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造流程中的糖化工藝決定著麥汁中可發酵性浸出物的組成,而麥汁中的各種糖分和糊精影響發酵過程和啤酒的質量。所以,釀酒人員必須掌握糖化時影響澱粉分解的各種因素,以釀造優質的啤酒。
淺色麥芽的酶含量通常高於深色麥芽,製得的麥汁含糖多,糊精少; 深色麥芽酶含量較少,糖化較慢,製得的麥汁含糖少,糊精較多,發酵度較低。溶解良好的麥芽,不僅酶含量高,而且胚乳細胞壁的分解也較完全,內容物易受酶的作用,因此用這種麥芽,澱粉分解既快又完全,製成的麥汁泡沫多,清亮透明;溶解差的麥芽,情況則相反。
若麥芽在粉碎後,粗粒多,則原料不易吸水,同時相對表面積小,不利於酶的作用,分解作用不完全,影響原料收得率; 若麥芽在粉碎後,細粉太多,則會影響麥汁過濾。
溫度對糖化的影響非常大,所以糖化要在各種澱粉酶的最佳溫度下休止。糖化過程中a-澱粉酶會將長鏈澱粉分解成低分子量的糊精,其最佳作用溫度在72°C~75°C,失活溫度為80°C,如果在這最佳溫度段長時間糖化,會產生較多的糊精,從而釀造出最終發酵度低、含糊精豐富的啤酒; β-澱粉酶從澱粉鏈的末端分解,形成麥芽糖、麥芽三糖和葡萄糖,其最佳作用溫度在60°C~65°C,失活溫度為70°C,如果在其最佳溫度階段長時間糖化,可形成大量的麥芽糖,從而釀造出最終發酵度較高的啤酒。
糖化過程中,酶的作用並不是均勻的,可將酶的活力劃分為兩個時間階段:
A.10~ 20min後,達到酶的最大活力。在溫度62°C ~68°C之間,酶的活力最大。
B.40~60min後,酶的活力下降較快,然後下降變慢。
隨著糖化時間的延長,一方面浸出物溶液的濃度會不斷提高,但提高過程將越來越慢;另一方面,麥芽糖含量也不斷提高(尤其是在62°C~65°C糖化時),即啤酒的最終發酵度也在不斷提高。
pH值是酶發生作用的決定性因素之一。我們已知,a-澱粉酶的最佳pH值在5.6~5.8; β-澱粉酶的最佳pH值在5.4~5.5。當醪液的pH值在5.5~5.6時,可以看作是兩種澱粉酶的最佳pH值範圍。在此pH值下,可提高浸出物濃度,形成較多的可發酵性糖,進而提高最終發酵度。
當濃度低,可以溶出更多的浸出物; 當濃度高,可以較好地保持酶的活性,提高可發酵性糖的含量和最終發酵度。但與其他因素相比,醪液濃度對澱粉分解的影響較小。
瀾埔國際釀酒學院技術培訓
400-004-8926 13287763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