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民科到底有多野?

2020-08-10 囧炯有神

眾所周知,人們的腦洞是無限的,而更要略勝一籌的則是民科的腦洞。

民科 一開始指我國體制外、非主流的科學家。現常用作指胡思亂想未經實踐的「妄人科學家」。,鑑別民科的關鍵在於有無科學精神,也就是「拿證據來證明』的精神,而不是說空話的精神,站隊的精神,煽情的精神。

本文中民科僅指那些想法不切合實際異想天開的人。


民科的由來

關於民科這個詞的起源,我自己能查到的最早的網絡記錄是2000年出現在BBS上的,更早的因為各種原因查不到了。

至於這個民科詞是誰起的,我曾經聽說過一個版本,在這裡講給大夥聽:

據說民科這個詞最早是出現在北京大學,有一年夏天一群學生正在北大某教室上自習,突然闖進一個西裝革履的年輕人,給教室裡的每個學生發傳單,傳單上面寫滿了奇怪的符號。發完傳單後這個年輕人向北大學生們自我介紹,說他來自XX省XX市,是一位來自民間的科學家,他已經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在這裡向同學們介紹他的理論。從此民科這個詞就在學生中廣為流傳,一直沿用到今天。

以下是民科中比較有代表性的:


永動機

這位就是磁鐵哥,被稱為是永動機之父,他的想法是把磁鐵當成電池,從而實現永動機的效果。設計圖和公式也好懂 大概只要初中畢業的程度就可以無壓力的遊覽了 而且像模像樣的 矇騙一些小學生毫無壓力,而且還去申請專利 最後沒過 甚至花幾年時間去告專利局 。

這本書主要內容是將虛數推廣到了「華數」。為紀念這個偉大的發現,」作者使用華字命名了這一成就,本書最大的驚喜是推翻了歐拉公式。「在審視過程中,發現了歐拉公式在推導過程中存在著嚴重的錯誤。」

還有以下等等:


看到這裡,相比好多人都想問,民科到底在研究啥?

民科遍布在各行各業,全方位無死角地衝人們播撒學術的種子。尤其在數理兩大基礎學科的舞臺上,更是頻頻可見他們活躍而自信的身影。

  • 數學

數學民科最愛研究的就是哥德巴赫猜想,主要聽起來太簡單了,不就是「1+1=2」嗎?掰指頭數一數就能解決的事情啊!

據不完全統計,每年我國民科可成功證明哥德巴赫猜想3000次,可惜沒有任何手稿能流傳下來。知乎有個高中生完成了證明,而且僅用了4個步驟,實屬少年英才!

  • 物理
  • 物理民科是最多的。一半人試圖推翻萬有引力定律、相對論,建立屬於自己的物理大廈。但就連最簡單的公式F=m·a=m·dv/dt,他們都能把d給約掉

    剩下的一半人選擇潛心研究永動機,這種聽起來就很科幻尊貴的東西實在令人著迷。即使它嚴重違背常理,民科也樂此不疲。


    「民科」的發展

    發展因素有其二:

    • 社會背景

    他們成為民間科學愛好者和整個社會背景是有關係的。80年代所謂的『科學的春天來了』,『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科學一下子很有地位了。他們聽到了科學史上一些關於科學發現的小故事,以為科學靠靈機一動—拍腦子就能得到,一個經典的故事就是牛頓在蘋果樹下坐著,被蘋果掉下來砸丁腦袋,然後就想出了萬有引力。這類的故事很多,基本上是胡扯,可是他們相信了這些故事。」

    • 媒體宣傳

    媒體的宣傳無疑也是催化劑。特別是徐遲發表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介紹陳景潤事跡後,反響很大。也就造成了直至現在,哥德巴赫猜想還是民科們的最愛。

    直至現在,科技水平的發展以及教育的普及,民科的數量越來越少。

    最後

    民科最早是民間科學家或者民間科學愛好者的統稱,只要對科學感興趣,對科學進行系統的學習和研究,我覺得不會有人鄙視或者聲討,而現狀是太多的所謂民科都是不系統的學習科學,一知半解就覺得自己弄懂了科學,而且在別人指出問題後,惱羞成怒,認為是所謂的官科對其迫害,這樣怎麼不被鄙視?

    相關焦點

    • 叫板霍金,中國民科到底有什麼底氣
      2012年8月6日,浙江義烏商人楊宗福從他自製的「對抗世界末日」的「諾亞方舟」中出艙/視覺中國到底什麼樣的人才是民科?是什麼給了他們挑戰科學界的勇氣?主流科學界被批倒批臭,民科成為正統,真正的科學家也不得不變身為民科,以求保命。今天的中國民科有多荒誕,曾經的科學家們就有多不經。1960年發動的「技術革新技術革命運動」,提倡「超聲波是萬能的」,醫院可以用超聲波治病,普通人也可以用超聲波燒水做飯。當時流行一句話:「用超聲波超一超。」無論是人體還是鋼板,「超一超」就可以包治百病、刀槍不入。
    • 網紅民科「郭英森」的民科到底是什麼圈子?
      事實上,筆者早期,作為科學愛好者,也參與過郭英森所處在的民科圈子當中辯論過,甚至接觸過郭英森(依稀記得當時好像討論什麼奇點大學的事),不過13年的時候覺得貴圈真亂便退出了。筆者今天就來講講,這個郭英森所處的民科,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爭議那麼大?民科究竟是什麼?民科,即民間科學家的簡稱,是國內一個十分奇特的群體。
    • 你可知道民科到底有多強大?
      ,很能忽悠人,這也是大部分民科的主要技術手段,科學為輔,忽悠為主。有這種本事的一般都是馬路邊上賣什麼都能砍的菜刀的,能醉心於科學,也是很勵志。民科的「偉大」之處筆者也曾沉迷於民科無法自拔,當然並不是因為相信了民科,因為民科不科學這個論調我基本是一開始就接受的,反而是對民科那幫有理想有抱負的青中年人的佩服,所以今天來侃一侃
    • 中國民科簡史
      各種「民科」人員和他們提出的理論,只是截取了一部分2005年,有研究院的教授受不了無休無止的民科來信,想要一勞永逸地解決這些問題,他針對民科集中的「研究」物質結構和「這個教授的三個問題一針見血的挑明了民科的問題:科學不是單純的某條定律,也不是某個理論,而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觀察、實驗、推論、驗證。民科最大的問題,不在於結論有多驚世駭俗,而在於民科永遠只停留在自己的想像中,他們的結論既沒有可重複的推論,也無法通過實驗證實。
    • 世界欠中國民科一個諾貝爾數學獎
      2012年8月6日,浙江義烏商人楊宗福從他自製的「對抗世界末日」的「諾亞方舟」中出艙 / 視覺中國到底什麼樣的人才是民科?是什麼給了他們挑戰科學界的勇氣?主流科學界被批倒批臭,民科成為正統,真正的科學家也不得不變身為民科,以求保命。今天的中國民科有多荒誕,曾經的科學家們就有多不經。
    • 那些荒唐透頂的中國「民科」
      (圖片來源:廖凱原論文截圖)廖凱原的這種「研究」,其實是八十年代中國「民科大潮」的餘波廖的「軒轅反熵運行體系2.0」,其實不過是中國「民科」的又一荒誕「高峰」罷了。據數學家王元先生在90年代回顧:「《哥德巴赫猜想》發表後,他和陳景潤不知收到了多少封討論哥德巴赫猜想的來信,也不知有多少人宣稱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時至今日,中國科學院數學所幾乎每天還能收到這樣的來信。」據中科院數學所的一份估計,僅試圖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哥迷」,在2003年前後,仍有幾千人之多。「民科」最關注的學術焦點,除「哥德巴赫猜想」外,還有永動機、相對論等。
    • 荒唐透頂的中國「民科」往事
      (圖片來源:廖凱原論文截圖)廖凱原的這種「研究」,其實是八十年代中國「民科大潮」的餘波廖的「軒轅反熵運行體系2.0」,其實不過是中國「民科」的又一荒誕「高峰」罷了。據數學家王元先生在90年代回顧:「《哥德巴赫猜想》發表後,他和陳景潤不知收到了多少封討論哥德巴赫猜想的來信,也不知有多少人宣稱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時至今日,中國科學院數學所幾乎每天還能收到這樣的來信。」據中科院數學所的一份估計,僅試圖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哥迷」,在2003年前後,仍有幾千人之多。
    • 民科發明的各種永動機 為什麼民科喜歡發明永動機?
      相對論和永動機是民科的兩大「瑰寶」,圍繞它們產生的民科理論層出不窮,其中永動機還造就了大量「發明家」。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關於永動機,上過初中的朋友都知道,違反能量守恆定律。那為什麼民科還發明出這麼多「偉大的」永動機?
    • 諾獎揭曉後,我想了解下神秘的中國「民科」
      美國版知乎Quora上有這樣一個問題:「Do Chinese people have creativity? (中國人有創造力嗎?)」。目前已經有了60多個回答,最高票回答有100萬的瀏覽量。
    • 中國民科獨特的歷史根源
      作者:劉遠舉(騰訊·大家專欄作者,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從水變油,到發功滅掉大興安嶺的火,中國的各種偽科學、民科層出不窮,而最新的例子則是諾貝爾哥。5年前,諾貝爾哥郭英森參加了《非你莫屬》真人秀節目,當他在節目不斷提及反物質、反重力、引力波等詞,聲稱自己有希望拿諾貝爾獎,卻遭到主持人與嘉賓的奚落嘲諷。
    • 中國民科,重新定義想像力
      對此,曾經和李宏燁夫婦同樣在上海交大相聲社研究過相聲的微博網友@史炎nacl 是這樣評價的——李宏燁有一點走上「民科」的路線了。原理也從利用重力到利用氣體包羅萬象,原料更是五花八門:有塑料瓶+木板,還有水錶+洗臉盆,不過遺憾的是,我至今沒看到有人去實踐研究黃油吐司+貓之於永動機的可能性,希望有民科能來填補一下這一領域的空白。
    • 民科到底是什麼?讓我們認識和解讀一下那些著名的民科理論
      總是聽到「民科」、「民科」,到底什麼是民科呢?大多數人都知道這是一個貶義詞,不過民科指代的可並不是民間科學家,民間的也好、科班出身的也罷,在高等學府任教的也好,自學成才的也罷,只要具有科學精神,那麼就可以算是一個科學家,至少可以算是一個科學人。
    • 你誤會民科了,真正的民科是這樣的
      民科,顧名思義,就是民間科學家,和官科相比,名科的劣勢太多了,因此,民科是非常少的,每一個民科都是人類的財富。不過,現在民科在很多人的眼裡成了徹徹底底的貶義詞,這主要歸功於一類獨特的群體,這類群體抱著不明的動機,他們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有自己「特殊」的邏輯,今天否定牛頓的經典力學,明天否定達爾文的進化論,後天否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大後天製造永動機,在他們的世界裡,沒有什麼他們不能推翻的。
    • 徐榮祥 中國「民科」 獨行俠
      2007年8月,徐榮祥選擇在5年後的同一天,發布他5年前的「公開承諾」全部實    文/劉之昆 又玲  「民科」,民間科學家是也。  徐榮祥教授就是中國眼下最負盛名的「民科」之一。  這位曾獲中國傑出青年科技創業獎,並任第七、八、九屆全國青聯委員、常委,中央國家機關青聯副主席,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副會長的風雲人物,自創研發明「燒傷溼性療法」及其專利藥品「溼性燒傷膏」伊始,的崎嶇山道20餘年一直在生命科學上踽踽獨行!儘管,圍繞他的科研方式和科研成果總是伴隨爭議與風波,甚至官司纏身,可他歷20餘年始終屹立不倒,一路風雨兼程而成果迭出。
    • 被25道數學題難倒的「民科」路在何方?
      有好事者在網上放出當年錄製的電視節目視頻,網友們紛紛感嘆一個優秀人才被嘲笑、被埋沒,批評主持人和評委欠他一個道歉,甚至稱此人為「諾貝爾哥」。微博大V姚晨更是為他加油,評價其為「一個了不起的工人」。實際上,這位所謂的「諾貝爾哥」是一位典型的「民間科學家」,簡稱「民科」。這類「民科」在中國為數不少。
    • 歷史上有哪些大科學家是民科出身?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重新認識民科的定義貶義性民科是持有反科學態度的人群,即在沒有做到大量熟悉某領域既有術語及概念體系,沒有大量調研某領域現有學術成果的前提下,脫離實際資料僅憑空想就推出一個觀點這類民科一般會將自己臆測的觀點奉為真理,一旦他們的理論無法通過主流學界的評議,就會刻意將自己打造為受迫害的「哥白尼」形象,從而有了惡意攻擊科學共同體的底氣。
    • 人人都有過一個民科的夢
      後來發現有個關鍵點解決不了(是什麼已經忘記了),於是放棄。為什麼那一陣「民科」那麼多?因為有一篇報告文學叫《哥德巴赫猜想》,寫陳景潤的,說他證明了「1+2」,「1+1」還沒攻克。那時候興學習科學,很多人不僅學了陳景潤的精神,還要趕超他的學問。大家都在奮勇爭先地研究「1+1」,印象裡,破解世界難題之風如此洶湧,以至於陳景潤本人,都發信勸大家別再浪費時間,要先把基礎打好。
    • 與「民科」作戰的年輕人:捍衛科學的大戰
      沒人估算過到底「民科」這個群體有多龐大。但專家分析,他們的出現,和當年科學主義盛行的風氣有關。「文革」結束後不久,全國科學大會召開。上世紀八十年代,全國進入了「科學的春天」。「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科學家們一下子被提到了崇高的地位。
    • 民科為啥總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過不去?
      20世紀80年代初期,湖北某縣某局讓職工填寫履歷表,其中有「學歷」一欄。當時恢復高考沒有幾年,大學生還是鳳毛麟角。中專生也是香餑餑。總之,有較高學歷的人不多。該局有一位門衛,平日自詡甚高,以鑽研「永動機」為樂,該君填寫履歷表時,感覺自己學歷不夠,貿然填上豈不是讓部門領導「輕視」?於是,他靈機一動,想到自己是不亞於愛因斯坦的「科學家」,又蟄伏於民間,不就是民間科學家嗎?簡稱「民科」。
    • 老美的「民科」有多恐怖?連美國物理學會,都向他們「低頭」妥協
      老美的「民科」有多恐怖?連美國物理學會,都向他們「低頭」妥協   「民科」本來是一個中性詞,指的是非官方的民間科學家,後來在許多民科不斷想要「推翻科學大廈重建」的努力之下,終於讓「民科」成為了一個不折不扣的貶義詞,泛指一些缺乏科學常識,思而不學的「妄人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