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用的可怕——三問中國食品添加劑

2020-12-20 中國法院網

2010-09-20 11:14:15 | 來源:新華社 | 作者:劉敏、周婷玉、陳國洲

  衛生部近日表示,正在協調有關部門研究撤銷過氧化苯甲醯作為麵粉處理劑及其相關配套措施,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然而麵粉增白劑只是公眾對於食品添加劑安全問題擔憂的冰山一角——食品添加劑濫用、超標,食物中使用非法添加物,有關食品安全的消息再次牽動著消費者的神經。

  敏感疑惑:添加劑是否被濫用

  關於麵粉增白劑的爭論由來已久,早前我國100家大型麵粉加工企業曾聯名呼籲停止使用增白劑。按規定,麵粉中添加過氧化苯甲醯每千克不得超過0.06克。隨著加工水平提高,許多麵粉企業已不再在產品中添加增白劑,然而抽檢卻仍能在一些麵粉中發現超標案例。

  記者在北京西郊錦繡大地物流港採訪時了解到,大型麵粉加工廠普遍已經停止在麵粉中添加過氧化苯甲醯,一些企業仍在添加主要出於兩個原因:受生產條件制約麵粉加工水平偏低;迎合部分消費者追求「品相」的心理。

  不只是麵粉產品,被形容為「熟悉的陌生人」的添加劑,存在於許多食品中。小小的麵包裡有多少添加劑?人們恐怕很難想到,複合酶製劑、複合乳化劑、氧化劑、過氧化苯甲醯這些陌生的名稱,都是許多麵包裡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在我國,已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有20多類約2000種,使用也有嚴格限量標準。生活中一件件案例表明,添加劑本身並不可怕,怕的是濫用。

  吉林省去年一次抽查中發現,某批次葡萄酒山梨酸超標2.3倍;山東壽光對15個鹹菜樣本的抽檢中,4個樣本防腐劑超標2至5倍;在以往曝光的案例中,一些「地下」小食品作坊的蜜餞色素和增味劑超標可達十幾倍。

  再如,色黃素只能用在某些飲料中,有些廠家卻將其用於給劣質黃油著色;個別不法商戶用含有糖精鈉和蛋白糖等食品添加劑浸泡青棗,變青棗為紅棗牟利……

  另有商家利用產品說明「打掩護」:「有選擇」地標註部分添加劑名稱,對於可能危害公眾健康的添加劑避而不提,此做法在危害公眾健康的同時侵犯了消費者知情權。

  「食品添加劑是現代食品加工業的靈魂,只要嚴格按照國家標準適量添加,安全性是有保障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陳君石對記者說,「食品添加劑替非法添加物背了多年的黑鍋。」

投機漁利:為何久治不愈

  一個個濫用食品添加劑和使用違法添加物的案例只是公眾質疑的冰山一角,人們更為擔憂:這些現象為何難以根除?是什麼因素造成了不法企業違規操作?

  上海食品添加劑行業協會名譽會長彭瑞衍說,一些商家過度追求色澤和口感而超標使用食品添加劑,甚至為了追求低成本高利潤而違規使用非法添加物,凸顯了投機漁利的心態,部分監管環節的疏漏更造成了這些企業投機的僥倖心理。

  有關部門近期擬出臺新規規範我國現榨果汁市場。然而採訪中北京一位經營「現榨果汁」生意的店主直言不諱:「市場競爭太激烈,高成本低利潤經營不是長久之計,用添加劑勾兌的果汁,成本只是真正意義上現榨果汁的十分之一,何樂而不為?」

  「食品安全監督具體執行上存在漏洞。」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高彥祥教授說,「片段化監管體制容易導致部門間責任不清、重複監管和監管盲區,同時部門間內耗嚴重,問題出現後相互推諉導致失去最佳監管時機。」

  他認為,添加劑的銷售和使用缺乏嚴格的追蹤機制,一般只是抽檢最終產品,如發現商家確實存在過量使用或使用違禁添加劑時,往往只是一罰了之,但以罰代管的方式對一些企業根本不傷筋骨。

  不容忽視的是,添加劑檢測設備本是把關質量安全的重要手段,然而一些企業自身和政府部門檢測設備老化、閒置,使食品安全監測成為一句空話。

  在2008年底至2009年初的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行動中,全國共清查出252種不符合標準的食品添加物。違規行為多存在於中小型食品企業,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私人作坊。這些企業在食品生產工業的末梢,原材料進貨渠道繁雜,監控檢測難度更大。

  「管、控、防」:還有多少猛藥需下

  食品安全關乎我國十幾億公眾的健康問題,也是當今社會百姓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8月4日,衛生部等部門聯合印發,加強整頓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工作實施方案。最高人民法院等幾部委近日也明確表態,加強食品安全管控,對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分子的定罪量刑,甚至死刑。

  「規範添加劑使用、維護食品安全需要強有力執法的保證。」高彥祥說,「食品安全法已經出臺,各部門執法一定要從嚴,否則就會流於形式。凡事要從公眾利益出發,不能因為企業對地方財政貢獻大,就對其『手下留情』。」

  「要想及時發現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必須轉變『事先許可、事後抽檢、出了事故進行處罰』監管方式,相關部門應把好關口,主動對食源性疾病、食品汙染和食品中有害因素進行檢測,這也是獲得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重要依據。」他說。

  彭瑞衍建議建立食品添加劑使用追蹤機制,對添加劑生產廠家要嚴格執行生產銷售的登記備案制度,將產量和去向備案,對使用廠家要登記添加劑來路和使用情況。這樣才能把住超範圍、超量使用的關口,也便於追查和監督。與此同時要在食品監督方面保證公眾的知情權,提高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

  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副所長王竹天指出,加強食品添加劑監管必須提供有力的技術保障。一些基層機構缺少必要的檢測設備,專業檢測人員普遍缺乏。

  陳君石說,安全的食品是生產出來的,不是監督出來的,更不是檢測出來的。關鍵還是要靠企業自律。「食品添加劑說到底是道德問題。」專家建議,政府各部門在監管過程中,應更多發揮行業協會的溝通作用,加強企業自律意識的宣傳,提高行業守法意識。

相關焦點

  • 廣元市尚未發現食品非法添加和添加劑濫用
    廣元市尚未發現食品非法添加和添加劑濫用 2011年06月10日 00時00分
  • 中國人吃的食品添加劑太多?關於食品添加劑,我們有太多誤解!
    濫用食品添加劑引發了許多的食品安全問題,尤其是最近幾年發生的「蘇丹紅」事件和「三聚氰胺」事件等,讓我們對食品添加劑產生了極大的恐懼。 於是,越來越多的人追求「天然食物」,追求「無添加」食品,覺得食物有添加劑的話吃了會不安全,那麼,食品添加劑真的這麼可怕嗎?
  • 你一天可能吃下幾十種食品添加劑!可怕嗎?
    ①刊發在《食品與生物技術學報》的《國內食品添加劑研究進展及發展趨勢》一文提到,目前我國有23類食品添加劑,《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中批准使用的超過2600種,其中食用香料1868種,營養強化劑200多種等。
  • 徐福記捲入添加劑風波 糕點濫用添加劑種類最多(圖)
    就在各種年貨陸續上市時,中國糖果生產巨頭「徐福記」卻捲入了「違規添加抗氧化劑」的風波。據廣東《新快報》報導,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法院近日審結了一起案件,一審判決認定徐福記生產的芒果酥、芝麻香酥沙琪瑪、落花生酥心糖三款食品,含有國家規定不得在糕點糖果類食品中添加的抗氧化劑。  在「食品安全大過天」的當下,這無疑牽動著人們的神經。
  • 食品添加劑濫賣濫用黑幕:用肉膏掩蓋不良異味
    餐館更是成了各種添加劑濫用的重災區,廚師用多用少無法可依,無從監控。滅活罌粟籽:換包裝偷著賣2月14日,記者來到增槎路的新天鋮糧油食品批發市場。一進門,賣食品調料的商鋪一個緊挨一個。記者走到一家調料店鋪,稱自己要開一家川味餐廳,問有沒有特別好的材質,老闆指著展柜上的貨品說店裡有各種各樣的調料。
  • 目錄查詢| 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名單(第1—6批匯總)
    來源:衛健委官網聲明:刊文為傳遞信息,標註錯誤或侵犯權益,聯繫更正、刪除為進一步打擊在食品生產、流通、餐飲服務中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行為,保障消費者健康,全國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領導小組自2008年以來陸續發布了五批
  • 色素不可怕——談談食品添加劑中的著色劑
    其在食品中的應用歷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埃及,大約在公元前1500年,當地的糖果製造商就利用天然提取物和葡萄酒來改善糖果的色澤。隨著工業革命的發生,食品工業也得到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色素被開發出來[1],形成了一個添加劑中一個重要的門類——食品著色劑。
  • 合肥一超市售賣濫用食品添加劑玉米片 消費者獲10倍賠償
    合肥一超市因為售賣濫用食品添加劑產品,被消費者告上法庭,要求賠償貨款及10倍賠償,經法院審理,消費者的要求獲得支持。經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生物素」允許使用範圍均不包括上述食品,上述食品屬於濫用食品添加劑,嚴重不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強制性規定,故蔣某訴至法院,要求判令超市退還購物款664元並依法賠償6640元。該案審理過程中,被告超市認為其作為銷售者,已經履行了進貨查驗義務,蔣某要求十倍賠償無法律依據,應駁回蔣某的訴訟請求。
  • 「三聚氰胺」事件的背後:食品添加劑的「是」與「非」
    中國食品添加劑和配料協會秘書長齊慶中說,「按照國家標準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是絕對安全的,消費者沒必要害怕。而且,有的添加劑還在保證食品安全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添加劑不是洪水猛獸,只要按照國家相關規定使用食品添加劑,就不會有問題。」中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汪東風說。
  • 衛生部公布食品非法添加濫用物質「黑名單」
    衛生部近日匯總公布了5批《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名單》(以下簡稱「名單」)。法晚記者統計發現,包括三聚氰胺、革皮水解物等在內,牛奶、乳及乳製品、含乳飲料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多達6種,成為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的「重災區」。糕點中可能濫用的食品添加劑種類數量最多。
  • 食品添加劑名單中25種暫無法檢測
    非食用物質及食品添加劑「黑名單」還有待完善  本報訊 衛生部近日重新匯總發布《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名單》,同時公布相應檢測方法。不過記者查詢發現,相當部分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或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的檢測方法暫缺。
  • 食品添加劑非法添加物 食品安全大揭秘
    ·利用食品添加劑製售假冒偽劣食品  目前,使用食品添加劑勾兌、制假售假成為行業「潛規則」。中國食品安全報報導稱,有的地區涉及幾個縣、鄉、村黑作坊制假售假已形成產銷鏈條,輻射多地農村市場。正是這些濫用食品添加劑的不法商販讓我國民眾對它形成了深遠且不可逆轉的誤解,也是人們談「劑」色變的根本原因。
  • 局長掛帥八個月 嚴打濫用添加劑
    他表示,廣東正在大力健全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平臺,提高監管效率,令食品安全監管常態化。嚴打食品非法添加新快報:4月27日下午,國家工商總局召開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廣東方面將如何落實會議精神?
  • 樂清人 不要迷信「零添加」,食品添加劑並不可怕
    全文字數:207 閱讀時間:約1分鐘 不少人在選購食品時,會將「不添加」「零添加」當做首選。事實上,食品添加劑並不是洪水猛獸,「零添加」也不代表安全、健康。
  • 學姐來了|食品添加劑——不必談之色變
    導語:食品添加劑是什麼?有什麼作用?食用安全嗎?常見的食品添加劑有哪些?本期專欄學姐帶你深入了解食品添加劑。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也越來越注重食品的安全性,各種「無添加」、「純天然」食品越來越受追捧,而食品添加劑則被當成食品安全的大敵。食品添加劑真的有那麼可怕嗎?我們來看標準中對使用食品添加劑的基本要求:其中第一條就是「不應對人體產生任何健康危害」。
  • 食品添加劑使用公示制度
    為規範食品添加劑公示管理工作,保障公眾餐飲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1.需要公示的食品添加劑包括:加工過程中使用的所有食品添加劑。2.需要公示的食品添加劑基本信息包括:品名、生產廠家、生產許可證編號、供貨單位等。3.公示的基本信息要與實際使用的食品添加劑相符,不得提供虛假信息誤導消費者。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有變化的要及時更換公示信息。4.
  • 西安:300多家餐飲店承諾杜絕食品添加劑
    昨日上午,在西安市餐飲服務單位打擊食品非法添加行為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行動大會上,300多家市級直管的大型餐飲店籤訂承諾書,向社會公開承諾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劑。  飯館要做到哪些使用添加劑必須符合國家標準  這些餐飲服務單位承諾,「遇到消費者詢問食品添加劑使用情況,我如實告知」,按照國家衛生標準規定的範圍和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嚴禁超範圍、超限量濫用食品添加劑;嚴禁在食品生產經營過程中使用食品添加劑以外的任何化學物質,以及其他任何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不使用標識不規範、來源不明的食品添加劑。
  • 食品添加劑,別再把它妖魔化了
    只要聽到「添加劑」,不少人肯定會下意識默默皺眉,包括我周圍的很多朋友,也覺得包裝食品不如「天然」食品安全,主要原因就是包裝食品中含有的添加劑。但添加劑就是不好、不安全的嗎?對於每天都在為食物消費的我們,應該怎麼在「天然」和「添加」之間做出更好的選擇?食品添加劑是什麼?鬆軟的麵包、酸酸甜甜的果汁飲料、五顏六色的彩虹糖,這些都有食品添加劑的功勞。
  • 近九成食品含添加劑 成人一天約食用八九十種
    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公布的食品中可能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名單。「不清不楚一滴香,清水變高湯」,「不用熬,白水也能添成辣椒油」,這些都是食品添加劑的「功勞」。中國疾控中心食品與營養所副研究員張柬波說,食品添加劑是用於改善食品品質,延長食品保存期,便於食品加工的一類化學合成或天然物質。使用目的是改善食品的色、香、味,以及防腐和滿足加工工藝的需要。很多情況下,沒有食品添加劑會讓食品更不安全。
  • 2020年食品及飼料添加劑未來發展趨勢預測 - 中國食品及飼料添加劑...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食品及飼料添加劑市場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顯示,食品添加劑可以說是現代食品工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有力地推動了整個食品工業的發展進程。我國食品添加劑行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經過近十幾年的奮鬥,已經發展成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的現代化添加劑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