、薑黃、紅曲紅、胭脂蟲紅、莧菜紅、胭脂紅、日落黃、檸檬黃、新紅、誘惑紅、赤蘚紅、亮藍、靛藍等,多用於果汁飲料等。

護色劑

亞硝酸鈉、亞硝酸鉀、硝酸鈉、硝酸鉀(綠色食品中禁止使用),比如加工肉類。

甜味劑

糖精、糖精鈉、甜蜜素、安賽蜜、三氯蔗糖、阿斯巴甜,常見於一些甜味的加工食品中,比如飲料、麵包等。

增稠劑

阿拉伯膠、卡拉膠、果膠、瓊膠、海藻酸類、甲殼素、瓜爾膠、黃原膠、明膠、乾酪素、殼聚糖、羧甲基纖維素鈉,比如酸奶等一些黏稠的食品中。

凝固劑

硫酸鈣、氯化鈣、氯化鎂、丙二醇主要用於豆製品生產和果蔬深加工,以及凝膠食品的製造。

膨鬆劑

碳酸氫鈉、碳酸氫銨、硫酸鋁鉀,膨鬆劑主要用於餅乾、糕點生產。

水分保持劑

乳化鹽、甘油、丙二醇、麥芽糖精、山梨糖醇等廣泛地用於食品加工,肉類製品中保持肉的持水性增加肉的柔嫩性,防止啤酒和飲料等渾濁。

很多人拒絕食品添加劑,可能就想到自製食品,認為純天然,很安全了!但不幸的告訴你,自製的食品也未必安全。比如,我們看到這樣的新聞:

上面新聞裡這些自己釀造的東西,因為無法保證溫度、殺菌等工藝條件,因此極易引起雜菌汙染,甚至導致致病菌大量繁殖,食用這樣的自製食品,容易造成食品安全事故。

反而食品工業生產中,對各種指標都有要求,只要符合國家規定,可以保證安全。

很多人在買食品看配料表時,都會數一下食品添加劑的種類數量,他們覺得添加劑種類越多,食品就越不安全,其實這樣做沒有必要。

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阮光鋒在2015年6月8日接受健康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歸根結底是要看使用量和食用量,和使用的品種數量沒有必然聯繫。

阮光鋒說,一般來說,只要是符合國家食品添加劑的要求,其安全性較有保證,即使吃了也不會對健康有什麼影響,不必過分擔心。

食品添加劑必須是經過風險評估並獲得國家批准的,「而且還有一個要求就是,食品加工中可不加的就不加,能少加的就少加。如有些食品沒有加香必要,則不得添加食品用香料和香精,小麥麵粉中沒必要加增白劑,我國已規定不得使用。」

與其擔心食品添加劑的問題,還不如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養成良好飲食習慣中去,全面、均衡地從食物中獲取營養,也可以降低食品安全風險。

因為添加了非食品添加劑在食品中,國內確實發生過一些讓大眾很擔憂的食品安全的事件。但國外的食品就一定安全嗎?

站在食品添加劑角度來說,每個國家都有自己要求的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劑量、毒理學指標等,也就是說每個國家的添加量、添加種類都是符合自己國家人群數據的,而因為人群和飲食文化差異,這些數據未必完全適合我們。

所以,請理性看待食品添加劑。

食品添加劑不可怕,

可怕的是那些非法添加和濫用的人!

相關焦點

  • 我們每天都在吃食品添加劑,到底吃多少才算健康?你知道真相嗎
    然而比較遺憾的是,專家們天天都在科普,告訴我們只要不是長期大量食用食品添加劑,就不會損害健康。但是到底怎麼樣才算「長期」「大量」?專家似乎很少給出明確的答案。畢竟水喝多了也會中毒,飯吃多了也有可能撐壞身體,然而你真的能喝下那麼多水,吃進那麼多飯嗎?
  • 近九成食品含添加劑 成人一天約食用八九十種
    新華社發擅自擴大食品添加劑使用範圍,過量使用食品添加劑,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或本身質量有問題的食品添加劑等,已成為當前食品添加劑使用的三大頑疾食品添加劑,可以不加嗎?每個成人一天大概吃進八九十種添加劑——食品添加劑本意是讓食品更安全,改善品質,延長保存期;非食用添加物質不屬於添加劑泡菜裡有著色劑,果凍裡有防腐劑;一支雪糕含16種食品添加劑,一袋方便麵中有14種……近九成的食品含有添加劑,而生活中的「食品添加劑」有2000多種。
  • 中國人吃的食品添加劑太多?食品添加劑的真相,你應該知道
    女兒有時勸他別盡信那些攤販,他還不以為意:「我買這些,可比你網購什麼零食飲料好多了!」 事實果真如此嗎? 而從種類上說,食品添加劑有22類,以下幾種則最為常用: 防腐劑 防腐劑是生活中非常多用的一種食品添加劑,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幫助殺滅微生物或抑制其繁殖,從而減輕食品在生產、運輸、銷售等過程中因微生物而引起腐敗。常用的防腐劑有苯甲酸鈉、山梨酸鉀、二氧化硫、乳酸等,一般用於果醬、蜜餞等食品加工中。
  • 中國人吃的食品添加劑太多?關於食品添加劑,我們有太多誤解!
    濫用食品添加劑引發了許多的食品安全問題,尤其是最近幾年發生的「蘇丹紅」事件和「三聚氰胺」事件等,讓我們對食品添加劑產生了極大的恐懼。 於是,越來越多的人追求「天然食物」,追求「無添加」食品,覺得食物有添加劑的話吃了會不安全,那麼,食品添加劑真的這麼可怕嗎?
  • 食品添加劑會導致癌症嗎?添加劑都安全嗎?帶你了解食品添加劑的...
    為了改善食物的色澤、口感,讓食品便於儲存,不會馬上腐爛,常給食品添加一些化學物質或防腐劑、添加劑等。但在種類繁多的食品添加劑中突出的一個問題就是,食品添加劑如使用不當,不僅會導致很多一般的健康問題,很可能會導致癌症。多年前,網上曾經有一則微博被瘋狂轉發。「購買食品時,若發現有以下10種食品添加劑,最好慎重選擇」。
  • 濫用的可怕——三問中國食品添加劑
    不只是麵粉產品,被形容為「熟悉的陌生人」的添加劑,存在於許多食品中。小小的麵包裡有多少添加劑?人們恐怕很難想到,複合酶製劑、複合乳化劑、氧化劑、過氧化苯甲醯這些陌生的名稱,都是許多麵包裡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在我國,已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有20多類約2000種,使用也有嚴格限量標準。生活中一件件案例表明,添加劑本身並不可怕,怕的是濫用。
  • 一款糕點20種添加劑 消費者:是吃蛋糕還是添加劑
    一款糕點20種添加劑 消費者:是吃蛋糕還是添加劑 如今,標準實施半個多月,記者走訪省城市場發現,食品企業基本能做到對添加劑具體描述,雖然在保障消費者知情權方面,該標準有了很大提升,但包裝上種類繁多的添加劑,讓很多消費者看著「眼暈」,更表示出擔憂。「像一款糕點裡最多有近二十種添加劑,這是吃糕點還是吃添加劑?」  昨日,記者走訪省城多家超市的冷飲飲料、休閒零食以及肉製品專區了解到,食品企業基本能做到對添加劑進行具體標示。
  • 小孩吃了食品添加劑會影響長高嗎?我們到底吃還是不吃,請看此文
    在我們日常生活裡,食品添加劑無處不在,我們不可能完全做到不接觸添加劑,我們只能少吃,是不會影響孩子健康的,儘量炒菜做飯少放食品添加劑,今天我來給大家分享!食品添加劑是指用於改善食品品質,比如:食品的顏色、香味等,延長食品保存期,便於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營養成分的一類化學合成的食品,目前我國食品添加劑有很多種,包括抗氧化劑、漂白劑、膨鬆劑、著色劑、增味劑、防腐劑、甜味劑等等。
  • 被蒙冤這麼多年,你真的了解食品添加劑嗎?
    接下來,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就是什麼是食品添加劑,我國對於它,是如何定義的。·究竟何謂食品添加劑?我國目前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有2000種左右,按功能分為23個類別,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防腐劑、膨鬆劑、香料(香精)、著色劑(色素)等,不太熟悉的比如加工助劑、營養強化劑等。其中香料種類最多,有1000多種,除香料以外大約300種左右。
  • 一根雪糕十幾種添加劑 專家:配料越多營養價值越低
    然而,雪糕所含的添加劑也越來越多。這兩天,有媒體稱,一根雪糕中所含的添加劑達14種之多。我們究竟在吃雪糕,還是在吃添加劑?現代快報記者 吳怡 文/攝添加劑佔配料表一半多昨天,現代快報記者隨機購買了一些雪糕。一款著名的巧克力夾心雪糕標出了4種乳化劑,4種增稠劑,兩種酸度調節劑和4種著色劑。
  • 衛生部擬撤38種食品添加劑 著色劑禁用
    近段時間氣溫升高,不少市民在逛街時吃起了冰激凌。不過,今後冰激凌的顏色可能變得單調起來。近日,衛生部在其官方網站發函,擬撤銷2,4-二氯苯氧乙酸等38種食品添加劑,茶黃色素、茶綠色素、柑桔黃、黑加侖紅等不少著色劑便位列其中。權威食品安全專家、湖南省疾控中心吳傳業教授表示,長期低量吃含有著色劑的食品對健康有一定影響。
  • 色素不可怕——談談食品添加劑中的著色劑
    然而,事實真的是如此嗎?食品為什麼要添加著色劑?著色劑安全嗎?人工著色劑真的比天然的更危險嗎?我們今天就來談談這些大眾關心的著色劑問題。1、什麼是著色劑?色澤是食品最重要的感觀性狀之一,可以給消費者帶來極大的視覺衝擊。
  • 食品添加劑 到底能不能吃
    近年來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經常有媒體爆料出黑心廠商製作假冒偽劣產品、違規使用食品添加劑而危及人們安全健康的新聞。如今一提到食品添加劑,學多人會不由自主的產生恐懼心裡,覺得一旦吃了含有食品添加劑的食品就會危害身體健康。那麼事實情況是怎樣的,我們到底應該如何看待食品添加劑問題呢?
  • 零食裡有可怕的添加劑?這些兒童零食的誤區,你中招了嗎?
    有一位媽媽給我發了這樣一篇文章《孩子常吃的這4種零食添加劑最多!為了孩子擴散一下吧!》,文中提到方便麵、火腿腸、蜜餞、果凍、乳飲料、薯片、冰激凌、餅乾等食品含有一大堆可能致命的添加劑。這篇文章的閱讀量很可觀。
  • 食品添加劑的限制性特點(下)
    5.在達到預期目的前提下儘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    這一原則可以簡化為我們在使用食品添加劑時通常所說的「能不用就不用, 能少用就少用」。這一原則也是與上述其他幾個原則相輔相成的。    對於安全性較高的食品添加劑品種,標準中未規定最大使用量,同樣也應當在得到該食品添加劑使用預期目的的前提下儘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
  • 一根雪糕含有數十種食品添加劑 孕婦多吃易流產
    調查顯示,市面上出售的雪糕普遍含有多種添加劑,而且越便宜添加劑越多。  一根1元的雪糕,含有甜味劑、卡拉膠等數十種食品添加劑。一根售價為1.5元的甜筒冰激凌,含有色素、增稠劑等11種食品添加劑。售價22元的265克裝冰淇淋算是較貴的品種,含有增稠劑、酸味調節劑、著色劑等5種食品添加劑。而最近一家國內媒體的調查也驗證了這個事實。
  • 吃了這麼多年食品添加劑,它究竟有沒有毒?
    首先,商店裡賣的和飯店裡製作的食物,你都吃不上了,因為那裡面幾乎都有食品添加劑。有人傳言日本早已禁用味精,那怎麼可能?味精是日本人發現的,他們現在味精的人均消費量也大大高於我們。網上有流言說味精有毒,所有食品添加劑都有毒。事實上,世界上任何食品中都含有毒有害物質,有毒無毒與有毒物質的含量及食用量有關。食鹽、紅糖是無毒的,但一下子吃半碗,照樣會中毒。為什麼要規定食品添加劑的最大使用量?
  • 記者調查曝內幕 你吃的不是冰糕是添加劑與色素
    而動輒添加十幾種添加劑的食品,又讓市民感覺有些心驚膽戰,吃了這麼多食品添加劑,會不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呢?就此,記者展開了調查。  奶製品:酸奶濃稠全靠增稠劑  記者昨在超市調查發現,目前市場上的奶製品中都含有食品添加劑,多的七八種,少的也有四五種,而在各類奶製品中,酸奶的食品添加劑種類是最多的。
  • 食品添加劑會危害健康嗎 合理使用對身體無害
    近日,一向愛吃冰激凌的市民李女士聽說製作冰激凌要加入十幾種添加劑,怕對身體不好,不敢再買了。那麼,食品添加劑真的那麼可怕嗎?相關專家表示,食品添加劑和非法添加物不一樣,在食品加工中,不超範圍、限量使用添加劑是無害的。
  • 國產食鹽「添加劑」堪比砒霜?央視深度揭秘
    網傳文章提到,「國產食鹽裡面有種可怕的添加劑——亞鐵氰化鉀。在生活中,烹飪食物的時候,食用鹽遇高溫有可能會使亞鐵氰化鉀分解成氰化鉀這種劇毒物質,在10秒鐘內能使人喪失意志,幾分鐘內可以毒死一人」。網傳文章中還提到,「奧運會、世博會特供食鹽及出口食鹽均不含亞鐵氰化鉀」。  這一傳言在網上迅速傳播,很多網友面對傳言真假難辨。國產食鹽究竟安全嗎?國產食鹽中真的含有亞鐵氰化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