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新出生的寶寶來說,母乳是世界上最好的食物,世衛組織及我們國家的相關機構都提倡母乳餵養寶寶。對於新手寶媽來說,由於缺乏經驗及一些必要的育兒知識,所以照顧寶寶會顯得有點力不從心。下面將母乳餵養中需要寶媽注意的一些事項羅列出現,供寶媽們參照:
小月齡寶寶按需餵養,慢慢過渡到按時餵養。
新生兒由於胃容量較小,吃得少。但處於生長發育的旺盛期,代謝快,所以餓得快。因此不能按時間來哺乳。寶寶餓了就要餵奶。注意區別哭不一定是餓!
3個月左右的寶寶,家長需要有意識地鍛鍊寶寶規律的飲食習慣,按時餵養。根據體質、個頭大小等因素決定寶寶間隔的餵養時間,一般3到4個小時左右。這個時期家長需要注意,不要讓寶寶養成一些不好的吃奶習慣。比如奶水、點心奶。
兩個乳房交替哺乳,如果寶媽們只是一邊順手哺乳,或者是換到另一邊,寶寶不會吃奶,且也抗拒學習的話,建議使用吸奶器吸空不吃的那一側乳房,可以有效避免大小乳。.哺乳之前不需要過度地清潔乳頭,比如消毒,可以用乾淨的溫溼毛巾擦一下。
哺乳時需要和寶寶進行交流,這對於寶寶的生長發育都有好處。不要三心二意地做其他事情,比如玩手機等。小月齡的寶寶,他們眼睛能看到的距離,就是媽媽坐著哺乳時,到媽媽們的面孔的距離。
母乳餵養好處多,但不應該過度餵養。過猶不及,如果過度地餵養寶寶,對寶寶的生長發育也不利,什麼樣的情況才屬於過度餵養呢?寶寶會發出哪些信號表示呢?
表現一、經常吐奶。
吐奶是指寶寶在吃完奶半小時之後,吐出大量的奶。這裡需要提醒一下,吐奶和溢奶是有一定區別的,一般來說,寶寶吃奶時吸入空氣,家長沒有及時拍嗝,會讓溢出少量的奶。如果寶寶經常性地出現吐奶的情況,家長就要考慮是不是過度餵養導致的
表現二、容易腸脹氣
寶寶容易哭鬧,不睡覺,特別是在夜間發生較多。主要症狀是寶寶肚子鼓鼓的、哭鬧時哄不好,越是肚子脹越是要吃,反而腸脹氣更嚴重。
表現三、大小便不正常。
正常情況下,吃得多,排得也多。但有些寶寶,吃得多,排得少。原因是身體裡的消化系統與攝入的食物進度不一致導致的。另外大便不正常的情況,顏色發綠並且有泡沫。
表現四、對吃飯(奶)不感興趣。
新出生的寶寶,餓的時候會用哭鬧來表示。如果寶寶吃得太飽,還沒有消化完,這個時候再給寶寶餵奶,寶寶就會做出一些抗拒或是不感興趣的表現,表示還沒餓,現在不需要餵奶。
表現五、體重增長過快。
一般來說,寶寶滿月之後,體重增加的範圍大約在800到1200克左右。很多老人都認為寶寶胖胖的好,於是過量給寶寶哺乳、餵奶粉,其實這個做法是不對的,體重增長過快對寶寶的生長發育並不利。經常會發現,很多寶寶體檢的時候,查出偏胖,這時候醫生都會建議給寶寶調整餵養方法,不要過度餵養。
寄語:母乳對寶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手媽媽在哺乳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上面的5點。另外凡事過猶不及,過度餵養寶寶,會增加寶寶身體的負擔,影響寶寶的正常生長發育及身體健康。所以想要做一名合格的寶媽,平時多學習、多積累一些科學的育兒知識,做到適度餵養、精心照顧寶寶的日常,這樣寶寶才能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