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龍門尋找即將失傳的瑤香炒米餅,這麼好吃的東西,沒了真可惜!

2020-12-22 美秒每時

在中國,能夠吃到的美食其實是蠻多的,這些美食帶來的美味都是非常特別的。而且有很多美食都是非常傳統的,因中國的文化傳承至今也有千年之久,所以傳承到現在的美食也不會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吃過什麼傳統美食呢?

其實現在很多傳統美食都快面臨失傳,這是很多人不願意看到的,但是能夠傳承的人很少,因為年輕人不喜歡做,也懶得做,因為製作的工序很多,也很累人。前段時間,小吳去到了龍門那邊,就準備尋找一款即將失傳的傳統美食。

其實這種傳統美食就是香炒米餅,惠州龍門是這東西的原產地。小吳到了龍門之後,找到了製作它的瑤族大姐。這一趟旅程於小吳而言堪稱圓滿,除了破解了瑤鄉炒米餅的製作之謎,而且還吃得很飽!

大姐跟小吳講解了很多,甚至還親手製作給小吳看。製作這樣的瑤香炒米餅,需要用到很多食材,比如有花生、芝麻、餅皮和糖,ran好兌上米粉一起撈,撈完就去打,然後還有一系列的步驟,看完小吳也是學不會的。

而且用到的磨具也是非常傳統的,而且這種傳統的美食小吃不能用機械去代替製作,畢竟人手有那種柔韌的力度和彈性,機械的話會硬邦邦的,壓到做不出那種效果出來。手工製作出來的產量會比較低,所以銷量也不多。

小吳到了這裡,怎麼可能細細品一下呢,然後小吳就開始吃起來了。正常來說,米餅用爐子烘烤一下才是最好吃的狀態,但這個米餅吃起來的話,充分體現了什麼叫做質量守恆定律,口感很不錯,外邊是粉狀的東西,裡邊的餡料是脆口的,鹹香味,越吃越有味道。你怎麼呢?

相關焦點

  • 吃在鶴山|炒米餅、豬仔團的好,誰吃誰知道
    鶴山年味之炒米餅、豬仔團  喜歡過年那種熱熱鬧鬧的氣氛,年是一種味道。  追索兒時的點滴,那時每到臨近過年家家戶戶都做炒米餅,記得做餅都選在臘月的某一天。  一大早,每家婦女把米粒炒香,碾磨成粉,下午一家大小就圍坐在桌子前開始做餅。
  • 糕點6:龍門米餅
    民俗學者、省民俗文化研究會原理事林慧文表示,龍門米餅原是出自龍門瑤鄉農村的一種過年美食。年者,豐也,以傳統的「炒米餅」技術和生活的和味,到了「年」的日子,注入豐收節慶的餡料,頓時香味甜味的豐盛了起來,這就是一種地方風情味十足的、以寓生活富足香甜的過年節慶。這樣的食品,變成一種流行手信和小吃,是讓年的喜慶和美帶到了每天。
  • 龍門米餅:從年餅到日常小吃
    2015年2月,龍門米餅製作技藝入選惠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泡溫泉、遊泳後,吃幾塊龍門米餅墊墊肚子、補充體力,成為無數遊客到龍門遊玩時的體驗之一。而走進龍門土特產店,龍門米餅也隨處可見,它們成為手信,帶著香甜裝入遊客行李箱。 龍門米餅,又稱龍門年餅,以往只有在過年時才能吃到的手工糕點,如今一年四季都可見、可嘗,成為龍門最著名的小吃之一。
  • 即將失傳的民間小吃,古傳手藝不易,00後基本沒吃過
    即將失傳的民間小吃,古傳手藝不易,00後基本沒吃過   在原來,小吃種類很少,還有部分都不是當時普通人吃得起的東西。但是流傳至今,小吃的種類越來越多,市場的形勢千變萬化,順應時代生產的小吃也越來越齊全。口味也有非常多種,總有一款適合你,生活條件好了,人們對食品的要求就越來越高了。
  • 即將失傳的古味杏仁豆腐,名店配方一次學會,好吃到流淚
    即將失傳的古味杏仁豆腐,名店配方一次學會,好吃到流淚選擇食材主角-杏仁 杏仁可分為南杏和北杏,南杏又稱甜杏仁,香氣淡、味道偏甜;北杏又稱苦杏仁,香氣較濃鬱、味道偏苦。從外觀分辨,南杏仁大而扁皮色淺;北杏外型比南杏小,杏仁厚、顏色偏黃。我喜歡南、北杏互相搭配,各取其香氣與味道的優勢。
  • 電城「三寶」之炒米餅
    電城炒米餅製作工坊。 【濱海風情】 茂名網訊 電城鎮歷史悠久,當地有許多富有地方特色的傳統美食,炒米餅乃其中之一。每逢婚嫁喜事、節誕慶典、探親訪友,人們便互贈炒米餅,祝願吉祥如意。關於電城炒米餅的身世歷史,已無從考證,但相傳它的出現與冼夫人有關。小城一帶在隋朝稱為百越之地,城北十裡外的山兜丁村即當時的冼府所在地。百越俚族首領冼夫人率兵出徵,行軍時常因惡劣天氣而斷糧,兵馬筋疲力竭。
  • 上海|鄧記這麼好吃,錯過多可惜
    世界上最可惜的事,是你暗戀一個人,猶豫猶豫不說出口,終於鼓起勇氣,發現他跟別人跑了;還有一家餐廳在收藏夾裡躺了許久,終於想起來去吃,發現關門了...好在師傅出手開了香港店,打飛的去吃過幾次,總比沒的吃好。後來,師傅說要在上海重開,我真的高興死了。
  • 惠州龍門米餅,爽脆可口,鹹淡適中,是龍門人的除夕小吃!
    在廣東惠州,對於很多龍門人來說,龍門米餅是很特別的,它不單是一種小吃,更是傳統習俗的延續。龍門米餅,可以說是惠州龍門的經典特產。記得小時候,農村人家在每年春節前幾天都會製作米餅,作為款待賓客之品,親戚之間會比一比誰家的米餅做得好吃。龍門縣龍城、藍田、永漢、平陵等多地盛產米餅。
  • 陽江:春節近 傳統炒米餅飄香
    在陽江,炒米餅又稱「粉酥」,是家家戶戶春節都必買的傳統賀年食品之一。近年來,炒米餅的口味、製作都發生了改變,但每當米餅飄香時,咱們感受到的就是濃濃的年味兒。一走進其中一家餅店生產間,濃鬱的餅香就撲鼻而來。
  • 廣東惠州瑤鄉炒米餅,手工碾碎壓製出的,過年過節必備的手信
    而這兒就要說到一種叫做炒米餅的傳統糕點了。這種糕點就是符合了剛剛我們說的這種種的原因,首先就是工序非常繁瑣。其次就是能夠堅持純手工做出來的師傅已經是不多見了。而這種炒米餅,是來自廣東惠州瑤鄉的。如果是當地的朋友,應該是非常清楚,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美味。
  • 即將「失傳」的6種民間小吃,全吃過有故事,00後你吃過嗎?
    推薦語:生醃海鮮,潮汕地區還很多啊,應該不會那麼快失傳的,好吃就會有市場的!下文轉載自作者:一食之家呀即將「失傳」的6種民間小吃,全吃過有故事,00後你吃過嗎?今天給大家盤點即將「失傳」的6種民間小吃,00後都沒見過,全吃過的已經是大叔。油墩子。它的外表呈黃褐色,吃起來很香脆,裡面吃起來比較軟糯嫩滑,雖然現在還有,但是已經沒有了以前的味道。酒心巧克力。
  • 水炒蛋是即將失傳的傳統老菜,怎麼做才好吃?看老奶奶的製作方法
    炒雞蛋看上去是非常的簡單,但是很多的人炒出來的雞蛋都並不好吃,很容易又老又柴不入味,吃起來也不鮮嫩。 只要掌握1:1的水蛋比和按兵不動的翻炒技巧,這一盤比臉還嫩的炒蛋就大功告成啦!3、最關鍵的一步也就到了,架鍋起火倒入清水,注意不用放食用油。那麼水要放多少哪?這個決定了菜品的成敗。記住雞蛋跟水的比例是2:1。接著要等水充分燒開了,一定要水冒大泡才行,這個時候才可以倒入雞蛋液。
  • 過年在家做炒米餅心得記錄
    過年在家做炒米餅,因為是第一次自己做,好多都不懂,於是打電話向有經驗的長輩請教,可是因為炒米餅是幾十年前的風俗了,長輩也記得不甚清楚,只好且做且總結經驗,在失敗了無數次之後,終於做出了美味的炒米餅。現在把炒米餅心得及過程記錄如下:一、準備材料,按比例:10斤米4斤糖;1斤糖1個檸檬或2湯匙醋。肥豬肉煮熟切小塊用糖醃著,用做米餅的餡料。二、過程記錄1、把米洗乾淨,瀝乾水,然後炒米。
  • 富陽這個古鎮離杭州50公裡,是孫權故裡,好吃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這個村子是4A景區,門票70元,杭州本地人買門票打對摺,網上訂票是55元,但要起碼提前一小時才能生效,我們功課沒做好,到了那裡才知道網上買票要等1個小時才能進,不想浪費這1小時,就只能全票70元進入了。龍門古鎮的名稱是東漢名士嚴子陵來這兒遊覽後讚嘆:「此地山清水秀,勝似呂梁龍門」,龍門古鎮的名字由此而來。
  • 喚醒味蕾的鄂爾多斯炒米餅
    《戈壁》 表演:李德戈景 張敏 張亞東 鄂爾多斯炒米餅 「奔阿木」是牧民們通過智慧和辛勤的雙手創造出的蒙古族美食,「奔阿木」為蒙語,以其外觀為圓形而得名
  • 即將失傳的中國傳統名菜
    那些老菜品,有的流傳至今,依稀可以從中尋找到中華美食的根與脈;有的卻塵封在老菜單之中,變成書本中慢慢泛黃的照片和記憶中的味道。江南百花雞江南百花雞原為廣州文園酒家的特色菜,是將蝦膠攤瓤在雞皮內側蒸熟而成。裝盤時以江南名花夜來香或白菊花伴邊,故稱為 「百花雞」。此菜色彩鮮豔,質地脆嫩柔軟,清淡爽口,既有雞的甜味又有蝦的鮮美。
  • 奶粉即將過期,扔掉太可惜,不如用來做甜點,好吃又營養!
    奶粉即將過期,扔掉太可惜,不如用來做甜點,好吃又營養!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是越來越好了。我們都知道奶粉的價格是非常的貴,對於奶粉即將過期,如果扔掉的話實在是太可惜了,其實我們可以用這些即將過期的奶粉做成甜點來吃,更是好吃營養。而且用這些幾天過期的奶粉做成甜點吃的話,顏值也是非常的高,更是孩子的最愛。
  • 這種即將失傳的宮廷美食,饅頭裡包麵條看似奇怪,但吃起來很美味
    這種即將失傳的宮廷美食,饅頭裡包麵條看似奇怪,但吃起來很美味眾所周知,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在中國不僅美食眾多,而且歷史悠久,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就有很多傳承了幾百年的美食,比如說餃子、叫花雞、春卷、紅燒肉等等,這些都是從古流傳至今的。
  • 傳承千年文化遺產,電城炒米餅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易茂才的故事
    茂名晚報訊 記者李君平張丁文 對於土生土長的濱海新區電城人來說,最熟悉的味道莫過於香脆可口的炒米餅。相傳炒米餅是冼夫人軍中的軍糧,經過上千年的流傳已發展成當地特產,炒米餅的製作技藝也成為了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 《西遊記》中的三昧真火?這件古希臘早已失傳的武器讓人浮想翩翩
    就算是天降大雨的時候,也能無障礙的作戰,這就非常的厲害了,不過很可惜,這種武器的製造方法現在已經失傳了,我們只能在一些文字之中去感受它的存在。而這種武器也使小編想起了我們的《西遊記》之中,太上老君的那束三昧真火,也是不怕風,不怕水,而且燒起來無堅不摧,細想一下,古希臘的這種武器應該大概也是這麼一回事吧,難道說這傳說之中的三昧真火還真的存在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