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在職場中,一個leader往往需要具備很多種能力,這樣才可以整合團隊,少走彎路,完成一個滿意的項目或者目標。本文作者今天就提出了橫向結構的策略思考能力,並舉例分析了應該如何運用這種能力,讓我們一起來思考學習吧。
上篇講到如何運用金字塔原理的縱向結構拆解問題,找到問題的真正本質所在,回顧《縱向結構:如何像高手一樣深度思考、分析問題?》。找到問題本質後就要解決,今天就來跟你講解題的一些思考方式。
前幾天和一個朋友聊天,她說現在短視頻、直播很火爆,自己也想做。
我問怎麼做?
她答道做一些職場吐槽話題、怎麼設計互動、直播和短視頻的時間佔比分配,以及變現賣職場課、心理學課等細節。我很遺憾地告訴她,這樣可能越做越迷茫,因為起點就是錯的。
這和之前寫過的一篇《從開一家餐館說起:如何用戰略邏輯思考問題?》本質是一樣的,思考一件事、系統解決一個問題,如果上來想的全是執行細節,多半做不成。
如果說定位、短視頻推廣、市場戰略等需要專業知識,自己沒學過,是不是就解決不了這些問題?
也不是。
專業知識是可以臨時補充、找人指導的,也可以找專業人來做。馬雲不寫代碼,但這並不影響阿里巴巴是國內最大的線上購物平臺。某種意義上講,更關鍵的在於你的策略梳理、拆解問題能力。
今天就來教你如何培養這種能力,可以不吹牛逼地說一句:如果你是職場新人,你的思考問題能力進階,就在看這篇文之後。
一、橫向結構的概念解讀
橫向結構有兩種邏輯思維方式:演繹與歸納。
人類的認識活動,總是先接觸到個別事物,而後推及一般,又從一般推及個別。如此循環往復,使認識不斷深化。歸納就是從個別到一般,演繹則是從一般到個別。
例如:把尖牙、利爪、食肉、生性兇猛、有攻擊性這些特徵總結為猛獸、是危險的,這就是歸納。當一個動物符合這些特徵,就能得出「該動物也是猛獸」的結論,這就是演繹。
1. 演繹:從普遍性的理論知識推導出個別、特殊的現象
演繹的常見類型是標準式三段論:大前提——小前提——結論。
比如:所有人都會死(大前提),蘇格拉底是人(小前提),因此蘇格拉底也會死(結論)。
已知小前提、結論,也可以推導出大前提,如:人進到院裡狗沒叫(小前提),來的是狗熟悉的人(結論),那麼大前提是「狗見到熟人不會叫」。
標準式三段論通常用在辯論、說服、論證中。比如有位偉人說過「人固有一死,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大前提),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小前提),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結論)。」
大前提成立前提下,小前提和結論只要符合邏輯,一般不好反駁。
2. 歸納:從許多個別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則或方法。
狼人殺中歸票位很關鍵,局勢總結全面、條理清晰表達對全場走向非常重要,這時候就需要用到歸納。
歸納是歸攏共性並使之有條理,最常見的場景大概是「剛才大家討論了很多,我最後總結下,歸納為三點」。除此之外,歸納也是一種推理方法,由一系列具體事實概括出一般原理(和演繹相對)。
做兩個練習感受下:
練習1:根據下邊題目,做一個結論。
韓國歷任總統下場:
1948-1960 李承晚,流放海外;1960-1962 尹潽善,監禁;1963-1979 樸正熙,暗殺;1979-1980 崔圭夏,監禁;1980-1988 全鬥煥,監禁;1988-1993 盧泰愚,監禁;1993-1998 金泳三,驅逐出境;1998-2003 金大中,兒子被判入獄;2003-2008 盧武鉉,自殺;2008-2013 李明博,幸運兒;2013-2016 樸槿惠,彈劾、起訴。結論:韓國總統是一個高危職業。
練習2:根據題目描述,做一個結論。
韓國人經營著70%的熟食和雜貨店;華人幾乎壟斷洗衣店;巴基斯坦與印度人開著60%的計程車。結論:亞洲人在一些行業裡佔據主導地位。
以上就是演繹與歸納的概念簡要介紹,略顯枯燥?別著急,下面告訴你如何應用到工作和生活中。
二、用兩個練習教教你策略思考
練習1:你開車從武漢送一批貨物到上海,路過一個限高2米的山洞,但車子連貨物有2.05米,怎麼辦?
你的點子或許有:給車胎放氣、在山洞前卸貨、重新碼貨調整高度、再調一輛貨車過來、繞路走等,方法無窮盡。不考慮實現,甚至還可以拓高山洞、使用任意門和傳送門。
但是你想過一個問題沒有:這些點子、解決方案的邏輯是什麼?有沒有思考策略,使之成為放射性而非點狀思考?
這就要用到歸納法。將上述所有點子歸納,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有以下幾個元素:
1. 不過山洞情況下
原狀態:汽車繞路;
新狀態:換其他交通工具,如飛機、輪船。
2. 過山洞情況下,問題的要素就在於三點
車輛:給輪胎放氣、換底盤低的車、再調一輛車;
貨物:山洞前卸貨,分多次運輸;重新碼貨調整高度;把不重要的貨物扔掉;
山洞:把山洞拓高、硬闖。
思考這個問題的完整思路如下:
拆解問題,找到關鍵要素,先想解決方案的路徑而非具體點子,這便是策略思考。
公司開會、寫方案也是如此。
老闆問到如何提高產品銷量,不是想聽降價促銷、打廣告、搭配售賣這樣的具體點子,如果學過市場營銷,你會從產品、價格、渠道、促銷四個角度分別展開,給到更系統的方案。
再比如最近粉絲增長乏力,要制定增長系統,則不單單是H5活動、熱點爆文、精準渠道打廣告,而是給到一個增長系統,常見的幾種方式如下:
內容、活動類:熱點文、轉化文、H5遊戲、促銷活動等;PR/品牌類:做新廣告、與其他品牌跨界聯動、老闆開直播、公關活動,線上DSP精準投放、線下媒體廣告投放、買流量等;產品類:優化用戶的產品體驗流程,在所有節點提升轉化率,促進轉發分享等;社群類:做社群裂變,培養私域流量,依靠用戶力量持續拉新。給到上述四種增長途徑,才能進而評估成本、ROI、實現難度等,也才能看到當前哪種方式更適合自己,做系統增長方案。經過上文描述,相信你已經有些眉目,大致明白策略思考是怎麼一回事了。再來做一道題,繼續感受、鞏固下。
練習2:你做了一家外賣店,有人反饋體驗不好,要如何改善?這一次不能上來就想具體點子,運用上邊的策略思考,想想可以分成哪些元素?
舉個例子,用戶體驗,那就從用戶的行為地圖入手,看用戶從打開外賣軟體到消費完有哪些步驟,逐一優化:
選擇商家:首頁封面設計更誘人、明確些,利益點重點說明,如20分鐘送到、滿減、口碑前十、今日必點;選擇菜品:在菜品名、照片、菜品分類、主打菜品上做調整,讓用戶能最快速度找到想要的;下單支付:新用戶半價優惠、老用戶滿減優惠券等;配送:產品配送中湯水不會灑出來;包裝別出心裁,讓用戶第一眼就能看到你的小心思;就餐:附贈漂亮的墊紙;開箱設計(很重要,提高拍照分享率),以及菜品的口味提升;反饋:評價、投訴、給建議的渠道?以及引導分享、進群領福利等。以上就是用戶與外賣的全部交互流程,完整提升體驗,依照上述流程梳理一遍,一定不會錯。
這是歸納結構中的時間順序,是一種解題思路。除此之外,還有結構順序、重要性順序。
比如結構順序,用戶食用外賣由哪些因素構成?有商家、外賣平臺、第三方平臺、用戶,那麼改善體驗就可以從這四個要素出發。
當優化要素太多,不可能全部做,也不知道從哪兒開始,就要使用重要性順序,根據用戶最關心的點依次展開並優化,如下:
需要說明的是,無論哪種順序,都要遵循MECE法則(相互獨立,完全窮盡,即不重不漏),一張圖給你解釋。
三、做個回顧總結
有些突然,但以上就是《5篇文學會金字塔原理》的全部內容,最後做一個知識點梳理:
如果對其中幾個知識點印象不深,可以點擊前四篇回顧:
《金字塔原理》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思維方式,它能在你日常的思考、表達、寫作、溝通中快速拆解出來問題全貌,以及抓住問題要點,學會後受益很多。
如果不能一下全部理解吸收,那麼可以給你幾個建議:
至少做到結論先行。先說結論,再做解釋,或者不需要解釋;在工作中多用歸納結構,你會發現新大陸;應用在一切可以應用的場景中,買菜、寫文、玩狼人殺、逛街、寫周報。用不了多久,你的邏輯能力和決策能力會有質的提升。
四、最後再說兩句
到今天,《5篇文學會金字塔原理》就全部寫完了,雖然前後跨度有點大,終歸還是寫完了。這5篇在書中原有內容基礎上,加入了自己生活、工作中的思考,且是真實、有用的。
寫之前看過很多對《金字塔原理》拆解的文章和視頻,可以比較不要臉地說一句:在《金字塔原理》解讀領域,我這5篇寫得真的還可以。
所以,建議你把5篇通讀下來。可以的話,時常回顧,多看幾遍,對你的思維成長真的很有用。
希望你能從這5篇中學到東西,祝你好運。
#專欄作家#
專注廣告營銷領域,有趣有料,深受讀者喜歡,行業文章被全網幾十萬人閱讀。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