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寶寶都是很喜歡運動的,但是都受到環境的限制,因此寶寶們的運動本能不能得到很好的滿足,因此體魄及探索能力都會受到限制。那麼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父母要怎樣去增強孩子的運動能力呢?
寶寶需要發展的兩大類運動能力
寶寶的運動發育反映在粗大運動和精細運動發育兩個方面。
粗大運動,指的是身體對大動作的控制,如抬頭、坐、爬、站、走、跑、跳等,是最容易被觀察到的運動。粗大運動使寶寶能夠在周圍環境中活動。粗大運動包
括以下3個重要部分:
1.抬頭:頸後肌發育先於頸前肌,寶寶最先出現的是俯臥位抬頭。在新生兒期的寶寶俯臥位時就能抬頭1秒—2秒,到3月齡時寶寶抬頭可以有差不多45度,而且較穩。
2.翻身:仔細觀察,1月齡—2月齡的寶寶可從側臥位翻到仰臥位。
3.匍匐、爬:新生兒期的寶寶俯臥位時已有反射性的匍匐動作;2月齡俯臥時能交替踢腿,這是匍匐的開始。
精細運動,是指較小的需要精細控制的動作活動,如伸手夠物、抓握物品、塗畫、疊積木、翻書、寫字等。精細運動反映的是寶寶的綜合協調功能。新生兒就已經有了精細運動的表現,如兩手握拳很緊、握持反射可以抓住父母的手指或者相應的物品如鋼筆等。而真正的精細運動在2個月後開始出現並逐漸發展。
寶寶不宜太早進行哪些運動
1. 拔河
建議年齡:7歲以上這項運動對肢體力量要求較高,為了提供足夠的能量,心臟需增加供血,所以心率必定提高,而孩子的心臟正處於生長發育中,各項機能都不足以滿足這樣大的負荷量。所以拔河活動不利於孩子心臟功能的發育。
2. 長跑
建議年齡:6歲以上長跑是非常消耗能量的運動,對心臟造成負擔,令心肌壁加厚,對心肺功能不利。不僅如此,由於能量不足,骨細胞的生長速度變慢,從而對孩子的生長發育造成不利影響。另外,在馬路這樣堅硬的地面長跑會對關節造成很大的衝擊,尤其是在冬天這樣寒冷的環境,容易引起骨骺發炎,有礙身高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