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於宮廷御膳房的傳統糕點「京八件」,到底有哪八件?

2020-12-22 方圓文史

說起我國的傳統美食,那可真是太多,太多了。僅從菜系上來說,就有所謂的「八大菜系」,即分別為魯菜、川菜、粵菜、蘇菜、閩菜、浙菜、湘菜和徽菜;如果從製作工藝上來看的話,那就可分為炒、爆、熘、炸、烹、煮、燉等。因此,中國菜也是我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當然了,除了這些菜系之外,在傳統糕點的製作上也頗為精妙。跟「八大菜系」一樣,糕點的製作也要分派系,比如京派、津派、蘇派、廣派、潮派、寧派、滬派、川派、揚派、滇派、閩派等;至於糕點的種類和名稱,那就是數不勝數了!

我們本文就來說一下我國的一種傳統糕點——「京八件」,看看它到底有哪八件!

關於「京八件」,想必大家也都不陌生了,所謂「京八件」,並非僅僅只有簡單的八件糕點而已,它指的是為各式八件的統稱。

「京八件」源於宮廷御膳房,是京式糕點中最具特色的傳統產品之一,當然,它也是京式糕點中的正宗產品。最初的時候,這種糕點主要由京城著名的老店如桂英齋、金蘭齋等為皇室和貴族專供,是典型的皇室貢品,之後便開始在全國流傳!

不過這裡我們要注意了,這「京八件」其實最初並非是糕點的名稱,而指的是刻有不同吉祥文字的糕點,例如「福」、「祿」、「壽」、「喜」等八字放置在八個盤子裡擺成不同的圖案,因此才將其稱之為「京八件」。此外,還可以從糕點的餡芯上分,所謂「八件」,指的便是八種不同的餡芯。

到後來,「京八件」才指的是各式八件糕點的意思!

「京八件」有大八件、中八件、小八件、細八件、硬皮八件、奶皮八件、酒皮八件和酥皮八件等之分。

所謂「大八件」,指的是八種點心,其形狀較大,八塊就能達到一斤左右,且一般由棗花、卷酥、核桃酥、福字(糕點)、祿字(糕點)、壽字(糕點)、喜字(糕點)等組成。

而「小八件」,則一般包括有棗方子、杏仁酥、小桃、小杏、小石榴、小蘋果、小核桃、小柿子等組成,其形塊較小,差不多十六塊才能有一斤!

「細八件」,則一般包括有狀元餅、太師餅、囊餅、杏仁酥、雞油餅、破皮、白皮餅、蛋黃酥八種糕點。

「酒皮八件」則又可以分為大小兩類,一共七個品種。這裡要特別指出的是,酒皮八件的主要特點就是「重油、輕糖」;其皮面或是用黃酒,或是用牛奶製作,因此才有酒皮和奶皮之稱。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糕點其外觀給人一種堅硬,且難以咬動的感覺,但實際上當你真正下嘴的時候才發現,吃起來毫不堅硬,反而酥脆可口,還不易破碎,便於攜帶。

至於「酥皮八件」,可以說是京式糕點中的精粹之品,它一共有十一個花樣,且工藝細膩精巧,給人的感覺這並非是一種食物,而是一件栩栩如生的藝術品。

當然了,花樣多、製作精巧也是酥皮八件的主要特點,其外觀色澤乳白潔淨,上面不僅有模型圖案,還有精巧的工藝造型,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不過千萬別以為它只是好看不好吃,相反,酥皮八件吃起來香甜軟糯,芳香可口。

酥皮八件的製作花樣很多,比如常見的有青梅合子、黃三色餅、薄鬆餅、五瓣餅、三仙餅、狐皮餅、風雲酥、山楂壽桃、銀錠酥、事事如意等!

綜上所述便是我們對中國傳統糕點「京八樣」做的一個簡單敘述了,看完之後,你有沒有很想吃的衝動呢?(以上數據內容參考至《中國名食百科》和網絡資料)

想吃也很簡單,筆者給大家推薦「稻香村」的「京八件」糕點,想嘗嘗這曾經的「皇家糕點」的讀者朋友,可以直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相關焦點

  • 北京車站裡賣的京八件,是哪八件?為什麼買它的外地人越來越少
    從前外地的遊客來北京,返回的時候總是會在北京車站買點北京特產,以便路上吃或者帶回去送給親戚朋友,京八件就是其中一種,很多沒有見過的網友就好奇了,這京八件到底是哪八件呢?下面我就不賣關子了,重點介紹一下這京八件。明朝有位皇帝是吃貨,故意難為御膳房大廚老北京京八件的起源,只因明朝一位皇帝是個吃貨。
  • 中國傳統糕點之爭:京式、廣式、蘇式,誰才是「宮廷御用」糕點?
    我們經常能在古裝劇宮廷劇裡面看到很多傳統糕點,特別是清宮劇裡面的各位娘娘吃的糕點,不僅名字好聽,賣相也很好看。中國傳統糕點分為很多個派系,其中京式糕點、廣式糕點、蘇式糕點這三種,流傳最廣發展最大。那麼這三個派別的糕點,都有什麼差異,誰又宮廷御用糕點呢?
  • 津派糕點,還是津八件特別,這就來說說不一樣的八件
    臨近皇城,帶給天津的影響,體現在方方面面,源自北京但自成一派的「津八件」便是其一。在眾多津派糕點中,還是津八件特別,這就來說說不一樣的八件。其實,常說的津八件是「老八件」,那到底是哪八件,傳統的包括福字餅、祿字餅、壽字餅、喜字餅、如意、棗花、聚寶盆、蝦酥。如今津八件則分為:酥皮、硬皮、桃酥三大類。津八件歷史:是說當時明朝穆宗皇帝比較喜歡吃果餅,有一天他問管膳食的太監,最有特色的糕餌是什麼?
  • 老北京年貨必備點心「京八件」重上市面,到底哪八樣卻五花八門亂紛紛
    北京人逢年過節、走親訪友,年貨裡都繞不過傳統點心「京八件」。但「京八件」到底是哪八件,您能答得上來嗎?筆者最近在市場上轉了轉,發現答案五花八門……各家皆不同前門煤市街,是北京一條遊客密集的商業街,沿街有一溜兒掛著「稻香村」招牌的店鋪。
  • 雲遊通州:「京八件」冷法有機皂躋身北京禮物,福祿壽喜印上皂體
    福、祿、壽、喜……京城最具代表性的糕點「京八件」好看又好吃、且版本眾多,而咱通州還有一種最特殊的版本——守「藝」通州之天然冷法有機皂,二山教授宅家的你「京味兒」和「美味兒」於一體能用的「京八件」。如今,「京八件」天然冷法有機皂進入了「北京禮物」走向世界。特別是在這防疫關鍵時期,二山還根據芳香療法,研製出防護精油,守護著全家人的健康安全。
  • 老北京人全知道的特產京八件到底都有什麼?超解饞!
    天津是一個小吃雲集的城市,五花八門的點心都天津特產,不論是糖葫蘆、蜂糕、麻花、豌豆黃,還是大八碗、小八碗、酸梅湯這些讓人看得人直流口水的小吃,都是從天津產生從而流行全國的。 那麼北京有什麼小吃呢?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京八件,那麼北京特產京八件到底都有什麼?老北京人全知道!
  • 《什剎海》京八件與點心匣子
    前幾天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了「京八件」很多北京的網友都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本人也是受益匪淺,所以在網上做了一些功課,想看看京八件和點心匣子到底有什麼區別。今天就根據幾個網友的評論來聊一聊這個問題。在網上搜索「京八件」會看到很多科普,有的網友說京八件是近幾年流行起來的,其實不然。京八件一直是皇室、王族等日常吃食,還用來祭祀、陳列等。京八件中總共有八種象徵著不同含義的糕點,比如說有四種上面分別寫著福、祿、壽、喜,除了這四種還有象徵著財富的銀錠餅,還有象徵著文採的卷酥餅,第七種是象徵著吉慶有餘的雞油餅,最後一種是象徵花開富貴的棗泥花餅。
  • 北京稻香村「國風糕點」亮相進博會
    在進博會人文交流的「中華老字號」展區,北京稻香村極具「國風」的特色糕點吸引了不少觀展者。其中飽含京味文化的 「京八件」和不加一滴水製成的傳統「雞蛋槽子糕」都頗受關注。據了解,「京八件」產品,源於宮廷御膳房,曾在北京消失了50餘年。北京稻香村在查閱大量古籍文獻後用將近一年的時間進行研發調整,才得以將其恢復。如今,京八件系列產品累計銷量已超千萬盒,成為了一張具有地道京味兒的「美食名片」。
  • 老北京名小吃京八件,到底是哪八件?很多人都數不清,真太講究了
    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當地的歷史文物和各種民俗文化都非常的有名氣,飲食方面當然也是赫赫有名,尤其是老北京的名小吃,經發現對於那些匆匆路過北京的人來說,買一份帶走也是很不錯的選擇,畢竟不是人人都有時間和精力去排隊吃著一隻烤鴨的。
  • 這些中國傳統的糕點,精緻又美味,不能被人們遺忘
    京派:「京八件」的天下其重油輕糖,以純甜、純鹹為代表,甜鹹口味較少的京式糕點,歷經數百年的傳承和變遷,融合了很多「外來元素」,形成獨具特色的北京風味。受蒙古族的影響,京派糕點把糕點叫做「餑餑」,老字號糕點鋪也叫餑餑鋪。
  • 老字號仿膳飯莊慶生 宮廷糕點傳統創意成就網紅美食 迷倒吃貨的胃
    老北京餐飲行業中,做宮廷菜做得比較好的,要數北海公園的仿膳飯莊,算算仿膳飯莊到今年已經走過了95年的歷史。從開始做宮廷糕點到後來的宮廷菜品,不斷發掘開發宮廷糕點、菜品,在尊重傳統技藝的同時不斷創新,適應現代吃客的口味、喜好。
  • 你不知道中華傳統糕點京式蛋糕,重油,輕糖,酥脆柔軟
    下班去學校的路上,我們總能看到路邊各種各樣的西式糕點店,看著琳琅滿目的西式糕點,小編不禁想,我們有自己的傳統糕點嗎?文章結束後,我們不僅可以了解各地的傳統糕點,還可以了解傳統糕點。
  • 糕點的12流派之京派糕點:除了稻香村,還有這些
    中國傳統糕點是一種老少皆宜的食物。主要分為京派、津派、蘇派、廣派、潮派、寧派、滬派、川派、揚派、滇派、閩派等12派。包括華北地區以北京地區為代表。歷史悠久,品類繁多,滋味各異,具有重油、輕糖,酥鬆綿軟,口味純甜、純鹹等特點。
  • 中華傳統糕點美食推薦
    傳統糕點我國的飲食文化非常淵源流長,美食糕點在商朝的時候就已經廣泛流行,很多糕點美食也都非常經典美味,現代家庭人們每逢過年過節時候都會買一些糕點在家裡招待備客。京八件京八件:「京八件」又叫「大八件」,即是八種形狀、口味不同的京味糕點,為清宮廷御膳房始創,流傳至民間,以棗泥、青梅、葡萄乾、玫瑰、豆沙、白糖、香蕉、椒鹽等八種原料為餡,用油、水和面做皮
  • 這些中式的糕點可以讓你口水流一地,比西式糕點好多了
    現在有的人都說中式的糕點是越來越不如西式的糕點了,但是今天我們說的這些中式糕點可以讓你口水流一地,我們中國的傳統特色糕點也是非常的好吃的!中式糕點1. 京八件京八件還有一個名字是叫「八大件」,這個糕點是北京的一個特產。
  • 宮廷劇中,皇帝都愛吃御膳房做得什麼菜?部長教你做宮廷菜
    御膳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但真正得名是在康熙年間,康熙皇帝親筆題寫的御膳房牌匾高高懸掛著。那御膳房都做哪些美食?皇帝用膳分早餐和晚餐兩頓,早餐一般是早晨六七點鐘,晚餐是在下午一兩點鐘,實際上也是午餐,在早餐前和晚餐後各有一次小吃,晚上會吃一些夜宵小吃。
  • 小丫廚房:北京美味傳統京八件 記好竅門在家就能做
    廚房達人範景蘭阿姨會做四十多種傳統北京小吃!今天帶來的是傳統小吃艾窩窩。另一位是「白案女皇」,特級廚師高寧,她帶來的也是一道老北京甜品麵食,宮廷小春雞。不僅好吃,更是超級好看!飯糰們跟著小編一起喚醒童年的甜蜜滋味吧!廚房達人範景蘭老北京人,範阿姨做起老北京面點小吃來真是一點兒也不含糊,就看這道艾窩窩,您就知道範阿姨功力有多深!
  • 看《御膳房》,品味宮廷美食,皇帝們到底吃的是些啥?
    有這樣一個笑話:古代有兩個農婦聊天,其中一個農婦問:「你說皇后娘娘早上吃什麼?」另一個農婦回答:「肯定是大餅卷大蔥,醬想蘸多少蘸多少,一點都不心疼。」宮廷美食是古代社會最上層的飲食,普通人們還是有點好奇,皇帝到底吃的是什麼?
  • 清宮御膳房到底有多少工作人員?後宮一次吃多少?
    大家都知道古代的皇帝吃的好,到底有多好呢?我們今天就以清廷御膳房為切入點,來聊聊宮廷飲食那些事兒。到底御膳房的機構設置有多臃腫?清朝後宮過生日有哪些菜?如此多的菜品又沒有冰箱,用於儲存食材的冰塊到底哪來的?剩的比吃得多,那麼剩下的飯菜難道奴才們就全吃得下麼?剩菜都去哪了?那麼接下來,我們就帶著這幾個有意思的問題,一起梳理一下御膳那些事兒。
  • 便宜又好吃的傳統糕點搜羅,中國人的下午茶就該吃這些!
    我記得小時候吃,一般都有涼涼的感覺,不知道有木有人吃過。3.雲片糕 江蘇淮安地區傳統糕點,因為片薄、色白,也有了這個名字,能久藏不硬~軟軟糯糯的。據說切得很薄的那些雲片,揭下一片可捲成戒指,點上一根火柴可化為火焰。4. 餅食 潮汕那邊的特產。我最喜歡的是腐乳餅。把糯米焗熟後用磨磨成幼粉;把花生仁炒香,碾幼粒;芝麻炒香;白豬肉先用白糖醃過,然後切成幼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