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 謝 您
收 聽 晚 上 的 FM 365
2017.11.29 GOODNIGHT
☽
點擊上方綠色按鈕收聽FM365
♪ 主播:痞子蘭丨主編:FM365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毛澤東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出處宋·蘇洵《衡論·遠慮》,意思是知道的就說,要說就毫無保留。
「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最早出自《詩經·周南·關雎·序》,意思是說:對於提出自己觀點和方法的人不應該承擔什麼責任,而聽的人可以從中吸取有價值的東西,這樣才能發揮出群眾的智慧;提意見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的不正確,也是無罪的,聽取意見的人即使沒有對方所提的缺點錯誤,也值得引以為戒。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意思是別人給自己指出的缺點錯誤,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沒有就用來勉勵自己。
【來源】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出處宋·蘇洵《衡論·遠慮》
「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最早出自《詩經·周南·關雎·序》
【譯文】
古人心寬,春秋戰國時期文人創作的《詩經·周南·關雎·序》中已經提到「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論語·學而》說「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對此,宋朝大理學家朱熹在其《集注》說「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其自治誠切如此,可謂得為學之本矣」,給予高度評價。於是,曾子這個「吾日三省吾身」就成為小孩子上學必背的格言。
同是宋朝的蘇洵,在其《衡論》「遠慮」篇中提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為君臣相知,互不猜疑的標準。
毛澤東則把上述古人的論述綜合起來,在1945年4月24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所做的政治報告《論聯合政府》中提出:「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將其作為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以達到黨內外團結的原則。
12年後的1957年4月30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召集民主黨派負責人座談,請他們積極提意見,幫助共產黨整風。為消除黨外人士的思想顧慮,他再次代表中國共產黨重申了「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合作原則。
可見「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是一條多麼重要的原則。
【應用場景】
職場、演講
◎ 滑動觀看
-背景音樂-
《下櫻花雨的庭院》
陳奕迅《傾城》
-主播-
痞子蘭,典型的天蠍座,相信語言的力量,擁有一股呼風喚雨的神秘能量。人見人愛,車見車載,瓶子見了打開蓋,但是,卻在臉大吃四方的路上越走越遠... ...
長 按 識 別, 向 滔 刻 推 薦 名 言
▼
◎ 感謝收聽本期FM名言,如果喜歡請點讚並轉發朋友圈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