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科 一開始指我國體制外、非主流的科學家。現常用作指胡思亂想未經實踐的「妄人科學家」。,鑑別民科的關鍵在於有無科學精神,也就是「拿證據來證明』的精神,而不是說空話的精神,站隊的精神,煽情的精神。
本文中民科僅指那些想法不切合實際異想天開的人。
關於民科這個詞的起源,我自己能查到的最早的網絡記錄是2000年出現在BBS上的,更早的因為各種原因查不到了。
至於這個民科詞是誰起的,我曾經聽說過一個版本,在這裡講給大夥聽:
據說民科這個詞最早是出現在北京大學,有一年夏天一群學生正在北大某教室上自習,突然闖進一個西裝革履的年輕人,給教室裡的每個學生發傳單,傳單上面寫滿了奇怪的符號。發完傳單後這個年輕人向北大學生們自我介紹,說他來自XX省XX市,是一位來自民間的科學家,他已經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在這裡向同學們介紹他的理論。從此民科這個詞就在學生中廣為流傳,一直沿用到今天。
以下是民科中比較有代表性的:
永動機
這位就是磁鐵哥,被稱為是永動機之父,他的想法是把磁鐵當成電池,從而實現永動機的效果。設計圖和公式也好懂 大概只要初中畢業的程度就可以無壓力的遊覽了 而且像模像樣的 矇騙一些小學生毫無壓力,而且還去申請專利 最後沒過 甚至花幾年時間去告專利局 。
這本書主要內容是將虛數推廣到了「華數」。為紀念這個偉大的發現,」作者使用華字命名了這一成就,本書最大的驚喜是推翻了歐拉公式。「在審視過程中,發現了歐拉公式在推導過程中存在著嚴重的錯誤。」
還有以下等等:
看到這裡,相比好多人都想問,民科到底在研究啥?
民科遍布在各行各業,全方位無死角地衝人們播撒學術的種子。尤其在數理兩大基礎學科的舞臺上,更是頻頻可見他們活躍而自信的身影。
數學民科最愛研究的就是哥德巴赫猜想,主要聽起來太簡單了,不就是「1+1=2」嗎?掰指頭數一數就能解決的事情啊!
據不完全統計,每年我國民科可成功證明哥德巴赫猜想3000次,可惜沒有任何手稿能流傳下來。知乎有個高中生完成了證明,而且僅用了4個步驟,實屬少年英才!
物理民科是最多的。一半人試圖推翻萬有引力定律、相對論,建立屬於自己的物理大廈。但就連最簡單的公式F=m·a=m·dv/dt,他們都能把d給約掉
剩下的一半人選擇潛心研究永動機,這種聽起來就很科幻尊貴的東西實在令人著迷。即使它嚴重違背常理,民科也樂此不疲。
發展因素有其二:
他們成為民間科學愛好者和整個社會背景是有關係的。80年代所謂的『科學的春天來了』,『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科學一下子很有地位了。他們聽到了科學史上一些關於科學發現的小故事,以為科學靠靈機一動、—拍腦子就能得到,一個經典的故事就是牛頓在蘋果樹下坐著,被蘋果掉下來砸丁腦袋,然後就想出了萬有引力。這類的故事很多,基本上是胡扯,可是他們相信了這些故事。」
媒體的宣傳無疑也是催化劑。特別是徐遲發表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介紹陳景潤事跡後,反響很大。也就造成了直至現在,哥德巴赫猜想還是民科們的最愛。
直至現在,科技水平的發展以及教育的普及,民科的數量越來越少。
民科最早是民間科學家或者民間科學愛好者的統稱,只要對科學感興趣,對科學進行系統的學習和研究,我覺得不會有人鄙視或者聲討,而現狀是太多的所謂民科都是不系統的學習科學,一知半解就覺得自己弄懂了科學,而且在別人指出問題後,惱羞成怒,認為是所謂的官科對其迫害,這樣怎麼不被鄙視?