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秋開學,全國多地將啟用新修訂的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新版教材使用大開本排版,水墨畫插圖,拼音和漢字的識字量均有所減少。據人民教育出版社介紹,減少識字量並不代表減少學習任務,而是調整了學習板塊,把更多空間留給口語交際和閱讀,注重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能力。
小學生捧著新版一年級教材,一年級語文課本比往年版本尺寸更大些。南方都市報 圖拼音│延後學習、融入故事情境人教版一年級上冊語文教材按照主題單元編排學習內容,安排了2個識字單元、2個漢語拼音單元和4個課文單元。
據了解,拼音延後學習是本冊教材的變革。不同於以往上來就學拼音的傳統編排,新版教材在集中學習拼音之前,先安排1個識字單元。
孩子在幼兒階段幾乎不接觸拼音,學起來相對枯燥。新的安排讓孩子先學習最簡單的常用漢字,由熟悉的語言帶出拼音的學習。孩子適應了課堂的學習方式之後,有助於使拼音與識字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情境圖」也是本冊教材的創新之處。大連教育學院小學教師教育中心語文研訓教師王芳介紹,本冊拼音字母的呈現改變了以往單幅圖為主的方式,每一課都將學習內容有效整合到意境優美的情境圖中。
例如bā、bá、bǎ、bà四個拼音的情境圖,bā是豬八戒背靠數字8、bá是小男孩用力拔蘿蔔、bǎ是兩支箭射到靶子上、bà是大壩。
王芳解釋說,這些情境圖以相應的事物示音或示形,教師可引導孩子自主觀察情境圖,建立音、形與音節意義的聯繫。情境圖不僅包含聲母、韻母、字音、字形,還把觀察方法、思維訓練蘊含其中,這樣孩子在學習拼音的同時,又促進了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識字 │多認、少寫、減少識字量和書寫次數識字量的減少是修訂後的一大變化。
新版教材的拼音部分識字總量是37個,比原來減少33個,減少的幅度接近50%。生字部分也由原來的400字減少到300字,識字量減少了25%。據了解,簡化後的拼音部分精選了高頻常用音節,強調帶調拼音,緊密聯繫學生的口語實際;減少的100個字,則多是孩子們在生活中不太能用到的。
蘭州市骨幹教師牛詠梅介紹,新版教材將社會生活與識字緊密聯繫起來,比如第一單元先選了40個字,比舊版的第一單元少,且都是孩子們在童話書、繪本、動畫片裡可以看到的常用字。
她表示,減少100個字並不代表減少學習任務,而是學習板塊的調整,把更多的空間留給了口語交際和閱讀,著重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能力。
此外,
新版教材中的寫字總量也有所減少。一年級上冊,原教材是每課描紅一遍、抄寫五遍,部編教材改為描紅一遍、抄寫兩遍。有教師和家長擔心,漢字的書寫次數少了,孩子對漢字的識記會不會受影響?對此,重慶市教師何小兵解釋,不是重複練習的次數越多,書寫的質量就越好。「重複太多這不但損害了學習的興趣,而且造成書寫的畏難情緒。」他說。
據了解,新版教材著力讓學生在有限的練習次數中提高書寫能力,在練習次數減少的情況下,老師老師應明確寫作教學的目標,要求學生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基本字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正確、規範地寫字,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此外,要注意引導學生書寫規範、端正、整潔,努力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閱讀 │ 新增「和大人一起讀」板塊新版教材的另一亮點,是多渠道倡導大量閱讀,並對課外閱讀進行系統安排。例如,「語文園地」中新增「和大人一起讀」欄目。
人民教育出版社介紹,該欄目編選經典的故事、兒歌,提倡無壓力親子共讀,目的是和學前教育銜接,把孩子的生活和語文學習結合,激發他們的讀書興趣,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同時,讓更多的成年人也加入到讀書的行列,滲透全民閱讀。
王芳介紹,「和大人一起讀中」的「大人」既可以是老師、父母等長輩,也可以是高年級的哥哥姐姐。三種不同的共讀方式,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各有效果。
在課堂上和老師、同學一起讀,有助於孩子走出校園後進行模仿、遷移,讀給家人聽,獲得閱讀自信。和家人及鄰居家的哥哥姐姐是一起讀,每個人的表達不同,就會形成不同的語感。孩子讀給家人和哥哥姐姐聽,有了閱讀展示和交流的自信、快樂,才會促進孩子多讀書、讀好書。
王芳提醒,大部分家長在孩子進入一年級之後,親子閱讀的熱情和參與意識比較弱,對於在共讀過程中如何營造閱讀環境、選擇材料等問題很茫然,教師要做好家長培訓。教師可通過製作「親子閱讀卡」等閱讀檔案,幫助家長記錄孩子的閱讀情況,並根據孩子的表現及時評價,實現激勵性、發展性的閱讀。
插圖 │ 插圖增多、最後一篇是連環畫課文新版教材的插圖增多了,會不會影響孩子對文字學習的興趣?牛詠梅認為,對此教師應該辯證地看,插圖的教學只是平臺和媒介,學生一旦建立拼音字母與畫面的聯繫,印象會更加深刻。教師應根據教學需求恰當使用插圖,找出拼音字母與圖的契合點。
她表示,圖畫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直觀形象的畫面對他們更具有吸引力,新版教材將識字放置在更多生動有趣的情境裡,畫面更有故事性和連續性,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習難度。
值得注意的是,新版一年級上語文教材最後一篇是連環畫課文,課文不全注音,從而引導學生對照圖畫自主識字和閱讀,幫助學生掌握藉助圖畫、形聲字規律及生活經驗去猜字、認字的學習策略。
(本文原題為《教育專家支招:應該這樣引導一年級新生用好人教版小學語文》)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